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云鬓楚腰_分节阅读_第97节
小说作者:白鹿谓霜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06 KB   上传时间:2022-04-18 20:11:56

  早起用膳,给他送早膳的,却不是昨夜那个老媪,换了个敦厚仆妇,四十上下的样子,也有规矩得多。陆则没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但自有在意这些的人,碗筷刚撤下,便听外头管事来求见。

  陆则让人进来。

  管事进屋,小心翼翼看他,道,“先前伺候的下人不够机灵,规矩学得也一般,冒犯了世子爷,还请世子爷见谅。”

  昨晚的事,他也没放在心上,知道不是蒙古人的探子就够了,他倒也不会真的跟个老媪计较,只随口道,“无妨,下次注意便是。”顿了顿,到底对这管事做事的脾性不熟悉,怕他误解自己的意思,特意道,“无需罚她,我没放在心上。”

  这般年纪的老媪,放在国公府,都是送出府养老去了。

  陆则以前没注意过这些。他毕竟是世子,国公府也没有郎君插手庶务的规矩,但先前偶有次回去得早了,便看见阿芙誊放归的名单,他才知道府中有这样的做法。像老媪这个年纪的,还留在府里,多半是没有儿女可依靠的,无处可去的。

  管事自是忙应承下来,“是,小人明白。”

  陆则颔首,本来都要让他出去了,不知道怎么的,可能是想起小娘子誊名单时认真垂首的模样,恰恰将他这数月看惯尸横遍野逐渐冷硬的心,敲出一丝缝隙一般。他忽的随口问了句,“她无儿女奉养吗?”

  管事被问得猝不及防,好在府邸下人不算多,他个个都熟悉,也都说得上来一两句,忙答话道,“原是有的,生了一个女孩儿,她屋里男人是打仗没的,她舍不下女儿,硬是一人拉扯大了。后来女儿嫁去别村,说要接她过去养老的,她舍不下家里的麦,说收了再过去。不等她过去,那村子叫流窜的鞑子给劫了,一个活口都没留下。她女儿一家老少七八口人,连还在襁褓里、七八月大的小孩,都没留下。她这样的,年轻时候没了丈夫,年纪大了又没了儿女,有些爱说闲话的,便说她命硬。国公爷心善,便叫府里雇了她。自打女儿没了,她脑子便有些糊涂了,昨晚冒犯您,怕也是一时犯浑,被上次国公爷的事给吓着了。”

  陆则听到这里,问了句,“父亲的事?”

  管事忙解释,“也就今年早前的时候。您是知道的,宣府这地,平日除蒙古鞑子来犯,时不时还有那等逃上山做匪的。国公爷带人去剿匪,连夜回的,那日我恰不在府里,伺候的下人手忙脚乱,也未曾察觉国公爷是带伤回的,没请大夫。等第二日,人都烧得神志不清了,才匆匆忙忙叫大夫来看。因着这事,奴才便跟府里上下叮嘱,叫他们做事细致些、警醒些,这才有了昨日吕媪冒犯您的事。”

  管事也不敢多说,他没伺候过陆则,不知他的脾性,见他问了,才敢说上几句,也不敢添油加醋,说上这么多,也不过是想着,在陆则面前给求求情。

  陆则听了,沉默了有一会儿,才开口道,“知道了,无需罚她。”

  管事自是替吕媪谢过陆则,才退下去了。

  陆则在宣府,拢共留了不过五六日,第七日上,随他来宣府的三大营便已整装待发,欲朝保定的方向走了。保定如今事情也已了结,蒙古瓦剌联军主力于宣府被父子二人重创,本就元气大伤,瓦剌内乱本就未绝,如今外侵受挫,矛盾更是进一步激化,老可汗十几个儿子,已经兵戈朝内。

  来自北部骑兵的威胁,短时间内已经不复存在。保定本就设了卫所,又有陆则先前从中斡旋,救灾之急已过,大抵是没什么事要他做了。

  陆勤一贯极忙,这一日却也抽空来送他。父子俩这些年聚少离多,但陆家人早已习以为常,父子二人又是心性坚韧之辈,并没什么不舍情绪。

  送到一处里亭,陆勤便主动停下步子,道,“我便送到这里了。”

  陆则站在父亲身侧,不知何时起,他已经同父亲一般高了。自他有记忆起,父亲便是一个,着精铁盔甲的、冷着面孔,待他严厉胜其他兄弟几倍的存在。没有哪一个孩子,会不崇拜他的父亲,就如他们天然去怜惜保护柔弱的母亲一样。他也不例外,待他长大些,明白皇室与陆家之前那岌岌可危的,却被一桩婚姻、一个孩子维持住的平衡,他便渐渐回过味来,那些严厉,远比他先前以为的期许、厚望、期盼,更为厚重。

  陆则偶尔回忆过去,无趣的幼年经历中,也偶有几个片段,能掠过他的心头,随着年岁的增长,已经很少想起,但他仍记得,他第一次正式面对陆家族人。是太、祖父的葬礼,他尚年幼,因长辈去世,进宫念书的课也停了几日,他与兄弟们在灵堂,当时最小的陆机甚至还未出生。父亲从满是雪白灵幡的堂院进来,叫了他的名字。

  他起身,离开几个兄弟,走到父亲身边。父亲依旧是平日里那张冷硬的脸,没说什么,带着他朝外走,对于那时的他来说,堂屋那段路,落着雪,雪白地看不见一点尘土,仿佛是很远的。一直走到门口的地方,父亲转过身,蹲下身子,第一次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他对他道,“则儿,你是世子,等我死了,我的位置,就是你的。里面的那些人,身上流着和你我一样的血,跟你一样姓陆,但人都有私心,或源于欲望,或始于恐惧,这无足轻重。就如狼群,只要你做得了头狼,剩下的狼,自然会跟随服从,以你唯首是瞻。”

  父亲寡言,很少同他说这样多的话,当时年幼的他,既激动又不解,胸膛却仿佛有什么滚烫的东西在沸腾一般。

  后来的事情,反倒没那么清晰,大抵是顺利的。他那时尚不知屋里的那些族人,有多忌惮他和母亲,盖因他生下来就被封为世子,他便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本来就该是陆家的“头狼”。

  如今想来,那时是在太小了。

  ……

  陆则的思绪,从过去的记忆中抽离,看了眼面前同自己一般高的卫国公,沉默片刻,开口道,“儿知您英勇善战,但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祖母年衰,力有不逮,母亲一贯体弱,亦无力操劳,儿亦刚成家,尚不稳重,阖府上下安危,还系于您肩……您多保重身子。”

  陆勤跟儿子不亲近,被他一番话说得也是一怔,内心倒觉出几分暖意。

  自离京前夕,同永嘉那一夜的争执,与其说是争执,倒不如说二十余年来,一直为刘皇室隐忍沉默的永嘉,道出了自己多年内心真正的想法。夫妻和睦、相敬如宾的假象,他这些年的自欺欺人,一并砸了个稀烂。

  这次到宣府,跟以往并无不同,兵是用惯了的兵,训练有素,不过剿个匪而已,居然能叫他受伤。其实他这些年已经不大受伤了,不像初出茅庐的时候,那时候是真的不怕死,千军万马也敢往里冲,少年人意气风发,生死无惧。大抵是九死一生的次数多了,对于危险,冥冥之中,就有种极其敏锐的感觉。

  但这一次,枪头刺穿甲胄,他才回神躲避。自是没躲过去,伤不算重,倒是把府里伺候的下人吓得不轻。

  倒也不是生了什么寻死觅活的念头,他自知自己并非那等多情人,富贵闲人才有伤春悲秋的资格,他这样的,便是死了,也不能一了百了。他死了,北地这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怎么办,陆家怎么办,母尚在,妻孱弱……永嘉与他虽生嫌隙,但他护她周全之心,一如当初,他死也死不清静的。陆则虽是他一手教养出的,他知道自己这儿子多有本事,他要是死了,他拼死也会扛住这些,但他是老子,哪有当老子的一了百了,把烂摊子甩给儿子的,这样没担当的事,他也做不出。他便是给陆则留,也是给他留一个人心安定的陆家军,断然不会让他接一个摇摇欲坠的烂摊子。

  只不过,他那时,确有几分自己都不曾察觉的意兴索然,乃至于那样命悬一线的时候,走了神,受了伤。

  自他想通这出,便也尽力开解自己,边关九镇,皆治于他麾下,庶务繁杂,即便各处设官,他也不得空闲,一忙起来,倒也不去想那些了。

  但这些话,他自不会同陆则讲,如今听他这些关切话语,心中确得了莫大的安慰。

  永嘉与他之间,留下的到底不全然是坏的,与他,陆则这个儿子是他最大的骄傲,想必于永嘉,大抵也是如他一般的。

  这般想,竟也给自己寻了安慰了。

  陆勤都觉得自己有些可笑,但到底是没有笑的,只颔首,语气和缓下来,“你说的这些,为父知道。你在京中,无需惦念北地,有我,自保北地太平。另有一事,我知你爱重你那妻子,也不愿催促于你,她亦年幼,但子嗣一事,你既是打定主意不肯纳妾的,就还需得上心。这世上之事,并非事事能如你所愿,我是你父亲,自是盼你万事遂心,平生无憾,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不愿逼迫施压。我总归是盼你们夫妻能好好的。”

  他与永嘉多年夫妻,落到如今境地。但总盼着,他与永嘉的儿子,不要步他们的后尘。

  说罢,陆勤便抬手,拍了拍儿子宽阔的肩,声音难得温和了一回,“走吧。替我照顾好陆家,照顾好你祖母,”顿了顿,语气平静地接着道,“……照顾好你母亲。她生你不易,你多孝顺她。”

  话毕,父子于里亭处分道,一个朝北,回宣府,一个朝南,往保定府的方向去。

  而此时的京中,惶惶了数月的朝堂,难得地和缓了下来。

  前有西山塌山、保定地动,后有疫病和秀才状告太子奸淫其妻一案,这接连不断的事情,已经令一向因有卫国公镇守北地而安于一隅的朝廷官员们,人心惶惶了,即便是不喜管事的宣帝,都焦头烂额,一改往日做派,日日夙兴夜寐,动不动就诏人议事。

  直到数日前,一封来自宣府的奏本,几乎以日行千里的速度,被送进京城,局势才骤然缓和了下来。

  宣帝看过奏本,长吁一口气,甚至喜得站起身,不住地道,“甚好!朕就知晓,既明善战,朕把三大营交给他,果是没看走眼!”

  说罢,也不管还在的官员,叫了身边的高长海,“去,派个人,去跟永嘉公主传个信。既明离京这样久,她定是担惊受怕许久了。”

  高长海自是跟着笑,这么久,可算是见着皇帝龙颜大悦了。立马应下,“奴才这就派人去,这就派人去。”

  宣帝又坐下,看那奏本。近来虽是多事之秋,但实际上,真正令他日夜难安的,只有一桩,那便是来自蒙古铁骑南下的威胁。

  说难听些,城郊的时疫,轻易传不到宫里来,对他而言,不算威胁,至多是那些遭疫的百姓,但在亡国的威胁前,这都是小事。

  至于太子,他的确对太子大失所望,民间的议论,也一度让皇室蒙羞,但他已经命都察院和大理寺彻查。况且,他尚是春秋鼎盛的年岁,太子行迹荒唐,他有的是时间教导他,再不济,太子当真无药可救,另立又是什么难事?

  他后宫之中,不正有正为他怀着子嗣的后妃?

  比起亡国,这些都不值一提。宣帝数月的烦恼一扫而空,大抵是好事成双的缘故,原先糟心事一件件来,如今却是倒着来了。

  城郊的疫病遏制住了。

  ……

  江晚芙是在抄经的时候,被老夫人派来的人,给请过去的。

  她最近除了管着府里的中馈外,其他的时间,都用在了抄经上。她也知道,求神拜佛未必有用的,拜菩萨有用的话,那世间哪来的疾苦,不人人都事事顺心了,但什么都不做,心里又止不住的空,权当求个心安了。

  她到了福寿堂。除了老夫人,江晚芙的婆母,永嘉公主也在。两人听到她进门的声音,都抬眼看过来,倒把江晚芙看得心里猛地一跳。

  实在是最近的事情太多了,闹得她都有些草木皆兵了。

  陆老夫人招手叫她过去。

  江晚芙应了一声,走过去的时候,看了看祖母和永嘉公主的神情,见二人神色,一个慈眉善目含着笑,一个眸色中带着些许柔和,并不像出了什么事,倒像是……像是有什么喜事?

  “好孩子,”陆老夫人拉过阿芙的手,哄孩子般拍了拍,笑着道,“刚才宫里来消息,国公爷跟二郎在宣府打了胜仗,陛下已经打算诏他回京了。还有你阿弟,时疫已经控制住了,再过几日,他便可以回府了。”

  “……这两个月,真是叫你担惊受怕了……”

  陆老夫人还在说着什么,但江晚芙却好像没听清了。她在长辈面前,一贯恭谨耐心,尤其是对陆老夫人,旁人觉得烦闷无趣的,她都坐得住,听得进。

  她脑子里只一句话来来回回地转。

  陆则要回来了。阿弟能回来了。

  她感觉自己有点想哭,鼻子酸得厉害,一时控制不住,眼角泛了点泪意,但心里却不像之前那样空落落了,悬了两个月的心,扑通一声,终于落地了。

第129章 “否极泰来”

  三日后,江晚芙在府邸外,见到了一个多月未见的阿弟。

  入夏有些时日了,江容庭穿着江晚芙给他做的竹青色长衫,人瘦了些,也黑了些,但眼睛却是明亮,露出温暖的笑容,笑着喊了声,“阿姐。”

  江晚芙还没说什么,倒是惠娘几个先哭上了。

  几人都是自小跟着姐弟俩的,感情深自是不用说了。说的功利些,先夫人没了,老爷是指望不上的,能支应门庭、光耀门楣的,唯有江容庭一人了。若小郎君当真有个三长两短,自家娘子日后,真是连个娘家也没有了。

  江容庭学问做得好,但哄人的法子,是没几个的。江晚芙管他管得严,也不许他屋里有什么通房丫头。他脸上又是愧疚,又是不知所措。

  “好了。”还是江晚芙开口,劝众人别哭,温和道,“先进屋吧。”

  主仆一行人进了府。江容庭刚回来,第一时间先去给陆老夫人磕头,给老人家报平安。

  说起来,他是给国公府添了麻烦的,在城郊的时候,知府刘大人和那位带着刀、一脸厉色的魏大人,都对他十分照顾,虽不到嘘寒问暖的程度,但隔三差五都会派人来问一句缺什么。他不过国子监一个学生,怎么也不值得他们这般青眼,定是借了国公府和姐夫的光。

  更何况,一开始是他自己非要跟着去施粥的,他若是不去,自然就没这一出,也不用国公府大费周折替他转圜。

  江容庭语气诚恳请罪,陆老夫人听了他的话,道,“你这孩子,何须自责,你去施粥,原是一番好意。时疫是天灾,谁都算不到。既碰着了,只能说你命里有此一劫,京城有此一劫,迟早要经的。难得你小小年纪,却稳重聪慧,遇上这样大的事,也不慌不乱,还主动请缨留在城外,这般义举,哪来的罪?”

  说着,还看向一旁的江晚芙,特意笑着道,“要我说啊,你这阿弟,遇事不慌,心怀庶民,日后必有大成。这回的事,怪不到他一个孩子身上,你回去了,也不许说他,可记住了?”

  陆老夫人这话,明摆着是给江容庭这回的事情定性了。连江晚芙这个当姐姐的,都不许她训斥了,旁人自然更不能说了。

  江晚芙也明白祖母的好意,心中感激,站起身来,屈膝替自家阿弟道,“多谢祖母。”

  从福寿堂出去,姐弟二人又去了明嘉堂和二房、三房。这段时日,永嘉公主自不必说,亲自写信入宫请旨,其余几房也诸多照拂。他们是晚辈,自然要登门道谢。

  到三房的时候,恰好碰上陆三爷回来,身后跟着几个灰衣随从。陆三爷看见他们,就从庑廊上走过来。

  江晚芙屈膝跟他见礼,“三叔。”

  陆三爷点头,虚抬手叫姐弟俩免礼,很守礼地将视线从江晚芙身上挪开,转头看向江容庭,打量他一番,点头道,“看着倒比之前还精神些。今日刚回来的?”

  见陆三爷问话,且问的是自己,江容庭忙答,“是,刚回来不久。晚辈想着,这次给府中诸位长辈,添了不少麻烦,也带累阿姐,害她跟着担惊受怕,实在很是不该,应当登门道谢同道歉才是。”

  陆三爷听了,就摇头,语气很宽容地道,“你这个年纪,本就该多看多学多经事的时候,自责甚么?我似你这个年纪,正是不知深浅的时候,不知惹了多少祸。道谢无妨,道歉便不必了。”

  一番话,说得江容庭心里暖暖的,便是江晚芙在旁听着,也觉得三叔这番话说得既贴心又周全。她是侄媳妇,跟叔叔打交道的机会实在不多,往日就是跟三房有来往,也是和三婶赵氏,还是上次处置三房下人的时候,才见识到这位三叔的手段。

  不留情面,快刀斩乱麻,没有半点拖泥带水,说是雷霆手段也不过分了。

  如今仿佛又看到了陆三爷的另一面了,长辈似的宽容温和。

  陆三爷倒是不知江晚芙心里这番想法,说完话,伸手从随从手里接过个油纸包,递给赵氏派出来迎他们的嬷嬷,温和对江晚芙道,“方才回来路上,碰见卖莲子糕的,你婶婶倒是爱这一口。等会儿你也尝尝……容庭就随我去前院吧,四郎也在。”

  江晚芙自是没什么意见,朝阿弟点点头,叮嘱了一句,便放他跟陆孝走了。

  看二人走远,江晚芙才带着惠娘,随那嬷嬷进了屋。赵氏还是老样子,气色不怎么好,人也怏怏的,江晚芙同她说话,也不知说什么,只能关切地问她身体。

  赵氏眼皮垂着,人显得有气无力的,随口道,“也还是老样子。”

  这时,方才给江晚芙带路的嬷嬷开口了,把手里的油纸露出来,脸上笑着跟赵氏说话,“……太太,方才老爷过来了,还给您带了莲子糕,说记得您爱吃这个。”

  赵氏垂着的眼皮,轻轻地颤了颤,脸上仿佛有什么一晃而过。但江晚芙看得不是很清楚,赵氏面对着她坐,背后是扇窗户,今日日头好,外头很亮,就显得屋里暗了。尤其是赵氏的脸,隐在背光的阴影里,越显得模糊。

  但她听到赵氏的声音了。

  赵氏道,“……他一贯是好记性的,也难得他上心了。端上来吧,再添壶茶。”

  嬷嬷应声下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3页  当前第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1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云鬓楚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