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东宫女宦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希昀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4 KB   上传时间:2022-06-24 11:56:35

  “阿兄说,大漠平沙雁,边关明月圆,那才是男儿该驰骋之地,他这么多年被禁锢在京城,能在死前快慰平生,或许中了他的意。”

  “有人谋算一生,寂寂无名,有人惊鸿一现,青史留名,阿兄虽逝,却万古长青.....”

  许鹤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秀挺的身躯孤寂地矗立着,双拳拽紧,闭目神伤,只恨死的不是自己。

  朱赟起身抖了抖衣着灰尘,往许鹤仪肩上一拍,笑道,“王桓此人最是豪爽,倘若知你我为他郁郁寡欢,必是嫌恶,事已至此,咱们不如笑送他一程。”

  三人上了楼,推门进入预定的雅间,二话不说,先朝王桓惯爱坐的空椅敬了一杯。

  谢堰不在,朱承安缺席,原是满席的桌面,空了几处,一席饮下来,终是笑少悲多,再没了往日的风华肆意。

  许鹤仪与朱赟喝得酩酊大醉,容语饮的不多,离开前,着人将二人送回府,独自扛着那柄偃月刀回宫,路过三里河的灯市,她临桥而立,把盏对春风,将那樽来不及温的浊酒,洒向涛涛江河。

  正待下桥,迎面一小乞儿笑盈盈冲她奔来,将一盏花灯递于她手心,

  “有人送与你的.....”扔下这话便跑开了。

  一残留温热的竹柄被塞入她手中,垂目,见是一杏黄色的橘子灯盏,不大,用细竹所雕,做工极为精致,底下缀着络子,经风一吹,褶皱的灯面旋转如锣,连带花穗撒开,泛出浅浅的光晕。

  她当即将偃月刀戳地,提起灯盏一瞧,细看,灯面上画了一幅青绿山水画,工笔娟秀,画风细腻静雅,容语寻了一圈不见落款,不知是何人所赠。

  四下扫视一周,水面涟漪款款,画舫琴音缠绵,酒肆茶楼灯火依旧,人人陶醉在这片喧嚣里,却不见任何人为她驻足。

  莫非送错了?

  容语犹豫再三,终是提着灯回了西华门外的值房。

  刘承恩等闲不在宫外值房夜宿,自从容语被罢职,来这边的时候便多。

  他院子里亮着灯。

  容语将偃月刀放入屋内,便折来刘承恩的院子,推门而入,见他如常躺在软椅上翻看折子,便上前请了安,

  “义父,这么晚了,您还没歇着?”

  刘承恩借着灯火在看文书,并未瞧她,只指了指跟前的锦杌,示意她坐。

  容语正待落座,见他眯起眼似看得艰难,便上前将灯盏推至他眼下,目光不经意瞥到文书,微微一凝,“蒙兀来求和了?”

  刘承恩闻言笑着将文书递给她,不由自主地叹道,“你瞧瞧...这个谢堰哪,真是个奇才....”

  容语接过文书一目十行扫过,原来谢堰这段时日,暗中分化蒙兀,又与东北边上的女真族取得联络,蒙兀被赶出河套后,又被女真铁骑夹击,肯特汗山下的都城已成一片混乱,蒙兀大汗无奈之下,遣人求和。

  说来蒙兀被赶出中原后,分为两部,一部是鞑靼,大都为前朝贵族后裔,一部是瓦剌,便是早些年就被成吉思汗丢至在草原的平民。蒙兀退出中原,鞑靼部侵占了原先瓦剌部的草原与牧民,瓦剌部极为不满,双方时有争斗,这一次战事失利,两部矛盾彻底爆发,原先能震慑住两部元老的国师巴图阿汗一死,整个草原陷入了混乱,又被女真族夹击,几乎是焦头烂额,民不聊生。

  容语在边关时,便听谢堰提过,他早早暗中修书去了女真族,以开市为条件,引诱女真出击,想来是已成气候。

  刘承恩双手搭在椅上,目光蕴长绵和,“谢清晏文成武就,年轻一辈无人能望其项背,想当初他铿锵激昂立下军令状,谁又能料到他真的能活着回来呢。”

  “这等能耐,堪比肩当年的北鹤,与太傅李蔚光....”

  容语闻言默然未语,她与谢堰共事这段时日,对他算有些了解。

  旁人都以为这位谢二公子会走文臣路子,却不知他暗中钻去军营,悄悄与几位将士演练空心阵,这次出征,他从京中带去的兵,也皆是经过严格训练的。

  北探蒙兀,东联女真。

  河套一役,耗了他十年心血。

  所谓的运筹帷幄,不过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钻营罢了。

  容语合上册子置于桌案,问道,“谢大人回来了?”

  刘承恩颔首,“两个时辰前回来的,最多歇上一夜,又要去边关,陛下准他携礼部与鸿胪寺两位堂官同行,主持求和一事。”

  容语见刘承恩露出疲惫之色,便伺候他歇下,回到自己值房。半年前陛下将隆安公主许给了兵部尚书陈循的儿子,年前出的嫁,福儿成了陪嫁宫女,容语回京见过福儿一面,明确告知,希望她能嫁一户好人家,福儿见她平安回来,哪里还奢望旁的,啜泣应下。

  谢堰深夜才回到谢府,未曾惊动府中他人,只悄悄来到谢照林的书房,谢照林见儿子风尘仆仆回来,面上交织着欣慰与心疼。

  “晏儿,此行大功造成,你在朝中威望陡涨,咱们大业在望...”

  谢堰坐在一侧圈椅,喝了一口热茶,微微定了定神,“我已在关外布好局,鞑靼,瓦剌与女真,三足鼎立,相互牵制,我大晋便可稳坐钓鱼台。眼下再费些功夫议妥求和一事,再将女真互市敲定下来,边境便能休养生息数十年....”

  谢照林沉吟道,“此次北征伤亡如何?”

  一抹阴霾染上谢堰眉梢,冷白的俊脸如同浸润在冰霜里,阴沉沉的,默了片刻,喉间发涩,“死五万三千六百三十七人,伤者不计其数,能全须全尾回来的,也只有神机营两营战士,其他诸部死伤不一。”

  想起王桓殒命古宁堡,谢堰心口钝痛,闭目哑声道,“我已与陛下呈请,许我多停留两日,我明日去王府拜访王夫人与王相,与二老告罪.....”

  谢照林却摇摇头,“你不必去,王晖不愿意见你,而王夫人.....”谢照林叹息一声,“我请你母亲去探望过,她除了容语,谁也不见.....”

  谢堰闭上了眼,手撑着额,面容隐在灯光暗处。

  仿佛在此时此地,他方能卸下一身的疲惫。

  谢照林静静瞥着他,忽然瞧见他手腕处似有血痕,当即倾身往前掰开他的手,

  “你受了伤?”

  谢堰猝不及防被他一拉,愣住了,瞥了一眼掌心被小刀滑过的痕迹,连忙翻过按在桌侧,淡声道,“一点皮毛之伤,无碍....”

  谢照林灼灼盯着他,谢堰面颊微有窘色,稍稍避开他的视线,

  谢照林狐疑地盯了他半晌,摇头叹息,“这次邵峰回来,好像挺不高兴,我问他,他不肯吐露半字...”原想细问,见谢堰脸色不好,干脆挥了挥手,“罢了,你一路奔波,乏了,回去歇着吧。”

  这回谢堰倒是没动,掌心覆在桌案,挪了挪,复又蜷起,仿佛是拿定了主意,嘴角抽动了一下,“父亲,儿有一事想求父亲成全....”

  说完便掀袍跪了下来。

  谢照林大惊,连忙上前将他搀起,“你跪我作甚,起来说话!”

  谢堰复又坐定,腾腾热浪绞在心口,不敢轻易表现出来,喉结上下滚动着,气息在齿尖缠绕片刻,慢声开了口,

  “父亲先前总操心我的婚事,眼下儿遇见一女子,颇为心仪,不若父亲替儿子求来为妇....”

  谢照林闻言双目睁得老大,跟中了彩头似的,喜色缓缓爬上眉梢,化作一抹笑,“当真?快些说来,是哪家姑娘?”

  谢堰将心中的忐忑缓缓压下,俊脸浮现一丝笑意,浅浅的,如雪珠触入掌心,顷刻即化,

  “太傅府,李家四姑娘。”

  谢照林眨了眨眼,沉吟片刻道,“李家哪有四姑娘?我只听说过二姑娘,三姑娘,而李家三姑娘李思怡不是定给了四殿下么?晏儿,你莫不是弄错了?”

  谢堰苦笑一声,眼底的光色如初春的风,清凌凌的,偏偏又带着几分朝气,

  “是李家偏房的四姑娘。”

  谢照林脸色顿时拉了下来,身子往后一靠,正色道,“你这回一战成名,文治武功鲜有能及,朝中大臣人人视你为香饽饽,欲嫁女与你。你母亲这段时日挑都挑不过来,她这样的身份,只能做妾。”

  谢堰闻言一顿,看了他一眼,脸上的情绪褪得干净,一双俊目灼灼如星,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道,

  “父亲,我是娶她为妻。”

  眼下容语闲赋在家,是他娶她的最好时机,他不能让她再回到朱承安身边,从他缴收那枚监军令牌起,他便动了这个念头。

  谢照林闻言闷哼一声,面前这个儿子可不是老大和老三,他事事自成章法,从来就不是旁人能做得了主的。

  谢照林气出一脸冷笑,原想以那套大论反驳他几句,却见谢堰慢悠悠端起茶盏,

  “父亲,您嫌人家出身不好,人家还不一定看得上您儿子....上京城前往李家提亲的大有人在,小王爷朱赟,佥都御史许鹤仪,先前连王桓也当众表明过心意,您大可去外头打听。”

  谢照林满脸不信,被他这么一激,环视一周,起身摸到书案后一个暗格,掏出一坛杏花村,搁在怀里,气冲冲往外走,“胡说,我儿可是香饽饽,想要嫁你的名门贵女都能排去南大门,我现在就去寻李蔚光,我就不信他不答应!”

  谢堰望着谢照林志在必得的背影,缓缓放下了茶盏。

第54章

  月轮如银盘,清清冷冷镶在天际。

  整个李府仿佛被繁华遗忘了似的,安静寂然。太傅府分东西两府,东府住着二房与三房,平日相对要热闹些,西府独独住着李蔚光,并少数几位奴仆,再就是西北角单独辟了个院落,住着杨嬷嬷与“李四姑娘”。

  李蔚光排斥喧嚣,府内冷清,平日下人走动都鲜少弄出声响,自从去岁端午致仕,他除了去城外道观打谯,便是闭门不出。这个年他也是在道观过的,只是听闻王桓战死,皇后晕厥,才匆匆忙忙回了京。

  回了京之后,他哪也没去,独自坐在书房内抄书。当年谢堰在翰林院编的那套类书,是在他指导下完成的,谢堰完稿后,着人抄写了两套,一套奉给朝廷,如今放在文渊阁,一套便赠给了李蔚光。

  李蔚光这些年做的最多的事,便是抄书,攥书,给经史做注,以备后人研习。

  李家的门时刻是敞开的,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

  他在门前屋后摆了机关阵法,若非好友或破阵之人,旁人进不到他院子内。

  不大不小的推门声,自院中传来。

  李蔚光笔头微微一动,疑惑的朝外望了一眼,被灯火耀过的眼有些花,只见莹华的夜色里踏进来一人,手里仿佛抱着个酒坛,李蔚光嗅到一丝酒香,顿时皱了眉。

  谢照林在这时推门而入,径直往李蔚光爱坐的地儿望去,李蔚光书房摆设极为简单,除了书册与画卷,便只有一条长案,他沿袭魏晋之风,跪坐在长案后看书习字,这个习惯自少年保持到如今。

  谢照林进来,见消瘦挺拔的他踉跄地扶案起身,便皱起了眉,“你这个毛病怎么还不改,坐在圈椅里写字多舒服,跪着不痛么?”他骂骂咧咧上前来,抱着杏花村打量李蔚光。

  李蔚光对于他突如其来的闯入,并不高兴,神色一如既往温和中带着几分冷淡。

  “这么晚,你来做什么?”

  谢照林先他一步盘腿坐在他对面,笑吟吟道,“找你有要事,来,停云老弟,兄长先与你喝一轮。”

  李蔚光皱着眉看他一眼,随着坐了下来,“我夜里不饮酒。”

  李蔚光是极重规矩的人,也很念旧,一旦形成了的习惯,很多年都改不了,他自幼承蒙家学,克己复礼,情绪不外露,生活习性也很规律,等闲不会破了戒规。

  谢照林没他这般讲究,随意在案侧寻来两只茶碗,拔开酒盖,倒满了两杯酒,推一杯至他跟前,“你呀就是规矩太多,有花堪折直须折,有酒当饮只管饮...”

  李蔚光脸色微微一变,沉寂的眸眼闪过一丝阴霾,看着谢照林自饮了两碗酒,抖了抖衣袖,将面前那碗酒倒去一些,“酒不可以满,你也没变。”

  谢照林见状,脸上笑意越发绽开,“我来,是寻你做个主。”

  李蔚光浅浅酌了一口,复又放下,“何事?”

  “你们李家不是有个李四姑娘么?定给我们老谢家做儿媳妇吧....”

  李蔚光微愣,隐约记起自家院子西北角被单独开辟出去给了一偏房,

  “好像是有这么个人,只是我并未见过,不能擅自做主。”

  谢照林听了这话就不高兴了,“我家的孩子什么样你不清楚,你是李家族长,人家只是一偏房姑娘,你怎么就不能做主,李停云,你莫不是诓我呢。”说到最后,脸色已拉得老长。

  谢照林来了脾气就很不讲道理,李蔚光很是头疼。

  “无论是谁,哪怕是我亲女儿,我也不会随意定个郎君给她,定是要问过她的。”

  谢照林白了他一眼,“敷衍!”

  李蔚光擒起酒碗又抿了一口,不做理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9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1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东宫女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