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国家制造_分节阅读_第141节
小说作者:千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65 KB   上传时间:2022-01-16 17:11:05

  聚会不久,朋友们便发现了季椽的大哥大电话,身为商人的他们立即明白这是一项巨大商机。

  季椽摆摆手:“我只是改变了手机外观而已,内部仍旧是大哥大的技术,有专利的。”

  “没关系,我们可以买下一部分技术专利,或者支付专利费也行。”其实这时候国内很少有人了解和尊重技术专利,都是别人做什么就跟着一窝蜂学,反正法不责重。不过秦湛宇等朋友们受到季椽和宋冀宁影响,对专利权极为重视,倒是很清楚怎么购买专利。

  到第二天早上季椽起床时,他们已经连夜做好了一份商业计划供他审阅。

  季椽看了看,发现这些人居然打算兴建一所手机厂,股权都分配好了,购买手机专利的途径也已经查询清楚,公司名字和LOGO也已经准备好了。季椽和宋冀宁技术入股,占公司20%股份,只负责在空闲时提供技术指导,然后拿分红就好。

  这是一份由十多名成功商人合伙写下的商业投资计划,季椽一个外行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宋冀宁认真审核后认为没问题:“我和缘缘立即能为你们提供大哥大的新设计图,但首先你们得买得到这项技术专利。”

  大哥大的技术专利并非买不到,只是很贵很贵,好在朋友们都是富有商人,而且也不是买下全部专利,只是某几项而已,再经季椽改造,加上了小小的黑白显示屏,最初级的手机便诞生了。

  季椽并未打算在商业上花费太多精力,他本人前世也没研究过手机,只是现在的手机技术实在太简单了,想说不会都难。就连宋冀宁,一个完全没有未来手机概念的人,看到季椽设计的黑白显示屏后,都能无师自通设计出了彩色手机屏。当然,限于技术原因,目前还没有办法做出后世的256色显示屏,但改造成红黄蓝绿等单一彩色背景显示屏却很简单。和没有屏幕的大哥大比起来,说是彩屏手机也不为过。

  伙伴们不愧是混迹商场多年的老油条,非常懂得饥饿营销的道理,拿到两人的手机设计图后,没有急吼吼的生产出来,而是一年推出一种款式,增加一两个功能,美其名曰“版本升级”。一个黑白款手机就升级了好几年,直到季椽和宋冀宁研究结束出来的时候,才在广告上看到他们最新推出的“彩屏手机”。

  不过那都是几年后的事了,季椽和宋冀宁接到召回的信息时,朋友们的手机厂都还没开始运营呢!

  这是在朋友们离开后又两个月的事了,12月25日,季椽和宋冀宁通过新闻,看到俄国宣布国名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

  至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

  一直在等待最后结果的西尔多博士等人彻底死心,季椽和宋冀宁被紧急召回。

  从苏联至华国,第二核武的研究再次开始了。

第195章 研究开始

  季椽和宋冀宁来到深市后家里才给他们买了新的大哥大,然而来自研究院的电话就这么理所当然的打过来了。

  季椽两人一直都有准备行李,接到电话便立即向家人告别了。

  因为已经知道他们参与的研究项目,家长们与有荣焉,没有丝毫不舍,殷勤的将他们送上飞机。

  两人没有向任何人说过自己的乘机时间,下飞机时却已经有军方的人在等着他们,又是一番换乘之后,乘直升机顺利回到戈壁中的研究院。

  短短几个月时间,研究院的十几公里外多了一栋新的实验楼,处于与其他实验室隔离的状态。

  没办法,第二核武的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攻击目标是一切电子产品,包括军工武器,破坏力太强,一旦实验稍有不慎,整所研究院就完蛋了,因此要慎重隔离。

  季椽见到了西尔多博士等人,他们的神色比刚来时好多了,已经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对华国的美食尤其满意。

  苏联最后一个国家已经宣布独立,他们失落之余也终于死心,接下来只想完成自己的研究,为人生寻找一份寄托。

  他们不爱华国,不会像对待苏联一样愿意为它鞠躬尽瘁,只是把在华哥的研究当成了一份高薪工作。但这段时间国内混乱,食物短缺,多亏华国给故乡的家人送去食物和卢比,让他们对华国感觉亲切了许多,因此才决定尽早用工作回报。

  季椽两人归位后,研究如火如荼的展开,人员和设备材料等一卡车一卡车川流不息的运来。

  苏联研究院几乎是整个被搬过来的,除了一些水平普通的工程师被放过,华国或引诱或绑架,把所有研究员都弄来了。如今只需要建一栋楼,把人和设备往这一放,啥都不用做就能成立一所新研究院了,不知省了多少经费。

  季椽在这里见到了被绑架的科学家们,他们不知被许了什么好处,似乎对被绑架一事已释怀,安定的留在华国工作。

  后来与季椽聊天时,他们提到华国也给他们留在故乡的家人送了食物。

  “原本我想去欧美发展的,在那里有更高的薪水和更繁华的生活,但我肯定,不会有人特意去照顾我故乡的家人。”一名改变主意的科学家如此说道:“华国让我感到安心,可以无后顾之忧的专注研究,因此我才决定留下。”

  也因此,这所研究院除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研究外,还加上了中远程机动发射阵地模拟件,弹箭一体化发射气动力,外能源防暴榴弹虚拟样机,新型抗干扰战术通信系统……等各类未来军工技术的研究。

  不过也有一点不和谐的地方——华国的研究员超员了。

  想要向苏联科学家学习先进技术的研究员太多了,但凡有点身份知道这事的人都提交了申请,而且大多是带着团队参与。他们都是某方面的技术大拿,研究院根本没法也不敢淘汰任何一名科学家,只能都通过了。然后因为塞的人实在有点儿多过头,害他们面对苏联科学家时感到有点儿心虚。本来说好让一部份华国研究员参与的,现在这“一部份”都有苏联科学家的三倍之多了,大有喧宾夺主之嫌。

  好在苏联科学家们并不介意,鉴于季椽和宋冀宁的优秀与谦虚,他们对华国研究员极有好感,知道这些人不会给他们拖后腿,人多就顺便多做几组实验罢了。

  季椽负责的是虚阴极震荡器项目的研究,当初正卡在同轴谐震的问题上,刚有一些进展,之后苏联就解体了,研究被迫中止。

  国内研究院未曾小瞧他的年龄,同意让他继续负责这项研究。只是……自己人好说话嘛,他所负责的部门被塞进的研究员是最多的,每个人都比他年长成就高。不敢说比过西尔多博士等人的技术水平,但给季椽当导师绰绰有余。如果他正常读大学的话,搞不好给这些学者当研究生都没资格。

  尽管身份高但大家都很谦虚,看季椽虽然是看孙子的慈爱眼神,工作中却很尊重他的研究水平,没人倚老卖老。

  季椽前世经常参与国家级研究,很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除了不太习惯使唤年长的研究员外——他前世参与的研究,都是博士们使唤他的——但研究员的本能让他迅速投入工作,很快就忘了身份年龄的界限。

  虚阴极震荡器同轴谐震研究有些复杂,季椽前世完全没有接触过这项技术,他是完全依靠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钻研出来的。不过由于是未来的知识,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不了解他的研究基础,季椽只能在研究中一边教一边指导他们实验。

  因此每次在正式研究前,他都要花上一到两个小时开个学习会议。

  “同轴虚阴极震荡器其实是一种新型的高功率微波器件,它比原计划要研究的轴向技术输出功率和效率更高。”季椽在黑板上挂出虚阴极震荡器的设计图,这张图已经是经过几十次修改的最终效果图。他看向下方端坐的研究员们,其中不乏头发花白的学者,就连教科书上的李院士也来了。

  他原本参与的是核心的磁通压缩发生器项目,然而在旁听过季椽的会议后,他便抱着笔记本来上课了。

  季椽:“……”

  钦佩于老前辈们的虚心好学,同时压力也很大,在他们面前总感觉自己知识浅薄,好似班门弄斧。

  不过工作就是工作,研究中不能存在一丝误区,该说明的地方还是要说明。

  “我们在苏联时做过相关实验,当时得出的输出波导为0.04PM,频率、峰值、阳极皆不理想。”季椽在黑板上写出了满满数十个公式,转头看向大家。不用多做解释,所有人都能看出它的数值过低,达不到破坏军用电子的效果——这就是所有人都是高级研究员的好处了。

  甚至立即有人提出解决方案:“有没有试过TM模式?”

  季椽点头:“TE,TM,TF模式都已试过,失败了。”

  所谓TE,TM,TF模式是指圆波导实验的三种研究方式,作用是研究谐振频率的振腔长度变化,在同轴频率研究中至关重要。可惜几项实验都失败了。

  如果只有这个时代的知识水平,季椽能做的也不过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实验,好在他有未来的知识做为基础。

  而且……

  “我认为比起研究模式,我们应该先解决波导参数的问题。根据谐振频率的结构方式计算已证明是错误的,因此我们有个新的想法。”宋冀宁起身,为季椽补充接下来的讲解。

  有未来知识的,不仅仅是季椽,还包括接受他教导的宋冀宁。

  撇除重生这点外,季椽的头脑其实不如宋冀宁,宋冀宁天生就是当科学家的料,当他决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时,他迅速追上了季椽。现在的研究中,很多突破性进展都来自于宋冀宁。

  当然,季椽不会嫉妒,他只会为小宋哥高兴。

  他乐于看到小宋哥走上未来的道路,并且比原本走得更高更远。

  而且,只有一个人的优秀实在太扎眼了,两个人反而成了平常,季椽私底下经常听到苏联和华国的研究员们互相问:“你们苏联华国是怎么把这两人教得那么优秀的?”

  他们都以为,季椽和宋冀宁那么优秀,一定是对方的教育水平高。

  一个天才是天才,两个天才,就肯定是教育的成果了。

第196章 研究默契

  除了本身头脑的灵活外,宋冀宁还有着胜于季椽的另一项优势。

  由于季椽的知识大多来自未来,导致他有时会对现今的一些技术差生错误认知,比如他以为磁通量的技术已经有了,并基于此进行研究。但这是十多年后才出现的技术,此时并没有这项技术,也没有相应的元件,他的研究在此时是不成立的,只能推翻重新开始。

  而宋冀宁虽没有这些超前的技术,他所知所学的却是刚刚好,比季椽少绕很多弯路,加上思路灵活,喜欢另辟蹊径,季椽尚未考虑的方法,他总能先一步想到。

  有时候科学欠缺的就是这么一点灵感,有灵感又有扎实的技术知识打底,宋冀宁渐渐追上季椽,成为这项研究的主力科研人员。

  当然,如果季椽想争的话,他随时能够压制宋冀宁,但他不可能这么做。相反,他会认真听取宋冀宁的意见,并从他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在两人的默契合作之下,他们联手解决了输出波导、点电荷、电子束受阻……等等问题,让整个项目的研究进度大幅度超越其他研究团队。

  “如果按这个速度研究下去,你们的项目至少会比其他团队早半年完成。”一边来听课,同时也偶尔帮忙研究的李院士,在查看了研究资料后,这么对季椽说道。

  季椽并未骄傲,谨慎的说:“没有那么快,微波脉冲输出能量需要多少焦尔还没得出结论,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和高频谱波导的含量也没有测算出来,这几项最难的问题没有攻克,我们的研究距离完结还远。”

  李院士愣了愣,拍拍季椽的肩:“你很好。”

  季椽:“……谢谢?”

  此时研究已经开展8个月了,虚阴极震荡器的组装已经接近完成。这其中所涉及的技术多达上百项,有三分之一是季椽和宋冀宁攻克的。另外三分之二,是前苏联研究员和国内研究员共同攻克的。

  最初时国内研究员的技术水平跟不上前苏联研究员,还被他们鄙夷过,双方闹过一些不愉快。但国内学者有的是拼劲,哪怕一把年纪了,学起新技术来一点不比年青人速度慢,又有季椽特意给开小灶,很快就赶超前苏联研究员,抢在他们之前攻克了几项技术难题。之后又经历了两三个月的互相较劲、合作,终于磨合成一个优秀的国家级团队。

  这个团队,以季椽和宋冀宁为中心。

  尽管他们是团队中最年幼的成员,但国内的研究员,不管什么年纪,都称呼他们两人为“季老师,宋老师。”

  最初只是调侃,后来由于季椽教给他们的知识越来越多,带领他们攻克的问题越来越难,这称呼便成了真心实意,两人如何拒绝,也没人愿改。

  这是信任、尊敬和……期许。

  所有人都预见到了这两名年青人的崛起,未来的国家科学院,必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季椽没想那么多,他之前对李院士说的难题,是真的很难解决。虚阴极震荡器快完成了,但是那几项问题不解决,爆炸发生驱动器就没有办法安装,否则一不小心发生内部爆炸,整个研究院都得上天。

  这是无法靠未来知识完成的工作,比如微波脉冲输出能量需要多少焦尔,根据结构和电子束的数值不同,设定的焦尔也不同,未来知识在这里帮不上忙,只能一点一点的实验,运算。

  季椽的桌面上堆满了公式草稿和图纸,他花了三天算出了最小的误差值范围:“根据虚阴极几何结构运算出的结果,微波脉冲输出能量范围在60-90焦尔间。”他看向会议室里的众研究员们:“接下来就要靠大家了,40组数值,每组研究5个数值,一个月内完成,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

  所谓的数值,是按照61焦尔,62焦尔,63焦尔,64……等数值来一个一个研究的,平均每个数值的研究时间差不多一星期,一个月内完成5个数值有点赶,好在团队里都是高级工程师,只是赶赶时间而已,没人觉得困难。

  季椽和宋冀宁本来也负责一组数据,不知道为什么,却被大家说“你们两人在一个组浪费人力”,于是把两人分成了两个小组。没有小宋哥在身边搭档感觉有点不适应,但忙着赶时间实验,季椽也没空多想,带领自己的小组工作着。之后又进行交叉研究,重复实验,花费三个月时间,终于得出了准确的数值。

  第一难关攻克的时候,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季椽也松了口气,比起攻克难题,他更欣喜于终于又可以和小宋哥搭档了。虽然小组成员都很优秀,但总不如他与小宋哥无需开口的配合默契。

  不知什么时候,宋冀宁站在季椽身边,握住他的手。

  两人对视一眼,有着相同的想法。

  果然默契。

  一项难题攻克了,没有休息时间,紧接着是第二项难题:找出低通滤波器的正确工作频率。

  再度开会,安排研究工作,将近一年的研究下来,团队对季椽的安排没有任何疑异,唯独当他想要和宋冀宁搭档时,再度遭到整个团队的反对。

  虽然这两人搭档确实很默契,但以他们在团队中的作用,反而不应该在一个小组。这相当于把两名主力研究员放在同一个小组,浪费人力。

  不过这次季椽不再妥协,小宋哥一人在他身边可以抵得三个助理,配合又快又默契,跟他在一起除了研究,都不用动脑考虑其他事,省心多了。

  季椽不妥协,宋冀宁也不答应,大家终于还是遗憾的让两人继续搭档了。为此李院士还过来跟两人谈了谈心,鼓励他们多承担些责任,早日习惯独自带领团队进行研究:“毕竟你们不可能总在一起,要习惯分开”。

  “我知道的,李院士,但暂时还是请让我们在一组吧!”季椽能理解,根据研究的需要,被调动分开是常有的事。但这么多年下来,他已经习惯和小宋哥搭档,分开的那三个月他感觉难受死了,至少现在绝对不想再分开。

  至于以后……被调动了再说吧……

  宋冀宁沉默不语。

  他比季椽更不能接受分开这件事,虽然研究忙碌时,两人连抬头看一眼对方都没机会,但知道季椽在身边,宋冀宁心中就满足了。所以如果将来参与其他项目被分开的话,他是绝对不接受的。

  当然,他不是小鬼,也不可能因为这种事就不搞研究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5页  当前第1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1/1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国家制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