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国家制造_分节阅读_第150节
小说作者:千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65 KB   上传时间:2022-01-16 17:11:05

  “他是我的学生季椽,他一直很仰慕你,说无论如何都想认识你。”李院士介绍。

  “是的,米尔恩先生。”季椽郑重点头:“我看过您所有著作和论文,想要向您学习。但首先,我是否能问问,您不是Sunsat卫星的项目负责人吗?”

  这和季椽前世所获的资料不一样,加思·米尔恩居然要被踢出Sunsat卫星的研究?

  “不,我只是一名普通研究员而已。”米尔恩疑惑的看看季椽,不明白他为什么一副比自己还深受打击的模样:“项目负责人是艾尔特先生,我们在研究上一直有矛盾,所以现在我要被踢出去了。”

  他这话是对李院士解释的,并没有在意季椽。

  “问题很严重吗?”李院士关心的问。

  “毫无进展。4年了,技术上几乎没有任何进展,上面给的压力很大,加上我这边负责的项目出了问题,艾尔特就干脆把责任全推给我了。”

  “这……”李院士也无话可说了,只能拍拍米尔恩的肩膀安慰:“看开点,卫星项目本来就很难,又耗费时间,出来后你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的研究也不错。”

  季椽是完全震惊了。

  他看的资料上,并没有记载这些勾心斗角的内容,只说了Sunsat卫星在加思·米尔恩领导下,总共用了9年时间完成研究。一开始各国都以为是常见卫星,还嘲笑南菲技术落后,耗时太久。直到Sunsat卫星升空后,南菲公布其研究成果,才在国际上一鸣惊人。

  而现实是,已经过了4年时间,Sunsat卫星还没有进展,最关键的研究员还要被排挤踢出项目?

  季椽捂了捂胸口,压制自己过度跳动的心脏。

  如果他的猜测没错,在加思·米尔恩上位之前,恐怕这个卫星项目组还没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直到米尔恩成为负责人,花费了剩下的5年时间才做出成果。

  那么,他与其交换还不成形的卫星技术,有没有可能交换到一个被踢出项目的加思·米尔恩?

第212章 开始计划

  学术大会的举办时间有半个月,在这期间,各个领域的院士或其学生,都踊跃地上台发布自己的科研成果,并相互研讨。入目全是抱着厚厚文件或书籍的研究员,旁边的几个实验室24小时都在使用中,研讨后有了新灵感就钻进实验室的人比比皆是,学术会场氛围浓郁。

  季椽心里想着怎么拐加思·米尔恩先生,但明面还是以一名学生的身份与他交流。撇开卫星技术不谈,加思·米尔因在物理领域的成就也值得季椽学习。

  加思·米尔恩同样对季椽感到惊喜。虽说一开始只是出于礼貌应付一下朋友的学生,却没想到他年纪轻轻却已经看过那么多国家的论文专著,并都能记住和理解,谈到不了解的技术时,也能很快领会。要不是那张脸太嫩,他甚至有自己是在和一名学识渊博的院士交流的感觉。

  “你不上台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吗?”熟悉了以后,加思·米尔恩就让季椽不再叫他米尔思教授,而是以加思相称了。他们两人此时正坐在展会的后排聊着天,不时就台上发布的内容加以探讨。不限物理,生物、化学等两人都有些涉猎,虽说只是外行人的讨论,两人天马行空的也聊得很开心。

  和季椽一起来的其他几位研究员在前几天已经上台发表过自己的成果,获得了不少夸赞和约稿,只有季椽还没有上台。

  加思·米尔恩对此极为期待。

  季椽微笑:“我有了新的灵感,还在准备中。”

  他这几天可不是光讨论学术,同时也旁敲侧击的探测到了加思·米尔恩会感兴趣的技术,并向他介绍了华国的科研环境——相比起南菲国,在重要的科研项目上,华国所投入的资金和重视程度,足以令加思·米尔恩直言羡慕。

  之后再想办法怎么让加思·米尔恩愿意去华国吧,这方面他不擅长,还得问问小宋哥。

  “所以说,你看上那个加思·米尔恩了?”

  晚上和小宋哥例行电话时,宋冀宁在电话那头提高了音量。

  “说什么看上……好吧是看上了,我想拐他回国,他的知识和技术真的很有价值。”

  “如果我没记错,他是南菲国的在职院士吧,怎么可能放下自己的一切随便跑到华国。”

  “我也没要他放下一切啊,拐过来几年就好了。我们和南菲国不是一直有互相派遣留学生的活动嘛!”

  “你也说了是留学生,你见过派遣院士的吗?想都别想。”宋冀宁不客气的反驳:“要是真那么喜欢他,等我们在国内的学业结束之后,可以申请到他名下留学几年。到时我陪你一起过去,现在就暂时放弃吧!”

  过几年就晚了。国内在卫星研究上的投入向来花费巨大,此时偏偏又还穷,可谓是勒紧裤子搞研究。Sunsat卫星的技术在这时代真的很重要,能节约很多很多钱。

  “他现在是南菲国卫星项目的研究员之一,因为和负责人的矛盾,正准备被踢出项目组。”现在是加思·米尔恩的低谷期,也是最适合伸出援手的时候。

  咱不偷不抢,你们不重视不要的,我们邀请不行吗?

  “所以呢?”宋冀宁在电话那头问。

  “我和他讨论过一些空间物理的问题,他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所以呢,为什么非要他不可?”

  季椽憋足了劲想理由,如果他连小宋哥都说服不了,更别提去说服加思·米尔恩和国内的相关部门了。如小宋哥所言,一个国家的院士,不是那么好拐的,华国目前也没有开展一个新卫星项目的打算。

  “经过和他的交流,我获得了很多关于空间物理折叠的灵感,我觉得很适合用在卫星上。我想申请一个微小卫星的研究项目,但毕竟我在空间物理上的研究不如米尔恩先生,因此想请他到国内进行指导。”

  这点季椽倒没撒谎,加思·米尔恩发表过不少关于空间物理的学术论文,加上这段时间的探讨,季椽从这之中已经能预见空间物理在卫星上的重要作用,结合未来的物理知识,他有了比Sunsat卫星更先进的灵感——但也仅仅是灵感,他认为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主持这项研究。

  尽管国内的空间物理学家也不少,但最适合的人,绝对是加思·米尔恩。

  “什么,你又要申请新项目?”电话那头的宋冀宁语气着急:“喂我这边还在学习呢,你别突然进实验室啊,万一又要几年才出来怎么办!”

  “嗯,如果能申请成功的话,时间大概要5年?当然我会尽力加快时间的。”早一年完成,就能给国家多省一年的卫星科研经费。

  “5年?别开玩笑了!你要扔下我吗?”

  “卫星实验也没保密到不能打电话的程度,而且我只是想想,不一定能成功立项呢,米尔恩先生也不一定能拐过来。”

  “5年不能见面只打电话我也受不了啊!”比起季椽的不自信,宋冀宁却对他有百分百信心。只要季椽说想研究的项目,宋冀宁就没见他失败过。

  “你等着,我明天过去找你!”

  “你不是要上课吗?等一下,小宋哥……?!”

  电话已经挂断。

  第二天一早宋冀宁就来了,不知道他怎么跟老师请的假。在会场外被拦住后,宋冀宁打电话叫季椽来接人,见面先打量他全身上下,确定没瘦没哪儿不健康,然后说道:“跟我说说你那个卫星项目。我和老师说你有了新项目,老师才放人的,要是回去没交待,我以后就别想出来了。”

  季椽苦恼:“我还只是脑中想想啊,都还没开始写论文呢!”

  “没事,刚好一起写,我也要参加。”见季椽惊讶,宋冀宁手指弹他脑门:“我才不想跟你分开5年,不管你要研究什么,我都要参加。”

  季椽揉揉额头:“好吧,我这几天也一直在思考,刚好小宋哥来给我做补充。除了邀请米尔恩先生外,我还想拿到TWAS提供的经费。”

  “那时候不多了。”宋冀宁挽起袖子:“你住哪里,我们现在就过去吧!”

  宋冀宁来得突然,也未向大使馆提交过申请,在大使馆没有他的房间。他也懒得再申请,直接住到季椽的宿舍,两人就新论文展开讨论。

  听到季椽对新卫星预估的花费,宋冀宁就知道这个研究一定能立项。不过申请立项是回国之后才要做的事,目前他们在尼日利亚的目标只有两项:

  “一.在学术大会上公开论文,获取TWAS资助的经费。

  二.想办法钓到加思·米尔恩先生,诱拐他自愿到华国参与研究。”

  宋冀宁说:“应该问题不大吧,TWAS的经费就不难申请,米尔恩先生不也要被踢出国内项目了吗,等他退出后再邀请他到华国散心,然后想办法把人留下怎么样?”

  “米尔恩先生很厉害,南菲国的科研机构也不是蠢货,我更相信他们之后会重用米尔恩先生。不一定现在,但必须在他被重用前说服他。”

  “明白。你现在开始准备论文,我去查查资料。”宋冀宁说着转身出门。

  季椽疑惑他要查什么资料,出于信任没有多问,打开电脑开始准备论文。

  两个多小时后,宋冀宁回来,关上门便道:“我刚才请大使馆帮我查了加思·米尔恩和博那·艾尔特的相关情报。两人在卫星项目的技术上有很大分歧,艾尔特认为米尔恩想夺权,因此向南菲科学委员会投诉了米尔恩,要将他踢出Sunsat卫星的研究。目前南菲科学委员会正在对双方提出的技术进行评估,大概要3到5个月得出结论。”

  宋冀宁在季椽身边拉开椅子坐下:“虽然没看过加思·米尔恩的论文,但根据你的态度,只要南菲科学委员会不是蠢货,最后肯定会选择他的。”

  “那就以3个月为期限吧!”季椽拍板:“在这边拿到TWAS的经费,再回国申请一项微小卫星的项目,然后邀请加思·米尔恩先生过来。”

第213章 第213卫星项目申请

  TWAS的研究经费并不难申请,有宋冀宁的辅助,季椽日夜赶稿,花费一周时间写了篇空间物理在卫星上的作用论文,技术性不是很高但思路新颖,因此轻松获得了一笔来自TWAS的经费拔款。同时季椽原本准备的三项论文技术,通过宋冀宁的帮忙,分别卖给了三个成员国,又是一笔研究资金的收入。

  另一边也算进行顺利,季椽的新论文是以加思·米尔恩的论文为参考资料,加上季椽自己的知识理论进行的改进,比米尔恩原本的设想更有发展性,成功吸引到他。

  两人就空间物理及微小卫星的设想进行了讨论,互相弥补着知识上的不足之处,兴致盎然。不过当季椽向米尔恩表示自己将回国申请立项,并邀请他来当顾问时,米尔恩却表示并不想去华国,反而想让季椽跟他去南菲。

  “季椽,你来参与我的研究吧!”

  米尔恩按住季椽的肩,诚恳的劝他:“我可以帮你申请留学,给你斯特伦博茨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你来跟我读研吧,我们在空间物理上的见解是最默契的,我才是最适合你的老师!”

  本来只是旁听的李院士气得差点跳起来:“胡说八道,我才是最适合季椽的老师,你只能教他空间物理,我能教他所有物理!”

  米尔恩看向李院士:“但是他在卫星上很有想法,你并不能保证他回国能申请到一个卫星项目,我现在就有现成的。季椽只要跟我回南菲,立即就能参加我国的卫星研究。”

  李院士冷哼:“你自己都要被踢出去了,带季椽去干什么?一起坐冷板凳吗?”

  “本来是这样的,但季椽的论文给了我信心,我回去就向科学委员会申诉,争取继续我的研究。”

  季椽小看了“华国研究员”在南菲研究员心中的地位。虽说季椽名义上只是一名硕士研究生,但这段时间的相处,米尔恩很清楚季椽的知识水平完全不输于自己,见季椽也认同自己的论文,米尔恩立即从失落中回神,对自己不同于大众技术的卫星研究充满信心,准备回国争夺自己的权益。

  之后季椽和米尔恩花费了三天,互相试图说服对方参与自己的研究。季椽承诺回国就申请进行微小卫星立项,邀请米尔恩来华国当技术顾问。米尔恩则邀请季椽来斯特伦博茨大学留学,与他一同参与南菲国家级的卫星项目。

  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尽管志同道合,但都热爱各自的国家,两人都没有离开自己国家的想法。

  “唉,看来我要自己研究了。”季椽不是没有加思·米尔恩就做不了研究,只是有他在能走不少弯路,毕竟米尔恩是最先提出用空间物理制造微小卫星的人,请到他可以节省一大笔研究经费。

  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学术大会历时15天后圆满结束,其中有八十多名研究员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有三十多人获得了来自TWAS的经费支持。

  季椽与米尔恩告别,互相约定保持联系,在不违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给予对方技术顾问的支援。

  这对季椽来说也算不错的结果,到时有什么疑问就向米尔恩先生请教也行。

  回国后,在李院士的支持下,季椽立即向国家科学院申请微小卫星的立项,宋冀宁署名。

  名义上,季椽只是一名硕士研究生。然而在国家科学院的机密档案上,季椽和宋冀宁两人却是最年轻的核武研究员。因此季椽的申请一提交,就被科学院众院士重点关注。

  身为一名专业研究员,季椽的项目申请书完美无缺,资料齐全,细节到位,经费细则详实。项目本身更是具有世界先进性的理论设想,若非申请的是卫星项目,上面的院士们就已经签字批款了。

  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卫星仍旧保持着刻板印象。

  大,很大,越大功能越强。

  因此对于尚处于理论中的微小卫星,自然保持着不信任的态度。

  但是,基于季椽在核武研究中的表现,科学院的院士们也没有一口拒绝,而是对他提出了当面问询的要求。

  季椽欣然赴约,宋冀宁仍旧陪伴身侧。

  他已经向导师请假,决定要参加季椽的项目了。

  李院士也同行,他毕竟是季椽导师,同时对季椽提出的微小卫星项目很感兴趣,这段时间着重研究了空间物理技术,打算若是有人为难,他就从旁为季椽提供理论支援。

  国家科学院的会议室中,坐着负责审核的五名物理学院士,以及一名从太原卫星发射基地请来的工程师。

  这名工程师名叫林光华,今年四十五岁,曾留学美国,归国建设十五年,另一层身份是C市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学院院长。

  季椽的申请资料他已经看了,认同其可行性,只是有些技术上的疑问需要解答。毕竟每一个卫星项目都属于国家重要研究,不能轻易开启。

  季椽三人进入会议中心,简单自我介绍之后,季椽开始阐明自己申请立项的意图及相关技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5页  当前第1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1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国家制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