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当审计成为皇帝后_分节阅读_第29节
小说作者:青竹酒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45 KB   上传时间:2024-03-22 12:51:43

  “不用上了,吃饱了。”

  宋离瞧着他开口:

  “陛下这么早过来还是为了大理寺的案子?”

  李崇想起昨天他想到的办法,搬了一下椅子凑过去,小声开口:

  “狱里那几个最快多久能抄家?”

  宋离知道他是惦记那几家的银子,眼底有些笑意。

  赵成身为一个大理寺卿,此案的主审,而且是一个并不耳聋的主审,自然是将陛下小声问宋离的话都听到了耳朵里,难道这个事儿不应该是问他吗?

  他几不可见地向后轻轻退了一步,虽然房间中君臣三人,本应该是比较和谐的画面,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一种深深的多余的感觉,只觉得自己不应该站在这里。

  宋离抬手给李崇倒了杯茶:

  “此案有张朝理的手书在,也有银票的票号,虽然有几位大人并未去兑换过这银票,不过只需要取得口供,也可定案,既然定案自然便可发落。”

  李崇昨天下午的时候便已经查看过银票的票号了,赵成的动作倒是快,其中已经有四个朝臣的银票被查到已经被兑换,兑换的人也是府中的亲信,这便算是铁证了,这四个官员也已经都撂了。

  不过也有嘴硬的,他沉吟片刻,这个事儿等不得,他直接开口:

  “赵成,这虽然是一个案子,但是情况各有不同,昨天那四个银票已经兑换的,证据确凿,你即刻上折子给内阁,抄家,流放,具体请内阁拟旨。”

  这个朝代的规矩和明朝类似,折子从各衙门呈送到内阁,再由内阁拟旨呈送直廷司,直廷司先阅览一遍,呈送复述给皇帝。

  皇帝若是同意便批上意见,若是不同意便发回内阁重拟,不过这是敬业的皇帝,自然也有不敬业的,遇到个不敬业的皇帝,这批红的权利自然就落在了直廷司上。

  赵成忙去办差了,李崇看向宋离,这人的脸色眼见的不好看:

  “等这四个发落了,后面的审理也快,案子一结你也好回府休养。”

  这人的样子太吓人了,在这大理寺虽说赵成现在肯定是不敢苛待他,不过想起那天施针的事儿,这人在外面心思敏感,对医治上的事儿肯定也是多有忌讳,总是不及在自己的府中方便。

  宋离眉眼微敛,眼底的神色让人瞧不真切,李崇的话语中的关切不似伪装,但就是这样直白的关切和让他形容不出缘由的善意让他心中不安:

  “陛下好像从未问过我是不是收过张朝理的银子。”

  从他进了大理寺,李崇问过是不是他杀了张朝理,也问过那被送进来的十人收了多少银子,但是却独独没有问过他他有没有收过张朝理的银子。

  李崇转过了身子,轻笑了一下,眼中有着和他此刻身体年龄不相符的通透明达:

  “水至清则无鱼,官场有官场的法则,朕不会天真到要求所有的朝臣都清正廉洁。”

  他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少年郎,不会真的以为朝中会有不收受任何孝敬的朝臣,或者说一个官员到了一个位置,有些事是身不由己。

  有些银子收了反而要比不收更好做事,这事儿说起来有违清廉的为官之道,但这却是几千年来官场的游戏规则决定的,非人力所能左右。

  只要人性不改,这样的法则便不会结束。

  一个审计总监或许可以查清账目上所有的虚假,但是一个皇帝永远不可能拥有一个全部是廉臣的朝堂,这个道理李崇心里清楚。

  所以只要他明了宋离的立场,明了宋离的初心,他是不是真的收了张朝理的银子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毕竟能得一个干臣循吏已经分外不易了,朝堂从来都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地方。

  哪怕是宋离也未曾想到李崇能有如此想法,王和保用了那么多擅空谈的帝师来试图教废李崇,却未曾想到帝王心术或许从来就不是教出来的,他闭了一下眼睛,面上少有地浮现出了赞赏的笑意:

  “陛下大智慧,肖似先帝。”

  虽然他的心底有一丝期待李崇的信任,但是理智告诉,他不需要李崇无条件的信任,只要李崇需要他制衡朝堂,需要他平衡王和保就好。

  利用之心有时候比所谓信任更加安全和长久,足够他用这一份利用的信任做完他所有要做的事了。

  李崇抬手撑在桌子上,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宋离提起先帝:

  “父皇的事儿朕已经记的不太真切了,父皇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他不禁对这位先帝有些好奇,也有些敬佩,那位先帝只在位了三年,却能将他一手制衡的朝堂延续到今天,不得不说是个有手段的。

  宋离的目光有些悠远,似乎也在回忆:

  “先帝是个很有韬略的帝王,若是先帝在位十年,朝中必不是如此光景。”

  他一身牵机是拜先帝所赐,但是平心而论,易地而处,他也会和先帝做同样的选择。

  所以他对先帝心中并无怨恨,甚至他庆幸他给了他一个希望,给了周家全族一个洗刷污名的希望,让他还能有信念去活接下来的十年。

  李崇手中把玩着茶盏,听着宋离的话,想来那位先帝确实有些人格魅力吧。

  “好了,不提这些了,今日过来朕是有个事儿想和你说,五大仓坚持不了多少天,京中粮价你应该也知道了吧?”

  宋离的思绪也被拉了回来:

  “知道了,米价涨了三倍有余,即便陛下此刻抄了那十位官员的家,抄出来的银子也不够难民坚持到春天。”

  这是实话,他也没有避讳,李崇点头,他凑近了一些:

  “没错,朕记得兵部来报过,年后有一批要运送北境的军粮就存放在沧州?”

  宋离的眉心立刻蹙起,声音都严厉了下来:

  “陛下想要挪用那笔军粮来赈灾?不可。”

  他多年来身居高位,骨子里自有一种霸道,哪怕是面对李崇有时也不加收敛,如今李崇对朝政越发熟稔他有意慢慢移交手中的权利,但是有些触及底线的事儿他不会让步,北境的军粮绝不能动,眉宇间不自觉带上了两分厉色。

  宋离的变脸倒是在李崇的预料之内,他笑着亲自给他斟了茶水:

  “你听朕把话说完啊,喝口水,心脉不好脾气还这么大?”

  眼前的笑脸让宋离不得不缓下了些神色,耐下了性子,抬手接了这杯茶,听着他的想法。

  李崇却将问题再一次抛给了他:

  “如今粮价飞涨,随着难民的数量变多,这三倍的粮价就能变成十倍,到那时要如何?”

  这个问题宋离也不是没有想过:

  “哄抬粮价的奸商挑出几个处以极刑,米商必然不敢再次以身试法,再从周边的州县调集一些粮食,坚持到春天应该也是可以的。”

  李崇却再一次问出声:

  “五大仓在天子脚下都尚且敢空成这样,附近州县又能拨出多少米粮来?

  更不说只要有救济粮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难民,朝廷就是有再多的银子也不够,难民越多,粮食越少,即便是杀光京城所有的米商,也再榨不出米来。

  况且坚持到春天,地里也不会立刻就长出粮食来,到时候雪灾是过去了,饥荒却远远不止。”

  宋离按了按眉心,他何尝不知道这个情形,只是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陛下有何良策。”

  李崇的面上带了两分胸有成竹的意味:

  “朕问你,若是此刻京城粮价是平时的十倍,而官府放出话说欲高价收粮,而你正是手中有大量粮食的外地富商,你会如何做?”

  宋离开口:

  “我自会带着粮食前往京城,以图暴利。”

  李崇笑了:

  “没错,奇货之所以可居,就是因为这奇货稀少,粮价抬高的本质是吃的人多,而粮食减少才被抬高的,如果就在这些富商纷纷抵达京城的时候朕从国库放出大量的存粮,会如何?”

  宋离眉眼总算舒展了两分,也明白了李崇的打算:

  “市面上的粮多了,粮食自然便买不上价钱,米商们跋山涉水运粮而来,若是因为粮价下跌而折返只会损失的更多,所以他们必然会低价卖出粮食,陛下当真是好计谋。”

  李崇笑而不语,其中这还真不是他的计谋,这是范仲淹在杭州闹饥荒的时候用过的办法,他此刻不过是捡了个现成的。

  放在现代解释,此法是人为的控制了供需关系。

  “所以啊,朕虽然提前用了北境的军粮,但是朕定会如数补上,定不会叫北境兵将饿肚子,督主这下可以放心了吧?刚才还瞪朕。”

  宋离被他弄的有些没办法:

  “臣哪敢瞪陛下?”

  “还没有呢,一秒变脸。”

  宋离只好撑着起身拱手,哄了哄闹脾气的皇帝陛下:

  “是臣不是,给陛下赔罪。”

  李崇拉着他坐下:

  “行了,别站了,这里的案子朕会让赵成三天内审结,你回去好好养着身子,此法虽然理论上行得通,不过要想真的实施起来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你还要帮朕盯着些。”

  “臣自会尽力。”

  有李崇亲自下旨,赵成的奏折是以光速递到内阁的,他身居大理寺卿多年,平时有的案子故意拖拉就算了,这真的要审起来,从证据到口供自然是一样不差,案卷做的滴水不漏。

  内阁这几日气氛尤为凝重,从前内阁以王和保为首的一言堂,但是这一次自从王和保回京,李崇的变化尤为明显。

  而以岩月礼为首的一些先帝旧臣开始慢慢脱离了王和保的掌控,以至于明明是只有三个人的内阁,却每天都气压凝重。

  而这大理寺卿递送上来的折子中四位被处置的朝臣,有两位都是王和保的学生,这已经不单单是一本折子了,这简直就是赵成在向小皇帝递送的投名状。

  桩桩件件的口供和证据,如此快速的审理速度,让王和保即便有心回护也有心无力,毕竟在大理寺,若是大理寺卿不配合,是决计捞不出人来的。

  任由内阁如何暗潮涌动最后也没能阻止的了这十个官员还有直廷司七位大监的命运,流放,抄家,最后从这一场风波中全身而退的,竟然正是出动整个御史台敲击陈情鼓弹劾的宋离。

  只是任那些御史言官再不满,也是无法,因为大理寺没有找到任何宋离收受贿银的证据,反倒是找出了徐顺背着宋离私吞每年三万两的证据,宋离最多落下一个御下不严的罪过。

  而这个罪过经天子之口也由这数日牢狱相抵,不再另罚。

  传旨的太监回来的时候李崇这才问道:

  “宋离回府了?”

  “是,陛下,宋督主接旨后便回了宋府。”

  李崇这才算是了了一件事儿一样心情都松了两分,抬手挑起了今日内阁呈上来,准许礼部拨银五万两用于太后的千秋节的折子。

  这折子昨天便送来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宫里的老嬷嬷进来瞧他,带了昭德大长公主的口信,这个口信也十分的爽朗痛快,意思是叫他不要着急,姑姑自会帮他料理。

  以至于今天李崇的心情很好,坐等他姑开大。

  正等着的时候就听门外的小太监进来传话:

  “陛下,昭德大长公主递了牌子进宫,长公主传话说请陛下约礼部,户部及内阁几位朝臣前来议事,她先去慈宁宫,随后便到。”

  李崇的精神都跟着振奋了起来:

  “张冲,照长公主的意思传朝臣进宫。”

  张冲赶忙躬身去安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页  当前第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1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当审计成为皇帝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