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209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邵家的狗屁倒灶的破事!

  李唐宾撇了撇嘴,抬眼看向驿站外送行的成都父老。

  “终日整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有那工夫,不如多捐点钱粮。”李唐宾路过一众成都耆老士绅旁边时,嫌弃地说道。

  众人脸色一白。这让他们想起了藩镇割据时代,被武夫们拿刀逼着出钱的苦难日子。

  陈敬瑄、李茂贞两代蜀帅,横征暴敛,几乎把他们榨干了。而川中也连年混战,人口大减,世道凋敝到了极点。也就这几年缓过了一口气来,可你又要来抢钱?派捐这事,咱们哪回不参加?可别瞎折腾了。

  “瞧你们那熊样。”李唐宾哈哈一笑,策马而去。

  此番南征,成都行营几乎精锐尽出。

  他从长安带来了一万四千人马,驻守川北的佑国军也差不多南下了两万人,外加胜捷军一万六千人,全军近五万上下。

  不是不想多带,主要是没必要。

  川南是什么地形,打了一辈子仗的李唐宾能不清楚?打仗这种事情,不是人越多越好的,不中用的兵,他只会浪费粮食,甚至阵前溃逃坏事。

  越是补给困难的地方,越是要用精兵。等局面打开以后,或许可以撤走精兵,让杂兵上阵,但现在不行。

  至于南征的战术嘛,说实话,李唐宾没想玩什么花的,就是与敌决战。

  战略上已经把敌人放进来了,本身就打的一战破敌的主意。而且,雅安之战,还可以近距离观察敌人的战斗力,只要觅得机会,直接就一把压上去了。

  数万大军耀武扬威,一路南行。

  刘鄩、丘增祥、王济川、朱珍、邵知言等大将紧紧跟在李唐宾身后,王彦温、李存信、刘知远、相里金、贺德伦、白奉进、邵知为、杨定真等次级军校稍稍落后几个马身。

  充当先锋的佑国军都虞候李璘,已率五千步骑提前出发,这会已进抵成都府西南四十里外的双流县。

  述律婆闰、杨师厚二人,则带着两千骑兵、两千蜀兵外加东川的两千蛮獠兵,绕道陵荣,直下戎州,是为偏师。

  李唐宾没指望他们这一路创造多大战果,反正是步闲棋,能创造战果最好,不能创造便罢,丝毫不惋惜。

  大夏家大业大,损失个万儿八千的兵马,已经不至于让人多么肉疼了。

  这是战术方面的偏师。

  在战略方面,无论是李唐宾亲领的大军,还是述律婆闰、杨师厚带着的几千兵马,都是“正兵”。

  “奇兵”则是由淮南降将朱延寿统率的龙虎军一万八千众,他们在牂、播二州还征集了万余蛮獠,一路向西南方向进发,往响应南诏的昆明部落的地区进发。

  只不过这段路年久失修,显然不太好走。在沿途各部落征粮时,也不一定会那么便利,最终能发挥什么作用,则不好说了。

  驻守邕州的顾全武部并没有划归成都行营指挥,他们暂时也没法出击,因为在征集粮草的过程中,蛮俚部落不堪压榨,愤而造反,这会正处于平叛之中。

  李唐宾尚不清楚那边的情况,知道了也不认为有什么。

  隔着千山万水,他们也帮不了剑南主战场,爱咋样咋样吧。

  ※※※※※※

  雅州城东的山坡上,战事渐渐变得激烈了起来。

  因为百姓大量逃亡,南诏兵没劫掠到太多东西,不是很满意。思来想去,也只有先拿下雅州城了。

  黎州城已经被他们攻破,所获甚大。光掠夺到的上万人口,就让各军喜笑颜开。带回国内之后,大家都可以分一分,实力又有所增强。

  听闻雅州比黎州更大、更富庶、人口更多,那么就很有必要将其拿下了。

  最重要的是——雅州城头打出了夏国燕王的旗号,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不夸张地说,若捉住了此人,邵树德起码拿几十万贯钱财来赎人,这里面的利益太大了。

  五月十七日,大长和国先锋大将杨诏至雅州城东,总督各部战事。

  他先派本部兵马攻绳桥南岸的胜捷军营垒,一连攻了三日,不克。且遭到雅州城内冲下来的兵马侧击,甚是麻烦。

  于是转而挖壕沟,围困住平羌水南岸的大营,开始仰攻雅州。

  这一打又是两天。

  五月二十二,燕王邵明义登上城头,俯瞰山麓。

  “贼人如此仰攻很是吃亏,但锲而不舍,或许有诈。”邵明义将张武唤了过来,问道:“如果贼人绕道后山,有没有可能得逞?”

  张武思虑了一下,道:“山高林密,没有道路,很难迂回。”

  “樵夫走的砍柴山径呢?”邵明义没有放松警惕,追问道:“商徒为避开税卡,趟出的小路呢?有没有?”

  “这个——或许是有的。”张武是东川合州人,对西川这边的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听了之后立刻唤来几名本地商徒,仔细询问。

  “殿下,确实有两条小路,都是樵夫、猎户上山走的,狭窄逼仄,艰险无比。有些不法商徒也会利用这些道路逃税。”

  邵明义点了点头。这才对嘛,潼关禁坑,最初就是逃税的商人趟出来的路。大路之外没小路,就像吃肉不放香料一样不可思议。

  “知道怎么做吗?”邵明义问道。

  “末将立刻遣人伏于道旁,静候敌军。”张武答道。

  “贼人不一定会从后山来。”邵明义说道:“我也只是提出有这么一个可能而已。每条路放个数百人即可,重点在于吓退敌军,不至于让咱们措手不及。从后山远道而来,兵甲不全,粮械两缺,重点在一个‘奇’上面,可一旦被发现,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殿下用兵果然老成。”张武一脸佩服地说道。

  邵明义听了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也是学的圣人。《新书》都快让我翻烂了,征战之事,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招。杨诏急着破城劫掠,又想捉住我,定然倾力来攻。你看他派出的兵马,已经不仅仅是黎、雅蕃兵了。”

  张武转头望去,却见一大群装备着铠甲利刃、强弓劲弩的蛮兵正沿着山道往上猛攻。

  南诏,并不是啥都没有的部落。

  这是一个立国时间很长的国家,有自己的兵器制造业,有官员管理马政,有成建制的骑兵甚至具装甲骑。一百多年前,他们可是让唐玄宗连连吃瘪,让极盛时期的吐蕃惨败连连。

  一百多年后,如同渤海一样,国势衰弱了,没以前那么厉害了——夏人嘴上称呼他们为“南蛮”,但心底可不会真以为他们是野蛮人。

  这会在进攻的应该就是杨诏的老部队了。装备还是不错的,配合也相当娴熟,看着是经制之军,比那些蛮獠像样多了。

  但终究处于仰攻状态,颇多不利。打着打着,就有些吃不住劲,伤亡实在太大,这一波进攻的人已经耗尽了士气,开始向山下溃退。

  “咚咚咚……”鼓声擂起,在夏营后方休整多时的一支部队骤然杀出,追着溃兵猛砍猛杀,收割战果。

  山道虽然宽阔,但混乱之中的南诏兵依然被冲得跌跌撞撞,哭喊之声连片。

  邵明义不看了,转身下了城头,张武也赶紧去布置后山的事情。

  杨诏打了两天,也就一开始冲破了山脚下一个营地,随后就被阻于半山腰上的一处缓坡。看这样子,他还得再打几天,才有可能进至雅州城下。而这个过程中,不丢下几千具尸体是不可能的。

  攻雅州要死多少人?估计杨诏心里也没谱,因为他不知道城内确切的兵员数量。但来都来了,不打一下又心有不甘。而且,如果真对雅州视而不见,继续北上的话,人家还可以从山上杀下来,断你后路,你怎么办?

  有些事情是明摆着的,容不得你半点取巧。

  有些坑也是明明白白在那的,你没有选择,只能跳下去。

  

第044章 铎鞘

  郑仁旻是个有雄心的人,同时也是个没什么逼数的人。

  或许是一开始的顺利让他昏了头,当前方传来消息,杨诏顿兵于雅州城下的时候,他就很不满意了。

  五月二十四日,他在黎州召开了朝议,商讨下一步的行止。

  参会的都是重臣大将,以及外藩节度使、蛮部大首领。

  辰时,鼓乐齐鸣之后,一队手持铎鞘的宫廷侍卫入场列定,身着龙袍的郑仁旻在宫人的簇拥下,坐到了龙椅之上。

  “拜见骠信。”群臣纷纷拜倒于地。

  “起身,赐坐。”郑仁旻手中也拿了一柄铎鞘,让人看着有些不安。

  铎鞘是南诏时代的宝物。

  阁罗凤攻越析诏,得此神兵。从此以后,铎鞘便作为南诏的“天降神兵”,是天命的象征,“王出军必双执之”——铎鞘是一种有长柄,外形似刀戟、残月的武器,与郁刀、浪剑一样,是南诏军队常用的制式长兵器。

  不同文化、不同环境、不同审美的国家,其兵器自然也与中原不一样。

  自阁罗凤在战场上缴获铎鞘后,此兵器一直是南诏王室重宝,代代相传。

  异牟寻时代,因为与唐朝会盟修好,其宰相尹辅酋入使中原,奉表谢恩,将铎鞘作为国礼献给唐室——这是阁罗凤所得正版铎鞘,并非工匠打制,据传闻乃“天降”,生来就是一副神兵利器的样子……

  遗憾的是,正版铎鞘那么神奇,“所击无不洞,夷人尤宝,月以血祭之”,长安却找不到了,或许已经遗失在战乱之中,就像南诏的国运一样。

  郑仁旻手中的这柄铎鞘虽然看着华丽,但却是在西京大理寻名家打制的猴版,没有那种强烈的天命象征意义了。

  “杨昶,黎州旬日便攻破了,为何雅州迟迟难下?”郑仁旻坐于上位,轻声问道。

  这是一个不过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脸色苍白,双眉稀疏,颧骨高耸,从面相上来说,一股刻薄之相——对普通百姓而言,二十五岁不小了,但对天子来说,着实十分年轻。

  郑仁旻的眼神也不是很锐利,似乎还带着几分畏怯。但仔细观察的话,又可以看出几分残忍乃至癫狂的底色,这是一个被逼到墙角后,有着很强烈毁灭欲望的人,毁人,也毁己。

  杨干贞不是很看得起他,甚至有些想杀了这厮,自己到龙椅上坐一坐。但他又是个十分谨慎的人,没有完全把握的话,绝对不会轻动。

  “骠信,夏国邵氏宗亲燕王坐镇城内,鼓舞士气,还带了援兵,急切间难以攻克,也是寻常。”杨干贞说道。

  郑仁旻下意识握了握手里的铎鞘,长久没有声音。

  清平官(布燮、宰相)段义宗抬头看了看郑仁旻,突然说道:“骠信,此番出兵,拓地已然不少,如果攻不下雅州,也没必要硬来,或许……”

  “段昶!”郑仁旻仿佛突然被惊醒,立刻反驳了起来,他的语气又急又快,道:“如果就此退兵,黎州可能守住?”

  “难。”段义宗不太喜欢说假话,如实回答道。

  “如果退到大渡河以南,一定能守住嶲州吗?”郑仁旻问道。

  “或可试试。大渡河水势湍急,只可以小船、皮筏济渡,防守起来的话比较简单。嶲州又地势艰险,或许……”

  “一定能守住吗?”郑仁旻追问道。

  段义宗果然是老实人,只见他摇了摇头,道:“不一定。”

  郑仁旻又看向丽水、银生等节度使,问道:“出兵以来,你们掳掠到的人口、财货,都足以弥补开销吗?都满足了吗?”

  几位外藩节帅面面相觑,皆不能对。

  “元知道,国中很多人在等着看笑话呢。”郑仁旻冷笑一声,又道:“甚至就在这座城池之内,都有人心怀叵测。但诸位可别忘了,先帝在位期间,是如何对待有谋逆之心的人的?元登临大宝数年,尚未行此激烈之事,莫不是都以为元好说话?”

  “骠信息怒。”众臣纷纷解劝。

  你别说,郑仁旻这番话还真有那么几分作用。

  今上不怎么样,先帝郑买嗣可是个狠人。郑氏宗族数百人在各地为官,尤其是大理、鄯阐两京重地,尤多郑氏子弟,这都是郑买嗣时代布的局。

  大长和国与南诏一样,只要京师大理和陪都鄯阐府不乱,外藩节度使、蛮部首领就很难有机会,除非他们联合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2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09/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