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呜——”角声响起,眉古悉心头一跳,他现在分外害怕听到号角声。

  最坏的事情发生了!

  唐军还有骑兵,而且很多,当先冲过来的一波让人看了冷如冰窖。

  百余名银光闪闪的骑卒平举着长枪,正在缓缓提速。人、马皆披重甲,面目都看不清楚,只知道他们浑身都裹在铁甲里面。

  远远地还看不真切,也不知道这百骑后面的是不是同样如此。如果一千骑皆是具装铁骑,这仗败定了。

  后面追兵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左前方亦有大群唐军轻骑兵开始提速,好像是从军营后面绕出来的,之前应该就躲在那边休整。

  无耻!

  当然最令眉古悉感到震惊的不是唐军层出不穷的骑兵,而是他们的步兵大阵。

  以队为单位,一队向后转,由队尾的队副指挥,一队由队头的队正带着向前行进百步。一队隔一队,间隔操作,然后向中间聚拢。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原本一个全体向前的大阵,现在变成了一半人向前,一半人向后,长枪架起,步弓掣在手里,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这叫抽队!”眉古悉大惊失色。

  他不是没见识的人,早些年听族里口口相传的消息,昔年唐国河源军有个将领叫黑齿常之,他治下的军队就会抽队,大阵运转如意,一点不乱。

  能将军队练到这种程度,说实话并不简单。很多部队也就只能在训练场上练练抽队,可能还乱哄哄的。在敌我即将短兵相接的厮杀场上,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完成抽队,还一点不乱,动作迅速,这是久经征战的老兵精锐了。

  这支唐军也会抽队,那还能冲么?

  “杀!杀了他们!”眉古悉已经没有选择了,大声招呼部下。

  能完成这种动作的步军肯定极少,冲垮了他们,杀光了他们,唐人再想找出支一模一样的部队,可能吗?精锐没了就是没了,那是练不出来的,可遇不可求!

  杀!

  泥头车又冲进了电动三轮车群中。

  人仰马翻,嘶喊连连。

  眉古悉当场落马,跌跌撞撞地从地上捡起一杆骑矛,刚想步战,结果很快被迎面冲来的大群骑兵淹没。

  兰州城内,秦贵面色平静地解开了发辫。

  其他人有样学样,也解开了发辫,稍稍打理一番后,给自己戴上了璞头。

  行人、上农、马差、丝绵四个汉人奴部的百户、千户皆在此间了。吐蕃人委派的监军之类的官员已被斩杀殆尽,尸体扔在一边,散发着血腥臭气。

  “诸位,大唐王师已杀至城外,屡败吐蕃,其大势已去矣。”说完,秦贵等了一下。

  有点悲哀,在场的很多人不会说官话了。明明要杀吐蕃归正,居然还得让人把他的话再用吐蕃语翻译一遍。

  “兰州陷蕃百余年,今可一扫妖氛,重归郎朗乾坤!”秦贵的声音有些颤抖,只听他继续说道:“现在,回去召集部属,带上器械,杀吐蕃!”

  “杀吐蕃!”几个人带头,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陆陆续续回应了。

  秦贵暗叹了口气。他之前一直不敢提前举事,便是这个原因。人心难测,人心不齐!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有人犹豫不决,简直莫名其妙!还好,大部分人还是认得清形势的,有些人即便不想反,被这么一裹挟,也没退路了。

  今日便杀他吐蕃个人头滚滚!

  “乞结夕,怎么拖拖拉拉这么久,赶紧出动,前面快……”一名节儿府的吐蕃官员冲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

  “噗!”秦贵一刀捅入了他的腹中,狠狠搅动了两下后,慢慢抽了出来,面容平静。

  他老了,但在这反正归国的历史时刻,手却格外稳健有力。

  “出发!”将尸体踢到一边后,秦贵大手一挥,迈步出了门。

  街道上人潮汹涌,混乱异常,到处都是从各处溃下来的军士,有吐蕃人,有党项人,有吐谷浑人,也有汉人。

  他们垂头丧气,丢盔弃甲,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不过很快有部落酋豪或节儿府的官员出来收容他们,吐蕃人并不想放弃,还想着最后一搏。

  城外还有河州、临州过来的援军,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但也只能相信他们了。只要击破了唐人在城外的大营,那么他们就收容溃兵,里应外合,还有机会反败为胜。

  “你们是行人部落的?怎么来得这么晚?赶紧……”一名吐蕃将领走了过来,斥道。

  但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数把刀子捅入身体。他身后的亲随直接转身便逃,不过很快被一一追上,砍倒在地。

  “杀吐蕃!”秦贵振臂一呼。

  汉人奴部士兵纷纷涌了出来,见吐蕃人就杀,城内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杨亮带着数百人从南门突入,猛冲猛打,所向无敌。刚要给对面的吐蕃军士们来一下狠的,却见他们突然阵脚大乱,背后似有数百人掩杀而至,领头数人更是戴着璞头,穿着唐服,顿时了然,知道是汉人奴部动手了。

  这一仗,赢定了!

  战斗最终是在傍晚时分结束的。

  城内吐蕃被杀八千三百余人,大部分都是乱了建制后被汉人奴部报复仇杀所致。另有三千余人向攻入城中的铁林军、武威军投降,侥幸活得一命。

  汉人奴部被压榨百余年,情绪一旦爆发出来,竟然如此猛烈。入夜后,还有零零星星的报复仇杀行动在上演着,直到铁林军派人制止,一切才最终结束。

  兰州城,至此算是被攻下了。与渭州相比,此地吐蕃的结局有些惨烈,让人颇为感叹。

  也是在同一天,铁骑军沿着河北岸一路向西,朝广武县奔袭而去,义从军也正朝广武梁开进。定难军对兰州各个要点的控制,稳步推进中。

  

第021章 防御体系

  “西夷虺蜴(huǐ yì)攸居,历年贡赋不入,有司羞之。今则化被齐民,便为善地。”夜晚的大营内,邵树德还在通读国朝以来的各类文献。

  想要治理好一个地方,不了解实际情况显然是不行的。另外,前人的经验也能指出一些弯路,你没必要再走。

  一般而言,读这类文献都很枯燥,但有时也能找到些乐子,比如这段。

  申、光、蔡等州不上供,不交户册,那就是蛮夷毒蛇居住的地方。办了这些事,那就是善地。逻辑简单粗暴,明了无比。

  “大帅,晚膳来了。”亲兵给他端来了食物。

  “让陈副使、赵随使一起来用膳。”

  “遵命。”

  陈诚、赵光逢二人很快便至,大帅经常请他俩一起用饭,这是重视,是恩宠。

  “大帅,此为兰州粳米粥吧?”陈诚看了一眼,便笑道。

  “去年的陈米,城内送来的。兰州膏腴之地,六十年前刘元鼎过兰州时,满眼所见全是粳稻,今日咱们也来尝一尝。”邵树德招呼道。

  案上还有一些果、脯、奶、鱼,三人风卷残云,一会便吃喝完毕。

  “大帅,白日诸军杀河、临二州吐蕃数千,俘千三百人,此皆部族精锐,今逃回去不过两千余,应已丧胆,大帅何不遣人去招降?”吃完饭后,陈诚建议道。

  临州辖狄道(今临洮)、长乐(今康乐县附近)二县,治狄道。

  河州辖枹罕(今临夏县西南)、凤林(临夏南八十里)、大夏(今广河县境内)三县,治枹罕。

  这五个县,天宝年间人口都不少,因为地近与吐蕃争斗的一线,朝廷迁移了许多人过来定居。临州当时还属于兰州,没被拆分出来,但河州三县,天宝年间便有三万六千多汉民,基本已经恢复到北周、隋朝时的户口数。

  能养这么多人,主要还是有一大片利于灌溉的河谷冲积平原,三个县都分布于此。即便这会,这些黄河支流依然提供着丰沛的水源,只不过吐蕃人没太大兴趣利用它罢了。

  “自然是要招降的。”邵树德点头道:“能招便招,也好减少一点伤亡。不过吐蕃人未必死心啊,他们所想的投降,可能是一切照旧,只不过表面臣服于某罢了。但某所求者,派官、驻军、收税,吐蕃人未必应允。”

  这确实是极有可能之事。

  河、临二州的吐蕃,在兰州城外遭受重创,大将眉古悉阵亡,逃回去的不过两千余人。按现在的形势,他们肯定是不敢打了,自己派人去招降,如果只满足于表面收复失地,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极大。但若想实际控制河、临五县,一切按照汉地州县统治,当地的吐蕃又未必愿意了,这涉及到地方权力落在谁手中的问题。

  不见棺材不掉泪。

  你不给他们施加点压力,是不行的。说不得,还是得出动大军南下走一遭,未必需要打仗,但还是得去一趟。

  “大帅,西边的鄯、廓二州,南边的岷、洮、叠、宕等州先不论,河、临二州必须取下。”陈诚让人拿过来一幅地图,说道:“今日收到军报,东南路诸军已攻克大来谷吐蕃山寨,杀敌千余,至此,打通了前往临、河二州的驿道。国朝初年,从长安往西域,渭水道乃重中之重,渭州既已握在手中,河、临二州不取,便是条断头路,意义大减。”

  从渭州渭源县西出,沿着鸟鼠山北麓的河谷驿道,一百里可至临州狄道县。

  狄道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交通节点,从此向北,沿平坦的洮水河谷,越过沃干岭,总里程一百九十里至兰州理所五泉县。

  从狄道向西,还可经河谷平坦大道至河州,并越过河州往西至鄯州。

  简单来说,如果狄道县以及县北的长城堡没有被拿在手中,那么兰州与渭州之间最便捷的交通线就会被截断。天宝三载以前,临州两县都属于兰州,当时便考虑了狄道这个交通喉舌的因素。

  “所以临州必须拿在手中。”陈诚总结道。

  “河州不拿在手中亦可惜了,建议发兵取之。河、临二州在手,鄯州似也可取,其余诸州,暂可结好,有暇再取。”赵光逢说道。

  邵树德看着地图,他考虑的又是另外一个角度了。

  河、临、渭三州的精华农业地带,大多在海拔两千米以内。鄯州三县、廓州三县,大多也在两千米的样子,部分县稍高一些,但也有限。

  这十几个县,都是关东移民能够适应的海拔高度,又有大量河谷平原,土壤肥沃,确实可以大力发展。

  但其他州,要么全是层层叠叠的山脉,平原面积极小,如同鸡肋。要么海拔高,到三千米上下了,暂时不值得花大力气攻取,最好的办法就是招降当地吐蕃、羌人,羁縻之,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

  “河、临五县……”邵树德沉吟了一下,道:“其主力既已遭重创,当发兵取之。鄯、廓二州,再看一看吧,先遣人招降,愿降便降,不愿降以后再说。”

  “大帅英明。”陈、赵二人齐声说道。

  “给张彦球传令,让他带振武军、天德军南下,配合杨悦攻取临州二县。”邵树德说道:“过些日子,吾将亲率大军南下河、临二州,与吐蕃诸部会盟。”

  “大帅,是否给杨指挥下令,南攻岷州?伏弗陵氏,一贯桀骜,且自视甚高,不趁着大军在此,一鼓作气南下。日后再攻,又要大动干戈。”赵光逢突然说道。

  在他看来,这个伏弗陵氏甚是可恶,对唐人也非常严酷,不杀此贼,日后渭、临二州将永无宁日。

  “岷州以南之叠、宕二州,实力几何?”

  “回大帅,广德元年陷蕃之后,吐蕃一直占着。但最近二十年,羌人势力渐起,两州四县,吐蕃统治岌岌可危,地方上实则羌人自治。另者,高宗朝便陷蕃的芳州的一些地方,亦是羌人占优。”赵光逢回道:“若克复岷州,当可遣人招抚,羁縻即可。”

  “二位真是好大的胃口。”邵树德笑道:“河陇诸州,陷蕃百余年,民情复杂。刚才某一直在想,该控制哪些要点,又该派驻多少大军。想不到二位胃口如此之大,这是要某将定难军理所也搬过来么?”

  “国朝初年吐蕃入寇,主要沿着湟水、洮水、大河进军,故朝廷置河源军、莫门军、积石军镇之,凡两万余人。”邵树德又说道:“某若全据兰、临、河、渭、岷、叠、宕、鄯、廓、洮等州,该派多少大军留守?”

  说罢,邵树德让李仁辅将地图挂到了墙上,说道:“河州、广武梁、长城堡、狄道、大来谷、凤林关、落门川,皆为交通要隘。若有可能,皆需驻兵留守,但定难军实力不足,不可能留驻太多大军。”

  “狄道县,当留一军,兼管北至长城堡、南至大来谷一线。”

  “凤林关,北临大河,西瞻积石,东据漓口,东西交通,甚为紧要。又有渡口凤林津,北渡河可至鄯州。”

  “广武梁,位于湟水入河之处东侧,西通鄯州,亦尤为重要。”

  “平夷守捉城,在凤林县与河州之间,挡大路通道,亦得置一军。”

  “渭水河谷……”

  邵树德一口气指出了五个重要节点,这都是要驻军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