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_分节阅读_第66节
小说作者:煌灼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92 KB   上传时间:2015-06-12 15:39:21

  ☆、第101章 轮流责问

101

三月二十五日回到金陵,踏入丞公府大门的时候,华苓竟觉得好像已经离开了很长的时间。

大概是因为在外面的这段时日,经历了太多变化。初初知道大郎遇险,决定跟着爹爹出行,到达吉县渡看见楼船废墟的绝望,大郎死而复生的喜悦,回到江陵族人的冲突……

不论如何,事情总算是能告一段落了。

谢丞公带着大郎和九娘回归金陵,自然在金陵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浪。从皇家往下到三四流的世家官家,无不为谢家郎君逃脱大难表示了极度的欣喜,皇家赐下许多珍宝慰问,各相熟、不相熟的人家知道谢家郎君伤病未愈,更是尽力打点了各种各样的药材送过来,一时间丞公府大门口又是车水马龙。

丞公府中诸人对华苓忽然的消失云里雾里了一阵,不过一天之后,谢丞公派了人回来说了一声,说他将九娘带出去了,好歹给华苓把事情圆了过去。

华苓回到家里才知道了这回事,心道丞公爹对她其实还真是好,事情做得不好,骂是骂了,罚是罚了,但是也会给她擦屁股……

但谢丞公依然是狠的,记性也非常好,回到府中,当晚也不顾大家伙儿都是舟车劳顿,将华苓、谢贵和宋嬷嬷就提在前院澜园的庭院里,华苓打三十杖,那两个是二十。

府里很快就传开了——丞公带着九娘子去了江陵,回来就把九娘子和大掌事、宋嬷嬷一道赏了庭杖!丞公不曾说是为什么而处罚,挨罚的华苓、谢贵和宋嬷嬷口风都是紧的,一个字都不会多说,以至于府中的人连带太太牟氏,都摸不清楚这几个是犯了什么事,都是心里嘀咕,幸灾乐祸的人大把大把的有。

一定是九娘子在家外的时候表现太差了罢?

这回事,几乎比大郎死而复生还要吸引人的注意力。府里,丞公是好几年没有认真罚过谁人了。原本还以为丞公对九娘子是十分疼爱的,但这庭杖竟也下得去手,而且还是连带大掌事和身边的老资格嬷嬷一块儿打。

九娘子定是犯了大事。

但是很快,府中诸人又发现,丞公依然不禁止九娘子到澜园去,这才明白,丞公对九娘子依然是看重的,一些个冒出了头来,准备对竹园踩上一两脚的仆婢,是又偷偷摸摸地缩回了头去。

不过不管府里怎么传,华苓自己知道,打在她身上的三十杖其实是放了水的,数目倒是三十,但是那快要两米长的木杖被那名族兵捧着,打在华苓身上就没有多少劲道,挨完了也就是要红肿疼痛半个月而已,一点内伤都没有。

谢丞公心里对小女儿这回的表现其实还是满意的,后来在江陵族里,是华苓帮着照顾了大郎一段时间,甚至把自己都混成了灰扑扑的小僮仆,于此同时,还不忘学习,得了三十二叔公的喜爱。这么认真、爱护兄长、讨长辈喜爱的举止形象,实在是为华苓在谢丞公心里刷了不少分数。

谢贵、宋嬷嬷两个是帮凶,既然对主犯也心软了,又怎么会把这两个十分得力的手下罚狠了来,倒是让谢贵、宋嬷嬷两人连道侥幸。这回受罚,其实十分人精子的两人根本不觉得是坏事,虽然身体上挨了些痛苦,但是从丞公到大郎到华苓,现在对谢贵和宋嬷嬷两个都是高看几分,连刷现任家长和未来家长的好感度,还有什么比这更划算?

华苓苦着脸趴在竹园的屋子里养了两三日的伤,辛嬷嬷和金瓯等人心疼得眼泪花花,娘子们是轮番的看大郎和华苓,轮番的取笑。大郎好歹是回来了,全须全尾的,就这一件事就够将之前大半个月,笼罩在丞公府上空的阴霾一扫而空了。

还有是,华苓跟着丞公回府的时候,居然是一身灰扑扑的僮仆装扮,要不是大郎就站在她旁边,满府的人竟有一半认不出她来;而且兄弟姐妹们当中,就只有大郎小时候被丞公打过庭杖,华苓这脸实在丢得不小。

四娘和八娘甚至一人一身石榴红色的绫纱夏裙,精心梳了好发型、插戴最好看的头面来竹园转了两圈,八娘幸灾乐祸地问:“九娘,听说你在外面是被爹爹当成小僮仆用呢?还没有好衣裳穿……”

四娘坐在圆桌边,接着问:“九娘的伤可还疼?”嘴边带着掩不住的笑意。

华苓趴在软床上,看着这红艳艳的两姐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两人一脸的‘叫你得瑟、叫你得瑟,现在栽了吧’的表情,不过她现在已经不会再觉得特别厌恶了。

也许是因为见过更狠毒的,见过无声无息就敢把兄弟们一船人烧死的,再回头看四娘八娘,真真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这么一想,对四娘和八娘也就生不起气了,华苓听完两人的明关心暗讽刺,还甜甜地给了她们一个笑容,毫无芥蒂,很快把两人恶心跑了。

倒是七娘来了叫华苓很难招架。

七娘板着脸,就坐在华苓床前,一双杏核儿大眼冷冷睨着她:“要离家跟着爹爹去寻大哥,这样大的事,你不与别人说,还不遣人来告诉我?你若是说不叫我告诉别人,我定是不说的,怎会连这点子义气都没有。你是不知我会生气、会担忧,还是不在意呢?”

“我知道,七姐我错了。”华苓乖乖地道歉。

“原本那晚上就要来看你,但是太太喊了我去,就没来。”七娘蹙着眉。慢慢地长大,她身上曾因体质而生的娇弱感和性情中的坚强,慢慢融合成了一种独特的清冷之美,轻轻一皱眉,也是我见犹怜。

“第二日再过来寻你,就说你不在家里,还懵了一阵。心想是不是坏了,知道大哥出了事,没有来看你,叫你生了气,连我都不肯见了。”

华苓看着七娘蹙起的眉,一阵心虚。偷偷摸摸跟着宋嬷嬷走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起这一茬,回来计较起来,她当时确实应该偷偷告诉七娘一声才对的,平日里大小事项,两人哪一回不是第一个就告诉了对方,这是默契。

她有时候总觉得在七娘面前,自己更像姐姐些,但其实,真正一直把姐姐的职责牢牢把守着的,还是七娘。

也就是因为这样,她从来不觉得七娘会真正生她的气。华苓弯起眼睛,趴在床上伸过手去,拉着七娘的手说道:“我错了下回再也不敢了~将功补过,七姐,我与你说族地里遇到的好玩事儿。”

“嗯。”七娘点点头,但是又板起脸说了一句:“下回这样便不饶你。”

“嗯!”

“身上疼不疼?”七娘问。

“不怎疼了,过两日就好了。”

很快到了三月底,华苓去给二娘添妆,除了家里的姐妹们,亲戚长辈娘子们,也陆续也来了好些和二娘相熟的世家官家小娘子。这时候才看得出二娘人缘不错,虽然是庶女,但是作为谢丞公的女儿,家世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除了王家诸女,姚大理寺卿家的姚秋月、黄御史大夫家的黄绮罗等人都和她关系不错,都是身份相近的世家嫡女。

添妆日之后两三日就到送妆铺床日,二娘的嫁妆被一抬接一抬地从丞公府抬往陈府,也叫金陵百姓围观了半日,再次日就是成亲之期。

二娘成婚之日,华苓和姐姐们一样穿得热热闹闹的,看着陈家的陈二郎君来到丞公府,欢笑着听陈家二郎君和伴郎们一首接一首的催妆诗。

大郎、二郎几个兄弟挡在二娘园子门口,和迎亲的陈家郎君们相持不下,对陈二郎的诗不停地挑刺,直听了二三十首也不放行,急得陈二郎满头大汗。

终于,折腾半日之后,二娘身穿青色绣翟鸟的花钗翟衣,满面娇羞,以团扇掩面,终究是被郎君请上了迎亲马车,迎回了夫家去。

丞公府内外都摆上了流水宴席,来喝喜酒、沾喜气的亲朋好友、金陵百姓络绎不绝,一直闹到了深夜。

至此,丞公府九女又嫁去了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一个又一个地嫁了!

下面是新情节了~

  ☆、第102章 皇帝病急

102

圣上龙体有恙。

这样的消息像水下浮起的一个大气泡,越往水面上升就变得越大,最后汇入空气的时候,还‘砰’地一声炸起了许多浪花,留下无数涟漪。

金銮殿上,朝臣们低声议论纷纷——当今圣上乃是有德明君,十年如一日,上朝视政从不懒怠,但是今日却让朝臣们等待了足足两刻多钟,迟迟未曾出现在朝臣面前。

若是圣上有一日不视朝,那总是会派遣寺人到前宫来吩咐众臣一声的,今日如此叫人摸不着头脑,若不是被哪位美貌宫妃迷住了,就只能是身体有恙了吧?

“今日……圣上怕是不视朝了罢?”

“圣上的龙体……”

“吾倒似有耳闻,去载诞下了五公主的赵美人,如今十分得圣上喜爱。”

“竟有此事……圣上若是耽于美色,吾定当严词为谏。”说话的这位是个一板一眼的五品官儿。

“圣上乃是有德之君,怎至于如此。”

“却是听闻宫中某位妃嫔将诞龙子……”

……

朝臣们最前面,回归朝堂方才一旬日的谢丞公和王相公两人商量了两句,王相公一举笏板,朝立在三级金阶之上的中年寺人说道:“陈公公,今日圣上可是身有要事,暂不视朝?若是如此,不若令朝臣暂且退散。”

陈公公一挥佛尘,朝王相公施了个半礼,有些为难地说道:“圣上若是不朝,定会来人颁旨……洒家已经打发小寺人往圣上处求圣谕,还请丞公、相公稍待。”

身为皇宫中人,虽然被安排在前殿,但作为宫中十二太监之一,仅居于张乐泉大太监之下的陈公公,对宫中信息自然是十分灵通的,但不论是圣上本身的情况还是后宫妃嫔的情况,都不是他可以妄自与朝臣谈论的消息。所以他只能缄默,在圣上没有来新的谕旨之前,陪着百官干站着。

陈公公相信,对宫中的事丞公、相公必定不是全无所知,但这两位最是眼明心亮,不该说的话是一个字都不会出口的。——皇宫毕竟是皇帝的地头,虽然谢丞公和王相公身份高权位大,但也不能命令宫中的宫人,也不会越俎代庖。

果然,谢丞公也举了举笏板,只是淡淡道:“既如此,吾等便在此等待谕旨罢。”不提其他半字。

但是陈公公却觉得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陈公公焦虑得很,朝臣们依然低声与交好的同僚议论着的时候,忽然,乱糟糟一锅粥的朝臣当中,一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臣大声斥责道:“妄议圣上,该当何罪!”

朝臣们循声望去,却是新上任不久的黄门侍郎赵辛。这位四品黄门侍郎如今是圣上的宠儿,有点圣上喉舌的意思,嫡长子尚了长公主,官阶为从四品下,中大夫。

被斥责的是五品谏议大夫,肖寂道。肖寂道是朝堂中极为出名的硬脾气,出身于一个金陵外的小家族,为人清正不阿,每每看到朝堂中众臣、甚至是圣上做了错事,都要直言相谏,直戳人痛处。

喜欢肖寂道的人实在不多,但这位似乎十分得圣上爱重,丞公、相公也颇为看重他,两边连年使力,如今已经是正五品谏议大夫,但才三十五六岁而已。

到这里,就必须解释一下丹朝各官阶的分别。丹朝秉承前唐,文官官阶其实是有两套系统的。一是职官系统,二是散官系统。

从正一品丞公、相公往下,紧跟着的职官便是正三品的六部尚书,以及从三品的御史大夫、太常寺卿、大理寺卿、等,再往下,就是分属六部的无数大小官员,他们掌管着大丹朝堂的运行。

除了辅弼相丞四公,就没有其他的一二品职官了。

职官执掌朝堂,当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编制满了,下面的官员就不论如何升不上去。

但散官官阶不同,这是只要圣上高兴,官员贡献资历也说得过去,就可以赐下的官阶。

散官系统当中,头顶一品、二品高官头衔的人一直不少,官员的散官头衔代表着他能在朝廷中得到的待遇,经常都是和他的职官官阶有分别的。

比如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头衔,就是指待遇等同于正一品官,如今朝堂当中,除了丞相二公,还有四位三品职官头顶此衔。

至于下面正二品的‘特进’,从二品的‘光禄大夫’,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等,这些散官头衔,如今大丹中拥有此衔的官员就有数十位,说出去同样是朝堂高官,只不过好些都已经是退休荣养的状态罢了。

在朝廷中影响力大的,还是要看职官系统。

所以,一位方才三十来岁的正五品谏议大夫,兢兢业业,往后很可能还能继续往上升的年轻官员,总是值得朝臣们看重的。

对于黄门侍郎赵辛的责难,肖寂道并不惊慌,依然是肃穆地回应道:“下官斗胆回侍郎中言。下官只是直言说出心中所想,圣上为天下君主,圣上之责便是视朝、目注天下百姓事,为百姓排忧解难。若是耽于后宫美色之中,平白无事将我等朝臣统统晾于金銮殿上,松懈朝事,我大丹社稷则危矣。下官定当直谏不讳!”

肖寂道一说完更是叫官员们议论纷纷。到底圣上为何不来朝?

若是后妃诞子,就算十分欣喜,圣上也当有余裕遣人先过来与百官知会一声,百官今日便得圣上请一杯水酒喝。

难道真是病重起不来了?

……那么,是不是大家就应该开始计较计较继任人的问题了?

坐的位置越高,其实也越是处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人身上有一个缺点时,一个人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一百个人围着他一起看,就几乎不可能找不出来了,也许还要同时找出他身上的其他无数缺陷。

赵辛心中气得跳脚,肖寂道的词锋辛辣,如此批评圣上,就是将圣上的威严切下来踩。这就是块臭茅坑里的石头,靠近了就要臭你一把,根本不管亲疏好歹。

赵辛不由将揣测的目光投向了最前面的丞、相二公,这两位群官之首,向来是喜恶难辨的,现在官员们这点子争执,根本就没有教二公露出半点讶色。

肖寂道得圣上爱重,是看重他刚正,立场不偏不倚。

因为同样的原因,肖寂道也颇得世家官员们看重,两边都不阻碍着他高升,反而只要有余力就推上一把,所以肖寂道才如此青云直步。

——难道,在圣上龙体衰弱的关头,肖寂道已经倒向了世家?

赵辛在心中大骂,却也不由得打鼓。他是圣上嫡系,却是知道,圣上近一两年,龙体确实弱减了许多,三天两头的要进药汤。只不过此事瞒得紧,朝堂百官几乎全不知晓。

“圣-上-驾-到——”

金銮殿前,土黄袍的寺人高声细气地通报,而后当今圣上着一身明黄九龙袍,头戴翼善冠,昂首阔步地从殿中一路行上金阶,在龙椅上坐下。

百官举笏躬身,齐呼“圣上万岁!”,而后一个个都是抬头看向那金龙宝座上的天子,却见天子面色红润,精神爽利,朝群臣一拱手,喜气洋洋地大笑道:“今日后宫中张良媛方为孤诞下五皇子,孤欣喜欲狂,却是慢待了众卿。朝后,众卿各赐御酒三杯,众卿都分一分孤的喜气罢!”

原来皇帝迟到了,是因为小老婆给他生了个男孩。

添丁在哪里都是大喜事,众臣立刻也都在面上堆满了笑容,纷纷道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7页  当前第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1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世重生之苓娘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