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别跟我讲大道理_分节阅读_第125节
小说作者:讨厌夏天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06 KB   上传时间:2017-04-04 12:29:17

常凯申莫名其妙,袁世凯一伙人疯了,对军火都不感兴趣?

“呸,这年头什么骗子都有。”袁克定瞅着常凯申的背影吐口水,要不是现在屋内讨论着大事,他都有意思把光头骗子拉下去打几十大板。

卖军火,山东缺军火吗?山东真心不缺军火。

胡灵珊的华国从来不限制军火交易,反而大规模的往外贩卖军火,价廉物美,甚至把欧美诸国的军火商都给挤跑了。

山东需要的军火,是胡灵珊不肯出售的新式大炮,新式枪械,但这些东西,哪个军火商都那不出来,欧美的军火商,只是把华夏当做废品处理地,怎么可能把最新的武器拿出来呢。

从质量上看,能和胡灵珊的德系武器媲美的,也就只有英法的武器,美国这种欧洲三等陆军水平,武器装备根本不够看。

只是机缘巧合,上了美国人的船的常凯申,孤单一人行走江湖,根本不懂这些,他甚至不知道,美国这个时候出了大事,根本没空搭理伟大的民主事业。

“克定,想要荣华富贵,就看你有没有胆子去拿了。”

与一群安于现状的官员谈进取,自然谈不出什么结果。袁世凯决定拼上一拼。

“爹,要我怎么做?”袁克定两眼放光。

“我给你2w人,你去取了河北!”没钱的袁世凯,几次精简军队,只留下了8w人,这次几乎是把所有后备队全部给了袁克定。

“好!”袁克定大喜。河北没有强力大佬,一直在做墙头草,很容易就能拿下。

“记住!动作要快,要在胡灵珊和张之洞反应过来之前,一口气拿下了河北全境。”袁世凯叮嘱道。

……

“袁世凯不识抬举,那就连袁世凯一起杀了。”陆军省的几个大佬听到回复,冷笑了几声。

要不是怕取了山东后与胡灵珊接壤,早就直接干掉袁世凯了。

“没有必要进攻山东。”陆军省的智囊微笑,“只要让不肯与皇军合作的袁世凯下地狱,就足够了。”

“海军省已经南下了,我们也要加快,一个月内,必须登陆山东。”陆军省大佬们一致认为,绝对不能输给海军省。

……

胡灵珊宣布,印度正式并入华国版图,改名为印度省,印度人正式成为华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皇上,你确定这是少数民族?”

2亿印度族,怎么可能是少数民族,比华国目前的人口都要多了,华国的汉人一夜之间成为少数民族。

胡灵珊擦汗,那么把印度根据种姓或者信仰,划分为几个种族?

18亿低种姓的印度人,怎么分,都比只有区区几千万的华国汉人要多几倍。

“必须保护少数民族的生存权力!”有官员义正言辞的道。

要是忽然华国变成印度人的天下,逛个街就看见印度人在买臭豆腐,究竟是华国征服了印度,还是印度征服了华国。

作为少数民族的汉人,必须享受少数民族保护政策,上学免学费,考试加分,每个人有补贴,鼓励多生多育。

“会不会想得太复杂了。”有官员道,其实只要限制印度人到华国本土,不就ok了,也没看见英国人担心印度人担心澳大利亚人担心缅甸人喧宾夺主不是?

胡灵珊大惊:“你们是不是误解了本帝的意思?凭毛汉人要享受少数民族保护政策,凭毛要限制殖民地人口流动?

朕要给华夏,给汉人一个崛起的机会,但朕凭毛要把好处给那些不思进取,坐在家里等天上掉馅饼的人?”

秦汉的时候,汉人天下第一,想打哪个蛮夷就打哪个蛮夷,区区几百人就敢追在几万蛮夷背后砍,谁敢否认汉人的武勇?

不想到了这个狗屎的时代,汉人个个像鹌鹑似的,被几个辫子勒令几百人跪下砍头,都老实的不敢反抗。

胡灵珊简单粗暴的认为,尚武精神的缺失,是因为稳定。

没有外来的刺激,人人安于现状,结果几百年前是弓箭长矛,几百年后还是弓箭长矛。

“朕要用印度人,用东南亚人,告诉汉人,朕虽然是汉人天子,但是,朕的眼中,人人平等,勇于奋起改变命运的,朕不吝于荣华富贵,只想坐享其成的,朕不在乎饿死几千万。”

不愿意奋斗,不愿意拼命,不愿意反抗命运,只知道指望天子圣明,给每个人分田分地分房子分银子分老婆,见到别人有了田地房子银子老婆,唯一擅长唯一喜欢做唯一勇于做的,就是跪在皇帝面前大哭祈求。

这样的人,即使是同样的肤色,流着同样的炎黄子孙的鲜血,胡灵珊也不屑一顾。

只有这些只会一跪一哭的渣渣都死光了,炎黄子孙才能看清现实,浴火重生。

大自然无法做到对炎黄子孙优胜劣汰,那么胡灵珊接过大自然的权力,打造她满意的华夏民族。

为此,胡灵珊做好了死亡几千万华夏人的准备。

“那么,皇上,该怎么刺激汉人?”官员们问。

“等级制。”胡灵珊早有准备。

“汉人第一等人,印度人二等人?”有人茫然,这是元朝的民族等级制的重现?

“当然不可能!”胡灵珊深深的鄙视,你丫的就是文盲,完全没有理解透彻元朝民族分等级的精髓。

“皇族第一等,革命官员第二等,革命军人第三等,信徒第四等,其余人再分个十七八等,懂?”

懂了。

官员们醒悟了。等级制的目的,是巩固利益集团的统治地位。所以划分的标准,是亲疏和利益。

汉人也好,印度人也好,只要是坚定的站在巩固皇帝的利益这一边的,就必须是上等人,反之,就是下等人。

要想出人头地,那么,就去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建立军功,争取做二等人,三等人。

官员们继续深思,官员的数量必然有限,胡大魔头这是近乎红果果的表示,要想出人头地,就只有当兵,为了华国而征服世界。

严复微笑,这其实是老秦人的老办法了,重赏军功。老秦人曾经因此得了天下,建立了华夏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习惯了儒雅风流,以圣人之言治理天下的华夏大地,出一个凶残的有巨大扩张**的皇帝,不容易啊。

正文 77.56个民族56朵花

落后的, 开历史倒车的国民等级制出炉,并没有引起华国人的反对。

久经满清辫子考验的华夏百姓, 神奇的看穿了事物的本质。

人本来就是有三六九等的, 皇帝最大,官老爷次之,拿着刀的丘八再次之,离开本地没有背景的外地人的命最不值钱, 这从来都是华夏的真实写照啊。

华国政府看着冒天下之大不韪, 其实不过是把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而已。

没有文化的百姓们, 就这么黑暗的理解着这个血腥野蛮的国民等级制, 顽固的认为千古以来都是如此, 不需要多费心思思量。

“咦,有点蹊跷啊。”华夏的百姓具有神奇的能力,在别的国家的百姓认真思考新的法规该怎么样去遵守的时候,华夏的百姓已经开始研究法律中的漏洞,立刻就有人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按照这个划分标准, 印度现在就产生了将近一千万第四等人,远远的比华国大多数平民的等级要高。

对于这个情况, 立刻有了很多种不同的解读。

“这是不是满清洋大人的翻版?”有人冷笑, 还以为华国不怕洋人,没想到忽然之间,阿三都称为洋大人了,以后见了阿三,都要低头致敬了。

“说得好像以前阿三就不是洋大人似的。”有人的语言更是辛辣,“满清以来,只要是个洋人,就算是黑得像碳一样的非洲人,也比华夏人高一等,洋人打人,杀人,强(奸)人,从来都是不犯法的。”

“你们两个是最低等的18等人吧。”附近的人从短短的话中,猜到了他们的身份。

华国的国民等级制规定,外地进入华国的打工者16等,学子17等,没有工作的18等。

这两人外地口音,年龄和服饰不是学子,又不知道华国的具体法律,显然是新进入华国的18等公民。

两人也爽快:“是,我们是上周才到华国的。”

周围人笑,这就怪不得了。说华国野蛮,杀人成性,不讲道理,都对,但是,说华国惧怕洋人,把洋人当老爷,那就错的离谱。

华国境内,洋人犯法,受到的罪责比华国人更重。

胡灵珊放话,华国人是自家人,洋人顶多是客人,跑到本大师姐家里的客人,竟然敢欺负自家人,不砍死他们,砍死谁?

杭州自从胡灵珊当老大以来,每年都会有很多洋人的脑袋挂在树上示众。

两个客人冷汗直冒,华夏自古以来以客为贵,贵客贵客,客人犯了错,不是该看着客人的面子,哈哈一笑,或者干脆的当做没看见吗,为什么到了胡灵珊这里,客人就是贱客了。

凶残的神经病的思路,正常人果然无法理解。

“皇上对待印度人很友善啊,简直不是皇上的风格。”既然起了话头,就有人跟着议论着,还指望杀光印度人,得到肥沃的东南亚土地呢。

“杀光了,也没人去种啊。”有人嗤笑道,千里迢迢的背井离乡去东南亚,根本找不到什么人去,现在官府都在强制拉人去了。

“印度人就是皇上的家奴,和满清的包衣是一个道理,当然是上等人。”有人举例道,这个极其沉痛但现实的例子,很是直白。

满清一朝,靠当包衣奴才发家致富的,数不胜数。

其余人点头,皇帝打下了印度,把所有印度人收为奴隶,自然算得是半个自家人,无可厚非。

“可这是满清的陋习啊,皇上为什么要把阿三提的这么高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即使印度已经是华国的一个省,但认为印度人算不上自己人的,基本是华国的主流看法。

“皇上,印度人很受排斥啊。”陶成章小心的汇报,最近几天,胡灵珊总是在看欧美的消息,翻来翻去的,不知道在找什么,一脸的烦躁。

“排斥个毛,既然已经被朕征服,当然就是朕的子民。”胡灵珊头都没抬,继续查看着消息。

“是,我知道了,我会立刻要求下面统一口径。”陶成章点头。

还没等陶成章发动政府的宣传力量,报纸上出现了许多对国民等级制的解读文章。

“孔子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意思是说,融入了我华夏之内,就算是蛮夷,也变成了华夏人,所以,印度人被华夏吞并,就是华夏人,就是华夏的一个新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某张报纸上刊登了这么一篇文章,很多人看了后都点头。

有点道理,民族大融合嘛,华夏自古以来,哪一次不是把其他民族包容在自己之内的,华夏除了汉族,还有几十个民族呢。

只要过上几十年,印度人就是标准的华夏人,印度族是组成华夏民族的几十个民族之一。

胡灵珊放下报纸,鄙夷:“你找人干的?你丫的是文盲啊!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要么是元朝的许衡说的,要么是雍正故意曲解的。

这种以简单的地理位置区分蛮夷和华夏,似是而非。

随便想想就知道,要是夷狄入中国就是中国人,那么满清攻占了华夏,就是华夏人,还有什么好驱除鞑虏的,哪一天日本人俄罗斯人美国人打进了中国,是不是也成了中国人?

就算这话真是老孔说的,又怎么样?

前辈贤达,一辈子不知道说过多少话,有的对,有的错,从来不存在只对不错的人。

老孔的黑历史一打一打的,随便一揪,都是小辫子,说错的话,做错的事,不知道有多少。

哪有因为是某个大贤说的,就必须全部接受,必须毫不质疑的道理?

以为“这是某某某说的话”,便当做是金科玉律的,全部是文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3页  当前第1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5/2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别跟我讲大道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