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_分节阅读_第101节
小说作者:水镜凌澜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86 KB   上传时间:2017-08-15 13:47:15

  文臣武将和嘉和帝都不同意,贺琅也只能铩羽而归,沉着脸站回了原位。

  中间有了太子的这一打岔,文臣和武将之间的激烈气氛反而缓和了一些,继续商讨起来,虽然也有争吵,却不如之前那般针锋相对了。

  吵了一个时辰后,嘉和帝与文臣武将们议定了督阵老将的人选,是为将二十年的杜明,以及通过了从南方平津地区紧急调兵五万的决议,但在该不该派督军,派谁为督军的问题,三方又陷入了僵局。

  争吵了这么久,年纪大的臣子们已经有些累了,嘉和帝体恤臣子,让臣子们先退下去,休息半个时辰,用一用点心,进一进水,之后再入殿继续商议。

  贺琅则被嘉和帝留了下来,被劈头盖脸的训斥了一通“冒进、粗莽、轻敌、自大、不孝”的罪名,贺琅只能先顺着嘉和帝的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保证在接下来的殿议中不再胡言乱语了。

  但是有句话叫,口服心不服,贺琅现在就是如此了,他知道这一次的申奴进犯庸宁道,会是多么重要的一场战事,前世时,就是这场战事,让庸宁道一分为二,然后裂口越来越大,直把庸宁道,以及更北的北关道,半划入了申奴的地盘,成为了申奴的半控制领地。

  这一世,他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燕被一分而二。

  趁着中途休息的半个时辰,贺琅手书一封,急令身边的小侍人回私邸传信,他身边的大太监不能走,因为太过引人注意,而他信任的林楼,因为辞去东宫侍卫营的官职成了白身,无法再入宫,此刻他能用的,也只有不起眼的小侍人了。

  小侍人怀揣着太子书信急匆匆的出了宫,直奔京郊的私邸。

  林楼看着手中的书信,一脸的震惊加惶恐。

  太子殿下竟然让他立刻马上立即带上两千兵,赶赴庸宁道。

  林楼以为自己眼花了,看错了,转而问小侍人,今天的殿议议了什么,太子殿下有没有说什么。

  当林楼听到小侍人说,太子殿下自荐前往庸宁道当督军,却被嘉和帝、文臣、武将,三方驳回时,林楼知道了,太子殿下是想要先斩后奏了。

  我的天哪,太子殿下您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林楼觉得自己的心都要停跳了,这是无旨派兵啊,他要是听从了,皇帝陛下只怕就要灭了他满门吧。

  从,还是不从?

  林楼脑子发懵,但他还是点齐了两千的兵马,让他们带上十天的干粮和三天的食水,以及马匹五天的草料豆料,并让他们打包急行军包裹,然后等待太子殿下的下一步命令。

  宫中的殿议又开始了。

  经过半个时辰的冷静思考后,贺琅发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有极大的失误,太过冲动了,他不应该这么明显的无旨派兵,他虽然不能前去庸宁道督军,但他可以像对待剑北道一样,也派出两千兵马前往支援啊,这样也显得他处事公正,而且父皇一定会同意的。

  在下半场殿议时,贺琅就提出了自己的新意见,他自愿派出太子辅兵营的两千兵马,并五十车米粮,支援庸宁道。

  这个意见马上就被嘉和帝接受了,文臣武将们也纷纷对他表示了赞扬,称赞他仁厚忠君,一心为国。

  于是贺琅马上趁机恳请嘉和帝下旨,让太子辅兵营的两千兵马并五十车米粮,先行赶往庸宁道。

  战情紧急,刻不容缓,嘉和帝当殿下了令旨,令旨被马上送往太子私邸。

  林楼接到了嘉和帝的令旨,整个人都轻松了。

  幸好幸好,他没有轻举妄动。

  两千兵马并五十车米粮,当天就驰出了太子私邸,赶往庸宁道,而此时,户部的米粮才刚刚开始调拔,太子的速度远胜过户部,这让知情的官员们都纷纷感叹,户部那些人真是酒囊饭袋,幸好有太子啊,有此储君,真是大燕之福啊。

  与此同时,两份令旨也出了京,一道是发往南方的平津,紧急调拔五万兵马支援庸宁道,另一道是发往畿南道,急命老将杜明赶赴庸宁道督阵。

  回到私邸,贺琅的心情很不好。

  燕京,在所有人看来,也许是最安全不过的平安地,但对他来说,却是困住他的金丝笼,他已经被困太久太久了,什么时候才能脱离樊笼,展翅高飞,然后铁马金戈,驰骋沙场?

  难道,真的只能等到自己登上大宝,才能御驾亲征吗?

  贺琅长叹一声,太久了,太久了,到那时候就太晚了。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先斩后奏,直接潜逃?

  这个念头突然闪过了贺琅的脑中。

  贺琅的心飞快的跳动了起来。

  是啊,他无牵无挂,没有什么掣肘,父皇母后都好好的待在宫中,而私邸里,也只剩一千多人了,只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把他们都安排出去,他就可以直奔庸宁道了啊。

  不,不不,还不行,铸币坊才刚刚起步,他要是离开了,能把铸币坊放心交给谁?没有他坐镇,又有谁能守得住?

  私铸货币可是大事啊,他不在这里盯着,他自己也不放心。

  贺琅只能强硬的打消了自己的念头。

  罢了,还是先招兵练兵吧,剑北道派出了两千兵马,庸宁道又派出了两千兵马,如今辅兵营只余一千兵马了,日后战事只会愈发激烈,这几千人根本不够用,还是得扩军啊。

  贺琅摊开了手,又攥成了拳,在这乱世之中,还是得有兵有粮有钱,这些才是立身的根本,他决也不能像父皇那般,连派不派兵,拔不拔粮,发不发饷,都要受制于人!

第145章 前世

  贺琅睁开眼睛,他的头顶是一片昏黄的天空,他的脚下,是一片连绵不绝的殿阁楼宇,此时的他,正漂浮于天地之间。

  远处,似乎传来缥缥缈缈的雅乐之声,贺琅的眼神往那处投去,下一瞬,他来到了熟悉的奉天殿,殿内两侧站满了文臣武将,而在正中的御道之上,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缓缓步行,走向高高在上的御台。

  八岁的贺琅,在奉天殿中,接过了太子金印和金册,成为了大燕太子。

  贺琅有些恍惚,这时,半空之中又传来欢腾的雅乐,那是什么乐?哦,是大喜之乐。

  下一瞬,贺琅眼前的场景又换了,他的东宫到处都挂上了红幔和红灯,满目都是正红之色,一条长长的红毯,一直从东宫宫门连到了正殿殿门,一辆二十四人抬的凤辇在红毯之上缓缓行进,到了正殿殿门前,一位罩着红盖头,身着正红吉服的女子被扶下了凤辇,然后她的手中被塞入了一条红绸,而红绸的另一头,是一个身着正红吉服的少年郎。

  十五岁的贺琅,在东宫中大婚了。

  我成婚了?

  贺琅满心疑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不等贺琅想到是哪里不对,场景又换了。

  皇宫中人人都在奔走,然后宫灯全部被摘下,花盆全部被搬走,彩幔全部被取下,然后全部换成了素白的颜色。

  “哐,哐哐”,雄厚的钟声一短两长的响起,绵绵长长的荡向四面八方。

  漂浮在半空中的贺琅如遭雷击,这是国丧之钟。

  场景连接交替,嘉和帝的神牌,王皇后的悲泣,朝臣们的喧哗,内阁首辅梁庭芳捧着圣旨宣读遗诏。

  在国丧之中,二十岁的贺琅身着明黄龙袍,登上了御座,成为了大燕第六代帝王。

  贺琅看着底下那年轻的自己,他的脸上还有藏不住的愤怒和茫然,但在半空俯视着他的自己,心中却升腾起了兴奋、激动、热血的情绪,这股激烈的情绪升的越来越高,场景突的又变。

  战报越来越频繁,战情越来越不好,败仗来的越来越多,大燕军队节节后退,大燕全舆图上,被划出的红线越来越长,大燕,危在旦夕了。

  贺琅再也忍受不了那些只会推卸责任纸上谈兵的蠢材,更忍受不了那些直到此刻仍然在蚕食国库军饷民脂民膏的蠹虫,他背负万夫所指百官所骂,一意孤行的砍了十几个蠹虫的脑袋,其中包括他的外祖和大舅,还抄没了他们家族的一应财产。

  好了,国库终于有钱了,紧缺的粮草也有了,只懂得嘴上喷粪的朝臣们,也消停了,那些被抄没出来的资财,正是那些蠹虫最有力的罪证,先前仅仅只是抄家还是太轻了,灭三族都是应该的。

  经此一事,贺琅也不相信那些在外作战的武将了,他不敢相信他们,因为连近在他眼皮子底下的朝臣们都敢一而再,再而三的糊弄他,甚至还继续贪没国库的财产,这让他怎么相信远在千里之外的武将?

  他们会不会像叶奉超一样,不停的要饷,最终却是把兵饷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贺琅决定御驾亲征,他把朝廷从后方搬到了前线,让所有的文臣武将跟他一起共赴国难!

  谁都别想独善其身,让你们的父母妻儿留在后方,已经是他最大的仁慈了!

  要死一起死!

  贺琅的破釜沉舟、意气用事、丧心病狂让所有怀有私心的臣子们都胆寒了,他们怕了,他们想逃了。

  置之死地,方能知晓人心鬼蜮、笑脸魍魉。

  贺琅正等着这些人出逃,逃一个,死一家,他痛恨这些人,这些人再有才华又如何,家世再显赫又如何,与贺氏的血缘有多亲近又如何,通通都该去死!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当大燕的年轻帝王丧失理智,发出雷霆之怒时,所有人才知道,他们太过小看这位帝王了,原来在他发怒之前,他已经布置了这么多的安排,每个臣子的府宅周围都有他安插的哨子、刀手,不管他们的官位有多卑微,不管他们在帝王面前表现的多么忠诚,全部都有,他是真正的“宁杀错,不放过”。

  此一怒后,帝王与太后的关系也陷入了冰点。

  因为在这一场暗杀后,太后的亲近家人几乎全部死绝,之前幸存的两位小国舅,以及太后的亲妹妹,都死了,太后的母族,只留下了尚未长成的子侄辈,这还是太后拼尽全力,以性命相逼,才保下来的血脉。

  太后怨恨帝王冷酷无情,帝王怨恨太后不顾大局,帝王与太后撕破了脸,互不相见。

  清剿了朝廷中的蠹虫和叛徒后,贺琅正式把朝廷中枢搬到了前线,他以帝王之尊,执掌前方战事。

  贺琅的“执意寻死”让申奴和成贼狂欢共庆,他们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更加猛烈的攻势。

  贺琅并不迎战,反而收缩战线,让出大片的地盘,把所有兵力紧紧的收缩在一起,固守中央。

  让出的大片地盘,形成了两条宽阔的战略通道,申奴和成贼可以借此南下,直击平津了。

  所有人都惊恐了,不明白为什么帝王要让出这么两条战略通道,平津地区可是整个大燕最为富庶,也是至今保存的最为良好,未曾经历战火的地区啊。

  这是大燕最好的地方,也是万一战败后,最后的退路啊。

  所有人都觉得帝王疯了,这是要拉着整个大燕为贺氏做陪葬啊!

  漂浮在半空的贺琅却笑了,这是他一生中,最为疯狂,也最为理智的一段时间。

  “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破不立”,这两句话,每个人都知道,但绝大多数的人做不到,只有把所有的后退希望全部打破,无路可退,大燕才能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宽阔的战略通道前,申奴和成贼犹豫了,退缩了,但在几次试探,贺琅都不给予回应后,他们兴奋了,他们知道了,这是贺琅要与他们划疆而治了,他只要中间的那块,北方的已经是申奴的地盘,西边的已经是成贼的地盘,剩下的南方,那就是先到先得了。

  申奴和成贼抡着大刀、狼牙棒、流星锤,呼啸着冲入了富庶的平津地区。

  狼如羊群,真正的狼如羊群,所到之处,无所抵挡,被大燕前五代帝王用名声看护着,被数代将士们用鲜血保护着,从祖辈出生起就从未看见过烽火的平津人,他们懵了。

  就这样被舍弃了?

  为什么?

  这到底是为什么?

  漂在半空中的贺琅却在冷笑。

  为什么?因为你们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大燕人!

  既然非我国人,那我还管你们的死活做什么?

  当北关道、庸宁道、畿北道被申奴攻打时,平津在醉生梦死。

  当剑北道、钊南道被成贼攻打时,平津在夜夜笙歌。

  当国库告急,粮草告急,兵员告急时,平津一边说缴不出赋税,一边却调济货物卖往北地西地,哄抬物价,又以极贱价买入北地西地流出的珍宝。

  商人如此,平民又如何?对平民来说,什么烽火连天,什么赤地千里,都不如某某豪商赎下某某艳妓,某某才子纳了某某名妓来的新鲜有趣、贴近民生。

  商人如此,平民如此,那官员们呢?学子们呢?

  反正平津离的如此远,物产又丰富,自给自足也无忧,北边西边打的再热闹也碍不着平津的富庶宁静,看,岁月如此静好,何不相约看南山?

  贺琅有多痛惜饱受战火的北地和西地,就有多痛恨坐看烽火、逍遥而立的平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6页  当前第1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1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