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_分节阅读_第91节
小说作者:水镜凌澜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86 KB   上传时间:2017-08-15 13:47:15

  这些天来,他整日整夜愁的就是米粮,俗话说,手有米粮,心里不慌,可是如今恰恰就是缺米粮,城内有百姓,城外有大军,人人都要吃粮,可是官仓里的粮食,实在是不多了,他和知情的官员们都不敢把这事透露出去,就怕引起恐慌。

  若是消息真的走露出去,百姓还能强压,大军如何强压?

  大军哗营,乃至兵变,更甚者投降成贼,那时他就是千古罪人了。

  为了米粮之事,他日夜难安,为了成贼又攻破一城之事,他心急如焚,他想朝廷治罪叶奉超,又怕朝廷不仅仅治罪叶奉超,若是一腔热血却换来皇帝的质疑和问罪,他自问不是圣人,无法不伤心。

  而如今,皇帝陛下没有问罪他,反而加封他为总督,总理军务,太子殿下爱护他,派出两千亲兵供他驱使,更押来五十车米粮,这样的深恩厚望,他唯有以死报之。

第128章 太子亲兵

  圣旨降到军营,叶奉超被剥去将服,摘去令牌,转而戴上锁铐,在众目睽睽之下,颜面尽丧的押进了囚车。

  痛恨叶奉超的自然大快人心,依附叶奉超的则胆战心惊,而叶奉超占据帅位已达三年之久,依附他的自然比痛恨他的要多的多,随着叶奉超被押走,军营里人心浮动,尤其是将领,许多人都在想着如何甩脱责任,把接连败仗的锅甩给别人,有几个在兵部有关系的,更是想着要调走了。

  人心浮动了没多久,只是短短一日,次日丁春海就带着两千“太子亲兵”来了。

  单壮并没有和丁春海说这两千兵员是辅兵,因为太子养这帮辅兵,养的比正兵还尽心,辅兵营缺的仅仅是朝廷的编制,若论战斗力,只怕比大多数的正兵还要强。

  所以在不知内情的情况下,丁春海在看到军容如此齐整,精神如此勃发的两千兵员时,立即就下意识的认定这是“太子亲兵”。

  两千太子亲兵进入军营,所到之处,一片静肃,丁春海还未正式执掌大军,便让将士们心生畏意了。

  亲兵军队进入军营时,后面还跟着三十车米粮,一看到这长长的米粮车,绝大多数的士兵们的心也跟着安定了下来,有米粮就证明朝廷还想着他们,没打算让他们自生自灭,还好还好,只要有粮有饷,换个元帅就换个元帅吧,反正谁当元帅都与他们这些底下的当兵的没有关系。

  丁春海新任总督,为了镇定军心,他来之前就决定在军营中住下来,他要住下来了,两千亲兵自然也要跟着住下来。

  驻营之后,两千亲兵就按着辅兵营里的军营条例,开始自发的进行整理内务、巡逻军营了。

  整理内务是军帐内的事,旁人看不到,但巡逻军营就是整个军营都看得到的事了,看着这一支支的巡逻小队在军营中纵横交错的穿插巡逻,原先觉得自己军中巡逻任务做的挺好挺尽心的将士们,心情都复杂了。

  果然是太子亲兵啊,唉,和人没法比啊。

  三十车米粮入营后,丁春海让人分了几车,立即送往最前线的队伍,他生怕最前线的队伍没了米粮,寒了人心。

  丁春海的确料对了,叶奉超对于粮饷是管制的非常严格的,每支队伍有多少人,要隔多少天,才能送去多少粮饷,这些都是有定数的,因为叶奉超生怕喂饱了底下人,底下人就不听他的话了,他就是用这种卡着粮饷的法子,管住了这几万大军。

  总督下了第一道军令,底下的将士们半刻不敢耽误,立即分粮。

  分粮的时候,有些人多了一个心眼,偷偷拆了一袋,想要验看袋中到底是不是粮食。

  叶奉超为帅时,粮食未必全是粮食,谷糠掺着豆皮都算是粮食,虽然也能吃,但怎么能顶饿?

  底下的将士们拼死拼活,结果却只能得这一口猪食,心里如何不恨?

  袋子打开,是米,全是米,是没有掺着沙石、豆皮、谷糠的全米。

  那些人的嘴巴张圆的合不上了。

  他们不信,又拆了几袋,每一袋都是全米。

  “天哪,这些上等粮,真是给我们当兵的吃的?”那些人实在不敢相信,这样的上等粮,只会是顶顶上的那些当官的才能吃的,哪儿轮得到他们?

  那些人一片茫然的把米袋重新扎好,这时他们才发现袋口处盖了一个红印。

  他们把所有米袋都看了一遍,原来每个米袋口都盖了一个红印,只是红印中的字是不相同的,但他们大字不识,不知道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那些人最后壮着胆子请了一位校尉过来验看一眼,称是怕这些红印上有什么讲究,万一把上等粮分给了当兵的吃,会惹怒上官,这位校尉才肯过来验看。

  “泰州陈、泰州林、陆州柳......”校尉越念越惊讶,眼睛都瞪圆了,“这些全是南边的大粮商啊,难道这些粮是他们捐的?”

  校尉把米袋全部打开验看了一番,见米袋中果然全是米,不掺杂任何它物,校尉觉得这事必须得和丁总督说一说,万一这批粮一开始就送错了,不是送到军营里的,那岂不是闹了乌龙?

  丁春海听后也怕其中有误,便召来单壮相问。

  “没错,这批粮就是我们从东宫营中押来的。”单壮一脸坦然,“太子殿下从不弄虚作假,说是米粮就是米粮,绝不会是掺了杂粮的米粮,其实我们营中也有其它杂粮,但太子殿下说了,前线的将士们为了大燕为了百姓,舍家忘业,舍生忘死,如此大义,绝不能委屈了将士们,所以我们押来的粮食,全是米粮,实实在在的米粮。”

  丁春海和校尉听得热了眼眶,尤其校尉,更是觉得喉咙有些堵。

  单壮继续说道:“太子殿下一直担心万一战事紧急,粮草会调动不及,所以太子殿下从几年前就一直在买粮囤粮,每年从南边买的粮,都不知花去了多少钱,也多亏太子殿下有先见之明,不然指望户部的那帮大臣吵出个子丑寅卯来,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

  丁春海惊道:“这些米粮,是太子殿下自买的粮?”

  “是啊。”单壮说的理所当然,“不然哪有运的这么快的。”

  太子殿下不仅给了兵,还给了粮,丁春海的喉咙堵的紧,不知该如何言说。

  “行了,米粮没问题,你们就赶紧送过去吧,别磨磨蹭蹭,你这样的,要是在太子殿下麾下,你可得挨军棍。”单壮瞪了校尉一眼。

  校尉赶紧退了下去。

  次日一早,天色刚刚由黑转蓝,军营中便响起了响亮的口号声。

  “一二一,一二一。”这是在晨跑。

  “刺,收,刺,收。”这是在练刺刀。

  “第一排,放,第二排,放,第三排,放。”这是在练连环箭阵。

  整个军营都在偷偷围观太子亲兵的操练,晨跑他们不稀奇,但是刺刀他们就从未见过,而连环箭阵,虽然他们自己也有练,但是从未有过这样的练法,如此整齐,如此有序,配合的如此默契,要是有敌军在他们面前,只怕放箭三轮过去,能杀敌一半。

  无形之中,不立威,不惩治,丁春海已经稳住了军心,只是短短半日加一夜,将士们已经不再彷徨未来了。

第129章 夺军心

  期末到来,邱向阳忙着背书, 准备考试,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考的就是背书,大量的知识点全是靠背下来的, 没什么好取巧的,就连什么三长一短、三短一长、CCDD的诀窍也没用, 选择题才几道,全是填空和简答题。

  因为有记忆力加成, 邱向阳背书的时候并不吃力, 只是背一遍就能熟记了,只是大家都在背书,就她一个人背完了在旁边玩的话, 总觉得不合群, 所以背了一遍又一遍,跟高考一样用心。

  期末考试到来,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们花了一周的时间考完了所有的学科,也不是学科就有这么多,而是因为教室不够用,为了防止学生作弊, F大对大考场地的要求是,考场之中,每个人的前后左右位都得空出一个座位, 所以一个班的考试就需要两个教室来用,于是教室只能交错使用,每个专业一天只能考一科或两科,这才让考试时间拉长到了一周。

  一周结束,所有学科都考完了,旅游管理的同学们准备行囊,等待回家了。

  之所以不是立即回家,也是因为F大的规定,在考完之后,学生们要等待三天,在这三天里,老师们会赶工批完所有考卷,然后公布成绩,考的好的同学自然开心回家,不及格的可以立即补考,还考不及格的,那就只能等到下学期开学再补考了。

  这也是F大的人性化管理,怕不及格的同学过不好年,让他们早补考,早安心。

  在这等待的三天时间里,同学们都去买X市的特产了,从小到大,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这么久,都想带一点特产回家给家人。

  邱向阳也跟着买了一些特产,想要带给陈老师和郑阿姨,但是买的时候她还在想着要不要这么早回家?是不是再多留几天?

  邱向阳不想这么快就回去清山县,一是因为网店的生意还要忙,没道理这么早就停止发货,二是因为贺琅的米粮和药品也要买,要是回去了,就很不方便了。

  但是如果不早点回去的话,越靠近年底,春运紧张,大学放假还是比较早的,不管坐什么交通工具都不太挤,也好买票,但是等到再过一两个星期,与农民工回乡潮挤在一起,那就不仅是难买票,一路上还会非常非常挤。

  正在愁着要不要这么早回去,邱向阳突然想起随身仓库里还有一个定位点没有用,是第五次升级的奖励,原本她是打算放在贺琅那边用的,现在拿出来用正合适,一个定位点在X市租房,一个定位点在清山县,这样就两头都不耽误了。

  成绩单发下来了,邱向阳全部高分通过,她可以开开心心过个好年了。

  订票,收拾行李,回家,邱向阳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回到了老家清山县。

  回到了清山县,这次邱向阳选择去郑阿姨家过寒假,现在她不怕被小孩子吵了,不用做没完没了如小山一般高的作业,也不用时时刻刻提着心想着高考,她可以轻轻松松的过寒假,她可以帮着郑阿姨照顾小拨一拨,让她能够轻松一些。

  陈老师能够理解邱向阳的考量,但是她还是忍不住有些失落,以往她都是在她家中过寒暑假的,今年竟然不来了。

  郑阿姨给邱向阳收拾了一间房间,在顶楼三楼,有点小,但是足够住了。

  其实原先邱向阳是住在二楼的,未上高中未住校时,邱向阳就是住在二楼,但是今年郑阿姨这里多收了两个小孩子,实在没有地方住了,郑阿姨只能十分不好意思的把她安排在了三楼。

  “没关系的,郑阿姨,我本来就是过来帮你带孩子的,住在哪里都可以。”邱向阳根本不在意,住三楼其实更合她意。

  郑阿姨的家是一栋三层自建房,一楼是厨房、大厅和卫生间,二楼全是房间,小孩房最大,有些家长不方便带小孩,比如要出差,比如要上夜班,比如家中有其它事要忙,总是会临时的把孩子放在郑阿姨这边住几天,这次多收的两个小孩子就是因为家中有人住院了,所以被送过来住上一段时间。

  三楼则是一间小杂物间,和一间带着铁皮顶棚的晾衣处,以及一大片的露天天台,晾衣处和天台都是为了方便晾晒小孩子的衣物,有太阳的时候挂在天台晒,下雨的时候就放在晾衣处晒。

  因为怕小孩子乱跑,跑到楼顶上天台很危险,容易掉下去,所以二楼上三楼的楼梯口是一道铁门,平日里是锁着的,所以邱向阳住在三楼,其实还是比较有独立空间的感觉。

  在三楼住下来后,因为郑阿姨家并没有网线,她的两个小孩平时都是住校,并不在家住,没必要安装宽带浪费钱,所以邱向阳就申请了一条宽带,方便上网管理网店的生意。

  郑阿姨知道她还要管着网店的生意,所以并不会时时喊她,就算她在三楼待上一两个小时,郑阿姨也从来不会去叫她。

  于是邱向阳就这样在清山县和X市两边奔波,一边帮着郑阿姨照顾小孩子们,一边顾着不停的采购米粮和药品,还要每天发一次网上的订单。

  这天又一批新的米粮到货,邱向阳照旧传送给贺琅,完成位面交易,积攒交易值,这时贺琅和她说了一件事。

  “你看看,还能不能再卖一点东西过去,然后换成银子给我?”贺琅提出要银子。

  “要很多银子吗?”邱向阳问。

  贺琅点头:“是,我要发给人家工钱。”

  “工钱?你缺钱了?”邱向阳觉得很意外,她和他一起合作交易三年多了,他有多少钱她清楚,他还缺钱?

  “当然缺钱了,缺很多很多钱。”贺琅好笑解释,“我有粮,有药,但我手中的现银不多,东宫侍卫营的薪奉开支不多,因为人数少,才几十人,辅兵营几乎没有薪奉开支,因为他们不是正兵,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穿就可以了,不用发饷银。所以之前我是不用什么银子的,每年领的太子俸禄足够用了,但如今多了制衣坊,那边人多,暂时我还能支应上,只是时日久了还是需要现银的,但是若是拿着东宫的物件去外头换银子,那亏就吃大了,还不如从你这边买银子。”

  “哦,这样啊。”邱向阳傻傻的点头,他说她就信了。

  贺琅见她真信了,捧腹大笑,乐不可支:“你还真信啊,你怎么这么好骗啊,你怎么就不问问我需要多少现银啊?”

  “多少?”邱向阳不开心了,她没想到他竟然故意作弄她。

  “越多越好。”贺琅见她不开心,赶紧收敛了笑意,极力严肃下来,“其实我是在准备兵饷呢。”

  “准备兵饷?”邱向阳的声调越拉越长,摆明了不信他了。

  “真的真的。”贺琅赶紧极认真的解释起来。

  单壮自从到了丁春海身边后,定期会寄信回来,从这些信中,贺琅得知剑北道大军有很多将士被克扣了饷银,时间长短有异,最短的才半年,最长的则有三年多,也就是说,从叶奉超上任之后,就开始克扣饷银了。

  “将士们用性命来保护大燕的安宁,百姓的安定,可是他们却拿不到应得的东西,不要说尊重了,就是连最起码的饷银和米粮都没有!你知道吗?前方的将士们他们吃的是什么?”贺琅问邱向阳,邱向阳摇头,“是谷糠和豆皮。”

  “谷糠?豆皮?这些不是应该扔掉的垃圾吗?”邱向阳不敢相信。

  “这些是将士们的口粮,他们就是吃着这些,为大燕抛头颅洒热血的。”贺琅闭上了眼,不想在她面前显现他的狰狞,叶奉超,他真的是该千刀万剐、挫骨扬灰,非如此不足以平民愤。

  “所以你是想给将士们补上饷银吗?”邱向阳听明白了。

  “是,这是他们应得的,还有那些战死的将士们,他们的抚恤银也该好好查查,若是也被克扣了,我也要补给他们。”贺琅平静了一下心情,睁眼看向邱向阳,“其实除了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外,我还有另一重想法。”

  “什么想法?”

  “一支军队,不可能仅靠着热血和理想活着,军人也是人,是人就得吃饭,就得挣钱养家,这是无可厚非、天经地义的事,之前叶奉超克扣将士们的口粮、饷银,用来自我享乐,和谋求官途,他的所作所为估计已经伤了绝大多数的将士们的心。”贺琅看着邱向阳,眼神有些侵略性,让邱向阳微微不安,“如今我以太子之尊,给他们粮,给他们饷,说是收买人心也好,说是挟恩相迫也好,只要他们吃了我的粮,领了我的饷,以后这支军队就是我的军队了。”

  “原来如此。”邱向阳松了口气,原来他是打着这样的心思啊,这又没什么,干嘛吓得她以为会有多严重。

  邱向阳是现代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与大燕土生土长的人,完全不同,她可没有忠君思想,她爱国,但国的定义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并不仅仅是某个人就可以代表的,所以贺琅想要养军队,那就养呗,与其让别人来糟蹋那支军队那些军人,还不如让他来好好养着。

  与贺琅相处久了,知道的事情多了,邱向阳可不认为他爹嘉和帝是个有识人之明、治国之能的明君,与其让他来瞎指挥,还不如让贺琅早点接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6页  当前第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1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