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家娘子比我帅_分节阅读_第93节
小说作者:喵崽要吃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99 KB   上传时间:2018-02-05 12:33:49

  关键是这位大人还是位绝对清廉为民的好官。

  身为县令夫人,赵悦也请了这五位老板的夫人来后院房间里置办了一桌,因着向南对赵悦数年如一日的钟情,梅夫人首先就对赵悦格外亲近。

  梅夫人是位不可多得的才女,据说当年也是位犯官之后,被发卖为官妓,官妓是不能随便赎身的。

  也不知梅老板是如何操作的,竟是将梅夫人从郡城妓院给弄了出来,不过或许也正是因此,梅老板带着妻儿躲在大山县这处,从来没像另外四位老板那般想过要将生意往更繁华的大城市做。

  虽是才女,瞧着也纤细得很,可梅夫人并不娇气,反而性子坚毅,对于能陪着夫君到处走动一起吃苦的赵悦更是闻名之时就佩服得紧。

  ——虽然外人都以为那陌生的俊俏男子是向南的护卫,可稍微有点势力的都晓得那人正是女扮男装的县令夫人。

  也正因如此,邵老板等人都没有给向南继续塞美人了,一来是县令夫人如此剽悍,惹不起惹不起。

  二来也是对赵悦的佩服,一介妇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天下难有了。

  另外四位夫人虽然没有梅夫人那般亲近赵悦,可单单是因为赵悦的身份,就足够她们捧着赵悦说话了。

  也不仅仅是赞美赵悦跟向南之间的感情,也有对赵悦一双儿女的赞美。

  这话倒也不假,阿泽如今三岁多,笑笑也已经一岁多了,两个孩子因为每日里活动量都大,不像一般富户家里孩子三四岁了都不让下地走动,身子长得结实,脸上看着也是粉嘟嘟的。

  俩孩子都长得好,阿泽更偏向赵悦,剑眉英气得很,眼睛却又随了他爹爹的狭长眼,即便是如今小鼻子小嘴的,可板着脸皱着眉的时候还是有点气势的。

  笑笑大名向延雅,眼睛像娘亲,又大又有神,眉毛倒是跟爹比较像,淡而平,撅着嘴巴一皱眉,可怜巴巴的瞧着就让人想抱在怀里心疼着。

  可惜这孩子也就长相乖巧,性子实在是调皮得不行,每天也不知哪儿来那么旺盛的精力,在赵悦怀里坐着吃了会儿饭就蹬着腿要去玩。

  赵悦没办法,只能叫娄寡妇拿了能铺在地上的狼皮褥子过来,将笑笑放在褥子上又给她端了专门放玩具的木匣子搁在那儿,笑笑这才安生的在那儿玩起玩具来。

  其他夫人见了狼皮褥子,自然是好一顿夸赞难得有这般毛色均匀又齐整的皮子,赵悦只笑笑没说什么,这些夫人自然也就不晓得这狼皮却是赵悦入冬前特意去猎的。

  这会儿外面冷得很,娄寡妇一个人搞不定这位小祖宗,只能先哄着等阿泽将饭吃完了,两兄妹这才能去阿泽的小书房好生呆在房间里玩一会儿。

  笑笑虽然皮实,可还是很听哥哥的话的,阿泽也有耐心,哪怕妹妹听不懂,若是笑笑做错了事阿泽也能盘腿坐在妹妹面前念叨许久。

  吃了这么一顿饭,二十九小年夜,三十就是大年夜,衙门里只留了两个当值的,其他人都放假了。

  像是米老头这样没有回家的员工,向南原本是请他一起过来过年的,偏这老头子不乐意,说是好不容易一个人歇一天,就要关在房间里喝口小酒睡个懒觉。

  向南也不强求,让张吴氏做好了年夜饭就给米老头送一份去,下人们自去坐一桌,向南这边就在主房摆上,一家四口吃吃喝喝,向南还跟赵悦喝了两杯。

  向南这个酒量,两杯下肚就转了性子,吧啦吧啦嘴巴里说不完的话,还跟阿泽笑笑吹起了牛。

  “那大铁鸟肚子里坐了人,人都能从咱北肃郡飞到吴越郡你们奶奶家门口,这都不用半天的时间,早上出发还、还、还能赶上吃午饭的……”

  阿泽听得一愣一愣的,捏着筷子伸着脖子问爹,“爹,你啥时候能把大铁鸟做出来?我想明早回家给奶奶拜年。”

  笑笑听不懂,爬起来站在椅子上双手搭着椅背跳啊跳的咯咯咯瞎乐呵,赵悦好笑的一边听着父子俩吹牛一边踩着笑笑那张椅子脚杠,以免这小祖宗把椅子都给跳翻了。

  阿泽听得正带劲呢,偏偏他爹是醉鬼一只,说话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这不刚说完了大铁鸟又说起要改装马车,还要种红薯,告诉阿泽吃了红薯才长得高。

  这话也就是四川农村里大多数家长哄着孩子吃红薯时瞎扯的,向南这时候还能拿来一本正经的偏自己儿子,也是难得的记性好。

  阿泽也才三岁多,虽然有心要追问爹大铁鸟今晚啥时候能造好,可转头听见长高的事儿一下子就被转移了注意力,又追问要吃多少个红薯才能长高,平均吃一个红薯又能长多高。

  因为阿泽琢磨着也不能长太高了,不然房子门口都进不了,床也要睡不下,长多高他得计算着要吃多少红薯就不能吃了。

  这个年过得安安静静,可也热热闹闹,安静的是外面只有零星几家人放鞭炮的声儿,热闹的是屋子里一家人围着桌子说说笑笑。

  今年,大山县无数个村落里,也有许多人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吃着还算丰盛的年夜饭,说起他们的县令大人就是一叠声的佩服信赖。

  今年五月里大人才过来的,就这么大半年大人就让他们过上了这样不怕寒冷的日子,相信明年大人能带着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  阿泽:爹啊你能不能把每一件事都说齐全了再转话题?

  向南:儿子啊,咱刚才说哪儿了?哦对说那种长长的能运很多货的铁车子……

  阿泽:……爹,刚才咱们说的马车

第108章 制药厂

  估计是入冬前着重抓了一回用煤安全工作,这个年过完之后,一直到过完年衙门重新上班,向南都没收到下面有谁因为煤气中毒而出意外的事儿,倒是接到了县城里居民区那边有人的房屋因为大雪而压垮了的消息。

  这事儿就好笑了,当初给下面的人重建危房的时候县城里也不是没有同样对待,可也不知怎么回事,偏没几个人愿意重建。

  估计一来舍不得粮食,二来觉得这房子已经撑过来这么些年了,哪儿会今年就撑不过去呢?

  向南顶着风雪往那边走了一趟,做思想工作拜托邻里腾出房间安置了这家人,又跟衙役一起扒了一天的雪跟瓦砾帮这户人尽量抢救出了一些家庭财产,回去之后向南就琢磨起能否也在这边房顶改造。

  北方多平房且偏矮,房间也偏小,这是因为北方寒冷,矮房顶利于保持湿度跟温度,那么是否能在上面像是新疆地区民族房屋那样单独加个可以搁置杂物的阁楼?

  阁楼上都是斜顶,多数是一面倾斜,比较大的建筑物则是多面倾斜,这样雪太大的话雪量多了也会因为地球引力重力往下滑,也不至于爬房顶扫雪扫慢了就能压垮了房屋。

  不过这个都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之后才能去考虑的,向南只能将其记在备忘本中,以待今后有机会再推广下去。

  二月里许多山道依旧堵着,往郡城那边的道路向南在修路队回来当差之后就派出去铲雪去了,才修好的道路不能就这么任由它埋在雪下,且通往郡城的道最好还是能疏通着,以便有个什么事大家也能通过这条路跟外面沟通。

  挖井队的人眼看着修路队的有活儿干,一个个也是羡慕得紧,这个季节呆在家里也没啥可干的,便是休息也只能窝在房子里。

  虽然大雪天的在外面铲雪也挺辛苦的,可再辛苦那也有月俸可拿啊。

  挖井队的都开始琢磨起来,最后挖井队的三个队长厚着脸皮找上了向南。

  向南倒是还正好有事儿要找他们呢,“来得正好,今年过年之后趁着很多年轻人都从郡城打长工回来了,咱们这里刚好又招了三十个挖井队队员,你们三个回去通知你们的老队员。”

  “这回要把你们分成两个队,五个老人领五个新人,你们都过来趁着现在还没化雪,赶紧给他们讲讲课,传授些经验。咱们可不兴那留一手的老规矩,你们以后可是要给咱北肃郡整个郡城挖坎儿井的人,造福北肃人就靠你们了。”

  一番话说得原本还厚着脸皮想跟修路队蹭点活儿干的三位队长顿时跟打了鸡血似的,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点头表示大家伙一定好好带新人,半点不会拿乔,努力为北肃做贡献。

  这是要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本事都拿出来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别人,向南也知道这种事对于古人来说也是比较为难的,因此直接给他们大方的照常开了月俸,月俸标准依旧是在外干活的一千文,这也算是给他们知识上的补偿。

  一听月俸居然这么高,原本还有点犹豫的队员顿时啥也不想了,大人说得对,以后他们还要给北肃全郡挖井哩,就他们现在这么三十个人咋够?

  为了北肃能越来越好,他们不过是将自己这一身没啥用的本事传授给别人而已,大家都是为了北肃好,按照大人说的,以后便是要写进书里,他们这些人的名字都肯定要被写进去的。

  那可是跟入了史书流芳百世差不离了。

  原本他们就是一介匠人,混个饭都吃不饱,若不是因为遇见了向大人,他们哪里能有现在这般际遇,委实不应该太局限于个人的得失。

  这边挖井队新成员的培训开始了,另一边对于宣传队的向南也抓紧时间招聘,这个就比较难了,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谁不想继续科考?

  这时候到县衙来做这个啥宣传员,到时候到处去给种地的庄稼户对话交流,那不就是一辈子就这么个样儿了么?

  而且这宣传员还是编外制的,不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小吏。

  他们读书的人,只要努力考上了秀才,即便是无法再进一步,至少也能走明经科成为朝廷正式小官吏,怎么想都比当个啥宣传员强。

  向南过了一段时间也明白这些读书人的想法了,也不强求,转而面相那些商户之后。

  商户三代不能入仕,宣传员因为是编外制的因此也不算违反朝廷规定,不过因为宣传员要求也不低,首先就是要吃苦耐劳。

  商户虽然社会地位不大理想,可家里生活也是真的好,养得细皮嫩肉的公子哥要去跟种地的农户交流,还要爬山涉水的徒步走遍大山县,这事儿就直接刷下去了很多人。

  好在县城里也不是没有那等有志气有理想强烈希望能改变自己商户身份的年轻人,到了三月里向南甚至还吸收了十来位其他县甚至郡城里的商户之子。

  向南也不分地域,大家既然愿意来,那就是相信他,愿意给大山县做贡献。

  向南面试之后确定好了宣传队队员,最后因为人数可观,向南分为八人一小队,一来也能有个照应,路上安全点。

  二来也是希望能让大家都把经验给学上,以后这个模式是肯定要推广下去的。

  毕竟单单这个宣传队能加强朝廷官方部门跟老百姓的交流关联这一点,想必皇上也不会不乐意将这宣传部推广出去。

  到时候这些人说不定都要派遣到各个地方带队,这些人以后也就算是朝廷宣传部的首批官员了,他们现在的艰苦都将让他们未来收获意外之喜。

  二月里三月里还没化雪,县衙里就有不少人进进出出的忙开了,这些事儿也在公告栏里贴了,大家都知道这是在为新一年的工作做准备。

  三月中旬开始,积攒了一个冬季的雪终于慢慢的开始融化了,因着往郡城那方向的道路一直都清理着,三月初居然就收到了京城那边的数辆马车。

  这回是真的场面热闹,足足就七辆马车由几十名士兵一名小将护送着,看起来威风得很。不过这些兵将板着脸一路到了县衙,见了向南却是由那小将带着齐齐单膝跪地跟向南行了礼。

  说实话,这画面还真吓得向南很怂的往后面退了半步。

  为啥只退了半步?也不是向南及时撑住了,主要是他这退了半步就踩到了宋县丞的脚,于是下意识的又往前踏了一步,表面上看着是撑住了。

  向南板着脸坚强的稳住了,询问了两句才知道,这一队人是皇上从京城亲卫营调派过来的,足可见皇上也知道了煤矿对于大业朝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种东西就跟盐一样,是要绝对掌控在朝廷手里的。

  不过皇上也没有直接派人占了矿山,只让这些人听从向南的吩咐,只负责镇守矿山,以免有人私自开采。

  煤炭以后也可以往外面售卖,得到的利益除了上交国库一部分,其他的自然是归属于本地衙门官库。

  向南本人也没想过要把那挣来的钱揣进自己荷包里,能进官库也不错,至少以后要搞什么建设不用紧巴巴的到处哭穷了,想干啥干啥,衙门搞事也能财大气粗起来了。

  想想向南就一阵激动,第二件事就是皇上让太医院查看之后,认为含劲草制作的止血散确实很适合边城那边使用。

  一来那边天气跟甘肃差不多,很多伤在人处于不同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特性,含劲草既然是长在北肃郡的,自然也有其特殊性,这倒是叫向南意外又惊喜。

  向南去年观察过之后也发现了,含劲草似乎就适合北肃郡这种气候以及土壤下生长,这也就是说,他以后要将含劲草止血散当做北肃郡品牌药推出去是很可行的。

  皇上大方的下了大批量的订单,毕竟边城那边跟犬戎等族摩擦越来越大,那边的试探也越来越频繁,看起来是休息够了想要从大业朝这边啃一口肥肉了。

  这种时候自然是越多战略资源越好。

  向南一拿到订单就激动了,路上积雪都还有脚踝骨那般深就忍不住,派人将各乡乡长都给叫来,然后如此这般的一说,大家伙顿时一惊,那路边随处可见的含劲草也能卖钱?

  还是卖给皇上?

  嗬,咱老百姓也能挣皇上的钱了!

  这消息可真真是寒冬里投下一枚六月太阳,乡长们回去往下面一宣传,顿时大家伙都炸开了。

  这时候宣传队的人也可以出门干活了,踩着积雪一个个村的去跟老乡们宣传,咱不能将山上的含劲草都给采完了,咱们得有采摘有播种。

  挣皇上钱这事儿咱大人可说了,以后年年都有,咱不能今年一股脑的挣了明年就拿不出含劲草了吧?

  咱们得每年每年的都能有个进项。

  老百姓们一听是这么个理儿,大家原本还盼着积雪快点化开好去山上找含劲草往县城里卖,现在头脑也清醒了不少。

  挣一年的钱跟年年都挣钱,怕是傻子也知道选择后面那个。而且含劲草种起来也不费劲,随便哪个地方撒一把种子,水都不用浇它自个儿就蹭蹭的长。

  有那头脑灵活的农户甚至已经关起门来跟家里人商量专门划开半亩地来种这个草。大人不是说了么,每年都需要,那若是将含劲草当成庄稼来种,岂不是比种粮食还划得来?

  不过也有人觉得大家都种,说不定一两年也卖不掉了,只准备在菜地里种点儿。

  边城军营里的订单下来了,向南也抓紧时间在各个县城甚至郡城招大夫制药,也不是非要经验老道的大夫,但凡是懂得药理的学徒也成,衙门给统一开月俸。

  其他县城的官可就等着皇上给大山县县令降罪呢,没想到人家好生生的过了冬天没被鬼石头弄出啥人命,反而皇上还派了官兵来帮忙看守黑石头山。

  另外那能让那大山县的人拔棵草都能挣钱,这事儿可不看得人眼红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0页  当前第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家娘子比我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