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炮灰奋斗史[清]_分节阅读_第313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9 MB   上传时间:2018-03-14 16:14:23

  在人山人海的球场上看球赛,大家一起吼,是一件非常刺激的事情。

  光是这一回带动的人,就有不少人爱上了踢球这一项活动,不少人也开始在平日里关注球赛的事情。

  再加上球场得到官方允许,可以开展赌球,就导致了不少赌徒聚在这里。

  偶尔也能够带动普通的观众也买上一张赌票,就算中了一张小奖,足够赢回门票的钱。

  球赛的热闹甚至传到了皇城外的两座皇家园林,连太上皇都被吸引了注意力,悄悄地吩咐人不时传球场比赛的消息给他。

  四爷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由一脸黑线,他没有想到弘时弄出来的小玩意竟然惊动了太上皇。

  想到这里,原本准备对球场动手,逼弘时回来的四爷决定暂缓了行动。

  球赛一直举行了半个月,半个月之后才转移到天津那边举行下半场。

  随着球赛的转移,京城又恢复了平静。

  敏宁正忙着伊犁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据说找到了好几座铁矿,不过派过去探矿的人跟当地土司出现了摩擦,甚至有些拒绝探矿的人到他们的地盘。

  敏宁皱起了眉,这些土司都是由朝廷册封的,就跟诏安一样,安抚当地的土著,莫非真的以为这些领土属于土司自己的了?

  想到这里,敏宁连忙传信,让这些探矿的人务必要保证自己的安全,随后将这件事告知了四爷。

  四爷看完信之后脸上并未露出什么神色,伊犁那边的情况他早有耳闻。太上皇在位时,前几十年都是在打仗,也就这后十多年平静了一些。

  而就在这段时间,伊犁那边没有弄出什么动静,朝廷的视线一直盯着准噶尔,自然也就忽略了伊犁。

  朝廷中的人都明白伊犁那边肯定是要动的,准噶尔如今不过是丧家之犬,已经不足为惧。现如今大清的国力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伊犁那边若即若离,朝廷绝对不允许。

  所以改土归流这件事情,势在必行。

  土司已经历经几代,大概是将那片土地当成自己的了,所以这些人对于外人的态度,四爷自然不意外。

  “伊犁的事,内阁已经商议了,打算重新派边疆大臣过去接手,到时候会打破土司的联手,推行改土归流。”这些土司不过是秋后的蚂蚱,再怎么蹦哒也就是这几年了,四爷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敏宁点了点头说,“那就好,伊犁那一大片土地,虽然绝大部分都是旱地,可是非常适合种植棉花大豆跟玉米。这么大一片土地,若被纳入手中,最起码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粮食。”

  四爷点了点头。

  只有土地多了粮食多了才能够养活那么更多的人口,在拥有条件将人口翻几倍。

  去印度跟英国人对干仗不过是最后的选择。

  眼下整个大清都是百业待兴,四爷只想先发展好国内的,再磨刀霍霍对着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

  隔日是三月十五,敏宁用着膳,听着身边的宫女,讲述的园子里所发生的事情。

  听到贤德妃今日省亲,敏宁拿着筷子的手停了下来,她不由有些出神,没想到然后剧情已经发展到这里了。

  这么算来的话贾府应该是在贾元春归省之后达到最鼎盛,之后便是盛极而衰。

  敏宁关注的到不是贾府的事情,她想到贾府还有一个四爷亲封的多罗格格,不由有些头疼。

  还有弘时的事情,也不知道这小子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真的看上了林黛玉,不管是哪一方面,林黛玉的性命她都得先保住。

  敏宁想到当年答应过一道一僧不插手贾府的事情,这回想插手也没有理由插手。

  好在她已经在林黛玉身边安插了两个教养嬷嬷,最起码有两个教养嬷嬷在,林黛玉应该不会吃什么亏。

  至于林黛玉最后会怎么样,敏宁打算掐定的时间,待宝玉跟宝钗成亲,林黛玉心死时再插手。

  这样既成全了当年的承诺,也算是挽救了林黛玉的性命。

  至于弘时是不是真的对林黛玉有想法,敏宁打算到时候再说,若是弘时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她就命人送林黛玉回扬州去,让她在扬州安心生活。

  盘算了之后,敏宁将这件事放在心上,打算等会派人去关注着贾府,她自己可没有时间时时盯着荣国府。

  在大清南边的一个小岛,原本只是小渔村,不过明朝那会儿就有洋人上岸,随后过来的洋人越来越多,如今已经被洋人给占据了。

  这一日过来一艘船,船并不是非常大,却显得很华丽,行到了岛边。

  发现这里的洋人非常猖狂,竟然拿着枪指着船上的人,有想要抢劫的意思,船上的随从就发起了怒。

  好在船主人伸手拦住了随从,才避免这一次的干戈。

  弃船之后,一行人上了岸,被随从围在中间的中年男人不由打量着岛上,整个岛都是西洋建筑,若不是知道这里属于大清的范围,还以为这里是洋人的国家。

  且洋人在这个岛上非常的嚣张,倒感觉像是土匪一般。

  中年男人不由眉头皱了起来,对着身边的随从说,“本地属于我大清范围,按理说应该有官员,看这个样子,更像是洋人在管理这这个岛,你们分出两人去查探一下,查看一下官员的情况。”

  随即走出了两个随从拱了拱手说,“是二爷。”

  那位二爷带着余下的随从,进了旁边一家酒馆,这酒管的主人是大清的面容,一行人便松了一口气,看了一路的洋人,总算是看到亲切的面孔。

  进了酒馆之后,随从找了一个空桌子擦了擦桌椅,让二爷坐下。

  等二爷坐下之后,随后又叫来了酒馆主人。

  叫了酒菜之后,又递上了银子,跟酒馆主人说,“老乡,我们是打北边第一次过来,对于这里的情况不怎么了解,您能跟我们说一说吗?”

  那酒馆主人倒是挺和气,转身吩咐厨房里的人做菜之后,便端着酒送到了桌子。坐下后才问一行人,“几位想问什么?”

  随从看下二爷,二爷才开口问酒馆主人,“我看街上只有洋人,很少有大清之人,便有些好奇。”

  那酒馆主人一脸一点也不意外的样子说,“咱们这个岛原先只是座小渔村,也就这几十年,洋人越来越多了,不过洋人多起来,不代表岛上原来的渔民会富裕起来。白日里这些渔民需要出海捕鱼,你们自然看不见。”

  二爷又继续问,“那这岛上的衙门呢?像这种人口达到一定程度,应该会派官员下来管理。”

  酒馆主人咳了一声,摸摸手,二爷愣了一下,看向旁边的随从,随从立马从袖子里又掏出一块银子扔了过去。

  酒馆主人迅速的将银子塞到怀里,才开口说,“咱们的县令老爷在过神仙日子呢,洋人有一样神物叫做福寿膏,这种神物可以使人成仙。现如今咱们县老爷都乐不思蜀,哪里会管这些洋人。”

  “福寿膏?”二哥听到这个名字,不由眉头皱了起来,要是他没有记错,福寿膏不应该是一样药物吗?宫中也有少量辈分,何时福寿膏能使人成仙了?

  二爷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候后厨做好的菜,酒馆主人当即起身亲自去端菜。

  一行人在酒馆用完膳之后准备离开,那酒馆主人不忘提醒了一句,“几位可千万不要惹那些洋大人,现如今整个岛上都是这些洋大人在管,县令大人是不管事的。若是你们惹出了事情,洋大人直接会处理,根本不会报到县令大人面前。”

  一听到这里,二爷有些动怒。

  不过看着外面满大街的洋人,他也知道现如今不是和这些人计较的时候,压下了怒气,等待派出去的两个人回来。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那两个派出去的人脚步匆匆的回来了,回来之后便一脸震惊的在二爷耳边说。

  二爷听了之后神色受到了惊吓,连忙说,“赶快回船上去。”

  这个船并不是只他们停在岸边的小船,而是停在不远处海面上的蒸汽船。

  因为他们开过来的船已经被洋人收走了,所以只能够在海边花钱让渔民送他们回船上。

  上了船之后,蒸汽船也没有在这边多呆,直接绕过了南边众多的岛屿,直赴东海。

  四月底是弘暻的生日,敏宁想到儿子还在外面,便命人给他备了礼物。

  四爷也写了一本字帖送过去。

  敏宁不由扁了扁嘴,送本字贴过去,莫非是要弘暻不忘了练字?

  三胞胎也不忘了哥哥,纷纷的拿出手工课做的小玩意,当成礼物一头送给了敏宁,务必要求她带给三哥。

  敏宁有些无语,又陆陆续续收到了弘时跟弘昀送来的礼物。

  说实话,敏宁精心准备的礼物跟这些相比,简直就是一天一地。

  她送的是几家公司的股份,原本想着儿子也大了,手里该有些私房钱,便将挑选了几家盈利好的公司,分了一部分股份给他。

  当然他所拥有的股份并不多,对于这些公司他没有管理权,每年只拥有一定的分红。

  到了五月份,宫中的秀女除了指婚的,全都被送了回去。

  皇宫也恢复了平静。

  五月份天气就开始有些燥热,太上皇耐不住热,便准备前往热河行宫避暑。

  太上皇出行,宫中肯定要加紧准备,四爷这段时间不仅忙着政务,还得忙着太上皇出行的事情,得一一详细过问,使的他立刻肉眼可见的瘦了起来。

  敏宁想要给他补一补,结果他又苦夏根本喝不下。

  就在这时候,天津那边传来了一个消息,理亲王从西洋那边回来了。

  四爷听了之后,当场站了起来,随后激动道:“好好好,二哥终于回来了。”

  这一次派理亲王过去,就是为了摸清楚西边洋人的底,理亲王去的前两年还有个消息,后来连个消息都没有了,四爷心里一直担忧的,这回平安回来了,他自然高兴。

  “快快快,朕亲自去告诉太上皇。”四爷说完之后就往外跑。

  敏宁一个没注意没拦住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跑了。

  四爷去了畅春园告诉太上皇这个好消息之后,太上皇也很高兴。

  理亲王说到底是他最疼爱的儿子,虽然后来养歪了,可是人在眼前厌恶的很,人一出去几年没回,太上皇又开始想念。

  这时候听到儿子回来,不管怎么说,太上皇心里都是高兴的。

  这一高兴便下了决定,推迟前去热河行宫的时间。

  四爷也跟着高兴,至少不需要将所有事情都堆积在一起去办。

  太上皇愿意推迟时间,那么内务府那边就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行程,能够减少忙中出错的机率。

  从天津那边赶到京城,现如今不只有一条水路,铁路已经修到了通州,可以直接从天津那边坐火车去通州。

  理亲王跟着手下是都是第一次坐火车,上了火车之后觉得有些新奇,他们当年离开大清的时候,虽然到处都在造轨道,但是通行因此在盛京跟蒙古一带。

  没想到这次回来之后,天津这边都已经能够通往京城了。

  火车都是直行,不用像马车一样还得看着路,加上这两年提高了速度,从天津到达北京,原来大半天的路程,现如今只需要小半天就能够到。

  下午上了火车,四点多钟就到达了通州,通州那边有身后装了车厢的手扶拖拉机。

  现在的人脑筋可算最灵活了,用手扶拖拉机跟马车来竞争,要说拖拉机的速度未必能够比得上马车,但是拖拉机有一点就是车厢够大,一次性可以带几十人,跑一趟价格比马车要低,这是马车没有的优势。

  当然理亲王等人自然没必要贪那个便宜,不过看从没有见过的拖拉机有些好奇,便放弃了马车,改包了一辆拖拉机。

  拖拉机行驶在水泥地面上倒是一点也不颠簸,而且拖拉机的速度也不算慢,足可以跟两匹马拉的马车相提并论。

  速度开到最快,三个小时就把人从通州送到了京城。

  远远可以看到京城城墙上显眼的电灯,一排电灯竖立在城墙上,恍惚看到了星河一般。

  现如今有了灯,城门关闭的不是那么早了,若是以前的话,天一擦黑这城门就关了。

  拖拉机可以进城,但也仅限于外城,内城里住的都是贵人,拖拉机那轰隆的声音很容易惊扰到贵人,所以拖拉机出现过几回之后,内城开始限制拖拉机进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2页  当前第3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3/3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炮灰奋斗史[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