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小日子_分节阅读_第157节
小说作者:拾玖景观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09 KB   上传时间:2022-04-28 20:09:01

  这些东西虽然不多,可心意到了, 荣誉也有了。

  因为是军人子弟, 冬娃在学校里也被另眼相看。同学们都很羡慕他,老师也很

  热情。

  公爹那边, 也有出席活动。

  在局里,也颇受尊重。

  而这些,都是抒文当年投笔从戎挣来的。

  他们一家老老少少,都是沾了抒文的光呢。

  说到沾光,就连爹和娘也跟着沾了点。

  抒文是个文职,穿衣也节省。

  这两年,不光给她,就连爹和娘也弄了一身军用棉大衣。娘还好,直接盖在被

  子上面压风。

  爹呢,因为经常出门,就穿在了身上。

  爹身材高大,这一上身,不长不短的正合适。别人一问起来,就说是女婿送

  的,还一脸得意之色。

  娘说,爹就是这个脾气,爱讲个排场。

  她听了,也咧着嘴笑笑。

  和抒文在一起,她觉得很幸福。

  平日里虽然很忙,可感觉很踏实。她想,只要有家人陪伴,比啥都好。

  爹说,来省店之事,他一直留意着。

  可现在调动可不容易,得瞅着机会。

  再说,从县里存一些吃食也容易一些。从春天开始,他没事就去集贸市场上逛

  逛。扒扒捡捡,就像小蚂蚁一样,一点一点地攒东西。

  那蜂蜜、冰糖、黄酒已存了不少。

  秋天里,又买了一些黄豆、绿豆和红豆,还收了一批稻谷和红薯干子。自家晒

  了一些萝卜干和豆角,还托老家那边晒了两缸豆酱,搬回了县里。

  冬天里,买了不少干货,什么木耳、银耳、海带等等。

  现在,屋里搁着瓶瓶罐罐的,都是吃的东西。

  她这边也存了一些。

  蜂蜜、冰糖、黄酒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就是几袋子黄豆和绿豆,这都是她和

  抒文跑到郊区的集市上买回来的。

  秋天里,她自己熬了五瓶子西红柿酱。

  这个只要封着口,顶放得很。

  娘也会晒酱,一下子晒了两缸,准备明年秋天再晒一些。

  干货也备了一些。

  这些东西都搁在了东屋里。

  以前启康睡的那张床挪到了西间,让冬娃睡了。柜子也挪了出来,现在里面摆

  着几个木架子,专门用来放东西。

  按照计划,粮食之类的准备明年采购。

  可想着明年社会环境的特殊性,怕也要提前动手。

  年前,她还准备买一些猪肉,熬几罐大油。

  腊梅婶子教过一个法子,说是在刚熬好的猪油里,放一把花椒,再拌一拌,封

  严之后能存放很长时间也不会变味。

  章家爹来信说,家里也开始准备了,让她放心。

  这大半年,凤芝住在镇子上。

  她怀孕后,食欲不佳,她婶子在照料着她。

  还说,今年冬天趁着农闲,县里号召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各级公社都召集了大批民工,在挖沟修渠。

  小河道里,都架起了一排排的水车。

  大喇叭里天天吆喝着,要大干快上,实现新的飞跃。

  青沙河上,也开始建大桥,修大闸。

  这个是由县里组织的,各个公社都调集了人员轮番上阵。每天从早晨干到夜

  晚,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村子里,所有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被集中起来,编成了战队上了堤坝。

  吃饭都在工地上,可谓披星戴月。

  由于劳动强度大,到了晚上还不歇工。时间一长,就有人受不了了。有开小差

  跑回来的,就被村干部揪了回去。除了一些积极分子,抱怨的也不少。

  可广播里说,这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早日进入共产主义。

  现在苦一点,累一点,进入共产主义就享福了。

  看到这些,徐甜甜感慨颇多。

  解放前,农村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主要靠天吃饭。

  遇到风调雨顺,那就是个好年景,能多收点粮食。可遇到旱灾水灾虫灾,就只

  能认命。年景不好,到处都是逃荒要饭的。

  可解放后,就不同了。

  以大队为单位,各村都修了水渠,挖了沟,搞起了农田水利灌溉。

  这样,收成也有了保证。

  以一九五七年为例,这是人民公社成立后的第一年。

  广大农村开始集体耕种,集体灌溉,外加上农具的集中使用,使得全国各地都

  取得了好收成。

  工农业生产也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看到这样的成绩,不少人开始头脑发热。

  想在“第二个五年”翻一番,还喊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

  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自然规律。

  可这一阵“反右”反的,没人敢再开口说话。

  最后上传下导,就兴起了一股“浮夸风”。

  秋收之后,各地就放起了卫星,为来年“夏收”造数据。各省都是比着来的,哪

  家也不肯落后。于是,都硬着头皮申报了任务指标。

  上面一看省里报上来的数据,也是欢喜。

  于是,提出了“大飞跃”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还有水利建设,都

  要实现大飞跃,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在这股精神的感召下,地方上更是群情激昂。

  于是,指标被一层一层的分解下去。

  地方上本来就存在着一些问题,有踏实肯干的,也有欺上瞒下的。到了五八

  年,“浮夸风”也越演越烈,直接导致了不良后果,也引发了后面的饥荒。

  而水利建设的“大飞跃”,却是造福百年。

  放眼一看,国内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都是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完成

  的。这些工程无论是大小还是质量,都值得称道。

  直到后世,还被继续沿用着,发挥着应有的效用。

  这就是农村集体建设的一大优势。

  也是当年无数民工,挑着铺盖卷儿齐上阵的成果。

  体力劳动有多苦?有多累?

  后世怕是难以想象的。

  可当年,正是农民兄弟们一锨一锨,一担一担地干出来的。

  无论何时,都不该忘记。

  即便这个时代有很多“冒进”,可出发点却是好的。基层干部和群众打成了一

  片,在工地上劳动时也走在了前列。

  可“冒进”的结果,却是无法承受的。

  徐甜甜考虑着,到了饥荒年景,像食品加工之类的企业,日子怕是很难过。

  农业生产凋零了,原料收不上来,拿啥开工生产?

  到了那时,副食品中怕是黄酒和醋这一块能勉强维持下去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2页  当前第1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7/2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小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