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欢迎来到七十年代[系统]_分节阅读_第36节
小说作者:大河东流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46 KB   上传时间:2018-09-06 18:26:01

  大米白面是没有的,肉也是没有的,那些都在刘田芳那里,她一向都是锁在柜子里的,有需要再提前拿出相应的分量。

  现在陈建军没有回来,许晓怕她二哥那边要得急,踌躇了几分,还是去跟刘田芳说了。

  刘田芳倒是没有责怪她向着娘家人,大人可以节省,小孩子怎么节省呢?尤其是他们那边的双胞胎据说比较体弱。

  她进了房间,没一会就出来了,那这个布袋子,五斤大米,两斤白面,腊肉、腊肠各一串。

  许晓拿到这些东西差点热泪盈眶。

  心里对刘田芳又亲近了几分。

  如果不是看在她这个儿媳妇的面上,怎么会拿出这些。

  “你别掉眼泪了,收拾去吧,你二哥一直没对你开过口,现在这样是遇到困难了。”

  “哎!”许晓响亮的应了。

  她回了房间,把这些年陈建军每个月给她的零花抽出了大部分,凑了整数,在给她二哥的那双厚厚的鞋底里藏了进去,这样子,这钱应该可以完整的、平安的到达她二哥手里吧,怀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千层底缝的特别的实在。

  许进收到了包裹,看到了信、细粮奶粉,还有鞋子。拆开鞋子的底部,就看到这一堆的钱票。

  肖潇在旁边看着许进的手抖了抖,她吸了口气,两个儿子有了这些,应该够了吧?

  她拍了拍他的手:“我们记着妹妹的好,以后会还的。”

  有些嘶哑的声音:“……嗯!”

  他一定会还的!

  等到陈建军回来知道了这事儿,立刻又帮她把柜子给放满了,另外给了她一些钱和票,让她放好随便花。

  他现在跑一趟,每个月得到的光是钱就好几百块,各种现在会带来不幸的东西价值不方便计量,农场有串门的地方种植粮食,牧场鸡鸭鱼猪齐全,他不缺钱,也不缺那些东西,许二哥那一边有需要,那就寄过去。

  这在陈建军看来,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在许晓看而已,那就是——陈建军对她真是太好了!心中有她,也记着她的娘家!不然这么多东西她寄出去,说出去,一个贴补娘家的罪名会背的牢牢的。

  这次的数目可不小啊。

  看她这么感动的样子,陈建军有点心虚,但又不好说出来,只能给她多一些钱票,多一些吃的,给她小小的漏了个底:“没事,二哥那边缺,我们这里有,送过去不是很正常吗?一家人嘛,你不用担心,我每个月除了工资还有其他收入的,不然你以为我带回来的这些东西从哪里来,不过具体你别问,不好说。”

  许晓擦了擦眼泪,鼻音有点重的应了一声:“嗯,好,我不问,你小心点。”

  许进写信给爸妈诉说他的感动去了,又对妹妹的感激和谢意,还有对自己无能的唾弃。

  许昭敏和赵玉英看了这信,是又欣慰又心酸。

  他们两个儿子,大儿子坚强果敢,信念坚定,军营是很适合他的地方,二儿子像了许昭敏,有一颗文人的高自尊和清高。

  如果不是没办法了,他是绝对不会跟他妹妹开口的。

  女儿那边,她哥一开口就把东西寄了过去,兄妹情深是一方面,另一面,她能拿的出手,看来小日子过得不错。

  那女婿没有找错。

  只不过……女儿拿出那么多钱,她夫家人知道吗?她说是自己的私房钱,是真的私房钱吗?不会私自拿了家里的钱吧?

  赵玉英想得更多,她也是做婆婆的人了,如果她媳妇不跟他们商量拿了一百多给娘家哥哥,嘴上不说,心里也肯定有意见的。

  直到后面收到了女儿和女婿一起写来的信,这才安了心。

  不是自作主张就好。

第57章

  陈建军终究还是帮陈建民找到了一份工作, 他带着他, 做他的学徒。

  他现在还年轻, 但是已经是师傅了,拿到了正驾驶证,所以他的身边, 就不是刘平了, 换成了陈建民。

  带着他, 教他学车, 教他认路,教他学会一些简单的修车手段。

  陈建民一个月只有十块。

  这样一个工作, 值吗?

  在陈建民看来,值, 在柳兰看来, 也值, 能够学本事的学徒工有多少是有工资的?

  能包吃住就很好了, 有的还要自己花钱呢。

  学车,就是一门技术。

  学会了, 陈建军就是榜样。

  现在一个月十块,只是暂时的,未来可期。

  所以他们都很感激陈建军帮忙找来的这份工作,如果不是他,他想进去, 没门。

  陈建军接受了他们的谢意, 这事说起来也是时候到了。

  他准备高考, 没考中?

  陈建军不觉得自己会连最烂的大学都没有考中,所以势必要安排好。

  工作是可以传承的,他们单位,他要是走了,就有一个名额空下来,正好陈建民可以顶上。

  到时候他学了那么久,应该也没问题了。

  然后陈建民同进同出了,这样一来,他势必就要跟柳兰母子分开,一开始不习惯,但是到处跑其实是会上瘾的,外面的世界很大,也很精彩,比一成不变的村子吸引人多了。

  陈建军也带着他做了点“小生意”,手里也宽裕了不少,在他跟在身边几个月之后,陈爱党那边也有了好消息传来,他跟他的对象谈成了,要领证了。

  领证之后,他们两个就住进了夫妻宿舍,他们单位正好有个小单间可以给他们夫妻俩住。对这件事情,陈二伯和二伯母当然是高兴的,又一个儿子成家立业了,他们可以舒口气了,两个儿子的人生大事都解决了,但是,这也代表着,以后他们两个膝下没有儿女相伴了,他一共就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当兵,小儿子又到市里去了,男人奔着前程自然是好的,只是作为留守家里的老人,难免会觉得有一丝怅然。

  陈建军也见到了那位堂弟媳妇,是个个子比较娇小,有着一张圆圆的脸蛋,微胖的可爱型女孩,这种身材在这个时候是很少见的,很受追捧,因为这个代表着生活条件优越。

  陈爱党人也长得好看、精神,俊眉星目的,两人一起穿着红衣服的时候,特别匹配,他们也没有摆什么酒席什么的,举行的是革命婚礼,穿着衣服摆上瓜子糖果,几杯粗茶水,就是婚礼了。

  时间眨眼就到了75年,这场运动要结束了。

  在黎明之前,总会迎来一段特别的黑暗,有些人挨过了这么久的岁月,却在这个时候再也没有起来,而有些人熬过了这段时间,就会迎来他们的黎明和新生。

  他们和许昭敏的信件还是跟往常一般,但是,他暗示说,不要送那些扎眼的东西,任何扎眼的东西,信除了家长里短,问平安的,越简短越好,本来还有送一些补身体,还有细粮的,许晓就换了,她不能给他们带来危险。

  陈建军跑的地方多,在一些经常跑的地方,他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搭档,也认识一些人,这是普遍的情况,再加上一些风声,他的眉毛都舒展了几分。

  快到了吧,快要结束了吧?

  在75年年底的时候,上面正式下达通知,有一批人上了平反名单,回归了原来的岗位。许昭敏和赵玉英不早也不晚,在76年年初的时候,再度成为了教授,许大哥官升一级,许二哥还在农场,但是据说待遇好了不少。

  也是这时候,一个喜讯传遍了全国大地,祖国6月要恢复高考了。

  这个时间,跟陈建军原先呆过的世界不一样,那时候是77年,但是现在76年,比那时候早了一年,但他是个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的。

  他屯有相关的教材,全都齐全,所以在大家疯了一般的寻找各式的学习资料的时候,他们可以比较悠闲,不用操心。

  这次高考,他们家有四个考生,他,许晓,陈建强和陈向娟。

  陈建强和陈向娟在高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了,不甘心也没有办法,没有高考,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家,但是,幸运的是,他们毕业的时间跟高考隔得并不远,就两三年的时间,还能够把知识捡起来,而且,充分的体会到了农家的艰辛之后,在陈建军的带动下,本来就没有把学习抛之脑后的他们更用功的学习了,就像大哥说的那样,想要离开土地,高考,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他们要紧紧的抓住。

  陈大伯家的孩子年纪都比较大,陈平是初中毕业的,他早就还给老师了,根本没有信心可以去参加高考,直接放弃,而陈二伯家,参加高考的也有人,就是陈爱党,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可爱的女宝宝的爸爸,但年纪也不算太大,他还想再拼一拼。

  陈建民当初就不爱学习,是兄弟中学习最差的,现在他觉得他这工人就做得挺好,而且大哥已经决定要参加高考,他顶上了他的职位,他已经很满意的了,学习他就不是那块料,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了。

  当初买那些教材的时候,陈建军是有买多的,他不买也会被别人拿去起火或者垫桌脚,还不如他收回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送给别人,所以他就送了一套给他二舅哥,一套给了知青点的知青,说村里的人都可以去借。

  这时候,距离高考时间还有三个月。

  大家都争分夺秒,许晓已经把代课老师的工作辞了,她要全力备战高考,黎佳也是备考的一份子,陈大山挺支持她的,也不怕她有回城的机会就再也不回来,用他的话来说,心不在这儿,强留也没用,心在这儿,走多远都会回家。

  陈建军是把工作推了备考的,这个事情高考通知一下来就做了,很多人都这样干,刘平觉得情理之中,叹息了几句,也没有阻止,如果人家真能考上,他阻止就说不过去了,虽然做他们这一行也很吃香,但是大学生的地位还是不一样的。

  虽然惋惜,也干脆利落的写了文件,对他这样的行为,有的表示赞同,有的就觉得他傻了,高考啊,那么难的高考啊,你参加就一定能够考上吗?

  要是没有考上,工作又丢了,那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给了弟弟又怎么样,还能拿回来?一个萝卜一个坑啊!

  更何况他的工作,现在每个月有40多啊!

  大学毕业生一个月能够挣那么多吗?而且大学还要学费、生活费。

  这样的话,陈建军当然听到了,但更多的,被刘田芳和陈老三他们拦下了,让他们几个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好好学习。

  陈老三和刘田芳也不知道儿子的这个选择是对是错,但他既然坚定的选择了这一条道路,他们也只能支持,陈建军的压力也很大。

  数学理化那一些,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语文,政治,这个他就有些问题了,现在运动刚结束,有些词、有些字眼很敏感,一不小心就容易撞上,而且思想一定要正确。

  因为这个,他买了一堆的红色书籍回来,看了不少,时刻保持着自己张口闭口就是红色语句,记到脑子里,在做题的时候也谨记着,这才好了很多。

  他的数学还有人来特意请教,有他们村的村民,也有他们村的知青,陈建军隔两天就会规定一个时间让他们来,不然分开来,他一天就别想干自己的事了。

  陈建军觉得自己的脑细胞都要死光了,上一次参加高考他是什么样的心态,轻松。

  根本就没有压力,因为他知道,他不会没有大学上,他也不会为生计发愁,可以悠闲活得自在,但是现在不行。

  他想要过得舒舒服服的,不想要继续做司机,高考,就是最合适的理由,只要他考上了大学,他的户口就会跟着学校走,之后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干脆自己创业,就可以留在城市里面。

  他比原先参加高考前花费了十倍的心力认真学习。他这样做测试,分数都不错,付出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

  许晓也不错,基本上不会跟他拉开太大的距离,她的语文,政治什么的都很优秀,数学原本是她的弱项,但是现在有他补课,也赶了上来。

  陈建强和陈向娟用的心力要少一些,成绩也就差一些,但也是属于不错的范畴了。

  等到了高考的时候,他们都紧张了,一家人都紧张。

  刘田芳和陈老三,检查了他们要带的东西,之后在他们的拒绝下,没有陪着一起去,在家里面坐立不安,做什么事儿都是走神状态,这一天,凡是家里有考生的,都不安宁,直到结束,才会消失。

  等考完了,陈建军立刻就估了分。

  现在这时候,不是等你成绩出来之后再根据你的分数档次填心仪的学校,而是先填志愿,你的分数如果赶不上你的志愿,那很遗憾,如果你分估的低了,可以上更好的,你却为了保险起见,选了次一等的,那也很遗憾。

  他们各自给各自估了分,又给彼此估了分,最后得出一个比较低的分数作为参考值,再根据这个来填意愿。

  他们几个中,许晓第一选择当然是回首都,回她的故乡去念书,她已经好些年没有回去了,从她下乡插队做知青开始,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再也没有见过她的亲人,她当然想回去。

  而且现在这时候教育也是首都的比较好,陈建军也是首推首都的。

  陈建强和陈向娟跟着他们,也把目标放到了首都。

  至于专业方面,陈建军和陈建强是理科,许晓和陈向娟是文科。

  陈建军第一志愿选择了农大,他已经选定了以后要走的道路,他有农场空间这么一个作弊器在手,他觉得他挺适合走这方面的道路,比起旁人,他可以走得更轻松。

  陈建强根据自己的分数考虑过后,选择了电大。

  许晓选择了师范大学,陈向娟想学医,选择了医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6页  当前第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欢迎来到七十年代[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