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科举出仕(士)_分节阅读_第126节
小说作者:黄姜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6 KB   上传时间:2019-02-25 13:53:46

  “是,老奴这就去。”张忠领命出去了,先去内阁传草拟圣旨的事情,再去户部传口谕。

  贞文帝又沉思片刻之后,才继续翻阅起案头的奏折来。

  黎和周是一个能干人,也是一个聪明人,既然将事情交给他去做了,索性就尽量给他排除隐患,放手让他去做。

  ……

  黎池前脚回到户部没一会儿,后脚张忠就到户部来宣皇帝口谕了。

  “皇帝陛下口谕:户部郎中黎池离京南下,筹建南海商贸司期间,其于两广清吏司之公务,由户部主事易杨秀暂理!”

  易杨秀一脸掩饰不住的兴奋,“臣易杨秀领命,定然不负陛下厚望!”

  张忠传了口谕,与黎池打过招呼之后,也就起轿回宫去了。

  皇帝竟直接下了口谕,越过员外郎邓子万,点名由易杨秀暂理黎池的公务!

  与邓子万惨白着的一张脸相比,就愈加易杨秀显得满脸红润了!“下官谢过黎郎中,在您不在期间,下官定然将我们两广清吏司的公务,办得妥妥当当的。”

  黎池受了易杨秀的躬身揖礼,抬手示意他直起身坐下,“易主事如此郑重其事地向本官道谢,着实太过客气了。本官不过是在陛下问起司内公务时,说了一句易主事不辞辛劳而已。陛下想必也是见易主事勤劳,能够担得起本官走后司内的公务,这才让易主事暂理。”

  易杨秀做事的能力确实不错,虽然为人处事油滑,但却难得做事不拈轻怕重。所以在皇帝问起时,黎池才为他说了两句好话。

  易杨秀一个从六品官儿,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这时有一个人能在皇帝面前为他美言几句,这可并不是不值一提的事情,这太重要了!而且这人还是深受皇帝喜爱的黎池,说话又还很顶用,他前脚刚回衙门,后脚皇帝口谕就来了!

  “不客气不客气!下官这是真心实意地向黎郎中道谢。”按照黎池的升官速度,或许南下回来之后,就不再做这郎中之职了,又或者会再做个一两年,但总之是会升走的。

  到时接任郎中之职的……按理邓子万是最有可能接任的,但邓子万得罪了黎池,陛下这次又直接点了他来暂理黎池的公务,那么到时候最有可能接任郎中之职的,就是他了!

  黎池大概知道易杨秀的心思,不过这无所谓,予人好处就是予己好处,总的来说他自己也是得了好处的。

  ……

  黎池的计划书已经盖上御印,变成了‘圣旨‘,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即日就可出发南下。

  不过在走之前,黎池先去拜见了赵俭。

  一是为请托赵俭,在他不在京城期间,帮忙照顾一下家里,万一碰见事情,也能够找得着撑腰的人。

  这第一点,赵俭满口答应了,言是让黎池尽管放心,不会让人欺负了状元府!

  二是为调运水泥的事情。商贸司中的建筑,黎池计划建造水泥平房,那就要调运水泥。

  水泥局筹建的初衷,是为治水,而赵俭当初在担起巡察水泥局筹建职责的时候,也担起了监督各府烧制水泥、浇筑堤坝以治水的任务。因此,黎池想要调运水泥,就要与赵俭商量。

  很少拒绝黎池的赵俭,这次并未同意黎池的请求,拒绝了他从地方府县的水泥局调运水泥的要求。

  “不是我为难和周你,实在是这水泥要用来筑堤治水,不敢挪做他用。下面就曾有一个水泥局,当地县衙将水泥挪走,去修缮了衙门官署,我都狠狠地训斥了那县令一顿。”

  赵俭知道,他的这番言行看起来很严苛。毕竟治水年年都在治,又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黎池要调运水泥也是为筹建商贸司,开商路的事情又还是他提的,为何看着竟像是不支持黎池?

  但赵俭他知道,明年就是贞文二十五年了,春夏时会有一场惨烈的水患,治水就变成了十万火急的事情!可黎池不知啊……

  赵俭为何会有如此言行,黎池确实不知道,但他知道赵俭是重生的啊!那么,赵俭这样严苛行事,或许有他自己的理由

  赵俭拒绝了黎池从地方水泥局调运水泥,他也没生气恼怒,或者据理力争,而是表示了理解。说是既然这样,他就试着去京城水泥局调运。

  见黎池没有因此而不满,赵俭心中很高兴,并表示会帮忙说服工部,将储存着用以营缮宫殿等用途的水泥,调来给黎池先用着。

  在后来的早朝上,赵俭果然帮忙说服了贞文帝和工部,同意将存储在库中的水泥,先调给黎池用着。

  水泥调到之后,就真的是万事俱备,且不欠东风了。

  ……

  贞文二十四年,三月初一。

  黎池与桓茗,并一百御林军,乘上能在近海行驶的大船,驶离了京城的运河码头。

第154章

  黎池这次离京南下,去筹建南海商贸司,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到了地方之后,先要去拜访和梳理两广官场上的关系,再才能开始做事。

  这也不能立即就开始打地基建房子,还得征役夫,选址建砖厂烧砖,并一边等着水泥运到。等材料都备得差不多,这才能开始建造商贸司的建筑群。

  等建筑都建好了,还得将商贸司的架构支撑起来,一些规矩和制度也要立起来,再推动运行起来……

  这一些些的事情,虽然已经做了计划书,可是落地施行出来,还需要费不少的精力和时间。

  南海商贸筹建完备,快则半年一年,若是行事不顺,耗上个两年三年也不稀奇。

  黎池此次离家这么长时间,就留徐素一个女子在家,抚养着一对儿女……黎池知道徐素不易,心里对徐素也很愧疚。

  别说是在这古代,就是后世女性独立的年代,也是不行的。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女出生未满百日,且妻子身体还不好,丈夫就外出了一两个月!之后更甚至在一对儿女只有三岁时,就又要出远门,归期不定、通信不便,让妻子在家独自养育孩子!

  这样的丈夫,哪怕再如何能干优秀,可是从他妻子的角度来说,都是不称职的、不合格的!

  可是,黎池还是接受了皇帝指派的差事,虽说皇命不可违,他并无拒绝的余地。但是他却连尝试着推辞,都未曾有过……

  不过徐素虽然不舍,却是什么都没说。自从得知黎池又要离京公务之后,到他离开之前,这一个月里,徐素只是喊上丫鬟打下手,埋头给他做了几身衣服和好几双鞋袜。

  黎池第一次意识到,他可能有些渣。

  早在正月末的时候,回黎水村的黎海来了信,言是家里给他说了一门亲,爷奶都已同意,他要留在家中成亲。要等办好亲事之后,再考虑上京城来。

  所以黎海这里,不用指望他在京城,能够照应一下府里了。

  黎池之后就去请托了俭王,请他帮忙撑撑腰。然后又去了钟离书他们几个的府上,让他们的妻子无事时,可以多去状元府坐坐。

  最后当然少不了登门拜托徐芩夫妇,请他们在徐府无事时,就去他家里多住上几天,帮忙照看一下徐素和他的一对儿女。

  拜托了这一大圈儿的人,黎池离京时,终于安心些了。

  只是想到小孩子还不记事,说不定他下次回来时,女儿安安就不记得他了。至于儿子平平?记得他也好,记不得他也……罢了。

  ……

  黎池他们此次乘船,一路沿大运河南下,走到余杭,再从钱塘江入海,之后沿海岸线南下,最后在广州登岸。

  黎池他们是三月初一离京的,这一路走来,走到三月底的时候,才终于驶进了珠江口。

  珠江口里,有好几个港口,黎池打算让船在番禺港靠岸,这个港口的位置在珠江口里面,离羊城府要更近。

  自从船驶进珠江口之后,黎池就来到甲板上,望着江面……

  “老爷,江面湿气重,小心着凉!小心得风湿!”跟着服侍黎池的小厮黄芪,拿来一件徐素亲手织的羊毛披风,给他家老爷披上,嘴里还不忘唠叨两句。

  “黄芪啊,如今都四月份了,这里又是真正的南方,穿一件单衣就已足够了。”黎池非常好脾气地,没有掀了身上披风,“所以这羊毛披风,是不是太厚了?”

  黄芪沉思片刻,说:“好像是有些厚,不过也没有薄的披风。可夫人又说了,早晨傍晚时候,要盯着老爷您加衣,不能让您着凉了。现在正是早上,江面湿气重,老爷您还是披着。”

  黄芪这个小厮,头脑笨、不太懂变通,心眼实诚外加非常听话,让他来照顾黎池,日常起居保证能照顾得好好的。说早晚要加衣以免着凉,那就一定加衣!

  反正江风迎面吹着,披着羊毛披风站在甲板上不多动的话,倒也不会热得流汗,于是黎池也就妥协了。

  宽阔得像海面的珠江口江面上,远远地偶有几只船行驶其上,片片帆影,颇有几分诗意。

  若是其他文人才子,看到眼前情景,或许还会作诗一首,吟诵一番。

  但现在站在甲板上的是黎池,他不仅不太擅长吟诗作赋,还是一个讲究务实的人,风花雪月、诗词歌赋这些文雅玩意儿,他不太讲究。

  所以,在黎池眼中,那不是片片帆影、可成诗画的美景,而是一只一只的船,还分了渔船和商船。

  没错,江面不仅有打渔的渔船,还有与他们乘坐的官船一样大小的大船,明确地说,就是商船。

  所以,虽然朝廷官方并未开放海贸,可在这南方沿海的地界,依旧是做着海上走私勾当的。

  在此之前,南方沿海走私与否,黎池并不在意。更甚至说,黎池还蛮高兴的,因为这都是打下的贸易基础。已经有洋商来大燕贸易了,以后推动运行商贸司的时候,洋商间就能一传十、十传百,会简单许多。

  船又行驶了一个多时辰,才到达番禺港。

  黎池他们乘坐的船是朝廷官船,船只规格和船身装饰,与民间船只和洋商商船相比,实在是足够气派!

  因此,当黎池他们的官船驶进港口时,岸边的人就已经发现,并渐渐地围拢来……

  船只靠了岸,当黎池和桓茗,在一身金黄、气派无比的一百御林军的护卫下,下了船之后,岸上的议论声就更大了。

  黎池在船上时,就居高临下观察过,这个港口虽然看着低调简陋,但功能却是已经成熟了。船只停靠的码头,岸上的仓库,以及数目不少的力夫,都说明这个港口,已经稳定运行了不短的时间。

  而黎池眼神又还不错,在船上时就看见了几个跑远的人影,想必是去报信的?

  黎池觉得,虽然两广省在大燕南方,可谓是天高皇帝远的,不过有关设南海商贸司的邸报,应该是已经送达了。所以两广这边,对于他们的到来,应该是有所预料的。

  那么,若是他没看错、没猜错的话,那几个人为何要跑着去报信呢?而不是来迎接他们呢?

  在御林军的护卫下,黎池扫视着岸上围观的人……

  岸上有百来个人,交头接耳的,指指咄咄地议论着的,眼神戒备的……就像是在围观猴把戏似的。

  作为被围观的一方,黎池在桓茗持刀护卫下,直直地走到人群中,一个身穿短褐的男子面前。

  “这位小哥,本官乃圣上钦派的南海商贸司代监督黎池,欲前往羊城府府衙,不知可否请小哥带一下路?”黎池上前问话时,是一贯地面带微笑,声调温和,整个人就是一副温雅翩翩的君子模样,看着温和可亲,一点都不骇人。

  可是当黎池扫视一眼人群过后,就直直地走向了男子,他的这一举动,让周围围观的人,尤其是男子本人,心中震骇不已!

  若不是男子确信,他没见过这京城来的黎池,他或许就要以为这场景是熟人相见了!

  这男子就是羊城府知府,在得知要开设南海商贸司之后,派来盯着港口的衙役之一,刚才已经有同伴衙役跑回去报信了。

  “小哥?可否帮忙带个路?若是你有事在身,不便走开,可否请小哥帮忙指派一个人,为本官带路?”

  黎池的二次询问,唤醒了心中正震骇不已的衙役,而这衙役再一听黎池的话,这明明就是已经认出他来了!“可以,去羊城府府衙是?走着去吗?这距离可不近,大人您能走吗?”

  黎池前世在考公务员之前,是在外面工作过两年的,恰好曾不止一次出差到广州、深圳和珠海这一块。所以虽然历史都不一样了,又有古今地理差异,但番禺到广州的距离,他心中还是有个大概认知的。并不是一登岸,就直接是羊城府的府衙。

  “本官带有轿子,我们乘轿子前去。”黎池笑着答道。在一旁,早已经有八名御林军,从船上抬下来两顶轿子。

  桓茗又对其中三名御林军吩咐道:“杨维、杨武,还有钟文明,你们三个带着你们的手下,就在船上等着。”

  “是!”被叫到的三人齐声应道。

  然后桓茗就带上七十个御林军,在男子的带路下,往羊城府府衙去了。

  黎池他们登岸时,还是上午时候,可是一行人走到了傍晚时,才终于在关闭城门之前入了羊城。

  明显早已得到消息的羊城府知府姜成元,热情地接待了黎池一行人。

第155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9页  当前第1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6/14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科举出仕(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