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科举出仕(士)_分节阅读_第130节
小说作者:黄姜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6 KB   上传时间:2019-02-25 13:53:46

  在征役期间,黎池并没有白白等着。

  而是拿着两广钱粮收支核算账册,将去年两广的钱粮收支,与伍子勤结算了。又根据‘钱粮预算制‘,将预算出的今年的钱粮收支,也下发下去了。

  大燕赋税分春秋两季,除留存于省府县的之外,春季赋税会在夏季时,起运到京城或指定边防卫所。而秋季赋税,则会在来年春季时起运。如今两广省去年秋季的赋税,还全部留存着,因此今年预算钱粮的下发,倒也不至于不够。

  黎池在结算时,发现两广省竟未虚报钱粮!当然误差是在所难免的,却也都在允许范围之内。

  这就有些出乎黎池的意料了。所以,伍子勤与姜成元的心虚和拖延,全因之前海贸或说是海上走私的事?

  这个问题的答案,黎池并不急于知晓。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又还有说,时日一长,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的。

  黎池向来懂得分辨轻重缓急,当下他应花费主要精力去做的,是筹建南海商贸司。

  钱粮收支的结算与下发的事情做完之后,虽征役依旧未完成,但黎池已开始为商贸司的建造做准备了。

  黎池与桓茗两人,带着三十个御林军,把羊城府的几个港口都跑了一遍,实地比较过之后,将南海商贸司的选址,定在了番禺港。

  商贸司选址已定,就以此为中心,定下了建砖窑的地方,又定下了取河沙和小鹅卵石的河湾滩涂。

  ……

  时间来到大半个月之后,四月中旬末,征役完成。黎池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

  不说前世,黎池这辈子就已经筹建过京城水泥局,经验是足够的。

  将五百役夫带去番禺港,在黎池早已选定的地方,简单地安置下来。至于安置役夫们的所需?找伍子勤和姜成元要钱粮,找毕锋武要看守的兵士。这些事情,也早已在征役完成之前,就已经接洽妥当了。

  安置好之后,分出来一半役夫,开始伐木整地,就地建窑烧砖。

  与此同时,在选定建造商贸司的地方,黎池拿着图纸,与另一半两百多名役夫一起,监督他们砍了树、清了树桩之后,指导他们开始下挖地基……

  这里服役的役夫,并非那两百多户征役人家中的人丁,亲自前来服役,而是那些人家用银子雇佣贫民,让其代替前来服役的。

  雇佣代役的人家,会付他们半钱银子一人一月,再有黎池这里的两百文一月,食宿又已经包了,那一月就能有七百文钱!虽做的活比他们在家时做的,并不会轻松,但役夫们也还是很乐意的。

  黎池在征役完成之后,就没继续在羊城府驿馆中住了,而是跟着来到番禺港,住在他们的官船之上。这样的话,就每天都能去一趟砖窑,或者是挖地基的现场,能够亲自督工。

  役夫们的食宿待遇不错,一个月的酬劳也不少,又有黎池这个京官老爷亲自督工,所以烧砖和下挖地基的进度,都算得上是很快了。

  四月下旬,跟在黎池他们后面的,运输水泥的大船,终于进入珠江口,停在了番禺港口。

  黎池从挖地基的役夫中抽出两百来,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就将水泥卸到了早先建好的仓库之中。

  至此,砌墙用的火砖已经烧了不少,水泥也已运到,地基也已经全部挖好。

  于是黎池将五百役夫重新集合,命一部分役夫,去到两广兵器局,搬运铁条即‘钢筋‘。

  这里的‘钢筋‘,与后世的钢筋自是不能相比的,但有总比没有的好。何况他们所建楼房,最高只有两层,不是那种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勉强能用用就行。

  让两广兵器局冶炼铁条这件事,黎池是写入了计划书中的,皇帝当初也询问过,并且同意了。所以黎池将盖了御宝的计划书,拿给毕锋武看过之后,毕锋武也就答应了。

  一部分役夫去搬运铁条,剩下另一部分役夫,就去黎池早先选定的河湾滩涂处,挖掘并搬运河沙和小鹅卵石……

  ……

  时间进入五月份的时候,‘钢筋‘、水泥、河沙、火砖和小鹅卵石,俱都准备齐全了。

  于是黎池亲自下场,手把手教学。教役夫们如何调制混凝土,教他们如何扎铁条,之后又倒入混了小鹅卵石的混凝土来浇筑地基。

  等地基都打好并晾干、显得结实了,黎池又继续亲自上手,教他们如何用水泥和河沙调成的混凝土,再加上火砖一块一块地去砌墙。

  至于黎池为何会砌墙,竟像是一个瓦工?那是因为他前世时,见过村里不少人家自己建房,他的大姐夫还就是瓦工,看多了、听多了,自然也就学会了。

  役夫之中,有手巧且脑子灵光一学就会的,就去做大工即瓦工,也有手笨学不会的,就只能去做调制混凝土、搬运火砖的苦力小工。

  这个学习筛选的过程,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之后就进入了热火朝天的砌墙工作之中。

  ……

  商贸司的主体建筑,有行政办公的官员官署,商品展示交易的十五个商馆,供洋商落脚住宿的十五个夷馆,以及天主教堂等配套文娱设施。

  规模如此大的建筑群,只能先一起打好地基了,再分区块来一栋或几栋地去建楼。

  到六月末的时候,楼高两层的官署区终于建成封顶!第一层和第二层封顶时,也都是用的‘钢筋‘作骨架,混了小鹅卵石的混凝土封顶。这样的话,比纯粹用混凝土封顶,要结实许多。

  七月末,十五栋单层平房商馆建成。

  八月末,十三栋单层平房夷馆建成。

  九月末,天主教堂、吃喝一条街等配套设施区域建成。

  至此,南海商贸司的整体建筑框架,就已经建起来了。

  之后又花费两个多月,对建成的毛坯房进行了装修,对商贸司里的道路进行平整,并用混凝土铺成水泥路,还在路两旁栽上了行道树。

  时间进入腊月时,历经大半年的修建,南海商贸司终于完全建成!

第160章

  商贸司的场地架子是搭起来了,不过离正式开业运营,还远得很。

  还欠缺了重中之重的因素,那就是人。这里的人,包括商人和官员,否则这商贸司就只是一个空架子。

  从四月份起,这砌墙建房的大半年时间里,黎池在每天都去巡视一趟建筑工地之余,也在为海贸司的正式开业运营做着准备。

  在商贸司的施工进度,进入到有条不紊的砌墙阶段时,黎池就开始亲笔写信,时不时地通过驿站,寄出两广省之外。

  当然,给京城徐素的家信,黎池每月月初都会写上一封,通过驿站寄出去。

  这里值得插上一句的是,一般说起来,朝廷驿站是专为传递政令和军情而设,像后世的邮寄包裹和家信等,肯定是不行的。但在如今的大燕,确实是可以的。

  因为早在俭王的建议下,原本只传递朝廷政令和军情的驿站,又增加了一项新职能:‘有阶品之官员,可经朝廷驿站,免酬邮寄包裹及家信。’

  这项福利对官员,尤其是地方上官员来说,真是很温暖、很贴心的了。

  给徐素的家信,黎池每月月初都会寄出去一封,这样大概在第二月的月中或月底,她就能收到。且每次都还会随信寄回一些干海货,如鲍鱼、虾仁、昆布等。

  同样地,隔上一个月,黎池就会给浯阳黎水村的老家写一封信回去,随信寄去的同样有各种干海货。

  这些都是家信,并不算在为商贸司开业运营做准备,而写的信件之中。

  开国为商贸司开业运营,所写的第一封和第二封信,都是写给黎湖的。因为黎池不知黎湖是依旧在黎水村老家,还是已经进京去了,索性就写了两封,分别寄到黎水村和京城。

  在信中,黎池说了他很看好海贸的前景,这会是一项绝顶赚钱的生意!并邀请黎湖在明年春夏时节,南下羊城来做生意。并指点黎湖,若是有意前来,在明年春夏之前,可先收些货物准备着,货物的话像是瓷器、茶叶和绫罗绸缎这些就行。

  大致一样的内容,不尽相同的措辞,黎池先后又给因‘煤引‘之事结识的几个大商家去了信。黎池去信的几十个商家,大燕三大商帮晋商、徽商和潮商,都有涉及到,且数量分布还蛮均匀的。

  不过黎池猜想,南边的海上贸易,占主要的或许还是潮商。一是因为,就如当初晋商在‘煤引‘这件事上一样,这次潮商也占了地利优势。

  二是潮商在海贸这一块,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早在好几百年之前,潮商就已经集结船队北上或南下,进行近海航海贸易了。而且在朝廷没开海贸的时候,潮商怕也是没少与洋商交易的。

  黎池每个月都要寄出去好几封信,尤其是五六月之交的那段时间,他几乎隔上个两三天,就要寄出去一封信。

  在寄出信件最多的这段时间里,黎池通过朝廷传递政令军情的驿站特快通道,给贞文帝上奏了一封禀告南海商贸司筹建进程的折子。

  与此同时,在寄出去的几封家信之中,黎池暗地里又掺进了一封特殊的信件。

  一封先要转给赵俭,再由赵俭转给贞文帝的密信。

  ……

  商人的商业嗅觉格外灵敏,且还敢于冒险,即使晋商和徽商来得不多,潮商却定然是不会少的。因此大燕这边的商人,已经是有了的。

  至于洋商……情况就有些诡异了,这也是黎池为何会给贞文帝写密信的缘由。

  受季风影响,印度洋之中的洋流,夏季时由西南流向东北,冬季时由东北流向西南。航海贸易受到洋流影响,就行成了季节性的淡旺季。

  夏季时,海上洋商乘着洋流而来,大燕开始了海贸的旺季。冬季时,海上洋商顺着洋流而去,大燕进入了海贸的淡季。

  然而,时间进入夏季时,黎池在督工之余,也只见到了那么几个似是初次来大燕的洋商。

  在艰难的交流过程中,黎池倒是先‘学会‘了说英语,这惊呆了桓茗一众人等不必提。

  能够交流之后,黎池先后向几个洋商,介绍了大燕将要大开海贸的事情。

  几个洋商听后,非常高兴,只呼上帝仁慈!表示明年春夏,若来不及就后年春夏,一定会再次前来!

  然后,这几个洋商就把船上的货物,在羊城府中销了出去,再又购进了一些茶叶、瓷器和绸缎等货物装船,最后在深秋洋流开始转向时,乘船顺着洋流西下而去……

  南海商贸司,就好比官方建造的一个商场,需得交易双方都有,且数量越多且越对等,才能繁荣起来。

  黎池亲笔的几十封信寄出去后,大燕商人定然是有了的。可是作为交易另一方的洋商,如今却只有明年春夏时,来或不来都还不确定的那几个,这近乎就是没有了啊!商贸司开业运营后,得多冷清啊?

  然而事实上,有那几个似是初次来大燕的洋商,也有似是常来大燕,却没被黎池他们看见的洋商。

  珠江口的江面宽阔似海,港口也不止番禺港一个,在黎池歇在番禺港官船上、专心督工建设海贸司的情况下,想要不被他看见,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然而,有些事情并非一定要亲眼所见,才能得出答案,那些洋商虽如泥牛入海般消失不见了,可黎池知道,他们是依旧存在着的。只是藏了起来而已,主动地或者被动地,藏了起来。

  黎池并不着急,等他们觉得时机到了,手中拿捏的筹码足够了,自然也就会出现在他面前了。

  将将入冬时,最后一船水泥运抵。

  随着水泥船南来的,除黎池请求配给的,十来个秀才及以上功名的海贸司未来吏员之外,还有两封皇帝密旨。

  一封是给黎池的,另一封是给毕锋武的。

  ……

  时间进入腊月时,南海商贸司历经大半年的修建,终于完全建成了。

  建成竣工之后,五百名役夫,花费两天时间,将海贸司的里里外外,犄角旮旯都打扫的纤尘不染!

  然后就拿着九个月报酬,外加一个月的奖励,共计二两银子的酬劳,各自归乡了。

  再加上雇佣他们服役的人家支付的一月半钱银的酬劳,共计四两五钱的银子,这大半年的功夫,一人就挣了有六两五钱银子,挣得不算少了!

  海贸司建成之后,黎池邀请了以伍子勤、孙关廉和毕锋武为首的两广官员,前来参观。

  距离近的,有空能到的官员都到了,浩浩荡荡一群人,在黎池的带领解说之下,花了大半个时辰,参观完了建成的海贸司。

  黎池很满意这一路上,他从伍子勤等人脸上,看到的震撼神情。

  商贸司除行政办公的官署区是一片两层楼房之外,其余展示贸易的商馆区,供洋商落脚入住的夷馆区,以及配套的吃喝一条街,都是单层小平房。

  然而,这里的单层小平房,并非是农村那种小平房那样,而是与大都市中的欧美风情街上的单层小平房相似。

  虽无尖顶、八角房这些欧式建筑的典型标志,但在廊柱和屋檐等细节上,都融入了罗马柱及西式线条的风格,看着很有异域风情。

  脚下是平整干净的水泥路,路旁一排排栽种整齐的棕榈树,两旁是颜色明快、充满异域风情的红砖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9页  当前第1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0/14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科举出仕(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