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科举出仕(士)_分节阅读_第36节
小说作者:黄姜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6 KB   上传时间:2019-02-25 13:53:46

  钟离书的声音冷凝中透着厌恶,“三年前你没参加的那届乡试,也有几个在学子中颇负盛名的考生,或是被发疯的牛马冲撞,或是被挤得落水,还有被意外掉落的异物砸中,有的侥幸躲过了没事,有两个却因此受伤没能参加那届乡试。

  你可是这届乡试中,唯一的一个‘小三元’,且你登载于《院试诗文合集》的诗赋文章,也已被不少人看过。说句轻狂的话,不说天下学子,至少临淮的学子少有不知道你的。可不就惹人嫉妒了……”

  黎池这四年来差不多都窝在村里,对于自己的名气倒没什么感觉。

  但黎池了解人性之中的恶,会有人用阴险歹毒的行径以排除对手,也不奇怪。只是没想到,他会在这样一场乡试中见识到,并且亲身经历。

  两千来名秀才考生,难不成凶手以为排除掉几名优秀的考生,他/他们就能取而代之?

  也许凶手纯粹只是看不惯别人优秀罢了,就像前世那些仇富的人见不得别人富,自己矬就不承认别人优秀的人一样。

  黎池转回头,朝着钟离书深深地鞠躬、行拱手揖礼,“今日我黎池,谢过钟离兄的救命恩情!”

  钟离书扶起黎池,语调别扭地说:“嗯,顺手而为罢了,谁要你……咳,不用多谢,不用放在心上。”

  黎池站直身体,“哈哈,钟离兄真是……口不对心得很可爱了。”

  “……哼。”钟离书转过头,悄悄地红了耳垂。“我已经取字了,以后你可叫我字:竹帛。”

  即使四年过去了,钟离书还是那个看着面瘫冷酷,实际却性格害羞的人,明晟也还是体型微胖又爱笑。

  “竹帛?著於竹帛谓之书也。钟离书,钟离竹帛,简洁明了。”黎池品了品钟离书的表字。

  明晟也报出了自己的字,“冠三,黎兄以后亦可直呼我的字。”

  “昂头冠三山,俯瞰旭日晟。明晟,明冠三,也是好字。”

  “那黎兄你的字呢?”明晟好奇地问道。

  “……”黎池一时间被问住了,他还真没取字。“我还没取字……要不,以后竹帛和冠三就先叫我‘小池子’,等我取字了再改过来?”

  小池子,是黎池的亲近之人叫的小名。在钟离书和明晟提出以表字互称后,黎池因没取字而让两人称呼他小名,倒不显得三人间疏离,甚至还显得非常亲近。

  “小池子。”钟离书立即叫了一声。

  “……唉,竹帛。”看出了钟离书眼底难得的促狭,黎池还是乖乖地应了一声。

  “小池子。”明晟也从善如流地(凑热闹地)改口。

  “嗯,冠三。”黎池淡定地应道。既然已经提出让他们先叫小名了,他也不是扭捏不好意思的人。

  黎池三人站在一起叙话的这片刻,从二楼掉了个花盆下来的客栈的老板,终于出来了。

  客栈老板满脸都堆着惶恐抱歉的笑容,点头哈腰的边朝三人走过来,边道歉:

  “秀才老爷,真是对不住!对不住啊,不知怎么的,二楼的花盆突然就掉了下来,让秀才老爷受惊了。小老儿在这赔礼!您看要不您……您们进客栈去,让小老儿给您们整治一桌酒菜压压惊?”

  现在乡试前夕,客栈里住满了赶考的秀才,很难抓住推花盆下来的犯人。而能被这样针对的,往往无一不是当届考生中优异突出的,这样的人若是无事,很大可能都会有所成绩,到时候这人报复回来……

  客栈老板真是满心酸涩……他能怎么办?只能道歉赔礼,破财消灾让这秀才消气。稍后就将放在二楼的花盆,全都撤下来!

  黎池看这老板的样子,应该是没抓到真凶,就自己出来顶锅赔罪了。

  黎池面容温和地开口:“在下临淮府黎池,今日险些遭这无妄之灾,万幸同年友人及时出手将我推开,算是有惊无险。只是老板以后可得将花盆放实在了,否则稍微风大时,就能被吹落到楼下,这砸着过路人就不好了。”

  风大吹落花盆?谁都知道不过是块遮羞布罢了。

  “是是,黎三元说的是,小老儿以后定然将花盆放得实实在在的!”眼前秀才就是传言中的‘黎小三元’,而他也果真如传言中温文尔雅,不是那类清高自尊到有些桀骜尖酸的读书人。客栈老板心里松了一口气。

  “在下不才,只得了临淮府童生试中的三个案首。若不成文地称呼,可称一声‘小三元’,黎三元这个名头是万不敢当的。”黎池纠正了客栈老板讨好他的称呼。

  “酒菜压惊也不必了,在下与朋友好久不见,只想安静地叙上一叙。”

  黎池不管是为了维持他的温文形象也好,还是知道在这事上客栈老板也只是被抛了一顶锅也罢,他都不打算揪着客栈老板,在这事上不依不饶。

  但是,他也不想因一桌酒菜——或许酒菜后还有赔偿,就轻描淡写地将这件事翻篇了。

  如此一来,别人再谈论这事时,就会掺杂一些铜臭味。黎池还是想让人知道,他虽表现得性格温和,却也不是没有读书人的气节的。

  客栈老板笑开的脸上又爬上一抹苦涩:读书人不可欺啊,哪怕看起来多温文尔雅的人。不过看这‘黎小三元’,也不像是会事后报复的,如此已经是万幸了。至于酒菜甚至是银钱赔礼的事……

  “小老儿不敢耽搁黎公子与友人叙旧,只是看您手掌擦破了,必然是先要去医馆包扎治疗的。”客栈老板换了一个方式来表达歉意,“您这二位友人想必也担心您的伤势,不若由小老儿和这两位先陪您去医馆治伤,之后您们再叙旧?”

  黎池看看钟离书和明晟后,答应道:“我对这省城不熟,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着医馆,还烦请客栈老板帮忙带路。”

  客栈老板连忙在前面带路,“您们请跟小老儿来。”

  黎池除左手掌擦伤,左边腿的膝盖也摔伤了,走起路来不自禁地一瘸一拐。

  黎湖赶紧上去搀着他,钟离书和明晟也紧跟着,与他保持步伐一致,如果摔了还能扶他一把。

第46章

  之后,客栈老板领着黎池,进了一家气派古雅的医馆,从门面上就能看出和那些小药摊、小医馆不同。

  馆内坐堂大夫给黎池看了伤,又清洗包扎之后,就又给开了几剂寻常滋补的药。

  黎池不过一点小擦伤,却给开了吃不坏人又不便宜的滋补药,明显是大夫看有人付账,于是宰客而已。

  客栈老板毫无二话地抢着付了诊费和医药费,之后黎池就态度平和地与他道了别。

  “竹帛,冠三,你们什么时候到的?可有找好落脚的地方?”出了医馆,黎池出口问道。

  明晟立刻愁眉苦脸了,“我们是前天到的。城里专门租给考生住的小院子已经没有了,就只好找了一间客栈住着。只是客栈里住客太多,过于嘈杂,夜里甚至都不能安睡。”

  黎池以前在府试和院试的期间,也都是住的客栈,太了解客栈的环境了。不过幸好这时的古人睡得早,到了晚上十点左右,即使再嘈杂也都歇下了,经历过通宵狂欢是常事的黎池,还能够接受。

  不过,显然明晟和钟离书这样,一般天一黑就睡觉的纯正古人,还是不习惯。

  黎池开口邀请到: “托县里四宝店徐掌柜的福,让他的友人省城四宝店的陈掌柜,帮我们找了一个甚是宽敞的小院子,还空着三大间房,挤一挤再住十来人都可以。要不你们搬去,与我们同住?”

  钟离书推辞道:“不好麻烦小池子你,客栈也住得下去。”

  黎池已经接受钟离书是性格使然,对他言辞稍显生硬的拒绝也没在意,“说不上麻烦。那院子就在贡院大门的街对面,环境既安静又清雅,是一个绝佳的待考住所,比你住在鱼龙混杂的客栈要好很多,也安全很多。

  况且,你们住过来后,我们就能在一起探讨文章,如此必然能互有进益,岂不是很好?”

  一旁的黎湖也表态说:“是啊是啊,说不上麻烦的。”

  钟离书本质上是一个爱学的读书人,栖身之处安逸与否,他不太在意,但能与黎池一起探讨学问,对此倒很心动。“那好。”

  相比钟离书的纯粹,明晟更要知晓人情世故一些,“小池子,那院子是徐掌柜托友人陈掌柜帮忙找的,若我们住进去,陈掌柜可会介意?”

  “应是无碍的。”黎池想了想又说,“要不这样,我们顺路去找陈掌柜,由我去向他说明一下。”

  于是三人一起去往四宝店,见到陈掌柜后,黎池问道想邀请他的两个朋友来住,不知道可以不可以,若是可以租费又该怎么算。

  “既然院子已租给黎世侄,那就全由你自个儿支配了,世侄你尽管邀请朋友一起住就是了。”陈掌柜笑着说,“至于租费更不用多说,还是当初我们已经谈好的那个价。”

  黎池和钟离书他们诚心地谢过之后,就拜别陈掌柜,一起回他们落脚的客栈收拾东西,准备搬去黎池住的小院子。

  就像黎池有他爹黎棋和他三堂哥黎湖陪同一样,钟离书和明晟也各自有两个族人陪考。他们很快就把行李收拾齐整,退了客栈的房后就跟着黎池他们走了。

  出来开门的黎棋有些惊讶。黎池他们出去时还是两个人,回来时身后怎么竟就浩浩荡荡地跟着六个人了?

  不过黎棋是见过钟离书和明晟的,虽然不明就里,也还是热情地将他们请了进去。

  一行人一边寒暄着,在黎池他们住的北边正厅里坐定。

  接着黎湖说出了在街上的惊险遭遇,言及幸得钟离书及时推了黎池一把,才免去了不可预估的后果。黎池也在一旁不时补充几句,将今天外出的经历述说完整了。

  黎棋听完,对钟离书那是感激万分,甚至恨不得叩谢他对自己儿子的救命之恩!

  黎棋如此,也是把钟离书弄了个手足无措。

  厅内的人说的说、劝的劝,黎棋这才止住了向钟离书郑重道谢的行为。

  黎池与钟离书乃是平辈结交,黎棋一个长辈向钟离书叩谢他对自己儿子的救命之恩,这事有些不靠谱,可他确实是真情实感地感谢的。

  这表现在之后对待他们的态度上。黎棋对陪同钟离书和明晟赴考的长辈和同辈族人,安排得那是细致周到至极,也坚决拒绝了他们想要共同分担房租的提议。

  如此,黎池、钟离书和明晟三人,就住在了同一个院子里。三人的乡试手续、考试物品等也都早已经完备,于是就全身心地沉浸于探讨学问中。

  随着交流的深入,钟离书和明晟感觉到了他们与黎池间的差距。且明显感觉到黎池较之前院试有了大幅进步,两人对此暗叹不已,也佩服不已。

  院试之后的这近四年的时间,黎池从未懈怠过学习。不仅‘温故知新’复习了之前所学,还将《二十四史》抄写了一半、翻看了全部。

  而且每隔两三个月,就能看到‘笔友’赵俭从京城寄来的新书,又还时常借四宝店里的书回来看。

  如此多的书读下来,又做了那么多的‘练习题’,黎池有大幅进步是必然的。

  然而,黎池这近四年的时间,只每月初五这天会去县学,与教谕或训导交流。平时都在黎水村家里自学,即使有时会与先生黎槿交流经验,却终究还是缺乏与同龄学子的交流。

  黎池与钟离书和明晟探讨交流之后,丰富了他切入问题的角度,活络了思维思路,也有所受益。尤其是两人已经参加过一次乡试,有许多亲身得来的经验可以分享给他,这比那些道听途说听来的诀窍,要靠谱许多。

  想到上次出门上街的惊险遭遇,三人就一直窝在了院子里探讨学问、互相学习,一直到八月十五中秋节,都再没踏出院门半步。

  八月十五,团圆的节日。

  而这一天,贡院外张贴出了乡试须知。上面写清了乡试考生的座位号,以及乡试注意事项等。

  黎池和钟离书他们去将各自的座位号看仔细了,也没怎么多和同来看通知的秀才们攀谈,去取了订购的干粮后,就又立即返回住所,静心养性,只待考试来临。

  而八月十五这一天,也正是临淮府院试开考的日子,二堂哥黎河此时应该已经坐在考棚内答题了。黎湖和黎棋他们心里也惦念着,默默祈祷黎河院试顺利。

  ……

  乡试又称‘秋闱’,来年二月的会试则称‘春闱’。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行)省的省城举行,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从朝廷中央钦派。

  秀才通过乡试后就称为举人,而举人实际上已经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像浯阳县的县令就是举人出身。

  除此之外,举人的待遇在秀才的基础上也有所提升,田亩免赋的数额、免服役的户数相应增加,考上举人的好处可谓多多。

  黎池前世语文书中《范进中举》这一课里,虽讲述的是范进中举后的喜极而狂的丑态,还有周围人因范进中举后而陡变的谄媚巴结,抨击了封建社会里的科举制。却也说明了,在当时那个社会里,一个举人的地位是绝对不低的。

  因此,对于乡试秋闱,黎池他很看重,他不过也是个俗人罢了。

  恰巧自黎池下场科考起,县试、府试和院试都赶上了‘京中某人’影响下兴起的科举改革。而黎池没参加的上一科乡试,也‘不负众望’地有所革新。

  除新出的为防舞弊的新规外,最大的改变是在乡试时间的安排上。之前的乡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每场间有一日间隔。而现在的乡试依旧是考三场,却是连考九日。

  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后,还要在贡院里连待九日。

  虽说须提前一天即八月十七这天进入贡院,可这核检入场也需要不短的时间。黎池他们住的地方距贡院近,于是他们等过了晌午后才提着考篮去贡院外排队核检。

  等轮到黎池他们核检时,日头都已经偏西了。

  钟离书和明晟排在黎池前面,已经先他一步进去核检了,黎池告别送考的他爹和他三堂哥,也跨入了贡院的大门。

  乡试核检入场的程序与县府院试时并无大不同,只是要更加严格一些。有参加过一次乡试的钟离书他们指点,黎池并没有带容易引起误会的东西,因此很顺利地核检过关入了场。

  在贡院内手持长矛士兵的带领下,黎池顺利找到了自己的考棚——甲三号考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9页  当前第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14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科举出仕(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