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科举出仕(士)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黄姜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6 KB   上传时间:2019-02-25 13:53:46

  之后王氏、赵氏和黎池的娘苏氏,也将自己的儿媳叫到她们各自屋里去,也是半个多时辰之后才出来。

  黎池问过徐素后才知道,原来最近黎家女人之间,在暗地里讨论的是,如何安分守己做个贤内助,以及约束自己娘家不给夫家添乱。

  当然,也没漏下这一点:如果夫家好了,你们娘家也能沾光,要把眼光放长远点,不要只瞅着眼前这点好处使劲扒拉。

  黎池听了后心里暗暗感叹,他奶奶真是会调教儿媳。

  ……

  时间一晃,黎池三个月的返乡祭祖假期,在留足回京时在路上、回京后休整的时间之后,即将告罄。

  家里的女眷们满怀不舍地,提前五天就开始给黎池收拾行李包袱。一边收拾还纷纷一边暗示徐素:要照顾好和周啊,要给和周早点生个孩子,要注意别让和周被外面的女子给勾去了……

  在黎池临出发进京的前一天,村口的进士牌坊修好了。

  进士牌坊整体由花岗岩构筑,宽三丈、高三丈,即宽和高皆约十米。

  四柱三门三楼的样式,石柱和门楼上布满精致繁复的祥云团花浮雕,以石砖砌筑叠涩出檐,以青瓦遮盖庑殿顶。

  在中门二层石匾上,横刻正楷“进士”两个大字。右边竖刻小楷“贞文二十年壬寅岁会试”,左边竖刻“中试六元及第状元黎池立”。在三层石匾上,竖写阳刻正楷“恩荣”二字。

  进士牌坊立在村口黎水河回绕处的空地上,宽高皆约十米、看上去气势恢宏,轻易就激起了黎家族人胸中的豪情意气!

  黎池去村口看过之后,心里的豪情亦被激起:这花岗岩构筑的牌坊,经得起风吹雨打,十年百年千年过去后,它依旧会在这里!或立或倒,不腐不朽,见证着他的六元及第,见证着这个时空有过一个黎池!

第79章

  黎池动身上京那天,全村族人都到村口进士牌坊下来送他。

  黎家男人们虽说也有不舍,心中更多的还是男儿豪情,盼望着黎池能做出一番事业来。所以临行前,他们更多还是祝福和告诫黎池。

  族长黎钦代表族人与黎池告别,“和周,大男儿志在四方,钦四爷爷我只能在此祝愿你前程似锦、官运亨通!但也要切记官场险恶,不要行差踏错。族人这边,我会管束好的,不会拖了你后腿。”

  黎池郑重地谢过黎钦,“和周在此谢过族长的祝愿,也定会牢记您的告诫。”

  旁边的黎镖,看自家老妻一抹一把眼泪,也是有点心疼和无奈,“你别哭了,和周只是进京城去当官,又不是不回来了。”

  “你个老头子自己心硬,还不准老婆子我哭一场了?!奶奶的小池子哟要走了,这和以前出门考试不一样,考试也就十天半月或几个月的功夫就回来了,这次可要好久好久才能回来啊……”

  黎池来到袁氏身边,拍抚着袁氏的后背。这是他第一次在离家时,心里的不舍悲伤,与脸上的神情同步了……

  奶奶自小就喜欢他,虽然后来有了更爱撒娇的黎溏,有了更可爱好玩的黎燚,奶奶也没减去对他的喜爱。小时候奶奶就像是唤心肝儿似的,整日地总在叫他小池子,以至于现在其他人都改口叫他的表字‘和周‘了,奶奶也总还是顺口地就叫他‘小池子‘,这个小名是属于奶奶一辈子的爱称。

  “奶奶,我以后会尽量抽出时间,或者向上官和朝廷告假,然后回来看奶奶你的。”

  袁氏还是止不住地抹眼泪,“你要好好当官,可不能随时就请假回来!等放假时再回来看奶奶就好了……”

  苏氏红着眼眶站在一旁,努力忍住没掉眼泪,“和周媳妇儿,你要好好照顾和周。他这人一旦忙起来,就连吃饭睡觉都能忘了,你要好好儿地看着他,让他按时吃饭睡觉……”

  苏氏越说越心酸。以前都是她这个做娘的照顾他吃饭睡觉,以后就要由儿媳去做了……

  徐素扶着苏氏的胳膊,认真地答应着:“好的,娘,儿媳定会照顾好和周的。里外大事都由他做主,吃饭歇息这些牵连着他身体的事,儿媳绝不会纵着他!”

  “对对,和周是个聪明有主意的,外面的事你就让他自己做主,家里的事还是要你为他打理好。”黎棋接话道。

  儿子出门在外,他们父母不在身边,就怕儿子被儿媳捏在了手里,其他都不说,就怕坏了儿子在官场上的正事。

  分别时万般不舍,可终究还是要有一别的。

  黎池收拾收拾心情,对送别的家人一一嘱咐:

  “江哥,你有空闲时,就琢磨琢磨我给你说的彩笺纸、铜版纸这些。既然纸原料少,我们就试着做精品纸张。”

  黎江点点头,“好,我会好好琢磨琢磨的。”

  黎池又看向二堂哥黎河,“河哥,我给你说过的。我考科举时看过的书籍都放在我屋里,书太多若是看不完,你也可以只翻看翻看那些读书笔记。还有我以前每天写的模拟文章,也可以多看看。先在这里祝愿河哥你下次乡试,能一举得中举人!”

  “好的,我定会仔细钻研你留下的书册、笔记和文章的。”

  黎池以前备考科举时一直勤奋自律,他留下的读书心得和笔记、模拟文章、备注过的四书五经……也是给黎家读书人的一大笔财富。待黎河看完之后,就要收进族学里去,供族学学生研读学习,也是给他们一条捷径可走。

  “至于湖哥你……”黎湖很快就要去县城开设私塾教书,黎池也没什么要嘱咐的。“我读书用过的、留下的那些,你或许可以抄一份去用。”

  虽然黎池说的隐晦,不过黎池以前就给黎湖提过,何为名人效应和名人噱头。黎湖手上有六元及第状元留下的读书心得和笔记,他的私塾还怕没有学生来吗?“湖哥我明白的。”

  然后就是黎海,不过他是要跟着黎池走的,就不急在这一时嘱咐他。

  “黎溏。”黎池语气严肃。

  黎溏挺着胸膛上前一步,“哥哥!”

  黎池拍拍黎溏的肩膀,“还记得哥哥和你说过的吗?哥哥出门之后,你就是陪在爹娘面前的、两老唯一的儿子了!”

  “黎溏记得!我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要照顾爹娘和爷爷奶奶!”

  黎池赞许地点点头,像撸猫一眼揉揉弟弟的头,“很好,记得很牢嘛,男子汉言既出行必果,你要说到做到!还有记得要努力读书,希望你能以秀才的身份从秀才班毕业,然后与我在京城相遇。”

  “嗯!”黎溏小小的胸膛中充盈着雄心壮志!“我一定努力读书,然后进京赶考去找哥哥!”

  离别时,是道不尽离别的,只能生生打住。

  “爷爷奶奶、爹娘,大伯二伯和大伯母二伯母,还有各位兄弟,以及各位族人们,黎池……这就走了。”

  终于离别,黎池、徐素和黎海三人转身离开,包袱款款地渐渐远去。

  “和周,一路顺风!”

  “和周、和周媳妇儿,还有大海,要经常写信回来啊!”

  “小池子!要常回来看看奶奶啊!”

  听着身后的道别声,黎池只能埋头往前走!

  可在听到身后奶奶哽咽着呼喊‘小池子‘时,黎池终于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不离别,不知感情浓厚。黎池曾以为,他对这世的家人,只有淡淡的依恋而已。

  没曾想到,直到离别时,才发现自己对身后家人们的情感,竟已深厚到能红了眼眶,低头洒泪的地步……

  ……

  因为此次上路途遥远,黎池他们就没带多少行礼,只带了路费和各自几身在路上换洗的衣服。黎池就拒绝了他爹要将他们送到县城的提议,只与徐素和黎海三人一起轻装上路了。

  至于徐素嫁妆中的金银首饰这些贵重东西,则由徐芩回京时帮忙带进京去。是的,县里四宝店的徐掌柜徐芩,也将在交接妥当后,就带着他夫人回京。

  黎池他们走到县城,又与徐芩夫妇道过别后,就坐上徐芩帮忙安排的车,往临淮府而去。

  黎池他们一路朝行夜宿,在三日后到达了临濠城,并决定在城里休整一天后再继续上路。

  休整的这一天中,黎池与几个以前一起参加过文会,一起喝过酒吃过饭的同年秀才们,约到一起吃了一顿饭、叙了叙往日友谊。

  休整过后,第二日继续出发。

  黎池是走了,却在身后留下了一段美名:黎六元温和谦逊依旧如昔,谦谦君子莫如是矣。

  黎池他们又走了四日,终于到达淮阴城,又决定休整一天后再走。

  不过这次休整,黎池倒没有与昔日同窗喝酒叙旧。因为自乡试开始,他就开始低调做人,完全没有出门去结交。

  不过休整的这一天,黎池依旧如在临濠城时一样,携礼和拜帖前去当地官衙,拜访了当地官员。

  时间不凑巧,与当地官员没见到面也无所谓,黎池这样做,也不过是做出一个姿态罢了。

  休整后第二天,黎池他们在淮阴城的大运河渡口,由陆路转水路,乘船北上。

  徐素和她母亲从京城到浯阳来与徐芩团聚时,就是乘船南下的。所以她并非是第一次乘船在水上漂,并未晕船。

  倒是黎海,晕船晕得厉害,吐得七荤八素的。不过黎海很能忍,前一刻还吐得七荤八素,转过头面对黎池时又是精神奕奕的样子。

  由此可见,黎海确实是在很努力地,向黎池好好表现。

  ……

  黎海是黎家几个兄弟中的另类,格外聪明灵敏的一个人,却耐不住性子去读书,成日东游西窜。如此小混混的行为,却没招得村里人和家里人对他深恶痛绝,也是他为人说话都很讨喜的本事了。

  黎池动身进京三天前的晚上,黎海忽然一脸严肃地找到他,说要跟着他、做他的帮手。

  黎池当时是很惊讶的,完全没想到。

  这个时代普遍讲究‘用人唯亲‘,这种用人观念普遍存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说其他,一人犯罪全族株连,这一点就决定了任用亲人更能使人放心。

  相比雇佣来的手下或职位上的下属,还是亲人用着更加放心。不仅仅是因为相互间有亲情的维系,还有他们间的利害相关。同族近亲之人,一旦我不好、你也要受株连,如此生死祸福相依,当然会更让人放心。

  签了卖身契买来的仆人虽也与主人生死祸福相依,和能帮忙在外面办事的帮手终究不一样。仆人一般没有家人牵连,几乎都不识字,只是下人而不是帮手。

  黎池当初想着若是族中有合适的人手,他也不介意带在身边,拉拔族人的同时,他也得了个可信可用之人。

  所以让黎池惊讶的是,其他族人还没找来,倒是黎海先来了。且黎海还是瞒着二伯夫妻两,自己私下来找他的。

  黎池原以为黎海整天东游西荡,是因为他懒、不想做事。没曾想黎海与他敞开心扉聊了一会儿,黎池才发现他是觉得种田、学手艺和读书都没意思,所以才不想做。

  黎海觉得跟着黎池到京城去闯荡,这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黎池当然不会因为黎海想跟他去京城,就同意他跟着的。然后黎就海滔滔不绝地,推销了自己半个时辰!

  黎海证明了他虽没去族学读书,但家中有这么多读书人在,他也是识字的。又向黎池表了决心,表示先跟着去试一段时间,如果黎池不满意,他立即就回来绝不给他添乱!

  黎池最后同意了黎海跟着他,就冲黎海说了整整一个小时都没词穷这一点上。

  对于黎海跟着黎池到京城去这件事,家里人虽也担心他会给黎池添乱,不过既然黎池自己同意了,家里人也还是很高兴的。尤其是黎桥夫妻两,没个正行的黎海也终于有事情做了。

  ……

  在运河上走走停停有四天后,黎池他们终于到达了京城的运河口岸。

  徐家留在京城看家的老管家,早已带着两个小厮等在岸边,然后将姑爷一行人接回了徐家。

  黎池他们初至京城,计划先去徐家暂住,等去拜访过礼部尚书、领了一座状元府的赏赐后,再搬去状元府里。

  黎池在徐家暂时住下后,看着这座三进大小的低调雅致的院子,心里暗想:到底是开国第一任内阁首辅,即使是逐出家门的子孙,也大方地给了这样一座三进院子安置。

  ……

  徐芩,徐素的父亲,黎池的岳父,亦是大燕第一任内阁首辅徐首辅的庶子。

  据当初赵俭所说,徐首辅的庶子徐芩以十二岁之龄考中秀才,人人都夸惊才绝艳的徐首辅后继有人了。

  但奈何徐芩年幼轻狂,一朝得中秀才后心气高涨,开始嫉妒嫡兄。终于在乡试之年,致使其嫡兄在寒冬落水,恐会留下一身寒疾。因此,徐首辅怒而要杖打徐芩一百棍。

  彼时才三四岁年纪的赵俭,恰巧随刚登基不久的贞文帝去徐府,就碰上了杖打的场景。不管徐首辅和贞文帝怎么解释,徐芩陷害嫡兄、理应受罚,可赵俭就是哭闹着不让继续打。

  于是贞文帝妥协,让徐首辅不要继续杖打了。最后徐首辅言说徐芩已经十五岁,已能够自立,就分他一座三进小院让其自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9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14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科举出仕(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