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之穿成男主他嫂子_分节阅读_第168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52 KB   上传时间:2019-10-24 18:33:46

  当然,这只是一个构想,要想做出来,她目前的医术水准、医德值不够,所以只能积累。

  过几天林母和林峻、林岫离开以后,林菀和陆正霆又给省里发了电报,问问关于内窥镜等器械的事儿。

  陈主任得了电报,亲自去找金大夫,跟省医院和军区医院打听一下。经过询问得知各大医院目前还没有林菀说的什么内镜手术,只有首都协和医院有内窥镜检查项目,但是也没有内镜手术,只要内腔手术都是需要大开刀的。

  那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引入的,虽然前两年运动说资本主义万恶腐朽,可实际上文化人都知道,目前西方的科技、医疗要远远高于我们,只是因为受制于国际形势,有些技术不能交流、引进,实在是很大的损失。

  林菀想虽然现在搞运动不许这个那个,可你搞运动的也会得病也怕死吧?那就得好好研究医学、科学。

  要想好好治病,就需要培养好的大夫,要更好地对待那些科研人员。只有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才能重新尊重善待那些高知识分子。

  让他们搞科研的手去薅草锄地,简直是最奢侈的浪费。

  她希望国内大的医学院,自主研发这方面,因为超声成像技术、内镜手术都是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果有成熟的超声成像技术以及先进的内窥镜手术器械,那就可以进行更加精细的颅内、心脏、腹腔等的外科手术。

  她还让陆正霆帮忙写了一篇很委婉的文章,先展示自己非常成功的手术案例,然后说明医学发展与基础科学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医学从来就不是孤立的,需要基础科学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开发更多先进的医疗器械等等。

  希望能让更多人冷静地思考对待这个问题。国内有很多科学人才,因为某些原因被下放、被撤离工作岗位,这简直是科学研究的大损失。

  陆正霆那篇《论社会主义卫生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先是发表在县报纸上,之后又被地区、省报相继刊登,同时也被本省各级卫生组织引用。工业农业要发展,医疗卫生也要进步,赤脚大夫的推广杯水车薪,只是医疗人员的扩充却不是医疗技术的进步。

  所以要想医疗事业进步,就需要培养更精专的医疗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医学科学等等。

  正好现在恢复工农兵大学招生,与这个观点不谋而合,各医学院相继恢复招生,培养工农兵医学生。而各医学院都是和当地的医院相结合的,一边办医院给市民看病,一边办学培训新的医学生,同时不断改进各种器械。

  接近小年,林菀这边的赤脚大夫培训也正式结业。

  各地培训赤脚大夫,只是一种极其简单的速成班。主要是让他们学会基本的急救、处理各种急性外伤,同时能够帮助社员们开药打针止痛,这样就能缓解社员们进城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样也能缓和一些社员们的负面情绪和意见,不至于出现太大的矛盾。

  所以很多赤脚大夫培训期间也学不到什么,只是拿个工作证,然后回到村里在日积月累的临床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慢慢地也会成长起来。

  但是林菀给他们培训不一样,不是单单让他们学点理论知识,而是和临床结合起来。

  她觉得与其让他们短短的俩月方方面面都学,不如因材施教,把学员们分成几类,有的适合学草药,有的适合学针灸,有的适合学西医,有的适合学中医内科等等。这么分类以后,她教得轻松,他们学得轻松,还能给她当助手给社员们看病。

  林菀还从中发现了两个不错的苗子,年轻好学,就给对方大队申请让他们留下,让那个大队另外派人再来学。

  “林大夫,我们能回去当大夫吗?感觉才学了一点皮毛,至少还得学三五年才行呢。”学得越认真越专心的学生,就发现自己懂得越少,就越想留在林菀身边踏踏实实学几年。

  而那些没学多少东西,只学个皮毛的,反而觉得自己厉害得不行,已经可以进医院工作,巴不得立刻回村当大夫试试自己的本事。

  林菀笑道:“这不是还有医院嘛。只要超出你们诊断范围,就开条子让他们来医院。咱们医院不用打申请,随来随检查。”

  哪怕路远,只要自己备足粮食,来了以后可以借住老乡家,一点问题都没有。

  林菀这边培训结束,紧接着她和陆正霆一起去县医院汇报工作,顺便让县医院抽查赤脚大夫们的学习情况,来评估她的工作完成度。

  经过考察,这一批学员比以往任何一批学得更加扎实,而且是真正学到了东西,不像从前多半是应付任务。

  宋院长很高兴,在年底总结大会上连夸林菀,“这才是尊重医学尊重病人,以后还请林大夫专门负责培训乡下学员这一块。”

  林菀也提出学员们需要每年都来进修,而不是学那么俩月就万事大吉的。

  宋院长很高兴,“进修,让他们轮流半年学一个月。这可大大地提高了农村医疗水平啊。”

  这是一项很大的政绩,是符合当下国情和国策的。因为很多地方的大队医疗、赤脚大夫都是摆设,根本不能看病。但是他们县的赤脚大夫,却是真的大夫,大队医疗也有六成的大队都重新办起来。

  在县卫生组织以及县医院的推动下,第二年春天地区革委会宣传部门的记者前来采访了林菀,写了一篇《从五柳大队看乡村医疗的成功以及乡村赤脚大夫的自我提升之路》。

  这篇文章一经刊登,立刻在全省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少人纷纷致电县医院、写信给林菀,要求沟通交流取经。甚至还有人直接长途跋涉来到五柳大队,要求跟林大夫“取经”。

  随着了解越多,人们对林菀越发好奇。

  原本他们以为林菀是县医院派往下乡的大夫,等了解以后才发现,林大夫就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从林家沟嫁到五柳大队,通过跟省医院下乡的金大夫学习以及自学各种医学典籍,居然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中西医结合的大夫。

  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她简直就是一个医学天才!

  虽然林菀说她最初是跟着周朝生学的,可因为周朝生不如她,所以大家都直接给他忽略掉。而金大夫是有真本事的,在西医方面的确给了林菀很多指导,所以他就成了林大夫的西医导师跟着出名,但是中医却是她根据典籍自学成才,实在是了不起。

  《向林大夫的“白求恩”精神学习,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自己,为了社会主义医疗事业而奋斗》,后来这篇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林菀一下子出名了。

  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采访以及报告交流,林菀让陆正霆研究一下,给她写了几个场合的模板,开口就是专业的无产阶级口号,伟大的领袖等等,绝对不会出错。

  而在和各大医院的交流、学习中,林菀的医术也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

  她借助系统,每次和人交流,都能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总会在关键时刻给同行们启发,把他们本来被堵塞的思路和观点一下子给打开,让他们重新调整研究方向。

  于是她被省工农兵医学院请去给学生们讲课,还被请去省医院开交流会,以及被允许进入了省医疗器械研究组交流观摩。

  同时她口述由陆正霆帮忙撰写了不少专业性极强的文章,诸如《中医辩证谈》《新式针法治疗》《药方药性速查》《诊脉》等,还有诸如《外科手术内镜手术理论的可行性》、《关于妇产科常见症状总结》、《前置胎盘应对办法》、《癫痫控制发作有效办法》、《深入了解癫痫》、《大脑神经元的运行机制》、《让大脑神经手术成为可能》、《认识心脏》、《让心外科成为可能》等。就连他之前整理的林菀笔记出的赤脚大夫培训手册,以及一些中医书也被人家熟知,竞相传阅。

  关于其中的超前手术理念,林菀都是构想提出期望,希望医学研究者们砥砺前行,激发他们灵感的,并不会引起什么怀疑和麻烦。

  毕竟,这世上是有天才存在的,国人能够在西方全面封锁下研发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证明这一点。

  林菀也不断地给各部门写信,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督促、提醒、启发他们,让他们的技术能够不断突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让相关部门不断地重视,投入财力物力和人力来研究。

  于是新型的手术器械、缝合线等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卫生部也和机械科研部合作成立了医疗器械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各种医疗器械以及仪器。

  他们想办法进口了国外的内镜仪器、略先进的超声仪器等,然后进行拆解研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技术体系。

  最终,在国外的技术封锁中,国内的技术也在缓慢而坚定地前进着。

  时间转眼到了1975年春天,这几年林菀以特殊医生的身份能够随意出入省医院、省研究组、省医学院等地方,而她因为系统的缘故,也不能单纯在那些部门工作,还是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间和实验室。

  所以在取得了信任和支持以后,她获得了政策、资金、技术、材料、人员等方面的支持,也于73年成立了自己的五柳大队研发中心。

  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五柳大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从几个乡下村落变成了一个遍布花草的乡下小城。同时从一个大队变成了乡镇级公社,下辖八个大队。

  小城并不是常见的井字街道分割空间,而是以五柳医院为中心根据地形往四周扩散排列,修建屋舍建筑、道路。

  如今医院周围是一片广场,革委会、学校、供销社下设的代销点、农机组、磨坊、油坊、仓库、草药加工厂等分列在周围。然后是整齐的民房,现在多半是二层砖瓦房,宽敞明亮,整齐划一,各家占地面积却比从前小一些。

  如今五柳镇全是机械化作业,耕地、种地、收割、脱粒等,基本都是机械完成,所以九成社员们都解放出来在药材加工厂工作。

  如今五柳公社已经成为了外地人嘴里的药城,因为他们种药、收药、加工药、制药,当地人都跟着受益。不但能去工作赚钱,还能买到便宜药。

  一眼望去,小城内整洁干净,行道树绿树成荫,道旁花坛里种植着能点缀环境的草药,既能采摘又能观赏,一举数得。

  这个季节,正是花团锦簇,蜜蜂蝴蝶成群,把个小城点缀得像座大花园一般美丽。

  随着一声电铃响起,学校传来一阵阵沸腾声,“噢,放学咯——”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但是角落一个漂亮的男孩子却不为所动。

  只见他慢吞吞地收拾书包,慢吞吞地把书包塞进桌洞,再懒洋洋地站起来。这时候门口跑来一个俊秀的小少年,他喊道:“俊俊,快点回家啦。”

  俊俊,如今大名叫陆一,本来陆正霆给他起名叫陆明斐,他嫌写名字麻烦非要叫个最简单的,然后自己给自己选了个一字。

  他已经6岁,却依然那么咸鱼,甚至有一套自己的歪理,为了省力气他不肯上学读书。

  后来陆正霆和林菀都不肯他继续那么闲着,逼着他读书。

  他勉为其难跳过育红班、一年级,然后狠狠心把二年级也跳过,去年秋天直接读三年级,这会儿读三年级下学期。

  而他哥哥陆明光今年以11岁“高龄”读完了高中,如今正在医院实习。

  按照他的说法,实在不怪他,都是现在学校教得太少,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这几年的东西加起来,还不如林菀、陆正霆教得深。所以他读了两年半年小学就腻歪的不行,后来直接读初中,一年以后又读高中。去年他就不肯去读,而是在医院跟着林菀和陆正霆学东西,同时自学一些高深的科目,都是高等院校的知识。

  其实在林菀看来,大部分就是21世纪的学生们的高中课程。

  而陆明良后来跟不上他的速度,只能慢一些,不过现在也去县城读高中了。

  陆明光看弟弟不紧不慢地迈着四方步,赶上九十岁的老爷爷散步,不禁打趣他,“你和蜗牛赛跑,蜗牛都能拿名次。”

  陆一小手插在裤兜里,慢悠悠的,“快一天,慢一天,急甚?”

  陆明光:“你快点就能做很多事儿啊。”

  陆一:“嗯?”

  陆明光:“比方说你一天做不了一台手术,娘一天能做三四台,这就是快的好处啊。”

  陆一:“忙忙碌碌,汲汲营营,不好。要顺其自然。”

  陆明光:“这话你别在别人面前说,我怕人家打你。”

  陆一:“嗯?”

  陆明光:“以前社员吃不起饭,饿肚子,这会儿吃得这么好,有奔头,你说为啥?”

  陆一:“吃得好,病多了。”

  陆明光:“你……算了,我不和你犟。你个6岁小豆丁,我和你理论什么啊。”

  陆一嘿嘿一笑:“哥哥背。”

  陆明光很自然地就蹲下给他背起来,背着弟弟,比弟弟自己走得还快,他觉得挺好。

  等到了家门口,正好林菀和几个医学生道别,看到他们,立刻喊道:“陆明斐,你给我下来!”

  陆明光刚要说没事,陆一已经麻溜地滑下地,朝着林菀甜甜一笑,“娘,你又漂亮了呢。”

第103章 志向

  林菀弯下腰伸手刮了刮他精致挺翘的鼻尖, “这么大了还让背着,欺负哥哥啊!”

  不等陆一说话,陆明光立刻护着他, “娘,是我主动要背的, 俊俊腿短走得慢嘛。”

  林菀点点头, 直起腰来, 居高临下瞥了一眼, 笑道:“对呀,陆一小朋友在咱家最矮了。哎, 这人真不能懒, 一懒吧,个子都懒得长。”

  这孩子歪理一套套的,明明是挑食、偏食, 还要说什么有些食物纯粹浪费时间, 他懒得吃。

  真想代表食物打他一顿呢。

  陆明光忍着笑, 摸摸弟弟的脑袋, “俊俊还小呢, 比同龄人个子高一点呢。”

  林菀笑而不语,率先回家了。

  陆明光看了弟弟一眼,知道他有点被打击了。陆一他虽然懒,看着小孩子没心没肺,可他其实很把娘的话当回事。

  陆一叹了口气,双手插在兜里, 慢慢地仰头,看了看东边那几棵盛开的桃树,缓缓道:“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

  陆明光:“……”他赶紧把陆一给拎起来,打断他戏精附体的忧伤姿态,实在是肉麻,一般人受不了。

  陆一一副咸鱼姿态,手脚不动,任由哥哥拎着自己,嘴里却说道:“哥,你放我下来,让我自己走。”

  他们进了院门,正好陆学医从里面出来,他俩赶紧叫姐姐。

  陆学医去年夏天高中毕业,因为不考大学,而且举荐工农兵大学都要有三年的务工经验,所以她直接回乡。她在五柳镇的医院里学医,跟着林菀给她当秘书。

  她笑道:“赶紧准备一下,等会儿过来吃饭啊,你们大娘包了白菜蘑菇猪肉馅的大包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7页  当前第1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8/1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之穿成男主他嫂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