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十年代穿二代_分节阅读_第90节
小说作者:麻辣香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12 KB   上传时间:2019-10-28 14:23:26

第84章 好奇宝宝

  “这是我们学校的马老师。”姚志华给江满介绍了一下, “马老师,这是我媳妇江满, 这个店是她开的。”

  他看看苹果脸马秋汝,“原来这是你女儿啊, 可真好, 跟我女儿一个班,以后可以一起玩了。”

  “原来是你们家开的。”马长林说, “中午我女儿回去还说呢,说他们班有个面包屋家的小朋友, 一直跟我叽叽喳喳的,说她可漂亮可漂亮了,她家里面包可好吃可好吃了。我爱人还买了月饼回去,的确好吃。”

  “您要说好吃,那肯定真好吃。”姚志华笑。

  两人寒暄几句,马长林便哎了一声“志华,你现在不送孩子去幼儿园”

  “还早呢,还得半个多小时上课。”姚志华说。

  “那”马长林犹豫了一下, “你看我整天忙,也不太清楚时间,她妈妈临时有事,让我给送来, 得亏这小孩先跑你们家来玩了, 不然我送过去还没人管呀。”

  姚志华一听, 便笑道“马老师你要是有事忙, 就把你女儿留在这儿玩好了,到时间了我一起送去。”

  “那行,那就拜托你了,我还真有事儿。”马长林喊了一声,“小汝,你在这儿听话啊,我先走了。”

  马秋汝只顾着跟畅畅玩,俩小姑娘在桌子上搭积木,头也不抬答应了一声。

  “这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马长林对江满点头笑笑,便匆匆走了。

  江满在一边看着,俩小姑娘玩起来还挺有趣。畅畅跟着爸妈到处跑,搬来搬去的,离开老家以后,在大人的影响下便习惯了说普通话。而马秋汝呢,沪城口音的普通话夹杂着沪城方言,时不时冒出来一句,俩小孩居然交流无障碍,各说各的,各人居然也都能听懂对方。

  说实话,沪城这地方的方言,说得快了江满都听不太懂,碰上只说方言的顾客,只好连估带猜的。可能是小朋友说话慢,又都是短句为主,畅畅倒学得挺快。

  “这小孩是当地人她爸爸是你们学校老师啊”见两个小孩玩得入迷,她小声问姚志华。

  “她妈妈好像是沪城当地人,马长林自称是祖籍东北的杭城人。”姚志华说,马长林是他们学校的老师,不过没教过姚志华的,认识,算不上多熟悉。

  “这个人有点恃才傲物,不过也的确有几分才华,特别推崇五四文学。”

  “这小孩挺活泼的,跟我们畅畅也玩得来。”江满道。

  玩了会儿,姚志华回学校,江满就把两个小姑娘一起送去幼儿园。回来路上经过卤味店,进去买了根香肠,剁成细细的香肠末,准备试验武大郎烧饼。

  饼子烤好,刷上酱料,看着时间到了便去接畅畅,经过老张师傅的小吃店顺便说一声,请他晚上再给烧个萝卜粉丝汤。

  江满每次去接畅畅,动作快的话来回五六分钟,她索性也不锁门,只把柜台收钱的抽屉锁上。碰巧这之间有顾客进来的话,很快她也就该回来了。

  畅畅接回来,一进门嗅嗅鼻子“哇,妈妈,什么香香的味道”

  店里一个顾客看着她笑道“这小朋友是你女儿呀,好可爱,这屋里全都是香香的味道呀。

  小姑娘认真脸“不对,今天有一个不一样的香味道。”

  馋猫鼻子尖,等顾客走了,江满去里间把烤箱里的饼拿出来,看看卖相一般,吃起来味道还不错。图个清爽,她创造性改良了一下,随手切了些黄瓜丝夹进去,中间一折,包上包月饼的油纸,递给小姑娘。

  畅畅拿在手里先看了看“妈妈,这就是你说的五个啷烧饼”

  江满自己也拿了一块,娘儿俩一边吃,一边江满跟小姑娘纠正了一下“五个啷”,说是古代一个个子很矮的人,叫武大郎,他还有个弟弟叫武二郎,是个大个子。

  畅畅听完,嘟嘟脸有点小困惑,歪着脑袋问“为什么他个子矮矮的,他弟弟高高的”

  江满想了想,老实回答“不知道,可能他小时候不好好吃饭,长得就矮。”

  畅畅“是不是跟白雪公主家的小矮人一样”

  江满“差不多吧,都是小矮人。”咬了一口烧饼,“哎,闺女,以后叫你爸爸给你讲睡前故事,我有些都记得不清,他讲得应该比我靠谱。”

  小姑娘对这个改造版的武大郎烧饼十分捧场,吃光了一整块,等姚志华来吃晚饭,小姑娘又喝了半碗汤。

  姚志华吃着“江氏改良版武大郎烧饼”,便打趣媳妇花招多,什么武大郎烧饼呀,不就是馅饼把馅儿放在外面了吗。

  “不过还挺好吃。”姚志华说。这个饼配上萝卜粉丝汤,三口人一顿晚饭吃得很饱。

  “那当然,不好吃谁还做呀。”江满自我陶醉了一下,“我问过了,友谊商店有卖芝士奶酪的,明天晚上咱们试试披萨。”

  终究没能坚持到中秋节后,面包店开业的第七天,江满在店门口贴了张招工广告。

  不能等到中秋节后了,就算中秋节后不那么忙了,她整个人一直在店里,时间全占用着不说,一家人午饭、晚饭真成了问题。

  下馆子是好,可天天吃就吃不消了,午饭固定下馆子,晚饭花式凑合,多花钱还吃不好。连吃三天就开始想念自家做的饭菜了,还是自己做的更合口味。

  长期下去肯定不行。

  面包店的店面本来就不大,要是再弄来锅碗瓢盆做饭,放不下不说,也不合适,想想看,烤面包的奶油香气里混合着辣椒油和红烧肉的味道

  招工。

  招工广告写着,招女工,三十岁以下,有烘焙经验者优先,江满自己琢磨,年纪再大些她就不好意思使唤了。

  贴出去当天上午,就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来应聘,怯生生进来了,两手抓着布袋子问“姐姐,没有工作经验,要吗”

  江满正在给顾客结账,闻言便指着旁边的小桌子,叫她先等等。

  结果这姑娘就抓着布袋子,怯怯地站在柜台旁边等。等顾客走了,江满倒了两杯水,招呼她坐下来聊了几句。

  这姑娘自己说姓吴,叫吴小青,十八岁,小学文化,是奔着亲戚来的。亲戚在沪城做保姆,有熟悉的人家要请保姆,便介绍了她来,结果要请人的那家主人见了她以后,不知啥原因就说不要了。

  江满看着她,要是这姑娘没撒谎,她大约猜到原因了,这姑娘一张秀气气的瓜子脸,杏仁眼,身段水葱似的,长得实在挺漂亮。

  “我大老远从老家乡下来的,来回光路费也不少钱呢,不想就这么回去了。”

  “我这里不管吃,不过自家的店,你要是吃面包、月饼啥的你随便,想吃别的你就得自己出去买吃的,这条街很多卖饭食的。”江满看着她问,“那你现在住哪儿”

  那姑娘摇摇头“没地方住。来了几天跟我那个亲戚挤,本来她安排我回去了的。”

  江满为难了一下,她招工告示都写了,不管吃不管住。

  “姐姐,我,我可以晚上在店里,天这么热我打个地铺,有张席子就行,正好还能帮您看店呢,我再慢慢想办法。”

  吴小青娘可怜巴巴地看着江满,“姐姐,我老家那么远,一来一回坐车花钱,好容易来了没挣到钱,回去跟爹娘也不好交代。”

  江满叹气“那要不你就先试试”

  就让她留下了,说好了试用期半个月,半个月工资二十块钱,之后再协商。

  刚来肯定也没法叫她烤面包,江满就让她打杂、打下手,招呼顾客。这边说好,那边吴小青就跟着她进了里边操作间,按她的指点把月饼馅料分成一个个小球,包上江满做好的面皮,磨具里压一压。

  本来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这姑娘看着干活还算利索。

  江满中午接了畅畅放学,就回家做午饭了,让吴小青留在店里顾店。

  时隔七八天,三口人终于又吃到了自家做的午饭,白米饭、炒莲藕、炖了个花鲢鱼头,加点儿豆腐进去跟鱼头一起炖,也不用专门再烧汤了。

  “还是自家饭吃得滋润。”吃饱了,姚志华摸着肚子感慨。

  “还是妈妈做饭好吃。”畅畅也摸着肚子感慨。

  江满翻了个白眼“那感情是,别人做的东西都好吃。”

  爷儿俩互相看了看对方,畅畅从小椅子上滑下来,笑嘻嘻把自己的小饭碗送到厨房水盆里去了。

  “我洗碗。”姚志华笑嘻嘻爬起来,把其他的碗和盘子一起端走了。

  然后厨房里就传来哗哗的水声和爷儿俩嬉闹的笑声。

  “爸爸,妈妈店里来了个很好看的姐姐。”

  “噢,真哒,有我们畅畅好看吗”

  “嗯”小姑娘想了想,“她也好看。”

  江满噗嗤一笑,走到厨房靠在门口说“畅畅,你不能叫姐姐,你得叫小吴阿姨。”

  家庭人口简单,小姑娘貌似有一点点分不清辈分,漂亮的姐姐是小吴阿姨,有问题吗

  “真挺漂亮的,放在咱们店里都养眼。”江满跟姚志华闲聊,“深山出俊鸟,不信你明天去看看,长得跟林妹妹似的。”

  姚志华嘁了一声“你呀,得亏不是个男的。”

  看看拿着小花碗玩水的闺女,话题没敢再继续,小姑娘现在学习能力超强,偏偏还啥都不太懂。

  结果这个吴小青总共在江满店里干了七天,就跟江满说要走了。

  江满寻思了一下,这七天,双方也没哪儿不愉快啊,吴小青每天三顿饭,大概能有至少两顿在店里吃面包,晚上就在店里打地铺,偶尔出去吃碗面、买个包子。她看这姑娘初来乍到,总是怯怯的,说实话还挺照顾她。

  于是江满就说“你干了七天,咱说好了试用期半个月,我呢也不说别的了,说好这半个月工资二十块,我给你十块。”

  吴小青两手抓着来时的布袋子,怯生生低头不吭声,江满就问她,是打算回老家去了,还是有别的工作了

  “姐姐,你别生气,我也知道这样不太好。”吴小青嚅嚅说道,“我,我去芳菲美发厅了,就在前边那条大街不远,他们管吃管住,一个月工资答应给我六十块呢,我寻思,也能学个手艺。”

  江满一听,沉默了一下问“你去他们那里看过了吧,女学徒工都是干啥的”

  吴小青低头老半天道“老板娘说了,给客人洗头,学理发。”

  “那行。”江满说,“那你要去就去吧,我这儿肯定给不了你一个月六十,也不管吃住。”

  店里只剩下江满自己,晚上姚志华放学,便自觉到店里来了,一看,江满正在忙碌,后天就是中秋了,又恰好是放学和下班时间,来买月饼的客人排队结账。

  “来帮忙。”江满一看他来了,忙把他拉过来,叫他在柜台里收钱,自己只管包装,

  “畅畅呢”姚志华赶紧问了一句。

  “接回来了,在那边玩呢。店里当时有顾客,我这儿实在走不开了,瞅见他们陈弯弯妈妈从门口过,就拜托她帮忙接回来的。”江满说。

  没法子,越到放学接孩子的时间,店里越忙。

  “哪个陈弯弯别随便让旁人接。”姚志华接过顾客递来的钱,一边找钱一边问道。

  “陈弯弯家就住前边那条弄堂,认识了的。”江满说,“这不今天特殊情况吗。”

  天色将黑,江满加班烤制的月饼都卖光了,三口人关门走人,路上买了些菜肉包子,回去快手快脚烧个米汤,凉拌洋葱木耳和小葱炒鸡蛋,才吃上晚饭。

  “这个小吴,看着挺好一小姑娘。”姚志华摇头感慨,“过了中秋节,赶紧再招人。”

  “可不是吗,干什么都怯生生的,我刚开始看着她其实也不太合适,还是心软了。” 江满道,“人各有志。这都八十年代了,不理发的洗头房只会越来越多。”

  毕竟,这是一个社会和思想急剧变化的时代。

  中秋节前,江满给江谷雨寄去一些钱,嘱咐她送节礼帮她也送一份,跟江老爹说她就不回去了,叫她尽量买点老人能吃的能用的,或者再给他买件衣服之类的。

  江满算是看出来了,把钱寄给江老爹,他只会转手就交给儿媳妇,指不定还觉得自己这个公公当得真好。

  各家有各家的日子,娘家就是这么个模式,姐妹俩反正也习惯了。

  至于姚志华会不会给老姚家他爹娘寄钱,还是怎么安排,江满也不问,也不管,毫不关心。

  姚老头、姚老太再不好,也是把姚志华养大了的,姚志华要真能不管不问,他就不是姚志华了。

  一码归一码,他跟他爹娘那边,只要别牵涉她,江满只当跟自己无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4页  当前第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0/2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十年代穿二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