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妻福星高照_分节阅读_第143节
小说作者:灰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14 KB   上传时间:2019-11-08 18:43:19

  他当时想了想,也觉得宋师竹说的有道理,没想到还真的用上了,一时间也觉得有些好笑。

  事情会这般顺利,其实也出乎封恒的预料。他当时跟皇帝一块商量计划时,本是想着能从眼线手里得到阁老的把柄便足够了。

  毕竟能成为皇帝的贴身太监,身上不知道有多少个心眼,封恒就不信这些人会不为自己留后路。

  当时皇帝的想法与他一拍即合,可事情施行起来,却跟如有神助一般,进度飞快。封恒听着高玉珩跟他讲述昨夜和今日的种种事项,便觉得皇帝的运气,其实也不差自家娘子多少了。

  他笑道:“恭喜皇上得偿所愿。”

  因封恒官职低微不能上朝,高玉珩在复述同时,心里其实又爽了一遍,他高兴地在屋内走了好几圈,听着他这句话,便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这还得算你一半功劳!”

  “臣只是溜溜嘴皮子罢了,关键还是皇上稳得住。”封恒拍了个马屁,风趣道,“后面让大臣们围观惨案发生,这种事以臣的胆子是绝对不敢想的,还是皇上本领高深。”

  高玉珩不禁笑出声来,笑完之后又觉得封恒实在是他的福星。别看过程这般顺利,可若不是封恒得老天示警,一步步走在人前,现在一肚子憋屈打结的人许就换成他了。

  别的不说,他从没想到张从喜居然好几年就和钱阁老有钱财交易,当时徐家在宫里有个徐贵妃,深得他父皇宠爱,他虽然是中宫嫡子,可母后与父皇感情平平,而徐贵妃所出的皇兄又几乎得到了整个内阁的支持,就连他自己当时都觉得父皇不一定会立他为太子,张从喜对他没有信心也是正常的。

  可没想到众人都猜错了父皇的心意。高玉珩这辈子遇到的最大的一件好事便是成为太子,第二件就是当时在李家听了封恒和太傅的墙角。

  想到封恒梦里头,自己居然被人逼着下罪己诏,高玉珩便觉得他今日早朝上的乘胜追击,真可算得上是否极泰来了。

  他实在高兴,又略说了一说如何处置几个阁老的事情,留三人一命,抄家贬职,女眷革掉诰命,令二十年内不准进入京城。

  “便宜他们了!”因着不能把这三家人都给收拾了,高玉珩心里还有些不甘心,他阴着脸色道,“当时吴王谋逆案中,母后为了稳下内阁,曾许诺各欠他们家一个人情。今日一早钱夫人、徐夫人、苏夫人便入宫跟母后提起这件事。”

  因着知道封恒也是了解内情的人,高玉珩并没有多提,可表情还是不爽。

  钱阁老最后让张从喜办的事委实破了高玉珩的底线,他冷笑了一声,想着昨夜高千户的转述,想引他宠幸宫女,留下一个能让内阁放心支持的血脉后代。皇家子嗣的主意也是他想打就能打的?

  这等赤果果的算计,高玉珩一听到立刻就想把他们千刀万剐了,可皇家说话一言九鼎,他也不愿意坏了他母后的威信。

  封恒才知道还有这段前情。就算是个普通男人,也不能容人对自己的儿女后代指手画脚,何况是皇帝。他摇摇头,道:“即使能保住性命,以后他们也难再起来。”

  高玉珩恨恨道:“朕回头就写一份密诏放到宗庙里,凡是我高家子孙,不准再起用这三家人。”

  他说完之后才看向封恒,高玉珩不是一个喜欢欠人情的皇帝,前头若不是天灾之事不好示于人前,太傅又坚持封恒进入仕途不到三月,一飞冲天容易惹人口实,他早就给封恒升职加俸了。

  说起加俸的事情,高玉珩想起什么,又解释了一句,先前封家献钟方的功劳为何一直没有下发,他便是想着能攒一攒,给他提个品级。

  封恒心道,总算知道原因了。宋师竹昨夜就在一直在念叨,说是黄氏和封慎的赏赐都在路上了,他们这边却连个水漂都没见着。

  见着高玉珩实在想赏他,封恒想了想,便道:“臣妻一直希望能进宫参加迎后大礼,皇上要是奖赏臣,不如便成全了臣妻的心愿,赐臣妻宋氏一个诰命。”

  迎后旨意今日下发,大典不日便要举办,宋师竹还不是外命妇,进不了宫闱。虽然她一直没说,可她和李随玉那般要好,怎么会不想进去观礼。

  想起李随玉曾经说过她和封夫人的事情,高玉珩也能理解封恒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他对这位封夫人也是极有好感。无论是揭发李家船下藏有刀剑,还是揪出大驸马在后宫塞人的事情,一一都是对皇家有利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立时便应了下来,封恒是从六品修撰,他想了想,给宋师竹封了个正五品宜人,正好卡在了能进宫的资格线上,又想起封恒的母亲只是七品孺人,好事成双也给她提了两级,到时候婆媳都能一块进宫参加典礼。

  …………………………

  宋师竹还不知道封恒给她讨了个诰命,只是她总算明白封恒昨夜故布的疑云是什么了。

  一夜之间,内阁三个阁老全军覆没,都被投入诏狱中,这等大事,一出现就媲美天灾示警的大新闻。

  就连宋文朔和宋二郎当日下衙回来之后,也忍不住想要过来和封恒分享感慨。

  宋师竹说封恒不在,宋二郎还有些可惜。

  这些日子封恒与他上衙路线不同。封恒经常获召进宫,宋二郎却还是如常在翰林院办公。他问道:“妹夫最近一直在御前听用,就没有听到什么风声吗?”

  宋师竹一早上到现在,都觉得这个新闻让人始料不及。皇帝居然利用一个梦里的细节,便一锅端把内阁给解决了。

  内阁的血条这么薄吗?

  宋二郎听出了她的意思,白了她一眼道:“那可是人赃俱获的场面。今日翰林院里,杨掌院一直有气无力说不出话呢,昨夜也不知道听了多少大逆不道的话。圣上手段莫测,无人敢在此时逆其锋芒。哪还有人敢为他们说话?”

  他敢打赌,一早上整个京城衙门里头,最大的新闻便是这一件了。尤其是那些自家衙门长官有幸参与昨夜墙角事件的人,一阵眉来眼去是最少的,估计下衙之后都得跟他一般聚在一块互相讨论。

  宋文朔的感慨比较含蓄,不过也是道:“这些日子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幸得皇上得天庇护,否则还真是让小人钻了空门。”

  “小人就是小人,那些邪魔外道的行径哪里能逃过老天爷的法眼。”宋二郎摇了摇扇子,又笑着对宋师竹道,“多得竹妹妹惦记,我娘昨日听了你带过去的消息之后,晚上都多吃了两碗饭。”

  实在是内阁这件新闻让她开了大眼界,宋师竹想了想,才意识到宋二郎说的是大驸马要遭殃的事情。

  不能怪她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两件事比较起来,真是大巫见小巫了。

  宋二郎对着宋师竹风度翩翩、诚心诚意地作了个揖。

  这阵子他在翰林院里也结识了好些人,宋二郎厌恶宁家的事从来就没有掩饰过,那些人虽然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些什么过节,可有关宁家的新闻还是一阵阵进入他耳朵,可就是这样,宋二郎也不知道章太后居然已经把大驸马给收拾住了。

  自己着意打听一无所获,堂妹出门一趟便得了好消息,宋二郎虽然郁闷,但也不是不知好的人。

  宋师竹看着自家堂兄耍宝,心思却还一直在内阁身上,她心里有些觉得这件事进行得还真是容易,不过皇上能扫除掌权路上的拦路虎,对支持皇帝的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最近的大事发生太多,各家有各家关注的重点,宋二郎笑看着宋师竹脸上的喜色,笑道:“竹妹妹以后的好日子要来了。”

  姻亲间一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宋二郎自然不会嫉妒封妹夫这段时间的风头,反而希望他能走得更稳当一些。

  “堂兄的好话,我最爱听了。”宋师竹笑纳了宋二郎的吉祥话,最近的好事一桩桩的来,她心里也觉得自家可能要起来了。

  有太后在一旁保驾护航,大伯子一家极有可能为子孙后代挣下偌大一份家业。另有这件功劳在手,封恒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往下走,以后仕途上应该能够一路平顺。

  宋师竹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回过神来便听到她要成为诰命的事。

  里屋灯火明亮,封恒沐浴之后,一出来便看到她还飘浮在天上的梦幻表情。

  封恒凑过去亲了亲她的脸,其实若不是接旨需要提前通知,封恒还真想着看看宋师竹被冲击之下、惊喜得无以复加的笑脸,肯定更好看。

  最近天气太热,屋里头换了一张竹子做的架子床,宋师竹被封恒拉到床上,终于记起来问道:“你告诉娘了吗?”见封恒点头,她才露出一个笑表情,道:“这应该就是母以子贵,妻以夫荣了!”

  封恒把她抱在怀里道:“是夫以妻荣,所有事情都是因为你才有了改变的时机,这个诰命是你该得的。”

  因着封恒的神色和表情都很认真,宋师竹在他唇上亲了一口,笑:“咱们一半一半的功劳。”她只不过是做了个梦,若不是封恒能取信于皇帝,她这些话说出去,非得让人当成疯言疯语不可。

  宋师竹倚靠在他怀里,把自己的话给说了,封恒脸色的表情更温柔了。

  这两个月,自从他忙起来之后,两人极少有这样旖旎的时刻。两人双目对视,别有一番暧昧。

  万籁俱寂,只得蝉声还在昭显自己的存在感,屋里的架子床不住地摇晃,第二日起来时宋师竹都有种浑身酸痛之感。

  还真是久违了。

  晨起的天光透过窗户射进屋里时,宋师竹在继续赖床和起来之间挣扎了一下,便听到外间封恒跟喜姐儿耐心说话的声音。

  那带着奶味的小脆嗓子,一下子就让宋师竹做出了决定,两刻钟之后,她却十分庆幸自己起身了。封恒不知道让人到隔壁怎么说的,冯氏一早便过来指导她该如何接旨。

  为了母亲妻子领旨的事情,封恒特地请了半日假,家里人被他这个消息震得也全都没有出门。尤其是宋师柏。

  宋氏家族里是有诰命,冯氏便是五品诰命,可宋家大房却是一个都没有,李氏在县里虽然也算得上官夫人,可她身上也没有诰命的。这一点他娘一直引以为憾,没想到在他大姐姐身上这么快就补全了。

  众人齐聚在赵氏的东厢,听着冯氏说起一些接旨时的细节规矩。

  赵氏昨夜在儿子跟她说起时已经高兴了一回。

  她在小儿子的撺掇下,回忆了一下自己被封赏时的情景,那还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当时还是时任丰华县的知县亲自上门颁发敕命文证,情况没有现在这般复杂。

  她看着封恒笑道:“我今日起来还问徐嬷嬷,昨夜恒哥儿是不是来过了,总觉得恒哥儿昨夜跟我说的,就跟做梦一般。”

  “这是皇上的恩赐,肯定是觉得姐夫差使做得好,才会给姐姐和伯母封赠。”宋师柏快言快语道,又拈起一个蜜饯放进嘴里,甜滋滋的,他笑容越发加深。

  冯氏笑:“柏哥儿说得对。侄女婿是从六品官职,竹姐儿和赵姐姐最多只能是六品安人,现在你们都拔高了一个品级,肯定是皇上看在侄女婿的份上才有此提拔。”

  至于封恒做了些什么,冯氏不禁想到今日京城里的大新闻。皇帝人逢喜事精神爽,难怪会有如此恩典。冯氏笑了笑,突然觉得这句话也能用到自己身上。

  宋师竹昨日从李家回来,便特地过去告诉她大驸马被太后贬去守公主陵的事情。虽然小冯氏姐弟才是她恨之入骨的仇人,可大驸马也是帮凶之一。

  往日自家没有撼动宁家的力量,可若能见着宁家倒霉,她心里也是高兴的。

  在冯氏尽心尽力的讲解下,宋师竹也算了解了不少接旨常识——

  若是来的是个大臣,就说明恩赐诰命一事,是经过内阁程序同意的。

  但若宣旨的是太监,那就是皇帝神来一笔的赏赐。

  只是内阁现在处于罢工中,几个阁老都被抓起来了,哪里还有什么内阁步骤,辰时一到,宋师竹便见着一个面目和蔼的大太监。

  那太监车驾锣鼓俱全,着实在临泰胡同闹出一番大动静。宋师竹领旨谢恩之后,美滋滋地看着摆在条案上的凤冠霞被,耳边还听着螺狮的汇报:“田夫人着了一个丫鬟过来,说是想过来串门,问太太方不方便。”

  宋师竹还没让螺狮帮她拒绝,螺狮便自说自话道:“方才老爷说过待会还要进宫谢恩,我便做主回了田夫人。”

  主子受到嘉奖,螺狮也是与有荣焉,她高兴道:“现在咱们这条胡同里的诰命都是五品安人了。”

  宋师竹想了想,也觉得真是巧合得不得了。胡同里四户人家,以前就数他们家的女眷是垫底的,现在众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了。

  因着受封诰命是个喜事,宋师竹又赏了家里下人一个月的月银,霎时间家里众人的表情都是喜气洋洋。

  封恒送完太监之后,见她还没把衣裳穿上,便笑道:“待会要进宫谢恩,时间快来不及了。”过来宣旨的太监是皇帝身边的陈如海,方才特意关照了他一句,说是在京城里头五品以上封赠,都需要进宫谢恩的,哪怕太后不见,对着仁安宫行礼也是个意思。

  诰命衣裳太过精美了,上头的刺绣手艺之精湛,宋师竹有些怕弄坏了。

  封恒听了她的理由之后,有些无语,只得拿起一件圆领袍衫伺候她穿上,宋师竹一边穿衣服,一边道:“你和皇帝身边的人,关系还真不错。”

  封恒笑,其实这两日有这等待遇的不止他一个人,庆极宫的张大总管已经遭殃了,下个总管太监是谁,且还要看皇上的心意。御前行走的官员虽然不能左右皇帝的决定,可只要他们略提一提自己受委屈的事情,便是极大的障碍,那些太监对他示好并不出奇。

  说起太监,宋师竹突然有些好奇那个张太监的结局。封恒道:“在诏狱等着对口供。”

  即使皇帝免了张从喜的刑罚,钱阁老那边恨他入骨,那口供也是源源不断而来;而张从喜知道三位阁老都能免于一死之后,生怕他死后,这三家会联手迫害他家人,倒是着急起来,想要多费力气把几人给咬死了。

  从昨日早朝之后,皇帝接连看了两回口供,第一回还能坚持住先前的处罚决定,第二回就觉得难以隐忍了。

  吴王居然跟他们三人都接触过!

  谋反这种事,最是触动帝王神经,尤其是上一回的事情里还跑了一个吴王幼子,现在还没抓住呢。

  宋师竹一心二用地听着,虽然封家天然的政治倾向注定是保皇派,可宋师竹对朝事政治的关心历来十分有限,以前偶然有之的大放厥词,也是类似于上辈子看新闻联播那样的随口点评,对她而言,只要自家能呆在安全地带,吴王幼子是不是潜逃在外她一点都不在乎。

  一个完全没有政治大局观的人,在听封恒叨叨了一堆朝政包袱之后,唯一的回答就是:“咱们是不是该进宫了?”

  两人对了个眼神,封恒:……算了。

  他以前也不爱把这些烦心事让宋师竹知道,若不是这件事也算是她引出来的,他刚才也不会说这么多。

  就封恒而言,公事和私事是分得极开的。

  他没有妻子那种察觉危险的本能,在翰林院和宫里时,他最希望自己步步谨慎小心,不犯任何差错,即使皇帝是个随和的人,许多话他不确定是不是能说,想一想还是不会说。而在家中,即使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有时候只要宋师竹对他扬起一个笑脸,他能涌起许多分享趣事的冲动。

  两人带着同样着装完毕的赵氏,收拾一番之后便进宫了。在马车上,宋师竹还在和赵氏念叨她第一回见到太后的场景,不知道是不是乌鸦嘴,到仁安宫时,宋师竹居然又碰到上一回的熟人。

  宋师竹觉得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体质,每一次来都能看到威远伯府丢脸的场面。

  上一回是大驸马因着宁氏忤逆李老太太,在仁安宫里多回道歉,这一回大驸马应该已经接到守陵圣旨,在家里收拾行囊无暇进宫,只有两位女眷联袂过来丢脸。

  宋师竹看着威远伯夫人似乎磕得红肿的额头,还有宁二夫人脸上纵横交错的泪痕妆痕,心里猜测他们应该是过来为大驸马求情的。

  不过章太后看到他们,却立刻就把宁家人晾在一旁,十分亲切地让人送了三个圆杌子过来。许是看出了赵氏不善言辞,也没有拉着她聊家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2页  当前第1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3/1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妻福星高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