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零年代好妈妈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雪上一枝刀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30 KB   上传时间:2019-11-10 20:22:23

  当然了,大女儿王文美是个例外,那孩子天生反骨,小时候特别不听话,长大了慢慢好些了,但一步晚步步晚,王文广十九岁就大学毕业了,王文美大学毕业都二十六岁了,不过,现在和同龄人比也算是过得去了。

  曹丽娟已经留心观察过了,小建昌的性子很好,让他学什么他就老老实实坐在那里,虽然学得慢了些,但学不会也知道着急。

  有次不还因为霜霜嫌弃他笨而哭了一鼻子吗?

  说明小娃娃也有上进心呢。

  曹丽娟越想劲头越大,在书房里翻了半天,连夜写好了几大张教案。

  王稼轩看看妻子的态度,也不好落后太多,也赶紧给孩子准备了两节英文课的内容。

  第二天,当老两口看到儿子手里提着的云南火腿,眼睛都亮了亮,王稼轩用少有的激动的语气说道,“文广啊,这是谁邮来的?”

  王文广笑笑,说道,“爸,是章老三,章伯伯家的小儿子。”

  王稼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在西南联大那几年,虽然时间不长,但记忆弥足珍贵,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峥嵘岁月,还觉得热血沸腾呢!

  曹丽娟也很激动,说道,“章家的老三我记得!从小个子就长得高,和你一年出的国!这孩子可真是个实在人,现在买斤肉都要排半天队!他还去搞了这么大一个火腿,不知道现在什么价格了,这一个怕至少也要一百多块吧!”

  王稼轩摇摇头,说道,“恐怕不止一百,你想想这么多年过去了,而且现在能腌得出火腿的人家恐怕越来越少了!”

  讨论完价格,老两口又商量火腿的吃法,一致觉得清蒸切片就很好。

  王文广偷偷瞄了赵珍珍一眼。

  赵珍珍脸上的笑容很甜,她冲张妈说道,“这火腿是好东西,记得多洗两遍洗干净一点再蒸啊!”

第18章 不行!

  前世她是不知道云南火腿的名气,因此当王文广建议送给公婆的时候也没反对,毕竟丈夫很少提这样的要求。

  不过等后来她知道了七八斤的咸火腿比她两个月的工资还值钱了,自然非常不高兴,硬是让张妈又拿回来半只!

  想想的确也是太小家子气了!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就是因为知道这火腿是好东西,而且公婆都很喜欢吃,她才主动这么做的。

  虽然事先想得很好,但小建昌不太习惯奶奶一板一眼的教学方法,虽然王稼轩讲得英文童话其实他也基本听不懂,但爷爷讲得声情并茂,光是看老头滑稽的表情就很有意思了,再结合画册上的图画,建昌也能猜出一大半的意思来。

  奶奶讲得这些他倒都能听懂,但有点无聊,不到半个小时小家伙就坐不住了!

  建昌早上吃了两个水煮蛋和一个豆沙包,只喝了半碗粥,现在有点渴了,就嚷嚷着要喝水。一直在旁边看着的赵珍珍赶紧倒了一杯水给他。

  又过了十几分钟,小建昌又说自己肚子饿了,曹丽娟看看墙上的闹钟,才九点半,不过如果早饭吃得早,小孩子长身体饿得快那也是有的,就去拿了半盒巧克力饼干给他。

  虽然家里孩子多,但赵珍珍很少买饼干奶糖这一类的副食,王建昌吃得很高兴,很快就把饼干吃完了。

  赵珍珍拿了一块湿毛巾给儿子擦了擦嘴。

  曹丽娟以为,这下吃饱了喝足了总应该好好听课了吧,没想到小建昌还是坐不住,撅着小嘴说道,“奶奶,我好累啊!”

  曹丽娟瞬间就觉得头疼了,一个四岁的孩子从进门就是吃喝玩,累什么累!真正累得是她好不好,明年就要过七十岁大寿了,现在还要操心孙子的启蒙!

  她不好冲孙子发脾气,就瞪了旁边的儿媳妇一眼,说道,“珍珍啊,我教孩子的时候,你要躲出去,不然因为你在这里,建昌不专心听讲的!”

  赵珍珍知道婆婆嫌弃她碍眼,不过她并不在意,笑着说道,“妈,要不这样吧,建昌不愿意学,我来学,学会了我再教他!”

  曹丽娟当然不同意,她说道,“我教不会他,你能教会?你的意思你比我教的好?”

  赵珍珍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她怕惹怒了婆婆,小心翼翼的说道,“那倒不是,只是建昌马上开学了,最多一周来一次,我要是学会了,下了班就可以天天教她!”

  曹丽娟觉得这方法可行,但因为实施人是赵珍珍,又觉得不太行,她这个儿媳妇只有小学文化,还是在二十年前的农村读的,恐怕学的知识早就忘光了吧?教小孩子最忌讳的就是老师半瓶子不满,那样孩子从根上就学不好!

  她坚定的摇摇头,说道,“你以为老师是那么好当的?背背红宝书练练字就行了?要不这样吧,把建昌转到我们医院的幼儿园吧,虽然硬件条件比不上大学那边,但其他方面一点也不差!这样一早一晚我就可以教他了!”

  前世的时候,建昌也是差不多四岁的时候被爷爷奶奶接过来的,一开始赵珍珍不同意,但经不住王文广一再请求,说他们年纪大了,晚年生活太过寂寞,养个小孙子在身边还能多些乐趣。

  而且肯定能把建昌管的很好。

  这一点赵珍珍倒是并不否认,犹豫了一段时间后,厂子里突然出了大事儿,她工作忙抽不开身,照顾四个孩子实在累得很,也就同意了。

  建昌被爷爷奶奶接过来就生了一场重感冒,后来病好了也不像以前那么活泼了,她偶尔过去看他,都不怎么理她这个妈妈,倒是很听爷爷奶奶的话。

  “不行!”

  赵珍珍很坚决的说道。

  对着婆婆的黑脸,赵珍珍笑着解释,“妈!建昌现在还小,突然就让他离开爸爸妈妈和哥哥弟弟们,他会不习惯的!而且带四岁的孩子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事儿,不说别的,建昌从小爱干净,像这样夏天,一早一晚都要洗澡,您和我爸的腰都不好,孩子又顽皮,在澡盆里洗完了也不肯好好擦干,好好换衣服的!再说了,让他转学更不行的,建昌两岁半去了幼儿园,都一年多了,老师和小朋友都是他喜欢的。”

  虽然觉得儿媳妇的话有道理,但曹丽娟语气还是硬邦邦的,“这事儿你一个人说了不算,和文广商量一下再说吧!”

  要在前世听到婆婆这话,估计赵珍珍早就生气了。

  她不急也不闹,说道,“妈,要不这样吧,我们工厂休一天半,周六下午我带建昌来,周日要是没事上午就来,有事儿就下午来,反正一周准过来两次,这样您就可以多教教建昌了,行不行?”

  曹丽娟点了点头,又说道,“你要想学,也不是不行,得拿出真正要学的态度来!”

  赵珍珍内心高兴得要欢呼了,觉得那只宣威火腿送得很值!

  最近一段时间,赵珍珍在反思自己,虽然表面上看来,她写一手好字儿,厂刊上那看了让人感动的稿子也的确都是她写的,但这不代表什么,只要下功夫,谁都能把字练好,至于采访稿,这都是老工会主席手把手教给她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她写的那些稿子虽然故事不同,但分段,用词都几乎一成不变的,说白了,她写的不是文章,只不过是在一个固定的套子里填上了不同的字罢了。

  特别是前些天老大建民在做数学作业,有一道题解不出来,偏偏王文广不在家,看到建民有些着急,赵珍珍就凑过去看了看。

  本来她以为,自己好歹也是小学毕业了,小学一年级的题目应该没什么难的,结果呢,结果就是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急了一头大汗没做出来!

  建民当时还嘟囔了一句,妈妈好笨啊。

  小孩子无心的话不必放在心上,但赵珍珍就是当真了,她觉得,自己是需要好好学习一下了,她不贪心,能学到初中水平就行了!

  王文广刚结婚那阵儿,是很热衷于教赵珍珍的,但她本来兴趣不大,而且家里家外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忙,每次态度都很敷衍,次数多了他也就识趣的不提了。

  现在赵珍珍想让丈夫教她了,王文广又太忙了!

  所以赵珍珍想来想去,把主意打到了婆婆身上。

  赵珍珍说到做到,立马跟婆婆要了一支笔,几张稿纸,也拿了和建昌坐的一样的小椅子,老老实实的坐在了儿子的旁边。

  她笑着跟儿子说道,“三宝啊,妈妈和你一起听奶奶讲课,那咱们俩就是同学了,咱们比赛好不好,谁听课更认真谁就赢了!”

  小建昌觉得很有意思,咧着嘴就笑了,他拍着小手说道,“好啊好啊,那妈妈,谁当裁判啊?”

  曹丽娟举了举用树枝做成了临时教鞭,十分严肃的说道,“奶奶来做裁判,两位同学都做好了,咱们今天先学汉字拼音……”

  小建昌撇一眼妈妈,立即把小背挺得笔直。

  接下来将近一个小时的讲课异常顺利,小建昌没再嚷嚷渴饿累,等到结束了立马就问曹丽娟,“奶奶,我和妈妈谁赢了?”

  曹丽娟不假思索的说道,“当然是你赢了呀!”

  王建昌放下纸笔,从小椅子上站起来,迈着小短腿欢快的往外跑,嘴里大声说道,“爷爷,哥哥,我赢了我赢了!我赢了我赢了!”

  吃午饭的时候,在饭桌上王建昌生怕张妈不知道,还特地又说了一遍他赢了。

  王建国也想让妈妈和他一起学习,因为他知道妈妈根本不会讲英文,这样他也能轻而易举的赢了,但没想到的是,赵珍珍无情的拒绝了他。

  孩子开学需要准备的东西挺多的,当天晚上全家人都睡下了,赵珍珍又起来检查了一遍孩子们的书包,要带的文具,水壶等等。

  还把建民几个明天要穿的衣服也提前找出来了。

  做完这些还不放心,干脆又去了厨房,三个孩子和王文广都爱吃油滋糕,赵珍珍已经做得很熟练了:加了糯米的面团,中间裹上煮好了的蜜豆,下油锅煎到两面金黄就可以了。

  这油滋糕最好的一点,就是放冷了也很好吃。想吃热的也方便,略略煎一下就行了,不但不影响味道,还更糯口。

  做完这些,赵珍珍出了一身细汗,她又跑到浴室冲了个澡。

  片刻后,她轻手轻脚的走出来,拿起放在门外把手的干净衣服正要穿,有个人从背后猛地搂住了她!

  赵珍珍轻笑,说道,“你吓了我一跳!讨厌!”

  黑暗里,王文广嗓音低沉,充满了欲望,他说道,“珍珍。”

第19章 (修改)

  客厅的前窗和侧窗都开着,忽然有一阵穿堂风顺着过道刮过来,赵珍珍忍不住浑身打了个哆嗦,王文广干脆将她拦腰抱起走进卧室。

  夜已深,夏夜的噪杂声全部都消失不见了,唯有清亮的月光挂在半空中。

  好半天赵珍珍才坐起身揉了揉胳膊,找出睡裙套在身上。

  王文广晚饭吃得并不少,但大概刚才消耗了太多的能量,肚子有些饿了,就说道,“珍珍,你刚才是不是做油滋糕了?”

  赵珍珍点了点头。

  王文广很快去厨房端了一盘子来,夫妻俩头碰头靠在床头上吃点心,忽然就想起来刚结婚时候的日子了,你看我我看你哈哈笑了起来。

  大概夫妻俩的动静有点大了,在旁边小床上睡得正香的小建明皱着眉头扭了一下小身子,似乎就要被惊醒了,赵珍珍赶紧将手指放到唇边示意丈夫禁声。

  俗话说的好,厂办就是厂长的摇篮,隋主任纺织学院毕业,毕业后就分到了平城国棉厂,一路从普通的干事提拔到有实权的厂办主任,而且这些年工作从未出过任何纰漏,是谢长春看好并培养多年的接班人,可谓是根正苗红。

  最近几年谢厂长身体不太好,再有四五年就到了该退休的年龄。

  隋主任已经在国棉厂熬了十五年,大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厂里,眼看着快要出头了,他这几年越发谨慎了。

  这一段时间,不知为何,隋主任一想到花巨资订购的国外机器,心里就隐隐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本来现在平城国棉厂的效益已经很好了,谢厂长曾在市领导面前说过,国棉厂一年就能挣下一个工厂。

  这绝对不是夸口,厂里一年产值上亿,纯利润也有一千多万了,可不就是能建一座工厂了吗?

  但隋主任想得更长远,他觉得现在国棉厂的产品不够有竞争性,一旦政府支持下面的地级市也建造几家纺织厂,他们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隋主任是科班出身的,他认为现在国棉厂的产品虽然都还不错,但除了毛纺制品比较有市场竞争力,其他的产品都不太行。

  但毛纺布料成本高,零售价格太贵,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小,一般老百姓不会做毛料大衣,讲究人些的做上一两套,那也是一穿就是至少七八年,有的人甚至能穿半辈子。

  目前厂里最受欢迎也是销路也最大的就是两种布,一个是纯棉布,品种繁多,比如小斜纹,大斜纹,司林布。纯棉布的优点就是穿着舒服,缺点也很明显,容易缩水起褶子。

  再就是涤棉了,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的确良,这种布料的优点就是耐磨耐造,不缩水也不易起褶子,老百姓出门办事儿都喜欢穿一整套的的确良,看着很板正精神,但其实,穿着舒服度不好,涤棉的透气性有点差。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两种布料的生产工艺也是很简单的,换句话说,只要有机器,有一帮工人,有原料,现拉起班子就能干。

  总而言之,隋主任觉得国棉厂自身缺乏有代表性的拳头产品。

  当他从经贸委下属的贸易公司了解到,国外有特别先进的机器,不但织出来的布匹花样众多,而且质地也更细密坚固时,他当时就很感兴趣了。

  贸易公司的钱科长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不但把机器的图片拿给他看了,还找出一小块样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8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1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零年代好妈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