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长子_分节阅读_第63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9-12-23 20:17:50

  从三月份初,一直忙到五月份末。

  小家伙百日宴都已经办过了,要说跟之前最大的不同,不只是身长的问题,主要还是脸长开了。

  不像刚出生的时候那么丑了,现在小脸蛋白白嫩嫩的甚是可爱,也能称得上是好看。

  不过岳母之前夸这孩子,专挑父母脸上的优点长,眉毛眼睛连同鼻子都随了他。

  但是现在来看的话,这赞誉是有些过了,哪怕是带着父亲看儿子的滤镜,魏时也没觉得小家伙称得起岳母这样的赞誉。

  好看也是分等级的,丑奴应该属于普通的好看。

  不过孩子还小呢,脸跟刚出生的时候相比是张开了,可日后日子还长着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说不定。

  在全年最热的六月份,魏家就换了府邸,举家从东城搬到了西城。

  原本是想着先把前院和主院改了,再把姨娘要住的院落改了,剩下的等搬进去之后再慢慢改造。

  不过一直拖到了六月份,不光是一水的家具都已经做完了,整个府邸也都改造的七七八八了,房屋大都是没有变的,主要是各处院子里的景致,还有带着池塘的后花园儿,改动的地方比较多。

  唯一没来得及改造的地方,就是挨着前院的两处客院了,左右现在也没有客人过来住,等搬进去之后再慢慢改就是了。

  魏时还是头一次住这么大的地方,当然了,柳州城的知州府面积也不小,只不过里面属于他的就只有一个小院子罢了。

  再怎么亲近,可到底也不是自个儿家,他去那里的时候已经十一岁了,不可能一点当客人的自觉都没有。

  已经四个月的丑奴,现在比刚出生那会儿乖多了,尽管醒过来的时间比之前更久,小胳膊小腿儿也比之前更有劲儿了,不过不像刚出生的时候,那么爱哭爱闹腾了。

  魏时早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按下决心要做一个小推车出来,到时候可以推着孩子在院子里转悠。

  衙门里边的事情忙,新府邸要改造也忙,杂七杂八的事情也不能说没有就没有,因此一直到现在,魏时也是刚刚把图纸画好,什么时候做出来,就得看工匠的本事了。

  改造新府邸的时候,魏时就跟工匠们打过交道,这里边儿有从外边花银子雇来的工匠,也有奴籍在自家夫人手底下的工匠。

  一日为奴,终身为奴。这话可不是说假的,这些工匠从祖上的时候就已经卖身进了刘家,后世子孙,世世代代,只要不被放出奴籍,那就只能是为奴为婢。

  这些匠人的工艺都是不错的,要不然也不会做工匠这活儿,就算是被放出了奴籍,也照样可以在京城生活。

  魏时也曾跟其中的一个工匠聊起过这事儿,在他看来,对方的手艺就算不是大师级,也能称得上一声师傅了,为奴,总归是不好听,也不好受的。

  真要是能出银子赎身,应当是一件幸事。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手艺很好的匠人,并不想赎身。

  “在府里头,给夫人做活,算得上是轻巧了,每个月月银拿的又足,真要是放了奴籍出去,看人的脸子生活,猫猫狗狗都能过来踩一脚,身体好的时候还能多挣一些,万一出个什么意外,养家糊口都不行了,而且不瞒您说,我这一大家子不是跟在夫人这边,就是在刘家那边,兄弟、堂兄弟、表兄弟、叔表兄弟、岳家……有一个算一个,我这一个小家放了奴籍出去,又有什么意思。”

  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好处,可入了奴籍也并非全然都是坏处,最起码赶上一个好的主家,这日子过得远比平民百姓要有滋味的多。

  两者在三观上有着巨大的鸿沟,魏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会儿心里的感受,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吾之蜜糖,彼之砒霜,谁也不必强求。

  自家有工匠,的确是一件方便的事情。

  魏时连府门都不用出,就能直接拿着图纸跟人商量,这小推车儿该如何打磨。

  后续的事情,自然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魏时的动手能力就不指望了。

  在这炎炎夏日里,曹安终于走完了六礼,完成了人生一大事——大婚。

  魏时也去参加婚礼了,不得不说跟他当年的婚礼比起来,肃王府世孙的婚礼要隆重的多,不光是太子来了,太子的那四个哥哥也亲自过来了,包括身份最为贵重的皇三子。

  皇家的事情,甚少有人不关心的。

  魏时也悄悄打量了这五位皇子,颜值都在水平线以上,经过多代的基因改良,想要长的丑,怕也是一件难事。

  远远瞧着也就只能是看看颜值了,更深的东西就看不出来了,不过光是太子那一身的明黄色,就已经足够显眼了,余下的四位皇子,在一旁站着,真就好像是陪衬一样。

  作为本朝的第一个大三元,初入仕途就是正六品,可在这么多龙子凤孙、达官显贵里头,还真是不起眼。

  不得不说,投胎真的是一门极为重要的技术,有的人生来就显贵,有的人生来却是奴籍。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真没什么好不甘心的。

  昔日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三个人,已经有两个先后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刘钰那边也提上日程了。

  跟四个哥哥不一样,刘钰不想要找武将家的姑娘,也不求对方有多高的门第,他想求的是才女。

  “琴棋书画,不求精通,怎么着也得略懂吧,最主要的是性情,娴雅,淡泊,空灵……总之就是那种特别有才情的女子,平日里煮煮茶、写写诗、弹弹琴,说话柔声细语,就跟那杨柳枝一样。”刘钰如是说道。

  这个孩子怕是话本子看多了。

  刘夫人这会儿的心情真的是……一言难尽,略懂琴棋书画,性情娴雅、淡泊、空灵,平日里还得煮茶、写诗、弹琴。

  这确实能称得上是才女,可这般的女子又怎么是小门小户能养出来的。

  还不求门第高低,单是后边的要求,就已经把门第圈死了。

  更为重要的是,人家都有如此才情了,嫁什么人不好,堂堂大靖朝是青年才俊少了,还是达官显贵少了,要嫁一个武将家的幼子,身上半点功名都没有,就算这辈子衣食无忧,可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她这个小儿子就是前程未卜。

  嫁人就相当于是女子第二次投胎,慎之又慎,不是小孩子闹着玩儿,想要娶什么样的姑娘,就有什么样的姑娘嫁给他。

  自家孩子,脸上还带着稚气呢,刘夫人到底是没把‘痴心妄想’这四个字说出口。

  不过,说出来的话也不好听。

  “你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女儿,你觉得你会给她找一个什么样的夫婿?”

  儿子,能不能别跟活在梦里似的,现实又不是话本子,就算是能娶到那般的姑娘,这大婚之后,两个人总是要过日子的,自家孩子是能整日煮茶写诗,还是可以咬文嚼字,把日子过得跟诗儿一样。

  女儿跟女婿,当初应该算是两边都捡了漏,可俩人的性情是相合的,时哥儿虽然是读书人,可跟话本子里的才子还是不一样的,更务实,也更不重规矩,不是吃花喝露就能饱的人。

  女儿呢,天真到都不像是深宅大院里能养出来的,在魏家能过得舒服又自在,夫婿又是个疼人的,真要是嫁进什么大家族,骨头都能被人嚼成渣给咽进肚子里去。

  这俩人阴差阳错,也算是一桩极好的姻缘。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事儿,所以才让刘钰异想天开。

  娘亲的话说得重,刘钰不是没听出来,他要是有闺女的话,要嫁肯定是嫁姐夫那样的,人长得好,又顾家,肚子里有学问,性子还好。

  可姑娘再有才情,也不代表父兄就争气,他又不在乎门第,有那家道中落的姑娘,若是有才情,模样长得又好,照样也是一桩良缘。

第89章 二更

  虽然觉得不太可能,可私底下刘夫人还是按照小儿子的标准相看人家。

  怕小儿子被人家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所以这所谓的才女标准,也就只有她一个人知道,连自家老爷都没有说,省得多一个人烦心。

  依着这样的标准,高门大户是不用看了,门当户对也不太可能,只能从三种人家里找。

  一种就像小儿子说的,家道中落,父兄不争气。

  另一种是商户女子,才情一方面是环境的熏陶,另一方面也是天生的,有的人生来便多愁善感,商户的日子一般都不会太难过,有足够的金钱堆养出不善俗物的才女。

  还有一种,就是刚刚发迹的人家,祖上没多少底蕴,书墨传家,日子过得就算不那么宽裕,可这样也能养出才女来。

  刘夫人更倾向于最后一种,刚刚发迹的人家,就算是日后也没能爬到什么高位,可一个蒸蒸日上的家族,总好过江河日下的。

  而且这种人家养育出来的女子,就算是琴棋书画皆有涉猎的才女,也不会一点儿俗物都不懂。

  日后分了家,她们留给小儿子的家产,也足够富裕一生了,可也不能光抱着让小儿子富裕一生的打算,不说看到子子孙孙那么远,总得给孙子那辈留下点东西吧。

  在已经有明显倾向的情况下,这合适的人选仍然不是那么好找的。

  刘夫人倒是也不着急,左右男孩跟女孩是不一样的,没什么花期可言,不怕被耽搁。

  正好小儿子不是想娶才女吗,自个儿先加把劲儿把童生的功名考取了,她这个做母亲的,就算是相看亲事也能多一分底气。

  刘钰向来都是三分钟的热度,这也就意味着他并不是没有用功的时候,只是不长久罢了。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的秉性,所以再次看到刘钰奋进,除了稍许的欣慰之外,大多数人都觉得坚持不了几天。

  魏时也是这么想的,岳母为了让小舅子上进,萝卜加大棒什么都用了,一松一紧的,到底是没能把读书人寒窗苦读的劲儿给逼出来。

  希望这次刘钰能坚持的久一些。

  不就是一个童生功名吗,又不是去考举人,咬咬牙使使劲儿,考下来不就完了。

  他作为旁观者,都觉得心急。

  不过就算是心急,也使不上劲儿,这种东西,总不能把人的脑子撬开了,把要学的东西灌进去。

  不管是魏时,还是刘枫都不知道,刘钰这次奋进是为了相看亲事。

  明明去年的时候,还因为不想相看亲事,奋进了一阵子呢。

  ——

  在大靖朝做官,也算是件幸福的差事了,最起码跟读书比起来是这样。

  这么热的天气,衙门里边不光备了绿豆汤和凉茶,办公的地方还放了冰块。

  跟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比起来,现在这小日子过得再舒服不过了。

  魏时现在主要做的还是本职工作,羊丰府虽然财政排在全国排在尾巴上,可是一府之地,户口、钱粮、所属文武官员的俸禄,还有当地的盐课、钞关、分民、度支……

  要管的事情多着呢,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羊丰府清吏司独管的,还需要跟其他的部门协同合作,也就是说差事交叉的部分有很多。

  这就不仅仅是个人能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了,旁人不买账,这才是一拖再拖,照样会砸在手里。

  魏时觉得自己还挺幸运的,一方面,师伯是户部的顶头上司,另一方面,他是皇上亲自下旨放在这个位置上的,并非是随着旧例来的。

  应该是基于这两点原因,所以上上下下都没有刻意为难他的人。

  他自觉自个儿也是挺低调,就像老师给他取的表字一样,子和,里面就暗合了儒家推崇的中庸之道。

  过了炎热的夏日,迎来金秋,户部也来了两位极不低调的主儿。

  一位是大婚了没几个月的曹安,这位本来说是大婚之后就要入仕途的,可是因为炎热的天气,硬是推迟到了现在。

  不过,朝廷这么多衙门里头,他还真就选了户部。

  肃王府世孙,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一入仕途,就跟魏时是一个阶品——正六品主事。

  魏时是寒窗苦读多年,本朝第一个三元及第读书人,所以年仅十七岁,就已经是户部的正六品主事了。

  曹安呢,比魏时还要小两岁,读书的功名身上是没有的,不过肃王府的世孙,日后继承爵位,不管是国公,还是侯爷,都是超品。

  十五岁的正六品主事。

  这根本就没处说理去,父辈们留下来的荣光,子孙后代自然是有享受的资本。

  另一位的来头比曹安还要大,三皇子,当今所有皇子当中出身最为贵重的皇子,母妃是贵妃,刚满弱冠之年。

  二十岁的三皇子,比太子整整大了三岁,可太子已经入朝堂快要一年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页  当前第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1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