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妇产圣手_分节阅读_第698节
小说作者:金面佛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66 MB   上传时间:2020-01-14 20:06:58

  头发雪白的老太太在边上轻声叹气:“哎呀,我是年纪大了,想动弹都动弹不了。我要是再年轻个几十岁,我肯定要活出个新样子。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上过洋学堂的,本来想要出去当个老师。可惜嫁了人,就再也没办法迈出家门了。一想到这个,我的心就痛哦。我瞧见人家林教授跟我一般的年纪。看看人家做出的成就,再回头瞧瞧我自己,我都羞愧哟。一天到晚就是糟心的事,这么多年就没有一天痛快过。”

  老头儿想瞪眼,嫌弃老妻当场不给他面子。结果护士就抬头看了一眼,那老头儿立刻皱着眉头招呼哭哭啼啼的姨太太:“行了,你要跟着我就没孩子。你要想生孩子,那就自己再另嫁吧。”

  姨太太正哭得起劲,冷不丁就被撵出家门,顿时惊的打起嗝来。

  老太太多伶俐的人啊,趁着对方不能开口的机会,立刻开始发嫁妆:“好啦,你也服侍我们家老爷一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吧,把你嫁出去,我们也不苛刻。现在岛上没有现成的大房子跟商铺,我做主,直接给你硬货。不过你年纪轻,我怕你在外头会上当受骗,叫人卷了钱财害了命。我就给你把钱存在银行里,你定期去领生活费。”

  姨太太打嗝打得更加厉害了,两只眼睛都往上翻,愣是说不出一句囫囵话来,只好拼命地扯老爷的胳膊。

  奈何老爷却觉得这主意甚好。他虽然舍不得鲜嫩的姨太太,但更加舍不得自己叫公产党政府盯上啊。这样好,老妻不愧是老妻。太太万岁,关键时候还得靠太太出场。

  做老爷的一点头,三两句话的功夫就定下了姨太太的去处。送她去学门手艺,既然识字那就去学打字,将来也能坐办公室里头上工。省得外面风吹日晒,她细皮嫩肉的吃不住。

  至于生活费,每个月50块,不少了。一个大学毕业生现在起薪也未必能达到这个数字。

  学费家里头一次给她出了。打字学校的食宿她问过了,住宿费一个月两块,一天伙食5毛钱。每个月基本开销还不到20块。剩下的30多块钱够她补贴生活了。除此以外,她从西贡带过来的所有私产,一律都可以拿走。

  老爷越听老妻的话,越觉得老妻想问题果然周到。无论吃的住的还是将来的出处,都是考虑的妥妥贴贴。就应该这样,总不好真叫人在外头饿死了,这传出去也不好听。

  学门手艺好,学了手艺以后就能自己找个正当营生了。也不枉当初他把人从夜总会里头带出来从良。

  老爷太太做了主,就没有姨太太说话的份。她又不是什么合法妻子,攀附的人说撵了她就撵了她。她想拒绝都没办法。

  姨太太想找护士给她做主,然而护士已经低下头接着忙自己的事,并不愿掺和别人的家务事。

  旁边人窃窃私语,行了,老爷太太已经够仁义的。都做到这一步,还想怎样?年纪轻轻的,难不成把自己熬到人老珠黄,身边又没个孩子傍身才高兴?还以为以后有多少好日子过啊!到时候连个香火都没有,进了阎罗殿也是孤魂野鬼。

  这头的姨太太还没有下决心,旁边已经有差不多年纪的小老婆起了心思。

  她也不干了,她又没孩子还不让她生孩子,那以后要怎么活?她也要求老爷太太发一笔嫁妆,她要走向社会,独自生活。

  旁边的老爷子原本在看戏呢,谁晓得一把火立刻烧到了自己头上。他不愿意,想扯着姨太太回去。

  结果旁边的民兵却不允许,政策说的清清楚楚,姨太太想要自己走,家里头不得阻拦,否则就是违法,要蹲大牢的。

  做老爷的不愿意,当太太的没意见啊。既然政府做主,姨太太又不想继续在家里头待下去,那她当然要放年轻人自由。

  好!要嫁妆是不是?那就按照刚才这位老姐姐给个条件来。他家一样的,每个月50块钱生活费,马上就可以送人上学。

  这下子就跟起哄一样,要求离家另讨生活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个年轻没生育的姨太太都不想继续熬下去了。谁晓得这日子要熬到什么时候是头。趁着年轻貌美,赶紧想办法另寻出路才是真的。

  二小姐办的职业培训学校一下子涌进来一批年轻貌美的前姨太太们。瞧得她都目瞪口呆,不晓得她们是中了什么邪。

  当听手下愁眉苦脸地汇报了情况之后,二小姐简直要笑疯过去。

  她就说嘛,公产党做事,走一步算三步。精打细算的很呢,让他们多掏一分钱做事都要了他们的命。

  他们最擅长干的就是一环套一环,让人心甘情愿往里头钻。

  是尊重华侨原本的生活习惯呀。从头到尾也没逼着人家,人家自己心甘情愿的,那能怎么办?那自然政府得给人民大众做主,帮忙做好公证,方便人家一拍两散啦!

  瞧瞧这公产党的手段,做起事情来总归最后人家都得跟着他们的步伐走。

  余秋不知道二小姐居然对她评价如此之高。坦白讲,姨太太们突然间个个都闹离婚走人,也在她的意料之外呀。毕竟人都有惰性,脱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自谋生,需要极大的勇气。

  不过想想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但凡还是个正常人,给人做小就是为了优渥的物质生活。毕竟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讨人做小,贪的基本是年轻鲜嫩的身子。通往灵魂的捷径是狭窄的荫道啊。

  大家一场交易,公平买卖。现在双方条件不合适了,那自然一拍两散,各自欢喜。非要帮他们硬扯什么真爱无敌,无论多大的艰难困苦都要坚持在一起的话。估计人家会像看傻子一样看你,发什么神经?脑壳不好!

  这样最好,别搞什么花头了,脚踏实地,好好过日子吧。

  跟余秋一块儿上船离开海南岛的还有烈士龚平的两个哥哥跟侄子。

  他家原本计划带着情况稳定下来的孩子回新加坡继续自行服药治疗。但是与家中相熟的医生沟通之后,长辈们还是决定由儿媳妇带着孙子继续留在海南岛治疗,这样更加保险一些。

  反正新加坡距离海南也不远,家里定期来人看他们就好。

  结果一留几个月,最后肉眼几乎已经不太能看出来血管瘤的小孩是跟着母亲回家了。来岛上看望第3代的龚平的两个哥哥却不急着回国了,而是带上子侄跟着余秋一块儿去江县,准备祭扫埋在烈士陵园的弟弟。

  廖组长听说这消息,一叠声地说好,再三强调应该的。倘若不是海南岛上的事情实在太多,各家工厂陆续开张,哪儿都需要他去协调。大型风力发电场又开工了,他必须得主持工作。廖组长一定会陪同他们一块儿去祭奠烈士。

  说完话,背着人,他又一个劲儿的朝余秋使眼色,示意赤脚医生机灵点儿,别忘了自己也是个国家干部呢。

  余秋毫不客气地冲他翻白眼,想的倒挺美。她一个人能打几份工啊?大家不一样啊,不要用编制内的标准要求临时工,除非同工同酬。

  老廖痛心疾首,深切地觉得余秋同志已经被资本主义给腐蚀掉了,必须得赶紧滚回杨树湾,要用广大贫下中农淳朴炽热的心来荡涤她备受污染的灵魂。

  鉴于赤脚医生不靠谱,随时有可能撂挑子,忧国忧民(一心拉投)的廖组长还特地给江县拍了电报,叮嘱刘主任跟大爹他们一定要做好烈士家属的接待安排工作。

  余秋更加乐得清闲。她轮船转火车,待到胡将军亲自带队刘主任跟大爹去火车站接了龚家人,她立刻当甩手掌柜,直接坐船回了红星公社。

  她之所以来不及先跑一趟杨树湾,是因为红星公社卫生院还有人等着她。

  顾医生眼下风华正茂,还不到40岁,正是临床经验逐步积累又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他主攻手外科,几年前已经完成了世界第一例膈神经移植手术,利用患者的膈神经来修复臂丛神经撕脱的疾患。因为效果良好,所以近几年来这个手术方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陆续推广到不少地区。

  红星公社卫生院的王大夫听说这个手术方式之后,硬是打申请跑去上海进修学习。

  近年来随着交通发展,遭遇车祸的人逐渐增多,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也渐渐多了起来。王医生主攻显微外科,却对这种臂丛神经损伤束手无策。听说有好办法,一心一意钻研医术的人怎么愿意放过。

  结果没想到顾医生却是非常客气,王大夫找上门的时候,他还表示应该向对方好好学习。因为他们红星公社卫生院的显微外科做的实在是太精彩了。

  两边惺惺相惜,互相称呼老师,正好叫过来采访的记者碰上了,还因此特地给他们做了专题报道,赞扬了医务人员虚心向学共同进步完全不在意对方身份的精神。

  有了这一层关系,余秋跟未来的院士搭上话倒是顺理成章了。因为电话线路紧张,长途电话费用昂贵,所以她直接将自己了解的关于颈7神经移位术的所有内容写成了小册子,特地加急快递给顾医生。

  让余秋惊喜不已的事,顾医生并不认为她的想法是天方夜谭。因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他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患者的颈7神经断掉后,没有明显的功能障碍。

  这件事看上去极为不可思议,与教科书上的说法大相径庭。然而医生虽然是照着书本学习知识,但谁都没办法忽略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上表现的是a,那即便书本上写的是b,大夫也没办法说a是错误的。

  顾医生心里头已经有计划准备好好就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下去。毕竟虽然膈神经移位手术他已经做得得心应手,也帮助了不少患者。但所有的手术都有限制条件,假如膈神经肋间神经这些都损坏掉了,那就眼睁睁的看着患者瘫痪而无能为力吗?

  顾医生不想看到患者失望的眼神,他希望尽可能多做点儿事来帮助遭遇不幸的病人。

  余秋的信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他本来以为是自己异想天开,没想到居然有人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这个人还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大夫,在众多医学专科上都提出过叫人瞠目结舌却又疗效显著到可怕的治疗方法。

  这种认可,给了顾医生很大的支持,他对自己的想法愈发有信心了。

  这一回来红星公社卫生院交流学习,顾医生跟着王大夫见到了余秋,立刻伸出手来:“小秋大夫,你的信我看了很有启发,我觉得你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个治疗思路一定能够帮助很多病人。”

  余秋叫大佬握住手,差点儿当场跪倒。

  不是,大佬,这不是我提出的观点,是你跟你的学生,你们一代代人努力奋斗出来的结晶。我一个李鬼,何德何能?除了献上我的膝盖,我真是什么都做不了。

  顾医生碰上同行,又是志同道合的人,忍不住滔滔不绝起来:“我觉得人的神经其实很神奇,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就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潜能没有发掘。以前30年代的时候,肺结核还是个绝症,没有利福平也没有链霉素,治疗结核病主要就是依靠手术手段。像肺结核空洞,外科医生把膈神经阻断掉,肺就缩了。肺缩起来,空洞憋了。病就这样治。

  我看到的时候就想,这说明膈神经被切掉了,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啊。那我把切下来的膈神经用到其他地方去做修补,不就可以帮助控制其他地方的肌肉活动了吗?

  要是颈7神经的情况也差不多的话,那就可以好好利用这根神经了。我看了你的信,做了几组动物试验。我认为这个方向是可行的。”

  余秋大喜过望,赶紧拼命点头:“那就麻烦你好好努力了,争取早日用在病人身上,帮助更多遭遇不幸的患者能够获得更加舒适的生命体验。”

  顾医生像是有点儿不好意思:“你可以自己做的呀,小秋大夫。”

  虽然说现在讲究通力合作,集体成绩。但是一个医生提出新的治疗办法就算没有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肯定也能够让人得到大大的满足。

  谁不希望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成就呢?谁又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印在教科书上呢?

  余秋毫不犹豫地拒绝:“我没空,我太忙了。我现在手上一堆事情,实在没有办法静下来踏踏实实地搞研究。”

  顾医生十分惋惜:“其实这话说了不太合适,但我觉得你更加适合搞临床工作。以你的天赋与创造力以及刻苦的精神,你一定能够成长为比你老师林教授更有成就的医生。”

  余秋苦笑:“这不是我能控制的。我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寄希望于你们,尽可能地发展医疗技术。然后我利用我身份的特殊性,大力在全国推广,尽快提升全国的医疗技术水平。”

  什么专攻技术,她是不想了。虽然遗憾,但她也是个实用主义者。怎么做对于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最有益,他就怎么做。

  人各有志,顾医生不好再劝她,只得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钻研。

  余秋跟他强调:“你可得加油!我那边还有患者等着你。他越早接受手术越早恢复,后面的康复情况就越好。”

  忽悠了大佬,余秋又跑去找陈敏。

  因为新生儿科医生实在太少,陈敏在院长找了她谈话之后,决定服从医院安排,开始干新生儿科的工作。

  余秋找她是为了婴幼儿血管瘤的事。既然在海南岛上自己已经治疗过龚家的小孙子,那没理由整片大陆上类似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啊。

  普萘洛尔已经面世10余年,作为世界级的畅销药,蛮可以好好发挥更多的作用。

  她上了楼,还没找到陈敏,就听见值班室里头传来声音:“就这样开电视机,我们现在有两个频道,一个是新闻频道,一个是教育频道。”

  余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哎哟,这才半年功夫吧,电视机真的生产出来了?

  她敲房门,陈敏过来开门。瞧见余秋,她都顾不上表达久别重逢的喜悦,直接拉着人过去看电视:“你瞧这个,真的是电视机,里头的人会动。”

  这话说起来有点傻,毕竟陈敏又不是没看过电影,大概原理总该是了解的。可是即便她是个城里的姑娘,电视机对她来说也是绝对的稀罕物。

  因为这个时代,一般只有达官贵人家里头才可能有电视。普通人连电视机究竟长什么样子恐怕都不清楚。

  正在调试电视机的北田武倒是没有嘲笑中国同志,反而认认真真地跟她讲起了电视机的工作原理:“不是有人在里头动,是影像,拍摄下来的影像。”

  余秋瞧着这台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影像居然颇为清晰,就连她这个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电视的人一眼看上去,都有种说不出的恍惚感。

  她忍不住地叹了口气,下意识的问了个极为俗的问题:“这电视机挺贵的吧?”

  彩电呢,估计得有上千块。乖乖,院长舍得不?居然如此大手笔,院长肯定要心痛死了吧。

  “不要钱的。”北田武腼腆又羞涩,“这个不要钱,这是我送给大家的,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和照顾。我跟舅舅商量了,除了卫生院之外,江县每个大队没有能力购买电视机的,我们都会送一台。这样大家就可以跟着电视学习知识了。”

  余秋啊了一声,跟着电视学什么知识呀?90后谁没有经历过在家偷偷看电视,为了不被爹妈发现电视机发烫,用冰袋敷电视机的事啊。

  北田武还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陈敏就急着直叫唤:“快,不要讲话,余教授上课了。”

  余秋又张大了嘴巴,不可思议地看着电视机里头的余教授。

  妈呀,她得说电视的确会把人拍胖。余教授那么个瘦骨嶙峋的骨头架子,放在电视机里头居然相当上相,瞧着就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一看就是文化人。

  难怪当初苏家的姑娘一眼就相中了他,甚至不惜与父母决裂,跟着他留在中国大陆呀。

  啊,不对,自己好像关注错重点了。重点难道不应该是余教授为什么会出现在电视机里头吗?

  陈敏认真地一边抓笔做笔记,一边拨冗回答余秋的问题:“杨树湾招生人数有限,大家也不好个个都跑过去上课。电视台就跟校长他们商量好了,每天都陪他们上课,好放给全省想要学习的同志一块儿看,共同学习。每天晚上播放一次,白天复播一次,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调整学习计划。”

  北田武在旁边高兴地点头附和:“就是这样的,无论是农业林业家庭养殖业还是集体作业,所有的工副业上头都有技术教学。这样大家就是不千里迢迢跑来学校,也可以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买不起电视机的人家没关系,他会给各个大队送电视,保证每个大队的人只要想学习,终归会有机会。

  余秋听他说的兴高采烈,脑子里头嗡嗡作响。她一个劲儿的琢磨,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电视大学?

  还有北田武这家伙表面上看着没有经济头脑,实际上很聪明嘛。

  那送出去的彩电难道是白送的?那是现成的广告啊。别的不讲,1000块钱听上去很多,但江县这几年工副业发展好,家家户户手里头还是攒了些钱的。而且现在的人因为没有住房压力,所以在日常生活开销上很舍得花钱。

  好吧,这应该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值得好好鼓励。

  余秋拍了拍北田武的肩膀,认真地强调:“你抓好质量关,好好搞生产。到时候提供台样品,我看能不能卖去海南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8页  当前第6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8/7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妇产圣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