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十年代锦鲤村花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狐珠子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95 KB   上传时间:2020-02-19 20:28:57

  裴静姝帮忙背了两里路才赶到集市,又给了何婆婆一块五毛钱,把二十个鸡蛋拿走。

  何婆婆道:“这怎么使得?明轩走了,你也不好过,我收你一块钱就够了。明轩以前帮了我那么多,你又给小江大碗糖,我们还一分钱都没给过你,这鸡蛋就算不收钱也是应该的,怎能反卖你高价?”

  裴静姝把钱塞到她手上,“拿着去给你儿子买药吧,我还年轻,有手有脚,不缺这点钱。”

  说完裴静姝就转身走了,一脸风霜的老人站在菜市口处,浑浊的眼睛热泪盈眶。

  在不远处,一名英俊青年目睹了这一切……

第14章

  提着行李的英俊青年目睹了这一切,他的视线一直追随着远去的窈窕背影。

  旁边的女同志见了,凑到他跟前,挽起他的手臂,“云岑哥,你在看什么?看得这么入迷,连我叫你都没听见,我们该走了。”

  青年这才收回视线,跟她一起上了车,车门关上的刹那,他心中竟泛起一丝复杂情绪,说不上具体是什么,大抵就是离开得不那么洒脱。

  裴静姝今天来赶集,一是想买些生活用品,二是想仔细了解市场行情。现在农村人口多,三日一集市,也是热闹非凡,尤其是供销社的门口,人山人海的,堪比超市年货节。

  不过这时的人赶集就真的只是来看个热闹,卖东西和买东西的人都不多,一则没东西卖,一则没钱买。她去菜市口那边问了菜价,全都是几分钱一斤,连卖相极好的青菜也才两分钱。

  何婆婆的红薯倒算好卖,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主粮之一,裴静姝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的背篓里只剩小部分了。

  逛到中午,裴静姝才买好东西回家。

  刚到村口,顾珊珊老远就叫了一声妈妈,飞一般地朝她跑来,脸上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还抱着她的大腿,亲昵地蹭了蹭,半天都不肯松开。

  “遇上了什么好事,这么兴奋?”裴静姝好奇地问道。

  “她以为你要去城里,不会回来了。”裴朝辰帮着解释。

  裴静姝失笑,她总算知道自己早上离开的时候,顾珊珊为什么一脸郁郁不乐,这小家伙也太没安全感了。

  “你们看我背着一只背篓,像是去城里的吗?我去城里干什么?去了就看不见小可爱了。”裴静姝捏了捏顾珊珊的小脸蛋。

  顾珊珊不好意思地别过头,那害羞中又带点傲娇的小模样实在逗人喜欢。

  “就是那个顾小军乱说,他说你肯定也会像何江的妈妈那样,过不了多久就要走。他们肯定是那天没有吃到糖,心里不舒服,哼!”裴朝辰气鼓鼓道。

  “他们只是嫉妒我们有糖吃,说的话不可信,你们要学会辨别真话和假话,知道吗?”

  “嗯!我们才不会上他们的当呢!”裴朝辰义愤填膺。

  顾珊珊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和他们好!”

  “这就对了!来,一人一块糖。”裴静姝拿出买来的薄荷糖,给他们一人分了一块。

  躲在草垛旁的顾小军顾小伟眼巴巴地瞅着顾珊珊又有糖吃,馋得直咬手指。

  “哥哥,我也想吃糖,伯娘买了好多。”顾小伟说。

  “又不是咱们妈买的,你去问妈要,让她买。”顾小军怂恿道。

  顾小伟摇摇头,“她会打死我的,我们去向伯娘要吧!她以前也给我们很多糖吃,妈才舍不得买糖给我们吃呢。”

  “笨!你也知道是以前,现在大伯死了,她不是我们顾家的人了,你看上次她就没给我们。妈知道了,要打断你我的腿。”顾小军恐吓道。

  顾小伟打了个哆嗦,想起自家妈平时说的关于伯娘的那些坏话,还是不敢上前去要。

  今天从何婆婆那里买了20只鸡蛋,中午终于有蒸蛋吃了,裴静姝打了四只鸡蛋,加入冷米汤和猪油,蒸了一小盆。

  午饭的时候,就连顾珊珊也接连吃了两碗蒸蛋下饭,裴朝辰更是吃了三小碗,还包着一嘴饭道:“小姑的蒸蛋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蛋。”

  裴静龙见他还要伸手去舀,便夺过勺子,“你小姑还没吃呢,就全落到你小子肚子里了。你看你这虎头虎脑的样子,合适点吃。”

  裴静姝看他们一大一小两父子的互动十分有趣,就抿着唇轻笑。

  裴静龙给裴静姝和顾珊珊各舀了一勺,“看你瘦成这样,多吃点补补。”

  “朝辰正在长身体,多吃点是好的,他喜欢吃是好事,你骂他干什么。家里还有呢,想吃晚上我再蒸点。你也多吃点,干活耗体力。”裴静姝说。

  “那小子倒是巴不得多吃,你看他在你这里住这些天,天天好吃懒做,身上都长了一圈肉。你别惯着他,也该节约一点,别有两个钱就全花了,日子还长着呢,今后怎么办?”裴静龙把蒸蛋分了后,自己舀了一碗饭倒在盆中,把沾在盆壁上的蒸蛋也吃得干干净净。

  裴静姝不以为意,“船到桥头自然直。”

  “你这叫不撞南墙不回头!”

  裴静姝笑:“吃饭也堵不住你的嘴,赶紧吃吧!我已经想到了赚钱方法。”

  “靠卖红薯糖?”裴静龙不以为然地问,他可以打包票,这是一门稳赔不赚的生意。

  “当然不是。”裴静姝说。

  “那还有什么生意?”

  “我在等新磨子。”

  恰好傍晚刘石匠就把做好的新磨给她抬过来了,裴建国两口子和窦晓霞等人也在,人手也够,可以动手做新小吃。

  裴静姝叫窦晓霞和自己一起去池塘洗红薯,红薯这东西实在太沉,而且这次的用量也很多,她一个人搬不动。

  杨孟英看她一副柔弱样,嫌弃道:“你这哪像是做活的人?你去和他们商量看看该怎么修省事,我和你嫂子去给你洗。”

  裴静姝看她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半箩筐红薯抬走,自己反显得多余,就去屋后和裴建国他们讨论建厨房和猪圈的事。

  其实个体养猪也是最近两三年才兴起的,之前的政策不允许个人养猪,只能生产队的养猪场养。不过即使现在政策松了,也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养得起猪,买猪崽要钱,打猪草也难。

  但是养猪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平民百姓想买点肉吃难如登天,养了猪不仅能够吃到肉,还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所以但凡买得起猪崽的人家,都会养一两头猪。

  裴建国和裴静龙的意思都是修简单点就行,裴静姝却想修宽大一些,还想修一个单独的卫生间和洗澡间。

  乡下有几户人家这么讲究的?裴静龙听了就劝道:“才说了让你节约一点,你修那么好做什么?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再多的钱也经不起你这么用。”

  “既然要修,当然就要修自己喜欢的。”裴静姝说。

  “我看你们还是不要再争执了,先等风水先生来看了再说。”裴建国道。

  裴静姝不信风水,但现在的农村几乎没人不信这门玄学,裴家也不许她就这样随便动工,说是不吉利。修房造屋很重要,不仅要看好风水位置,还要选好良辰吉日。

  没一会儿,杨孟英婆媳便抬着洗净的红薯回来了。反正现在还没动工,裴静姝也不想和裴静龙做无谓的争执,就进屋去了,留那两父子继续挖竹根。

  隔壁的张慧英见裴静姝这边又洗红薯,还以为裴静姝又要做红薯糖,便厚着脸皮跑过来,“我就说你们这儿怎么这么热闹?原来大嫂做了新磨子。唉哟!这磨子做得真好,一看就是好石材。”

  杨孟英一看是顾老三的媳妇,登时就拉下脸,故意抬杠说:“我们静姝花钱打的,难不成还要打一副烂石材?没有那些拖累,我们静姝只会过得更好,这家早就该分了,明轩赚的钱,静姝珊珊一分没得,全去养些不相干的白眼狼。”

  张慧英装作听不懂她在暗骂自己,反而说道:“就是!我们老三做木工那些工钱,也全都白做了,到头来连一分起家的钱都没有。大嫂好歹有你们这些娘家人给她做主,我娘家那些,却是一个也指望不上。”

  杨孟英听着这番讨好的话,脸上神色才稍微好些,“亏得我们离得近,不然静姝不知道要被欺负成什么样子!”

  裴静姝不想听她们这些闲话,又去切洗净的红苕。张慧英见状也拿了把刀过去过去帮忙,“唉哟!这红薯长的真漂亮,个头又大又光滑,是后面那块菜园地的吗?”

  “又没拿你家的,问得那么清楚做什么?”杨孟英没好气地说。

  张慧英知道她是故意针对自己,只好笑着打个哈哈,“我问我嫂子一句都问不得了?大嫂,你这是一篮子都要切完?”

  裴静姝倒是不冷不热地嗯了一声。

  张慧英说:“这样一块块切要切到什么时候?我来帮你吧!”

  说着她就拿起一只红苕放在掌心,接连几刀砍下去,稍微一用力,那红薯就从她掌心一块块掉落,连菜板都不用。

  窦晓霞也不好一个人偷懒,她上次吃了裴静姝给她打包回去的红苕糖,至今还念念不忘,在这个时候当然也不忘表现一番。她便走过去,接过裴静姝手上的刀,“幺妹,你去忙你的吧,这里让我来给你切。”

  裴静姝也不和他们客气,就把这活交给她们两人,自己和杨孟英清洗磨、桶和过滤纱布。

  红苕切好后,她让窦晓霞、杨孟英帮忙拉磨,将切好的红薯磨成浆,裴静姝再用过滤纱布将磨过的红薯渣和浆分离,得到的浆液沉淀之后再晾干就是淀粉。

  不过就这样卖淀粉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还得继续加工成凉粉,这一步还要等几天才能完成。

  裴静姝换算了下,一斤红薯出100克淀粉,100克淀粉能出两斤凉粉,两斤凉粉可以装十小碗,就算每小碗卖一分钱,也比三分钱一斤的红薯划算多了,这其中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裴静姝赶集时看到有人卖凉糕,两分钱一小碗的凉糕买的人不少。几毛钱的东西大家或许买不起,但是一两分钱大部分人家还是拿得出来的。

  张慧英帮忙做了活,裴静姝留她一起吃晚饭,不过兴许今晚在场的都是裴家人,她一个外人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倒是非常客套地做完活就回家了。

  杨孟英道:“你的这个三弟媳看似老实,实际上是个暗藏心机的,你少跟她来往,我一看就知道她不怀好心……”

  裴静姝被她念叨得烦,含糊地嗯了两声。

第15章

  秋天的天气干燥,被秋风吹了几天后,两簸箕的红薯淀粉基本吹干了,用手一捏就成粉末。

  裴静姝正准备把晒好的淀粉搬回房间,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黑瘦小孩跑过来,手上拿着一双鞋垫和鞋子,鞋子是小孩穿的,鞋垫则是她的尺寸。

  “静姝姐,给你。”

  这小孩就是何江,何婆婆的孙子。

  “你给我这些做什么?”裴静姝没有接下。

  “奶奶说要谢谢你,我们家里没有别的东西,她就给珊珊赶了一双鞋子,这个鞋垫是你的,让你不要嫌弃。”何江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嘴巴倒是很会说。

  不过这小孩其实已经九岁了,学校也找人来劝过何家,让他去上学,可惜何家现在这种情况能活下去已经不容易,更别说拿学费。

  现在这个年代像何家这样的贫穷人家还有很多,当下也没有那么多的扶贫政策,实在拿不出钱来的,也只能辍学在家。

  何太婆年轻时是帮有钱人家绣东西的绣娘,有一手好手艺,会做鞋子鞋垫等。何江送来的鞋子非常厚实,鞋底是用几层竹笋壳打底做的,能防浸水还暖和,等天气冷了就可以穿。鞋垫也很漂亮,用红白黑三色勾勒着一对栩栩如生的小仙鹤。

  现在的人穿鞋子时,喜欢在鞋底垫一张鞋垫,不过干活人家穿草鞋居多,布鞋可经不起磨损。原主倒是有当下比较“时尚”的白网鞋和水鞋等,多是顾明轩给她买的,以前原主也找何婆婆做过鞋垫。

  “谢我什么,我什么也没做。”裴静姝没想到他们这么朴实,她不过举手之劳,就换来这样的回报。

  何江把鞋子鞋垫放到簸箕边沿,一溜烟跑了。

  想着何家那样的家庭,裴静姝也不好就这么白拿,等迟点凉粉做好再去还礼。

  裴静姝取了一斤淀粉,加入适量冷水做成淀粉糊,又让两个小孩把锅里水烧开,加入搅拌均匀的淀粉糊,小火搅拌,待变色出锅冷却。

  菜园地的葱蒜姜都涨得很好,裴静姝又用农场系统里兑换的菜油做了油辣子,加入赶集时买回来的酱油和醋,做出来的凉粉酸辣爽口,好吃不腻味。

  不过红薯淀粉做出来的凉粉色泽没有豌豆粉和玉米淀粉做出来的好看,有些乌黑,但口感还是不差。

  裴静姝盛了一碗淋上蘸料给何家送去,何婆婆见了满脸堆笑,好奇道:“你这碗里是什么东西?”

  “这叫凉粉,送来给你尝尝鲜。”裴静姝说。

  “哎哟!你每次做好吃的都给我送些过来,我怎么好意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十年代锦鲤村花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