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开挂生活_分节阅读_第48节
小说作者:词酒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69 KB   上传时间:2020-08-18 21:06:10

第71章 众望所归

  在会场中参与讨论的人可不止是各领域的专家, 还有国|家层面负责制定政策的那些综合性人才。

  这些人听一会儿就会出去交流一下,他们一碰头,发现各个会场中谈论的关键问题都差不了多少。

  战略会议分会场的人讨论说, 航|空|母|舰搞不出来的原因就是经费不够,简单来说, 就是没钱,一个字说,就是穷!

  医疗会议分会场的人在讨论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与公共卫生水平的问题,谈来谈去, 问题也绕到了钱上,因为没钱,什么工作都展开不了。

  教育会议分会场的人在讨论义务教育的问题, 西方国|家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很高了, 花国必须迎头赶上,可搞教育不得花钱?培养教师人才不得花钱?建学校不得花钱?

  ……

  各个会议分会场都在因为经费不够而束手束脚,于泽所在的经济会议分会场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所有分会场都伸出手来打算找国|家要钱,国|家可不就得找这些搞经济的人要办法?

  随着一波又一波的人进来耳语几句,经济会议分会场的气氛越来越凝重, 商讨的所有议题都指向了一个中心基本点——该怎么搞活经济赚到钱。

  赵库龙教授身为国内这一领域的专家,坐的是会议首席科学家的位置, 他的得意门生于泽坐在他右手边,这个位置引来了不少人的眼红,但这对师徒最近搞出来的事情很大,连着搞出好几个经济示范区, 没人敢与其争锋芒。

  会议进行的过程中,议题一再跑偏,赵库龙教授显然已经没有了耐心, 他直接拍了拍话筒,让会场中的声音都消掉,然后才说,“接下来就不讨论那些有的没的了,直接说重点,先起一个总的规划,接下来的五年,我们的经济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小于,你先说说你的想法吧。”

  这样的问题,于泽心里早就打过腹稿了,他连手中的稿子都没看,直接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方案说了出来。

  “其实搞活经济,无非就是两步走,一是增强对外贸易手段,二是提升内部消费能力。而我们国|家的这两部分,基本上都是空白。”

  “我们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很难同世界上的各国进行对等地贸易交流,我个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将是我们下一步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也需要扶持优质的国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争取让这些企业的产品进入过世界贸易链条中去。”

  “另外就是提升内部消费能力。研究经济的都知道,三个人都有一百块钱,这三人都把一百块花了,创造的就是三百块的经济流通量。我们幅员辽阔,可以通过省际之间的贸易沟通,城际之间的贸易交流等来刺|激内部消费,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打通贯穿南北与东西的贸易脉络,先把我们的内部市场做起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愿意进入我们的市场。”

  “这是一套组合拳,外贸算是外功,内部消费就是内功,内功练好了,外功很容易打出招式来,但如果没有内功空有外功,那只是花架子,会轻而易举地被人挤兑、迫害,甚至是取代。”

  于泽发完言后,赵库龙皱眉在纸上圈圈画画了好一会儿,抬头问于泽,“说说你的打算,如果内外功一起练,我们该怎么具体操作?”

  “划分不同程度的经济开发区,东南沿海既然已经初步发展了起来,那就应该继续重点挖掘东南沿海城市的经济潜力,同时,西部大开发也必须提上日程。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否则一定会瘸掉。决定我们能不能迎头发展起来的,是东南沿海,决定我们什么时候真正发展起来的,是西部。”

  “短板必须补。”

  赵库龙想了想,点头说,“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划分不同程度的经济开发区确实是重中之重,这样吧,我们接下来不如讨论讨论,这个经济开发区该怎么划分,在场的专家来自五湖四海,单凭我们国防科大这一派,就算有心帮全国做发展规划,那也没有那个力量,不如大家一起搞。将这经济开发区画好之后,分一分,各家回去调研写方案,然后我们再讨论,拿出一套因地制宜地发展规划来,咱们不同学派的人都来斗斗法,看看是哪个学派的理论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就是赵库龙教授会做人的地方。

  哪怕他所代表队额国防科大经济学派已经在之前的battle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也没像别的学派那样打压异己,更没有将自个儿的学派设置成国内学术界的标杆。

  不仅如此,赵库龙还鼓励其它学派积极挖掘自身理论优势,鼓励其它学派成长起来,好给国防科大的经济学派一点压力。

  没有发展压力的学派根本走不远。

  群雄逐鹿才是猎场,一人领跑其他人在后面捧场那只能算是友谊赛。

  -------------------------------------

  等到了划分经济开发区归属的时候,各大学派又开始较上了劲儿。

  大家都想要已经展现出潜力的东南沿海地带,都不愿意去接手积贫积弱的中西部,可于泽也说了,中西部是经济发展必须填补的短板,必须有人带走……眼见着这种情况,赵库龙上手挑走了西南的川渝湘三地,他还给自家学生挖了一个坑,“小于,陕甘宁这个硬骨头,你看要不要亲自啃?”

  于泽:“……”

  他心里的黄连罐子一下就打翻了。

  陕甘宁是硬骨头,大家都不愿意碰,他也不愿意啊!谁不知道陕甘宁的发展被地缘优势限制了?

  于泽原先的打算是接着在自个儿的大本营上搞,在东南沿海做出点成绩来,哪能想到自家恩师会给亲学生挖坑?

  他不想就这样低头,心中鬼主意一转,选了另外一块经济发展规划区。

  他指着地图上鸡脖子以上的部位说,“老师,我心里已经有选项了。我老家就在这一块儿,我大学毕业,优先建设假象。这五年时间,我打算以搞活东三省经济为己任,陕甘宁这一块儿,我觉得由西北财大的李铎教授来比较合适。李铎教授扎根西北研究多年,对西北的经济结构十分清楚,想来李铎教授才应当是振兴陕甘宁的最佳人选。”

  其它教授也纷纷附和,认为陕甘宁这块区域非李铎教授莫属。

  李铎教授心里苦,他其实想要津青港口区来试探自己的理论呢,这会儿看着甭管是原先同自己对盘的还是同自己不对盘的人,都笑着点头恭维说陕甘宁经济发展区非他莫属,李铎教授心里就喷了一口老血,但他确实没理由推脱,只能答应下来。

  李铎教授被众人七七挖坑给埋了之后,参会的人心里大概就有点数了,那些香饽饽区块基本上是争不到了,留给他们的都是稍微差那么一点,但是和自个儿所处的学校、单位沾点边的,认命之后,这些选项也就变成了香饽饽。

  大家都担心手慢之后会被分去建设边疆……

  -------------------------------------

  这次战略会议开完,国内从上到下的整个环境都变好了不少。

  谢迎春在战略会议上提到的‘永不沉没的航母’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她本人更是一散会就同中航科工的人碰了个头,那边的人拿出之前设计的航母规划图来给谢迎春看,谢迎春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升级了一把,顺带着在中航科工来的那些人面前秀了一把自己信手作画的能力。

  不需要任何尺子,她画出来的圆就十分圆,线条十分平整,几乎没有误差。

  中航科工来的那群人中,有人忍不住感慨,“难怪任总设计师回去之后说谢老师作图的功底十分强,任总没有骗我们啊……这圆真是太圆了。”

  一共三个训练台,设计上衢州临海军区附近的一处天然港上,训练台都以建筑物最高标准来设计,谢迎春等到中建的人领走图纸核查无误并开始动工后,她才返回平沙市。

  两个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在带,于泽从京城回来之后,直接随着中央派来的人北上去了东山省进行实地经济考察。

  他们到的第一站不是有雪域明珠之称的哈市,也不是与津市、青市这样享有沿海便利的城市,而是他的老家——松原。

  嫩江、松花江、第二松花江、拉林河这四条河流流经松原,河流带来的有机质肥沃了松原大地,经过一代人的开发,原先的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松原亦享有“粮仓、林海、肉库、鱼乡”的美称。

  于泽给东三省规划的产业链条是‘农业-旅游业-重工业-轻工业’,以农业为首,是为了充分利用东北这片肥沃的土地优势,以此来保障国内粮食的稳定供应,重工业是建国后东三省的发展主旋律,眼看着重工业逐渐式微,于泽便将重工业在发展规划所占的权重下调,但也不敢调得太厉害,担心会对东三省现今的经济结构造成太大影响,他便在农业与重工业之间插入了一条之前没被重视到的旅游业来进行缓冲,而轻工业则作为后续发展预备路线。

  于泽同中央规划组的人到松原的当天,长青省的领导班子就收到了消息,连夜赶到松原,赶紧与中央规划组的人碰了个头。

  在得知于泽就是当年恢复高考第一届考生中的全省第二时,长青省的领导班子全都放了心。

  自家地皮上走出去的娃儿,再回来,就算不是报效家乡,那也不会是坑老乡吧!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7-25 09:58:34~2020-07-25 14:31: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19446112 20瓶;凤凰花又开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2章 出息后生

  于泽压根没想到, 自己老家的领导班子为了欢迎自个儿这个出息人回家,居然在他们进松原的必经之路上拉起了横幅,还请来了锣鼓队进行街边表演。

  他跟着中央规划组的人回到松原时, 才刚拐进市区,就见街道两边窜出了很多衣着花花绿绿的人, 那些人拿着锣鼓,敲得震天响,最前方还有一条横幅——欢迎中央规划组及我市出息后生于泽莅临指导!

  中央规划组的人同于泽的关系很好,带头的是一个叫宋美华的大姐。

  那大姐瞧见横幅之后, 还特地只给于泽看,“小于老师,你快看, 你们这边的老乡都好热情啊!这是夹道欢迎我们呢!上面还写了欢迎欢迎出息后生……”

  宋美华大姐眼中带上了打趣, “小于,出息后生这个词儿用的真是精妙啊!你真是太有出息了!不仅你有出息,你媳妇儿也厉害,你们俩算是年轻一代的翘楚了吧!怎么着,看着这么热情的老乡, 你心里有没有很感动?”

  于泽一脸木然地点头,“感动。”

  确实感动啊, 感动得他都有点尴尬了!

  这些人都是在搞啥,让他很难下得来台啊!

  安安静静地不好吗?

  你们不能这样吭出息后生啊!吓得出息后生都不敢再回来了!

  于泽心里吐槽不断,脸上却没表现出丁点儿的不耐来,他同宋美华说, “宋组长,我们就不在市区逗留了,我带您看看之前频频出现在报纸上的红星食品厂和青山食品厂吧。”

  “这两个厂子算是我夫人的心血, 做的挺好的,我希望将来能在整个东三省,甚至是东三省之外的全国各地,都推广这种精益求精的企业发展模式。同时,我也希望东三省能够率先将这种模式运用下去,争取早日带领东三省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红星食品厂和青山食品厂的名字早就传遍了全国各地,宋美华自然听过,她都见过那些食品包装上的谢迎春照片,但她不知道谢迎春同于泽的关系。

  这会儿听于泽说起他和谢迎春的关系,宋美华还惊愕了一下,“小于老师,你说你和谢迎春是夫妻?那你知道新世纪食品厂吗?这个食品厂现在特别厉害,据说就是谢迎春建设的。我们原先还打算亲自走访新世纪食品厂,去学习新世纪食品厂的发展模式,并将这种先进的发展模式推广到全国大小企业呢!”

  于泽:“……”

  他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地说,“新世纪食品厂确实是我夫人的产业,不过她只负责提供本金以及饼干配方这种核心技术,具体的食品厂管理规章制度都是我来负责的。如果宋组长有什么想问的,直接问我就可以。”

  这下整个中央规划组都跟着震惊了。

  谁不知道新世纪食品厂俨然已经发展成了国内食品行业的标杆产业?

  新世纪食品厂从首都、沪上、羊城等几个率先发展起来的城市开始铺货,一步步下渗到各个级别的城市,因为新世纪食品厂生产的饼干各个档次的都有,所以就连农村的供销合作社的货架上都有新世纪食品厂的产品,这个新发展起来没几年的食品厂俨然已经成为风靡全国的‘网红’产品。

  宋美华恭维了于泽一句,“原来新世纪食品厂是你亲自掌舵的,难怪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起来。于老师,待会儿我们找你取经的时候,你可不能藏私,得好好给我们讲讲你的致富经。”

  原先她只知道于泽是赵库龙的学生,貌似做出来的成就不少,是学术界刚展露头角的新星,潜力无限,所以愿意称呼年纪比她儿子还要小的于泽一声‘小于老师’。

  这会儿宋美华知道于泽竟然是新世纪食品厂的背后掌舵人后,立马就改了口,把‘小于老师’中的那个‘小’字给去掉了,换成更尊重人的‘于老师’。

  于泽又不傻,自然能感觉到宋美华前后的态度变化,他点点头,“没问题,这没什么好藏私的。”

  -------------------------------------

  自打伪造账册被谢迎春和于泽发现之后,红星食品厂的元气大伤,虽说后来他们及时拿回了烤馍片的配方,但造成的损伤依旧是无法逆转的。

  之前落后于红星食品厂许多的青山食品厂却没再佛系,他们小步快走,在保证良心生产的基础上,沿着红星食品厂走过的腾飞路飞速发展,陆陆续续建了不少生产线,虽然规模无法同后来居上的新世纪食品厂相比,但也已经发展成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知名企业。

  中央规划组的车就停在青山食品厂门口。

  门卫一见车上下来的人是那张熟悉的面孔,立马出来迎接,“于总,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于泽指了指身后晚他一步下车的中央规划组的人,介绍道:“我这次是来是给中央规划组的人带路的。麻烦老哥通报一下,就说我们领了中央的任务,来咱们厂里参观参观,借鉴学习一下咱们厂子里的先进生产经验。”

  门卫一听,赶紧给厂长秘术打了电话过去,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孙军书记和时任厂长杜钰就跑出来迎接了。

  二人近些年都有点发福,跑起来堵上的肥肉乱颤,看得于泽都有点惊讶。

  孙军书记和杜钰厂长站在门口一看,见于泽身后站着几个面相陌生,但一看衣着就不菲的人,连忙问于泽,“于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央规划组怎么就来我们厂子了?难道是要把我们厂子收归国有?”

  于泽眼见孙军书记急得满头大汗,解释道:“孙书记不要着急,我们这次来就是带规划组的领导看看青山食品厂稳步发展的模式,没别的意思。”

  孙军书记这才放了一半的心。

  他是搞行政出身的,知道这些面子工程该怎么搞,早就准备好了,这会儿听于泽一说,便知道自个儿准备的东西要派上用场了。

  “我们厂子一直都在总结经验教训,既然中央来的领导想听,自然是知无不言,还请各位移步到我们食品厂的文化墙那边去,上面有我们总结出来的不少东西。”

  于泽与宋美华等人跟在孙军书记和杜钰厂长身后,到了孙军书记口中描述的‘文化墙’前。

  这‘文化墙’做的略微有点简陋,就是在生产车间外面的墙上刷了一层水泥,然后又用墨汁把水泥给染成了黑色,最后找写字漂亮的人,用粉笔在那墙上写了一些字,画了一些图画。

  中央规划组的人是带着相机来的,这会儿瞅到有素材用,立马就对着文化墙上的东西开拍,宋美华还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本子,打算认真记一些要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2页  当前第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开挂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