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全家穿越到古代_分节阅读_第160节
小说作者:易楠苏伊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9 MB   上传时间:2021-01-06 12:32:16

  林晓笑道,“我娘给我买的。”

  另一边,李秀琴坐在文娘子边上,“你家虎宝呢?”

  文娘子露出母性的光辉,“在家呢。这儿太吵了,我就让丫鬟留在家看着。”

  李秀琴见她瘦了很多,想来是夜里照顾孩子累的,“待会儿,你得多吃些,好好补补。”

  文娘子点点头,打了个哈欠,“当了母亲,我才知道养孩子有多累。真是一点都不得闲。”

  李秀琴确实好些日子没见文娘子了。当了母亲,孩子就相当于绑在母亲身上了。要是碰到抱孙不抱子的文人,那更是苦不堪言。

  文娘子现在是甜蜜夹杂着痛苦,“可不是嘛。孩子见天地长,我之前做的衣服有几件穿了一回就不能穿了。我不得不给他做大些。”

  李秀琴叹了口气,是了,这古代的女人还要自己做衣服。

  “对了,我家孩子已经长牙了,我什么时候能给他吃盐啊?每到饭点,我都让丫鬟将孩子抱到旁边吃饭。要不然虎宝看到菜就会馋。”

  李秀琴仔细回想自己学过的育儿知识,“过了一周岁再吃。现在吃盐对孩子不好。盐吃太早,孩子会变笨,容易生病,肾也不太好。”

  文娘子一听有这么多坏处,吓得不轻,“不吃,我没给他吃。”

  两人说话的功夫,吉时到了,大家拿筷子开动,也不必招呼,每个人都夹自己喜欢吃的菜肴。

  这菜实在是太多了,大家吃到六成饱,菜还剩下一半,大伙不由放慢速度。

  男人们聚在一块喝酒吹牛,婆子们聚在一块聊附近的八卦,媳妇们聚在一块讲娘家那头发生的事儿,女孩子们聚在一块聊县城漂亮头花,男孩子们聚在一块聊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棚子里叽叽喳喳不停,等他们好不容易吃完,开始听戏了。

  饭菜也不必急着收。等看完了戏,要是有谁饿了,可以继续过来吃。

  刚刚吃饭时坐的条凳很快被大伙搬到戏台那边,前三是孩子坐在稻草上,第四到第六排是一群孩子坐在条凳上,第七排至第九排是大人坐在条凳上,最后四排是大人踩在条凳上,从前至后呈阶梯式。

  戏台上,两个装扮喜庆的大娘和白面书生咿咿呀呀唱起来。

  乡下人听不哪那些难懂的曲目,林满堂特地选了乡间通俗故事改编的小调。讲的是白面书生在树下看书,被大娘误以为是小偷,有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滑稽,再加上这戏唱功烂俗,语言诙谐,人物逗趣,情节搞笑,引人捧腹大笑。

  小庄村一阵接一阵的欢笑声,很快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本来刘家村开福锅就是本地特色。许多穷苦人家昨晚就开始饿肚子,大老远就跑过来排队吃免费菜。

  路过小庄村,听到这边咿咿呀呀好似在唱戏,不由驻足瞧了几眼,这一看就入迷了,直等肚子饿得叽里咕噜乱叫,他们才恍然回过神。

  有那尖嘴的闻到旁边棚子里有吃的,就溜进去吃些残羹冷炙。

  林满堂等人看到却也没阻止。如此,没过多久,这些剩饭剩菜被这些人消灭干净。

  两个时辰后,点的几出戏唱完,天色已晚,大伙才搬着条凳,端着吃剩的碗盘回了家。

  

第137章

  二月开始, 小庄村又彻底忙起来。要说最忙的人当属李秀琴。

  全村再加上佃户们一共一千六百多头猪全都等着她敲,从早到晚一个人拿着刀,始终不停歇, 但她很满足, 因为她有种找到以前做外科手术的感觉。

  这天, 李秀琴到关屠夫家敲猪,顺便还要教关大郎怎么敲。只靠她一个,很容易错过敲猪最佳时间, 她就想给自己找个帮手,关大郎就是最好的人选。

  关大郎本来就是拿刀的好手,教他一点都不费功夫。

  关大郎聊起昨儿去别村买猪仔听到的八卦,“我听说附近几个村子也都学咱们敲猪呢。”

  李秀琴手里的刀差点没拿稳, “你说什么?”

  关大郎又重复了一遍。

  李秀琴抿了抿嘴, “很多吗?”

  关大郎挠头,“一开始挺多的,但是有两家把猪给敲死了, 就只剩下几家了。只不过他们养得不多,每家只养了一两头,估计是想试试看敲猪会不会真的安份点儿。”

  这正是李秀琴当初告诉大家的说辞。那时候外村人也知道她在家敲猪。后来林满堂把养猪法教给大家,也告诉大伙这猪肉之所以好吃就是因为敲猪的缘故。

  李秀琴眉心直跳,等他们养过之后,那养猪这事就瞒不住了呀。

  关大郎看着她, “大家猜测这养猪法明年可能就瞒不住了,所以就想多养些。”

  年底时, 李秀琴统计过, 大家报的养猪数是一千头, 可据她所知, 大伙抱的小猪仔多了好些。

  就拿王高来说,他也不急着给两个儿子盖房子成亲,而是在沙地那边又盖了个猪圈,比之前说的多养了三十多头。

  中午回家吃饭,李秀琴就将这事告诉了男人。

  林满堂好半晌没说话,“咱们这养猪法迟早瞒不住的。”

  李秀琴抿嘴,“我知道,但是能晚一年,咱们就能多赚一年的钱。”

  这倒是真的,林满堂拍拍她肩膀,“那你明儿告诉关屠夫,让他到了年底去各家收猪,争取把那些阉过的猪都买下来,让他们发现不了猪肉之间的差异。”

  李秀琴一愣,咦,好像也行啊,“成,我待会跟他说。”

  李秀琴又告诉他一事,“对了,这个月六号,许成祖二弟家嫁闺女,你去吃席吗?”

  林满堂拧眉,掰着指头算了半天,不成,晚一个月,还是可以养猪的,“你去让他们家想个法子,晚一个月再成亲。”

  李秀琴都听傻了,这事也太不靠谱了,“哪有人三月成亲的啊?而且你凭啥就让人家晚一个月成亲,人家双方商定好的婚期,你突然就让人家改。这不合适吧?”

  她男人说得倒轻巧,成亲是每个姑娘最美的一天。突然就这么推迟了,多不吉利,而且那姑娘该多恐慌。

  林满堂认为自己没错,“之前我也不知道他把成亲日子定这么早啊?我这不是刚知道的。我还不是为了咱们村,要是那姑娘将养猪法告诉婆家,咱们村的猪就卖不上价了。”

  李秀琴有点头疼,“咱们叮嘱她不说不就成了吗?你就非得让人家晚成亲?”

  “你让她不说,她真就能不说吗?”林满堂前世就见过不少姑娘是恋爱脑,被男人几句甜言蜜语一哄,连家当都送给对方了。他可不信对方能守口如瓶。

  “那回头这门婚事要是出了岔子,咱们可就是罪人了,咱们担待不起。”李秀琴坚决不掺和这事。

  这养猪方子迟早会露出去,堵来堵去有意思吗?

  两人再次发生争吵,谁也不让谁。

  范寡妇心惊胆战,时不时瞅一眼坐在堂屋的林晓,心想,小姐可真沉得住气啊,亲爹亲娘吵成这样,她居然都不过来劝。

  林晓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背着手走出家门。

  没一会儿,许成祖的二弟就来了,说婚事推迟四个月。

  “咱们家要给儿子盖房子,又要盖猪圈,忙得不成。明儿,我跟男方家商量,六月六再成亲。”

  农村人一般很少大夏天办喜事,主要担心剩菜会馊。不过他们家现在养了这么多头猪,倒是不用担心。

  李秀琴狐疑地看了眼女儿,“该不会是有人通知你吧?”

  许成祖二弟也没否认,“你们也别怪孩子。其实满堂说得也对,要是这方子真从我闺女嘴里漏出去,咱们村人一定会恨死我的。我还要谢谢你们提醒我呢。我都没想到这事儿。”

  这日子其实是男方家去年就定下来的,但他一直没对外说,这不前几日请客,才将日子告诉村民们。

  至于养猪这事儿,他压根没将闺女婚事扯到一块,本来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

  他现在也是一阵后怕。他闺女从头到尾都知道猪是怎么养的。如果她肚里有了孩子,哪怕为了孩子,她也会帮助婆家。他也不能说闺女做得不对。毕竟当娘的,谁想让自己孩子受苦呢。可是其他人不会这么想。他们会觉得他闺女断了全村人的财路。

  林满堂握住他的手,“你别这么说。这养猪法迟早会传出去,不是今年也得是明年。”

  许成祖二弟点头,“是。我明白。”

  确定两人不再争吵,许成祖二弟千恩万谢走了。

  李秀琴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复杂。

  为了多赚些钱,这些人小心谨慎,生怕出一点岔子,婚事说推迟就推迟了,没人问过当事人的意见。真是无语。

  “你还生我气呢?”

  李秀琴摆了摆手,“算了,人家爹娘自己都乐意,我还能说什么。”

  她问家里果园打算怎么办?

  “咱们那果园大部分的果树都卖了,咱们是不是应该补种新果树啊?”

  林满堂摇头,“我打算全部种花椒。晓晓那书光县城就卖出上千本,这书卖得越多,咱们县种果园的人家就越多,果子只会越来越不值钱。咱们不如种花椒。”

  国人最喜欢跟风,跟风的后果就会导致物价下跌。

  李秀琴不可思议看着他,“那你之前还把那一百亩杨树都给砍了?”

  “果园再不值钱,也比杨树值钱啊。而且去年咱们那果树栽种好嫁接了,今年依旧能卖个好价钱。等卖完,我再全部种花椒。到时候咱们的猪肉可以弄成香肠,香料钱还能省下一笔呢。”

  李秀琴满脸震惊看着他,“所以你都算好了?”

  哎呀,她男人到底是做生意的,走一步看三步呀。她居然都没想到。

  林满堂没当一回事,不以为然,“做生意不都这样嘛。难道要等缺货时,才想着怎么进货吗?”

  吃完饭,林满堂回屋读书,李秀琴打算继续去敲猪,女儿追了出来,找她谈事情,“娘,我要建窑,你帮我把咱家屋后那片地租下来吧?”

  李秀琴这才想起来女儿也要办她的正事了,“行,我待会就去跟王高家说。”

  她出了院子先去了趟王高家。

  王高媳妇正好在家,李秀琴将来意讲了。

  王高媳妇有些为难,“这事我可做不了主,我给你叫人去。”

  她去菜地叫了婆婆回来。

  王婆子一听她要租地,也犯了难,“可我家地不多,就指着这些粮食呢。”

  李秀琴笑道,“大娘,我不白要您的地,我给您粮食。您那地一年能种出多少粮食,我就给您多少,也省了你们种地的辛苦了。”

  王婆子一听有这好事,当即就答应了,“成。”她顿了顿,“咱家那地种了麦子,再过几个月就能割了,等割完,再租给你吧。”

  都是乡下人,舍不得糟蹋粮食,李秀琴也能理解,玻璃也不急着制出来,所以也没强求,“成”。

  她道了谢,要回家,王婆子和王高媳妇送她出来。

  还没走出院门,离老远就听到王高的叫声,“娘?媳妇?快!快!”

  王高满头大汗跑进来,看到李秀琴也在,立刻跟她打招呼,“啊?弟妹来了啊?咋不在家多坐会儿呢?”

  李秀琴笑道,“我来说点儿事。”

  王婆子笑问,“啥事啊?你高兴成这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5页  当前第1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0/3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全家穿越到古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