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_分节阅读_第143节
小说作者:将月去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99 KB   上传时间:2021-05-09 20:36:13

  吃过饭,沈大娃又凑到陈氏跟前,“娘,啥时候和奶说……”

  陈氏叹了口气,神色疲倦,“你让大伙过个好年吧。”

  嫁娶不是是简单的事,就算大娃心悦人家姑娘,可是沈家贸然上门提亲,绝对会被当成登徒子打出来。

  要请媒人说和,也要看郑家愿不愿意,更要看周氏愿不愿意。

  陈氏尚且不知那个郑姑娘品性如何,哪儿能给大娃准话。

  这事一拖就到了初五。

  初五这天又下了一场雪,井水都快冻严实了,满园银簌,连门都不愿意出。

  顾筱隔窗看着房檐上的冰棱,和沈羲和商量储冰的事。

  等到夏天六七月份,天热的人心慌。

  盛京各家都有冰窖,冬天储冰,留着夏天用。

  沈家没冰窖,不过多宝阁的铺子里有,顾筱想多存点冰。

  到时候可以做冰凉凉的吃食解暑,还能家里用,夏日冰贵,现在储冰最好。

  沈羲和没什么意见,只问顾筱用帮忙不。

  顾筱道:“张绪就能做,不用你,对了,我这两天看大娃好像有心事。”

  沈大娃就差把心事写在脸上了,时不时叹气,说话的时欲言又止。

  沈羲和顿了顿,“的确有。”

  在沈家年岁相近的也就沈羲和沈大娃两人,沈大娃有心事不能和沈大郎说,不能和陈氏说,不能和二娃说,只能和沈羲和说。

  他学着沈老爷子的样子,坐在门槛儿,一脸沧桑,“小叔,怎么才能娶到喜欢的姑娘。”

  年少不知情贵,沈大娃也不懂喜欢是什么滋味,就想娶人家,以后他走南闯北,有人跟着陪着就很好了。

  沈羲和道:“我的婚事是你奶奶做主的,正巧是怎么喜欢的人。”

  沈大娃叹了口气,他就是怕周氏陈氏不给他做主。

  沈羲和也不知怎么劝慰,他拍拍大娃的肩膀,“别坐门槛了,一会儿你娘看见了又该说你了。”

  连着五日,陈氏对沈大娃都没好脸色。

  沈羲和对顾筱道:“大娃去抚宁,借住在别人家,那家姓郑,家有一女,相处久了,便觉得那姑娘很好。”

  顾筱怔了怔,那便是日久生情了,只是周氏会同意吗。

  陈氏说到做到,到了初五就把这事和周氏说了。

  自古以来婚姻嫁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周氏一听家在抚宁,便皱了皱眉,“离得这样远……”

  陈氏叹了口气,要不怎么说生孩子还债呢,“也没太远,郑家和咱们家差不多,家里供着一个读书人,顺便做捕鱼养珠的生意。”

  周氏道:“养猪可是大户啊,咱们家……”

  陈氏微愣,明白周氏是会错意了,解释道:“是珍珠,钗子首饰上的珍珠。”

  “那珍珠岂不是更贵?”周氏还是觉得不靠谱,“盛京有不好家世清白的姑娘,非得从抚宁找……”

  陈氏唯有苦笑,她想过拒绝这件事,可怕儿子抱憾一生。

  再有,自从家里生活变好,大娃嘴上就一直说小婶好,问以后想找什么样的媳妇,就说找顾筱这样的。

  陈氏知道找顾筱这样的是不太容易,但总归不会太差。

  “娘,媳妇想着托人去打听打听,要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娶进来做媳妇也是桩美事,要是咱们看过了,还不满意,那就别提这件事了。”

  周氏点了一下头。

  娶媳妇是给沈大娃娶,就算在盛京找,也得他自己看过愿意才行。

  毕竟以后陪他一辈子的不是爹娘。

  “那就看看,”周氏道:“他今年十九了,婚事得抓点紧。最好是找一个和气的亲家,你说郑家供着读书人,这是好事,亲戚之间互相帮扶,但不能事事倚仗……”

  沈家毕竟有沈羲和做官,周氏不想有一个扒上来的亲家。

  “咱们家不重门第,因为咱们家就是种地的,要是郑家家风清正,姑娘好,这门亲事我就同意。”

  陈氏点点头,“儿媳明白。”

  虽说只是托媒人打听,但沈大娃高兴坏了,离正月十五还有十天,可他恨不得现在就到那天。

  周氏说让沈大郎跟着大娃去,打听清楚再回来,如果一切顺利,就去郑家提亲。

  总算到了十五,沈大娃欢欢喜喜地收拾行李,顾筱喊大娃出去,有事和他说。

  沈大娃:“小婶你有什么事直说,你就是要天上的星星我也给你摘下来。”

  “我要星星有你小叔呢,用不着你。”顾筱言归正传,道:“你卖海货是不是往南方跑?”

  沈大娃点点头,这回出去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

  顾筱道:“那你帮我找长茄子的苗,还有一种酒,喝起来涩涩的,酒味淡,颜色是浅黄色,是小麦芽做的。”

  沈大娃记在心里,“三月多春种,种苗我春种前给带回来。”

  “酒我找找看吧,小婶,我长这么大也没喝过几回酒。”大娃挠挠头,“涩涩的,我也不一定能找到……”

  顾筱:“酒找不到也无所谓,这些钱你拿着,种子多买一些,我要在庄子上种。”

  啤酒顾筱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都是以后才出来的东西,她就是想看看乡下的小庄子里有没有人家酿着自己喝。

  顾筱给了大娃一百两银票,“还有珍珠贝壳,我还要。”

  沈大娃把银票收下,又把年前给周氏的四十两要回来,跟着沈大郎陈氏一块去抚宁。

  过了正月十五,天气转暖,食肆的客人越来越多。

  大丫今年要备嫁,不好一直在外面忙活,就待在家里绣嫁妆,李氏她们忙不过来,就去人牙子那儿买了两个妇人。

  多了两个能干的妇人,李氏她们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巧了不少。

  沈家农家出身,没那么多规矩,两个妇人也是安分的,相处还算愉快。

  算着日子,陈氏他们也该到抚宁了。

  临海的小城,要说和盛京有什么不同,那便是风更大些,天更蓝些。

  正月二十,海风比盛京正月初一的风还要大。

  吹的人头皮发麻。

  抚宁县的客栈和别处的差不多,陈氏三人暂且先在客栈住下。

  说亲要找媒人说和,陈氏找到抚宁县的媒婆,向她打听了打听适嫁的姑娘。

  其中便有郑家女。

  “郑家是殷实人家,名声极好,家里还有读书人,郑姑娘大方善良,模样好。要的彩礼倒是不多,二两银子,不过以后逢年过节都得有年礼,常走动。郑家不看重男方家里多有钱,人满意才行。”

  陈氏心里悄悄宽慰,不是只要钱胡搅蛮缠的人家。

  但只从媒人这里问还不行,得多打听打听。

  陈氏把媒婆送出去,回屋喝了杯热茶,她打听了两天,也在街上远远见过郑姑娘一次。

  圆脸带着笑,眼睛跟会说话似的,是招人喜欢的模样。

  陈氏现在发愁,郑家要是不愿女儿远嫁怎么办,看沈大娃的架势,以后肯定要走南闯北,谁愿意自己闺女去受苦。

  过了正月,陈氏下定决心去郑家提亲。

  请了媒人,备了提亲的礼物,还换了新衣裳,梳了头发戴了新发簪,收拾地整整齐齐。

  ————

  沈大娃曾在郑家借住半个多月,同郑家小公子同吃同住。

  沈大娃勤快,会帮着干活,人模样好,还读过书,能做生意。

  郑家人的确起过结亲的念头。

  可沈诚不是本地人,再说了,郑姑娘是女娃,郑家哪儿能上赶着结亲。

  现在沈家人来提亲了。

  郑母还是舍不得女儿嫁远,嫁的远,万一以后在婆家受欺负了连护着的人都没有。

  郑父沉思一会儿,道:“孩子们以后总不会一直待在村子里,咱们不图沈家的钱,看中的是沈诚这个人。”

  男子知上进,有担当,能说服父母来抚宁提亲,礼数周全,在郑父看来就已经足够了。

  郑母叹了口气,“那我去问问妞妞的意思。”

  郑母去郑云舒屋里,她把其中利害说清楚,“我们还是看你的意思,你若愿意,就答应这门亲事。”

  郑云舒脸上染上了一层薄红,她想到远嫁,心里有些害怕,可那人若是沈诚……

  自己也是愿意的。

  郑云舒点了点头,“娘,我愿意。”

  郑母摸摸女儿的头,“订了亲就是大姑娘了,以后别去海边帮忙,安心待在家里绣嫁妆。”

  养这么大的女儿,就要嫁人了,郑母心里不是滋味。

  亲事定下来,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婚期定在了五月初五。

  二月底,陈氏和沈大郎回盛京,和周氏秉明大娃的亲事。

  周氏没说什么,“结亲结亲,是喜事,要置办什么东西就从我这儿支银子。”

  陈氏哎了一声,远嫁过来的媳妇,得对她更好一些。

  沈大娃去了一趟南方,给顾筱问长茄子种子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年沈大娃都顺当,茄子苗几日就给问到了,也不贵,二两银子买了不少,够顾筱种几亩地的了。

  除了茄子苗,沈大娃还买了草莓苗,不少菜籽,反正家里有庄子,可着劲儿种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2页  当前第1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3/1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