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将月去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99 KB   上传时间:2021-05-09 20:36:13

  账本上记得很清楚,两把缂丝扇子卖了五百两,绢布团扇五十两一把,纸扇十两一把,其他的是折扇,油纸扇,卖的也不少。

  “供不应求。卖了两把是因为只有两把,若是多,几十把都卖的出去。”张掌柜人逢喜事精神爽,若不是缂丝扇子难做,学徒学的慢,他还真恨不得卖几十把出去。

  顾筱道:“多了反而不值钱了。”

  张掌柜跟着点头,“是这个理儿,小东家,走马灯和做永生花的法子现在应该已经送到盛京了……”

  现在七月下旬,离八月十五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马灯应该能卖个好价钱,再有永生花,且有的赚呢。

  顾筱只是做东西,张掌柜则要打点多宝阁上下,人脉关系人情走动,也是辛苦。

  顾筱道:“那正好,我新做了一把折扇,掌柜的看看。”

  张掌柜一听是折扇,想看的心思就没那么大了,顾筱做的折扇是他见过最雅致最精巧的,再做无非是扇面扇柄不一样,但也是一个路子。

  在他眼里,那些扇子已是登峰造极,无人能出奇右,顾筱也不行。

  “那我看看。”张掌柜接过折扇,暗自打量,扇柄就是普通的扇柄,没甚出彩的地方,他打开扇子,眼睛立刻直了。

  “这是……”

  干净整洁的扇面画的是雪,雪是用留白法画的,墨色的山水,留白处便是雪。更妙的是扇面上嵌着银箔,就好似天上摇摇曳曳落下的雪花。

  “这是洒银纸……”张掌柜见过洒银纸,银子是钱,可见洒银纸有多贵,也就是盛京用洒银纸多,多用来抄佛经。

  没想到还能做成扇子,雪花银雪花银,银子像雪花一样,银箔不就像雪一样吗。

  真是空有纸却不知怎么赚钱。

  张掌柜觉得自己拿的不是扇子,而是大把的银子。

  “雪有雅称,寒酥琼英六出,掌柜叫什么都行。”顾筱觉得扇子好看是好看,可也要有个好听的名字,银字并不好。

  “对,琼英纸,六出扇,妙哉妙哉。”张掌柜又看了另一把扇子,盖因银与雪太过贴合,所以两把扇子上画的都是雪景。

  顾筱还带过来几张纸,她拿了根笔写下银箔的做法,“洒银加在抄造里,掌柜请几个做纸的老师傅,多宝阁以后可以专卖这种纸。”

  还有就是花笺,异曲同工,多宝阁卖的纸都和别处不同。

  张掌柜道:“那是自然,只不过请师傅,造纸,又得花一大笔钱。”

  刚送过来的银子张掌柜还没捂热乎呢。

  那些个老师傅不好请,还不如养学徒,慢慢学,签了契子,心里还稳当点,张掌柜把心里话说了,顾筱点点头,她管做,其他的还是张掌柜决定的好。

  “那就尽快学,尽快做,反正有走马灯和永生花挡着,六出扇可以慢慢来。”张掌柜笑了两声。

  如他所言,走马灯和永生花的法子已经到盛京了。

  小张掌柜依信里说的,在多宝阁的二楼弄了两间雅间。

  里面用湖蓝淡青,浅粉娇黄的月季做了花墙,一进去,就是扑鼻的花香。

  小张掌柜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进这间屋子,不由自主就笑出来,走路还同手同脚。

  他搓搓手道:“不然把我住的那间也弄成这样?”

  “一朵花二两银子,你掏钱,立刻给你整。”过来弄花墙的活计如是道。

  小张掌柜干笑两声,“哈哈,那算了,我倒不是在乎银子,就是单纯不喜欢这种粉粉嫩嫩的屋子,哈哈。”

第47章 满月酒 顾筱捡了菜就给沈……

  伙计看着小张掌柜口是心非的样子, 暗自撇了撇嘴,“这些花老值钱呢,掌柜的记着按时打理。”

  外头摆着的东西难免落灰, 永生花又没个罩子,也不像瓷器木雕一样,有灰了擦一擦就行, 得用软毛的小刷子,一点一点把灰扫下来。

  这么一间花房, 要全用鲜花,那得三五天就换一回, 谁家用的起,可永生花就不一样了, 只需时常打理,熏香就好了。

  小张掌柜道:“自然, 那明儿就让夫人们来二楼雅间坐坐。”

  小张掌柜在屋子里转了一圈,“走马灯就放这儿, 等傍晚再放过来。”

  灯自然是晚上用的。

  “傍晚?那岂不是白日里见不着了。谁家的小姐夫人晚上在外头逛。”

  小张掌柜拍拍伙计的肩膀,“你懂什么,你待在这间屋子里, 好吃好喝的,你愿意走不?”

  伙计摇摇头, 肯定不愿意,让他睡地上都行。

  “那留的晚的人不就能看见走马灯了。”小张掌柜笑了笑,从屋里出去, 那灯就放两刻钟,可不是谁都能看见的。

  次日,来多宝阁的人依旧不少。

  小张掌柜笑脸相迎, “二楼有雅间,里面有字画,夫人小姐可以上去看看。”

  字画谁没见过,谁家都有几幅,可掌柜都这么说了,就是想卖个好。

  为首的是平阳侯府的主母,当家夫人,她常来多宝阁,里面东西甚是和她心意,“那就去雅间坐坐。”

  小张掌柜引着一群贵客去二楼,平阳候夫人一进去,轻轻挑了一下眉,这屋子不太一样,墙壁上全是鲜花,香气扑鼻。

  桌椅板凳是浅木色,上面还摆着一瓶月季花。

  墙上挂着的字画画的也是月季,窗子大,屋里明亮,往这儿一站,心里都轻快不少。

  平阳候夫人都四十多岁了,早就过了喜欢鲜花的年纪,可是这样看着欢喜地紧。

  “夫人们先坐,一会儿有茶水点心送上来。”

  茶是上好的雨前龙井,点心是从盛京城最好的点心铺子里买的,墙上字画平平无奇,这群夫人就在这里坐了半天。

  下午平阳候夫人又过来了,她在多宝阁买了两本书,一把扇子,又问了缂丝团扇有没有。

  小张掌柜道:“我们大师傅一个月只能织一把扇子出来,近日是没有的。”

  平阳侯夫人心里觉得可惜,又问:“那没有别的缂丝物件吗,大的小的都行。”

  “缂丝扇子就那两把,还有一盏灯,不过要等阵子,过几日会有三个核桃木雕,夫人喜欢可以早点过来。”

  买东讲西先到先得,谁都不差钱,自然是谁先看中是谁的,盛京城这么大,也不讲什么以权压人,不能让掌柜为难。

  平阳侯夫人点了一下头,“嗯。”

  闻着花香,在雅间坐了半日,不觉得暑热,侯府花园里的花虽名贵,可蚊虫多,还热。

  这一坐就到了晚上,跟着一块儿来的几位夫人都走了,就剩平阳侯夫人一个。

  平阳侯夫人犹豫了一会儿,刚想走,就见个模样俏丽的侍女捧着一盏灯进来,那灯是六角形,上面的木雕极其好看,灯托轻巧,她心里琢磨,这盏莫不就是缂丝做的灯。

  侍女把灯放下,往里面放了跟蜡烛,然后福了福身退了下去。

  平阳侯夫人看着灯壁慢慢悠悠转了起来,那缂丝做的灯壁上出现了暗影,先是嫦娥奔月,然后是广寒桂树,仙子对月空望,在月空垂泪,碧海丹青夜夜悔过,最后又回到了嫦娥偷药上。

  平阳侯夫人发现月亮是织在灯壁上的,还有薄薄的云雾,“这是走马灯?”

  “正是,灯壁是用缂丝织的,里面的剪影和的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景,准备八月十五当日摆出来。”小张掌柜背着手,解释道。

  平阳侯夫人哪里还等得到八月十五,她道:“掌柜,我是极其喜欢缂丝的,上回团扇不小心错过,既然走马灯要八月十五才摆出来,我能先观一回已是心满意足。”

  小张掌柜笑了笑,“夫人若是喜欢,可以等一等。”

  平阳侯夫人没说好也没说不好,“过阵子是家里老夫人的生辰,正愁没件像样的礼物,不知能否引荐那位织缂丝的织娘,我想买一副缂丝织的佛经。”

  小张掌柜面上一僵,便是他大伯没嘱咐过,这玩意也不是说接就接的,且不说小东家会不会织佛经,就说这些东西,还不是小东家做什么,她们买什么。

  哪儿有挑的道理,就是想要,那也得求着。

  “实在对不住,织娘没住盛京,都是靠书信往来。”

  “可这生辰礼实在让我发愁,偏老夫人喜欢缂丝物件,不然掌柜的行个方便,我买下走马灯,当然,掌柜可以把走马灯摆到中秋节。”平阳侯夫人语气温温柔柔的,眼睛还带着柔光,好商好量。

  小张掌柜在心里叹了口气,不亏是侯府当家主母,既然她非要,卖还不成,“既然夫人都这么说了,那就摆到中秋节吧,夫人,这盏灯一千五百两银子,您看,是现在……”

  一千五百两不是个小数目,可是只此一件,讨老夫人欢心也是值当的,再说,摆到中秋节,走马灯谁都看过,最后由她买下,最好不过。

  平阳侯夫人笑着道:“我这就让人取钱送过来。”

  刚摆出来就卖出去了,还是狮子大开口,小张掌柜这钱赚的虚的慌。

  小张掌柜道:“那好,夫人记得常来看。”

  平阳侯夫人付了银子,小张掌柜在账上记了一笔,以后多宝阁的东西真就是先到先得了。

  来多宝阁的人越发多,每日都有人去二楼雅间坐,坐到晚上的也有一两个,自然都能看到走马灯。

  便是问了,小张掌柜一律说等八月十五再卖。

  有了永生花装点的屋子,多宝阁生意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英国公府的小姐,几个伯府的姑娘,大臣的女儿,一坐就是半天,当然也会买些东西带回去。

  小张掌柜赶紧给他伯父写了封信,顺便把平阳侯夫人想要缂丝佛经的事说了。

  ————

  一来一回就到了七月二十八,三丫满一个月了。

  沈家摆了两桌满月酒,过来的人不多,李氏的娘家,周氏两个出嫁的女儿,还有沈大郎这边的几个亲戚。

  李氏出了月子,拾掇干净,给三丫穿了红色的小衫,过来的是她母亲和嫂子,看着沈家的宅子愣愣地说不出话来。

  李氏的母亲年纪大,背有些佝偻,她拉着李氏的手道:“你们什么时候搬过来的?”

  李氏道:“前阵子,二郎还有大嫂做了点小生意,家里赚了些钱。”

  李氏母亲点点头,“赚钱是好事,这些你拿给你婆婆。”

  一篮子鸡蛋和一大包红糖,李氏看的眼眶一热,“娘……”

  李氏嫂子拍拍她的背,“搬过来是喜事,咱们去屋里说。”

  李氏使劲点点头,她娘家人对生意的事没多问,而周氏也没和两个女儿多说。

  周氏两个女儿一个嫁到了邻村,一个嫁到了城西,孩子都好几个了。

  这回带了两斤肉,一篮子鸡蛋,算是比较重的礼了。

  周氏把肉放到厨房碗柜里,这时候天热,放不住,得赶快做了吃。

  “小小,你看着做。”周氏嘱咐了一句,就带着两个闺女进屋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2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1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