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皇室退休生活_分节阅读_第15节
小说作者:十月瘦瘦子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12 KB   上传时间:2021-06-02 20:22:15

  刘五娘不好意思地朝老道道歉,老头子大方地表示不计较。她和堂哥刘大勇都付了算卦的钱,邀请老道留在村子里吃饭。

  老道答应下来:“那就不客气了。”

  饭一时半会儿还没做好,刘大勇就带着老道四处转悠。老道隐隐能察觉到村子里灵气四溢,人人生活都过得饱足,脸上都挂着微笑。村中种植的作物长得好,连养的牲畜都比别处肥壮,尤其是村子里的几条狗和牛,眼神清明恍若有灵智一般。

  莫非,此处就是传说中的灵气宝地?

  “你们这条村子有灵。”老道感慨一声,“地灵人杰,不过如此。”

  “不是有灵,是有贵人相助。”刘大勇见老道不像是爱说闲话的,就偷偷地说,“贵人在我们村子里开农场,她请了特别有名的袁天罡道长,画了一道六畜兴旺的灵符,镇在了井水里……如此一来,我们村子的牲畜长得好,施了粪肥,果蔬自然也长得好了。”

  老道:“……”

  我什么时候画了这么牛逼的符?我怎么不知道?

第22章 买二送一

  袁天罡的这顿晚饭,是在刘大勇的家里吃的。

  全家都听闻来了个算命很准的高人,对他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刘大勇的婆娘刚出月子不久,在房间里奶孩子,并未露面。负责做饭的是刘大勇的亲娘黄氏,她打算做几道自己的拿手好菜——蒜蓉烤茄子和韭菜鸡蛋牢丸,凉菜是一盘凉拌豇豆。

  说是她的绝招,也不过是学了几个月罢了。

  黄氏指了指菜篮子的几样,问:“不知道道长有没有什么忌口的?这几样都可以吃吗?”

  “吃得,都吃得。”袁天罡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老夫吃惯了粗茶淡饭,这几样就很好咯。”

  见道长不嫌弃,黄氏就放心大胆地做饭了。她的儿子刘大勇不时去小学饭堂送菜,和那里的厨子闲聊了几句,瞅了别人做菜的花样,回家跟她一说,自己便尝试着做了几回,味道也不错。不过,他们都知道偷学别人的做菜方子不好,就没有传播出去,只是自家吃着好就行。

  黄氏先洗了两个大茄子,用来做蒜蓉烤茄子。这道菜费时间,也费柴火,但是味道香浓绵软,连家里的小孩都爱吃。

  一整头大蒜的蒜蓉被细细剁碎,然后把茄子剖开两边,放在大锅里蒸一会儿。当茄子蒸软后,取出放凉,热锅放油炸蒜蓉,再加点花椒粉和茱萸碎翻炒,关火后加点芝麻油拌匀提香。接着,她把茄子铺在烤肉的架上,淋上调好的蒜蓉酱,慢火进行烘烤,烤到茄子的表皮略微发焦,茄肉收缩,汁水变得浓郁,蒜香四溢的时候,就算是做成了。

  “唉,几十年前好年景的时候,大勇他爹买的烤肉架子。”黄氏叹了一句,“如今肉吃得不多,烤个茄子倒还成。”

  刚烤好的茄子油汪汪的,带着浓烈的香气,闻着都馋死人了。两个小男孩凑在黄氏的身边,眼巴巴都看着,都喊道:“祖母,我饿,我饿!”

  “等会儿还做牢丸,那个更好吃呢。”黄氏爱怜地模模两个孙子的小脸,让他们先和面,用来包牢丸。

  两个小男孩利索地解开家里的面粉口袋,舀了两碗面粉:“好哦,我们最爱吃牢丸了!”

  牢丸,又称汤中牢丸,是水饺在唐朝时期的称呼。古时祭祀典礼上把牛、羊、猪这三种牲畜称之为“牢”,牢丸最早的意思,是指使用猪羊牛肉为馅,搓成丸子性状的圆形麦粉类食物,后来渐渐演变成带馅的饺子。

  包好的牢丸在汤中煮熟,形状圆滚滚的。今天包的是韭菜鸡蛋馅的牢丸,味道清香不腻,吃起来非常爽口。韭菜是农场里种的,员工每日都可以摘一些来食用,刘大勇被夫人雇去做工,黄氏就在农场的菜地里割了一大把韭菜。

  刘家村的人都知道,农场里的菜比自家种的还好吃!

  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黄氏又捡了四枚鸡蛋,打散,放点盐炒香了,炒成碎碎的鸡蛋块,放在碗中晾凉。刚收割的韭菜嫩得一掐就断,韭菜香味非常浓郁,趁着这会儿功夫,黄氏把韭菜洗净切碎了,放好调料和鸡蛋一起拌均。

  小娃子见祖母弄好了馅料,邀功地喊着:“祖母,面醒好了。”

  他和哥哥都是经常帮黄氏干活的人,家里刚生下小弟弟,要是他们都跑出去玩,祖母和娘亲得多累啊。小娃子的哥哥大娃子还拿出了擀面棍,正准备把面团擀薄,包牢丸。

  “哎,大娃子去包牢丸,你力气小。”黄氏接过擀面棍,一张张面皮瞬间从她的手下甩出来,“大娃子会包吗?”

  大娃子重重地点头:“会的,上个月我还包过一次,还记得呢!”

  “我也会,祖母我也要包。”小娃子见自己没有被安排任务,也举起了小手,“我也记得,我包的肯定不会露馅。”

  “那好,小娃子也来吧。”

  多了两个小助手,这顿饭很快就做好了。凉拌豇豆快手又方便,把豇豆煮软,沥干,拌上蒜末和少许醋、香油、豆酱即可。大娃子和小娃子见饭菜都做好了,连忙跑出去找爹爹和那个老头子。祖母和爹爹都说那个老头子是客人,对他要有礼貌。

  “爹,祖母说饭菜都做好啦!”

  “来啦,就来啦!”

  生怕高人吃得不满意,黄氏拿出家里最大的碗,给老道盛了满满一碗韭菜鸡蛋牢丸。她又装了一整条蒜蓉烤茄子和一大碟凉拌豇豆,递到了老道的面前。

  “真是叨唠了,难为老夫人费心。”袁天罡这辈子吃过不少好东西,但他知道面前朴素的饭菜,已经是农家小户能提供最好的东西。

  “当不得什么夫人,我不过是一个糟老婆子。”黄氏哪敢在高人面前摆架子,“道长快趁热尝尝,凉了就不好吃了。”

  袁天罡先夹起了少许蒜蓉烤茄子尝尝,入口的浓香让他眼前一亮。因为职业需要(说话忽悠人),他很少吃大蒜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以往他总和达官贵人打交道,满嘴大蒜味儿多尴尬啊。不过今日和乡亲一起吃饭,就不用计较这些小节。

  蒜香味都渗透进每一丝茄肉里面,绵软微甜,带有一股独特的鲜香味,比吃肉还香。这种新奇的茄子吃法,是袁天罡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不知道怎么形容,只能说比外面做的茄子更香更鲜。

  尝过了茄子的美味,怕牢丸放凉了不好吃,袁天罡的筷子又伸向这碗堆得跟小山似的面食。

  他暗赞一句:乡亲们就是实诚,待人真热情。

  他原本想着,自己年纪大了,哪里吃得完那么多牢丸啊。可吃了一口,他就发现出不一样的地方了。刚才的茄子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如今牢丸里的韭菜鸡蛋馅也同样如此。不,不是清香,该是一种无形微弱的力量,吃到腹中之后,整个人都舒坦起来。

  “难道这是蔬菜中吸收的灵气吗?”老道不敢肯定。

  这个发现太惊人了,他紧接着又夹了一筷子凉拌豇豆,也同样感受到这股力量。

  这股力量很小,若不是他这种六感灵敏的人,大约只会赞一句饭菜好吃。但是他学习道法多年,说能修炼长生,那都是假话。他只是摸到天道的一点点规律,六感灵敏,能预感推算出一些事情的征兆。

  袁天罡状似不经意地提起一句:“今日的饭菜真好吃啊,我在外面吃过那么多菜蔬,还没吃过这般好的!”

  “那是自然,这都是农场里的菜蔬,比外面卖的都好。”刘大勇笑了笑,牙齿缝还沾着韭菜叶子,“除了我们这群员工吃以外,农场里的菜蔬都送到小学饭堂,听说是给国子监的小学生吃的。夫人说等情况稳定下来,农场还要继续扩大哩。”

  小学生是什么来着?

  老道并不知道,但他对于小学饭堂、农场和两者背后的夫人都感到深深的兴趣。那位“李夫人”冒了他的名,说在井里镇了什么六畜兴旺的灵符,来骗过全村的人。

  事情的根源,应该就是在那个女子身上吧。

  吃完了饭,老道先是给刘大勇家的大娃子和小娃子看了相,给出了衣食无忧、夫妻和睦、有子有女的评价。

  “我们家里是什么底细,自家人都清楚,能吃饱穿暖便是福气,难道还能飞出个金凤凰不成?”黄氏对高人说的话很满意,嘴上连连道谢,还叫两个孙子给袁天罡磕头。

  两个皮小子磕了头,趁着刚吃完饭天还没黑,就一溜烟地跑到村子里去玩了。

  “大娃子,你们怎么来得怎么玩?”有同伴问了一句,“我都等你们半天了。”

  大娃子牵着小娃子,莫名地有点骄傲和兴奋,“今日有高人来我们家做客,给我算命,说我和弟弟都是大富大贵的命。”

  在大娃子的心里,吃饱穿暖,那就该是富贵人家的日子了。听说富贵人家能顿顿吃肉,吃半斤扔半斤,那该是有多好啊。

  “哇!大娃子你这命也太好了吧。”

  “有算命先生说大娃子会很有钱!”

  “大娃子,我以后跟你玩,你请我吃肉,可以吗?”

  大娃子吹牛逼的话,就好像投下了一枚炸.弹一样,瞬间就把大家炸懵了。孩子们都没心思玩了,跑回家里找爹娘,都说大娃子是能顿顿吃肉的好命。

  小孩们说的话,大人们都不太相信。但他们听闻刘大勇家里来了个会算命的道长,都感到很好奇,想要去瞅个新鲜。若是这个道长真说得准呢,那这就是找高人指点迷津的好机会啊!

  袁天罡坐在刘大勇家的房子前,正在消食呢。刚才吃了一大碗牢丸,可把他的老胃差点撑坏了。可偏生他舍不得食材里的灵气,大口大口地吃着,直到撑到嗓子眼,才停了下来。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群村民都向他蜂涌过来。好几户都拖儿带女的,领着婆娘过来了。看着超过百人,以青壮为多,人多势众,难以与之匹敌。

  “道长,算命吗?一文钱一卦?我们家三口人,能不能只收两文钱啊?”

  袁天罡:“……”

  算命还要求打折的,我还真没见过。

  想当年,老子都是几百两一卦,连皇帝都求着我算命呢!如今竟然沦落到一文钱一卦,还要买二送一?

  太难了,这生活真是太难了!

第23章 娘娘有喜

  给人看面相是袁天罡的拿手绝活,自然是难不倒他的。

  “这位娘子,看你天庭额头光洁发亮,横纹规则,相比子女运不错,老来能享福呢……”

  “这位后生,你的眉眼浓密有神,可见子嗣长荣,是能健康长命的……”

  “哟,这位老夫人的耳朵上长有垂珠,色泽红润,是能省心顺遂,孩子们都听您的话……”

  他善用语言的艺术,讲得头头是道,让村里的乡亲们都听得似懂非懂,都直呼高人算得真准!他往别人的脸上一瞧,就能准确地说出旁人家里有多少个子女,或贫或富,最近是否遇上什么心烦的事情。

  “道长,请到我家里去做客,我去打二两酒回来。”一个中年男人拉着袁天罡,俨然把他当成了指点人生的导师。

  “不,我家里更大,道长去我家吧。”另一个矮墩墩的婆娘说着,笑得比见着亲爹还亲,“道长收徒吗?瞧瞧我家的浩子怎么样?”

  一个尖下巴的小孩应声而出,正是妇女口中的浩子。

  众人都见识过老道的本事,把他当作上宾看待,都热情万分。最后老道推脱不过,决定留在村长刘大福的家中借宿。刘大福的辈分在村里最高,也受人尊敬,乡亲们都没有再跟上来了。

  “多谢刘兄替我解围。”袁天罡擦了擦额角的汗珠,“乡邻间实在是太热闹了。”

  刘大福哈哈大笑,他给老道递了杯茶,让老道润润嗓子,“道长说了半天话,先歇一会儿吧。等会儿我让婆娘做点煎饼当夜宵,以农场的芋头磨成泥作馅,道长可要用一些?”

  不,我的肚子还是涨涨的……

  但贪恋食物灵气的老道,说出口的话却是:“如此甚好,谢谢刘兄款待。”

  富含淀粉的熟芋头在陶盆里研磨成细腻的芋泥,只加了少许盐和猪油,再用揉好擀薄的粗粮面团包裹住,压扁,小火慢煎。不到一刻钟,内陷顺滑咸香的芋头煎饼就做好了。

  老道心想,嗯,我就再吃一口。

  但他的手却不由自主地伸向下一块饼子,外酥里嫩的口感再次征服了他。真香啊,他敏锐地感知到,芋头里面也含有少量灵气,若是日日吃着这样的蔬菜,说不定他真的能长命百岁哦!

  夜里吃多了油煎烙饼,又说过太多话。第二天,袁天罡就发现了一个悲惨的事实——他的嗓子哑了。

  经过一晚上的相处,乡亲们都不当老道是外人。老道提出要跟着他们去给小学食堂送菜,顺便拜见一下夫人,村长迟疑了一下,也答应了。

  刘大福寻思:“道长莫非是想要攀上贵人,混个官职当当?”

  道长懂得那么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袁天罡换下了自己的道袍,向乡亲们借了一件短褐,穿在身上就好像一个普通的农家老头子一样。他挑着扁担,前面的筐里正装着十数个粉糯的大芋头,后面的筐里装着半筐紫黑色的大茄子。

  与他同行的刘大勇推着修好的木车,水桶里装着几条鲜鱼。

  刘大勇怕累着老道,指了指车上的空位:“道长,累了就坐在车上歇歇?”

  “无妨,这点东西不重。”袁天罡哑着嗓子,谢绝了年轻汉子的好意。

  他们的脚程不慢,很快就走到了国子监附近。国子监位于长安城外郭城之务本坊,孔庙坐落于国子监大门后最显著的位置。一行人从偏门进去,避过了上下学的生员和讲课的先生,来到了一处小院子里。

  时辰尚早,院子里却飘出了淡淡的炊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9页  当前第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皇室退休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