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超市去逃难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云遮雾掩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38 KB   上传时间:2021-08-23 21:43:27

  徐成辉本来因为对方没收好处而有些忐忑,不过等进了城,这些事情都被丢在了一旁,只有眼睛忙忙碌碌,在看着无数新奇的东西。

  布局还是原来县城的布局,只是路更宽了,占地面积更大了,还多了个一片空地,旁边竖了块木牌,上面写着“幸福广场”,有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这里晒太阳聊天,时不时笑作一团,露出掉光了牙的牙床。

  “广场”大概就是很宽广的场子,不过这些老家伙怎么不去干活,只等着孩子来养?他们的孩子不得累死。

  徐成辉的脑子简单转动了一下,然后就又不会动了。

  县城里到处都是和城墙一样质地的建筑,方方正正,透着一股严谨肃穆,穿着花衣裳的男男女女在路上快步行走,气血饱满,虽然还是不胖,但也没有代表饥饿的菜色。多数人脸上带笑,剩下的那部分神色也很是轻松,仿佛不必承担生活的压力,也没有什么值得烦恼的东西。

  偶尔还有一辆奇奇怪怪的车子从路边经过,不用马也不用牛,坐在车前的人用脚踩着两个小踏板,车轮就咕噜噜地轧过路面,驶向远处。

  牛车行驶在坚硬的路面上,发出明显的声响。

  路边来来往往地人看见他们,下意识瑟缩了一下,往旁边躲避。

  徐成辉满意地点点头,摸着自己的山羊胡得意地想,这才对嘛,这些普通人看见他们这些人,就该……

  不等徐成辉继续想下去,退了一步的女孩子捂着嘴和同伴说笑几句,同伴点了点她的脸颊,似乎是在笑话她。

  女孩不依,轻轻拍了拍同伴的手,大大方方地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走了。

  徐成辉:“……”

  他摸胡子的手一顿,眉头皱得起了好几层褶子。

  不愧是泥腿子家的女儿,不通礼数,不讲尊卑,不知廉耻,还抛头露面,自甘下贱!

  徐成辉趁机教导端坐在牛车上、带着幕篱的女儿:“你是大家闺秀,可不要学她们,做出这副有失礼仪的模样,让人笑话!”

  女孩悄悄捏了捏自己的手指,目光是一如既往的顺从,声音也透着乖巧甜美,坐在车板上不便行礼,她就温顺地垂下头:“父亲说的是。”

  徐成辉看见女儿的表现,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路边女孩的目光都透着股优越感。

  徐若薇却悄悄偏移了视线,不动声色地看着那些活泼的、在路上自由自在笑闹的女孩,手指在衣袖地遮挡下,摸索着触碰到了手腕上的红头绳。

  那是她离开县城前,让丫鬟偷偷买来的红头绳。她每种都买了一个,却只有这个最喜欢。上面缀着一只娇憨可爱的小胖熊,还有一个小小的蜂蜜罐子。她不敢带在头发上,却一直带在手腕上,藏在又长又厚的袖子底下,谁也看不出来。

  膝盖被轻轻拍了拍,母亲坐得笔直,目光直视前方,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依然是那个雍容稳重的主母。

  ……

  再往前,还没到穷人们惯常交易的街市,徐成辉就闻到了一股食物的香气。

  一股独属于油炸食物的芬芳。

  站在街口,徐成辉看见了两个店铺,两个生意极好的店铺。

  一个在门口放了编筐,进店的人都会拿一个再走进去。

  另一个则在门口放了一口油锅,一个人正在旁边做些什么,最后拿起一个白面做的小长条,慢慢放进了油锅里,另一个人则拿着长长的筷子翻动。不一会,焦黄色鼓起的长条物体被加起来,带着诱人的香气和热油被放在一旁,等待控干。

  店外,一群人正席地而坐,围在外面吃东西,各种各样的吃食都有,大部分见都没见过,但似乎很好吃。吃东西的人从举止打扮来看,似乎是普通的平民。

  平民……什么时候吃得起白面,吃得起油炸的东西了?有机会闻一闻都得炫耀好几年吧?

  徐成辉还没想明白,就有个人买走了刚出锅那个长条,也不用装,直接塞进了嘴里,牙齿破开焦脆的黄色外皮,狠狠地咬在白嫩内里上,嘴唇很快沾了一层油光。

  等对方吃完了,徐成辉才回过神来,却听到了站在一旁的长子吞咽口水的声音。

  徐成辉勃然大怒,一阵轰鸣却不受控制地从在肚子里响起。

  他张嘴愣了半晌,羞了个满脸通红。

  “祖父,”六岁的大孙子徐思文牵住他的手,胖乎乎的小脸上满是哀求:“思文也好想吃啊,肚子都叫了。看起来也挺干净的,祖父可以给思文买一些尝尝吗?”

  徐成辉牵着软软的小手,心里感动得老泪纵横。

  大孙子想吃,大孙子馋了,大孙子馋的肚子都叫了,做祖父的能怎么办?

  “买,都买,咱们把他们的店铺包下来,做好了送到府里,让思文吃个够!”

第42章 、第 42 章

  徐成辉等人回来的时候, 情况特殊,实在不方便带东西,很多不值钱不要紧的都留在了长武县, 等待日后派人去取。有些干脆留在那里,反正那边的宅子里也留了奴才看家, 他们会定期打扫晾晒。

  这在他们这些人家都是很常见的事情。有好几个宅子分散在各处, 每个都留了几个人, 想去住了随时都可以, 自有人勤勤恳恳地帮他们打理好一切。

  他们回来的时候, 也是这么想的。徐成辉提前两天派人来,想着找人往里传个话,让老宅里的奴才们再好好收拾收拾, 烧些热水买些米粮,万事俱备, 只等他们回家好好歇一歇。

  银子花出去了, 话也带到了, 徐成辉一行人回到家里,看见了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宅子,还有摆在桌上的油条馅饼,以及一张请帖。

  请帖的样式很别致,封面绘着一棵苍劲的松树, 斜斜地从山壁上长出来。寥寥几笔画出了松树的精气神,一看就是绘画大家所作。

  就是摸着滑溜溜的, 不像是画出来的。

  徐成辉想不明白就不再想,打开请帖,里面的字迹如龙蛇飞动,气贯长虹。他观摩了一会, 才一字一句看完帖子上的内容。

  写请帖的人废话不多,简简单单道了句喜,然后就邀请他明晚见面,谈些事情。

  是那些奴才又整了什么幺蛾子吧。

  徐成辉冷笑一声,之前在长武县人生地不熟也就算了,一群奴才秧子也敢跟他斗?看他不扒了他们的皮!

  *

  另一边,宣宁正在和江大商量这几户人家回来的后续问题。

  原本在农庄,人虽然多,但生活简单,大家都是两点一线,要么上工干活要么在家闲话睡觉,偶尔有小矛盾小纠纷,各自村里的村老或者街坊中大家都信服的人帮忙调解一下,也就过去了。或者没能调解好,那就继续往上报,找能调解好的人来。做错事的人或许道个歉就过去了,也可能会被罚去干活,端看当时处理的人怎么想。

  这种方法,说实话有点乱。不过当时人少事少,人员组成简单,也就这么凑活着过来了。

  等到长武县的人到来,并且即将加入这个群体的时候,通用规则的制定就提上了日程,等到今天,终于有了雏形。

  宣宁手里拿着的,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没几下就翻完了,里面的内容也很粗糙,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涵盖在内,哪怕写在里面的,也大多是一概论处,并没有区分情况。

  看看手里的小册子,再看看书店里占据了一整个书架的法律类书籍,本本都有着相当的厚度。和它们相比,宣宁手里拿的东西只能叫目录。

  但,这已经很不错了。

  当初她提出要制定一个规则,大家要遵守,相关人员也要按照规则判断和惩罚,江大当场表示,他背过乾朝的律法,还知道几个其他朝代的,可以默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宣宁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她大体估计了一下那些内容全部书写下来的厚度,混合着敬佩、赞叹、难以置信的情绪油然而生,觉得自己和对方的脑容量差了几千倍那么多。

  当时宣宁小心极了,对江大学霸展开了无微不至地关照,生怕有什么损害了他那国宝级的脑袋,还发自内心地吹了一箩筐的彩虹屁。

  江大当时的表情有些奇怪。第二天,他拿着一小沓纸来找宣宁,说是已经写完的时候,宣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几个朝代的律法条文,就这么一点?

  不,不可能。应该是江大忘记了,只记得这么多吧?

  事实证明,只有这一些。

  虽说江大默写下来的都是文言文,翻译成白话能多个几倍,但全加起来还不到一本词典厚,内容也和详尽严谨毫无关系。

  直接把现代的法律条文拿出来套用,是绝对不合适的,宣宁叫来了各个管事,还有经常负责调解的、德高望重的几位老人,结合各村村规族约,之前几个朝代的律法,以及已经遇到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杂糅在一起,写成了她手里的这一本《清水县-农庄民约》,然后让工匠们刻下来,立在了幸福广场上。还在背面刻上了参与制定者的名字。

  是民约,而不是律法。

  宣宁依然时刻谨记着“枪打出头鸟”这几个字,不愿为了一个名字招来本能避免的麻烦。

  有了简陋的规则,也得有维护规则的人。

  原本的调解人员年纪大了,并不适合这个位置。何况,负责这方面的人在必要时需要打断一些暴力行为,或者四处奔波取证,年轻人总归是更合适一些的。

  当然,在大家眼里,这其实是小吏,放在以前就算是穿上官皮了,一家子都能沾光。这职位是能父传子子传孙的好东西,也就是他们赶上了好时候,才有资格来抢一抢。

  哪怕宣宁再三强调,这些人是维持秩序的人,不是破坏秩序的,而且每次缺人都会面向所有人招新,有亲戚在里面的也不会有任何优待,更不能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大家当面“好好好是是是”,一转头就想方设法地打听选拔要求,想提前做做准备。

  宣宁:“……”

  既然你们这么积极,那就都来背背这些条文吧。

  第二天,一条小道消息不胫而走,说考核的第一项是把广场上刻着的民约背过。

  扫盲虽然早就在进行,但仍只有一部分人能连懵带猜地看懂民约。于是每天早中晚休息时间,都有专人来到广场,大声朗读民约,并把每条背后的意思简单解释一下。

  除了第一天有人凑个热闹,后面几天,陪着那些人的只有在广场上晒太阳的老人们。那些人一边读,大家一边闲聊谁的嗓门大谁念得不熟,聊着聊着就会拐到他们的媳妇或者各种亲戚。

  今天接到这活的人也这么以为,他做足了心理准备出门,却发现广场已经被一圈圈的人群围得严严实实,就连他都进不去。

  他奋力往前挤,希望能突破人群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还差最后几层人墙的时候,他突然听见前面有磕磕绊绊念条文的声音。

  声音稚嫩,像个孩子。一句话里读错了三个字,周围一群大人跟着复述,再念一句,这回只对了五个字,周围的人丝毫没觉得拗口难懂,依然一板一眼地跟着念了一遍。

  “麻烦让一下,我到岗了,我来读。”

  “不用,”小朋友挺起胸膛,一脸骄傲:“我会读,读得可好了,你休息一天吧。”

  “嗯,”那人伸手把小朋友抱到一边,道:“你需要更多的作业巩固学习,我会向你老师转达的。”

  *

  徐成辉坐着牛车出门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去赴宴的,为此还带了几坛价值不菲的好酒,准备到时候好好表现表现。

  到了地方,看见了屋里的摆设,徐成辉脸上的笑容一收,若无其事地挥了挥手,跟着的小厮会意,捧着酒坛放回了车里,他则一副严肃正经的模样,在左首第一个座位上坐了下来,打量着屋里的摆设。

  这间屋子和外面那些屋子的建造方法相同,上方有几个座位,墙上挂了一副山水画,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两侧则是一溜的桌椅,每个桌子上放了一个木质的小盒子,里面放着白色的、极柔软的纸张,旁边还有一本小册子。

  这是卫生纸,徐成辉认识,据说价值不菲,吸水能力很好,还可以用在某些日常需求之后。女儿曾经买来孝敬他,但他觉得纸张如此神圣,怎可用来如厕后……用,还把女儿狠狠地训了一顿,把所有买来的卫生纸都扔了。

  屋里的摆设很简单,没有多少装饰。一看就是正经议事的地方。徐成辉一边揣摩着对方的用意,一边看着门口,一个个老对头陆续走了进来。

  很好,不是专门针对徐家来的。

  被长武县的那些人折腾了个够呛的徐成辉悄悄松了口气,安静等着答案揭晓。

  如果是对他们有利的,那就多争取一些,如果不是,那就……

  门再一次开了,一男一女走了进来,男的器宇轩昂,女的龙姿凤章,一左一右坐在了上头。

  虽然还没见过真容,但各家都打听了不少消息,对这两个人的身份都有所猜测。

  果然,男人一开口,就坐实了他们的想法。

  “欢迎各位回家,江某今天冒昧请各位前来,是有事相商,桌上的册子大家看了吗?”

  徐成辉点了点头。

  那个什么民约嘛,早就让人抄下来看过好几遍了。

  “嗯,负责推进执行的治安员将在明天正式上任,不过还处在实习阶段,但也有处罚的权力,各位记得遵守秩序。今天找大家来的第一件事,是有些奴籍的人想要脱籍,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赎身钱,就在隔壁等着,一会记得归还卖身契。”

  “第二件事,是绣品厂还在招工,听说诸位家里有不少技艺高超的绣娘,想请她们去当一段时间的老师。如果有丫鬟想进绣品厂,厂里可以预支工资,到时候脱籍的事还得劳烦各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超市去逃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