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_分节阅读_第172节
小说作者:三花夕拾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35 KB   上传时间:2021-10-04 21:07:38

  陈博学也跟着点了点头。

  “宁知星同学日常住在家里,起居——”

  “她的母亲已经调动到省城。”

  朱局长知道这事,这还是他办的呢,他挥挥手示意下一项。

  “她的小叔、哥哥也住在同一栋房子里,再加上这孩子本人比较独立,日常生活目前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出入学校,我们是有派车的,最近在调新车了,主要是还没改造好,想升级车辆本身的安全度,预计本月到位,安全人员也已经配备好了,每天巡视。”

  许教授补充:“学校新的实验室已经准备好,空间很大,四周固定有人巡视,确保不落单,学校门口和实验室门口都已经安装了相应的检测仪,入校需做登记,中午在食堂用餐是食堂提供,这里是本周的菜谱,都是按照营养学配的,每周医院的医生会帮忙审核……”

  两人滔滔不绝,你一言我一语,之前气焰两米高的朱局长这下又恢复了从前的模样。

  他沉默了好一会,默默地开始鼓掌:“好!你们做得很好。”

第134章

  宁知星同志到底需要什么呢?

  这个问题绝非朱局长一个人的烦恼。

  事实上许教授和科技大学的一众领导们, 已经私下就这个问题讨论了很多回,可每回讨论到最后,总会发现很难得出一个答案。

  从朱局长到科技大学的领导们, 大家对如何关照一个科学家都很有经验,无非就是先解决衣食住行这样的基本需求,再然后从精神需求上下手, 他们只要想照顾,总归是能解决问题的。

  可这些司空见惯的操作,却独独在宁知星身上派不上用场。

  衣食住行, 这说到底了无非就是和钱有关, 可问题是宁知星真不缺钱。

  她是被审查过背景的, 她的家庭情况大家都倒背如流。

  她全家上下,每个人身上好像都自带着会赚钱的buff, 说是闪着金光都不为过。

  谈到她家,首先就必须得提到她那位二叔宁振强, 宁振强在海外的那一番操作,那是看得了解情况的领导们都为之咂舌,他自己赚钱不说, 暗地里还为国家行了不少方便,替国家队避开了不少陷阱。

  这回受侄女牵连回国前, 他都不忘转了几手将一些要紧的资源免费让渡到了国家手中。

  上面的领导对宁振强的行为很是赞叹,他们不愿让宁振强吃亏,私下已经商量好了, 只要宁振强愿意, 他回国以后就可以来商务部门开班授课,专讲国际经济形势、对外经济运作。

  到时候薪资方面自然不用多说,一定是按国家能给的顶格给的, 若是宁振强想继续在国内运作他的那几家企业,只要对国家经济没有妨害,那方便之门一定大开。

  再说他那小叔,虽说级别只是厂长,可也要想想好食记是什么级别,不少人挖空心思想进好食记都不得入内。

  宁知星的父母呢,一个手握专利,一个有稳定工作,虽不像两个叔叔那么在商场如鱼得水,可平日里的存款那也能说上一句充裕。

  就连她奶奶,那也是在一亩三分地婚丧嫁娶宴席服务上“叱咤”风云的一个人物。

  她自己就更不用说了,手里握的专利正在源源不断地赚取着利益,饶是她屡屡让利于国家,她本人和实验室的小金库也还是迅速地丰盈了起来。

  有了钱,这百分之八十的问题都能被轻而易举的解决,她家人完全不是她的负担,那些个帮忙家人解决工作生活的手段也一样用不着。

  大家在这帮不上忙,便只能转向了宁知星的精神需求,也就是科研上头。

  科研有几大难关,钱、人、技术。

  好吧,说到这大家就又哑巴了。

  这三者宁知星自个儿打着包全解决了,甚至还能“满溢”出来帮助他人,就比如她实验室淘汰下来的那一批设备,现在便放在科技大学的实验室内。

  朱局长和陈博学、许教授对视着,三人同时长长地叹气。

  宁知星按说是最好照顾的,因为她“无欲无求”,可正因为这份无欲无求,他们便陷入了目前的僵局之中。

  朱局长也是哭笑不得,他总不能跑到宁知星面前劝这个孩子任性一点、无理取闹一点吧?最好是能天花乱坠地提一些不可理喻的要求,这样他们忙忙碌碌,便也就不会愧疚了。

  愧疚,这个词用来形容大家的心态再恰当不过。

  这个孩子过得“苦”啊!

  他们苛刻了这个孩子!

  朱局长:“再想一想,我们再想一想……”

  ……

  只要不是之前那种攻坚若干天的情况,宁知星是从不加班的。

  在这方面她还是很有原则的,这是后世社畜生活给她的惨烈经验。

  宁知星这么要求着自己,也同样这么要求着实验室的其他人员。

  只是这样的想法和当前研究人员的主流风气不符,相比于好好休息,大家更推崇的是,时间是靠压缩出来的,人类的潜力是极限的,像是何所长他们之前在做研究的时候,临近突破期,那是能半个实验室都带着被褥到实验室里打地铺。

  宁知星退而求其次,限制了大家的加班时间,她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七点半之前离开实验室,除非是有需要彻夜进行的实验,但如果夜间在实验室的,第二天早上需要补上对应的休息。

  对此,宁知星也给了大家合理的解释。

  “做研究是需要输入的,闭门造车,大概率会被时代淘汰,如果把过多的时间安排在实验室内,就会影响大家阅读学习加以输入的时间,不要说你可以在回去继续压缩自己的时间,人一天能保持精力的时间很有限,长时间工作后的输入一定是抵消了的。”

  她将不能加班,转化为了鼓励大家早点下班回去学习,这说法便更能让教授们接受了。

  宁知星双管齐下,同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她和强身社达成了长期的委托,每天强身社都会派学生到他们实验室门口坐班看人签到签退,若是超出时间又没正当理由的,便会被拒绝入内,给予惩罚性的双倍休息时间。

  由于签到人员是流动性的,宁知星还特地要求尽量派了和实验室老师们专业不搭边的学生,这大大提升了收买威逼的难度,这项举措目前为止,贯彻得很好,像是许教授他们,也已经习惯了实验室现在的节奏。

  到点,实验室的铃声一响,宁知星便立刻起身,她甚至连东西都不用收,事先放在旁边的袋子一拿,便轻装出行,中午已经同何教授他们吃过饭了,晚上说好要回家吃饭的。

  经历了早上加下午这才稍微进入状态的何所长看得一愣,不过下一秒他就反应过来了。

  还是成长期的孩子呢,确实不应该太辛苦,该回家的时候得回家,多吃点。

  何所长这想法刚闪完,自己的肩膀便被拍了一下。

  出现在身后的是他之前便认识的一位老教授,对方年纪挺大,之前很是稳重,来到宁知星团队后都变得活泼了不少。

  “老何,要一起去食堂吃饭吗?刷我的卡,之后你要是想在实验楼吃晚饭,可以去登记一下。”他亲切地同新来的同志分享着心得,“他们这里的口味挺咸口,不过食堂前段时间请了个Z省厨师,那鸭子做得一流,好吃得不行,炖得软香油烂,我的这牙口都吃得顺嘴。”

  “你应该最近的期刊都看过了吧?”他略一沉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知星关于光刻机部分的研究论文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备份,不一定能借出去,要不你就借她之前红外的材料?可以公开的部分应该是能借的。”

  迷迷糊糊的何所长愕然发现,实验室里现在已经是泾渭分明,和他一道来的半导体所的教授们现在都是一脸茫然,已经来了两年的老教授们则个个神情淡定,已经收拾着准备下班。

  何所长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入乡随俗。

  他这就有些后悔了。

  今天早上宁知星和他说了,要派人为他们介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当时何所长想的挺简单,他心里寻思,这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都大同小异,他带来的这些人都在实验室里呆那么长的时间了,哪用得着专门学习规章制度,可别耽误了宁知星等人的研究进度。

  这么一想,他便直接拒绝了,只说之后可以慢慢了解,现在想来,他还是傲慢了,两边的实验室现在看来,确实完全不同,从风格到制度再到管理人员,久违的新奇感填满了何所长的心。

  跟着人走,何所长不耻下问,在了解到实验室的一系列制度时,他好几回都欲言又止。

  这比他想象中的还要……轻松太多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明明该影响大家的工作效率的!

  可偏生之前他了解到的是,宁知星项目组的效率是超乎想象的高,这一切和他认知的常理出现了冲突。

  很快他们便到了刚刚教授口中可以借“书”的地方,这里的空间很大,是直接打通了两间小的实验室,里面书籍的比例不多,大多是期刊、报纸还有实验室成员提供的个人整理的材料和论文。

  正如老教授所说,何所长看的期刊和论文很多,他在心里赞叹了一句宁知星对于知识的重视。

  因为这里放着的期刊何所长大多已经看过,他便自然而然地略过,直接走到了实验室成员提供的材料、论文专柜。

  这些东西整理得很好,每个部分都有用专门的硬夹子夹住,看得出借阅的人都很爱护,连边角都不带褶皱。

  他正打算挑,便听见身后传来的小小惊呼。

  惊呼的人是何所长之前一起在半导体所共事的同事,何所长眉头紧锁,不甚赞同的靠近,他这位前同事性格比较不内敛,可这并不是犯错的理由,“图书馆”、“借阅室”这类的地方,哪怕没有明文规定,那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说法的,要控制音量、保持安静,怎么能大呼小叫。

  他走过去想压低声音暗示对方保持肃静,却被对方手上的那本他已经看过的期刊吸引了注意力。

  这本期刊……居然是双语对照版的!

  全英文的期刊后夹着一本装订看上去简陋很多,厚度也略有差异的薄本,打开对应着一看,就会发现是翻译过后的中文版本。

  看得出这本已经被借出过几次,中文译本上贴上了应该是可循环利用的贴纸,上面写着的是借阅人对于这篇文章或是翻译的不同见解,这是实名制的。

  “出门登记的桌子下面柜子里有循环贴。”老教授凑过来解释了一下,“这间房间只借书不看书,说话也没关系,但不要太嘈杂,这个循环贴是阿星提出建议胶水工厂开发的新胶,质量不太稳定,所以我们是建议只贴在译本上,如果有问题重新打印就好。”

  “有见解可以留下,但如果别人觉得你见解有严重错误的话,他会直接来和你本人沟通,你要是认可他指出的错误,那就得把你贴的贴纸撕掉,避免给其他人造成错误的引导。”

  何所长:“你们的期刊都有中文版翻译?而且……复制了这么多份?”之前听到那一番谈话时产生的疑问现在已经有了答案,宁知星实验室还真的做到了每个人都看期刊,而且绝非浅尝辄止。

  “有,这是和强身社合作的项目,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会参加,咱们实验室定期会拨钱,不过中文译本仅供参考,像是知星,她一般都是直接阅读原文版本的,她说译本的存在,是用来偷懒的,比如说有些文章,如果不感兴趣的话,便可以大概看一下中文译本,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

  “她看书很快,每周的组会上都会推荐她觉得很有价值的文章,基本上她推荐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读,如果有你觉得适合大家一起讨论的论文,那么也可以在组会上推荐。”

  何所长陷入沉思,阻碍着国内不少科研人员阅读期刊的障碍便是语言,大家手里可供使用的道具只有词典,每次解读一篇文章,都需要查上不少词汇,不好理解的语法问题,便只能大致上下文推测,何所长本人算是语言天赋好的,他阅读不算废力,可一本期刊看下来也得花不少功夫,可他们半导体所里,绝非每个人的外语功底都好。

  “知星还说了,以后微机发展,大家看论文就简单了,到时候单词直接在微机上一搜,就能搜到释义,再往后发展,没准还可以在微机上直接做简单的翻译,大家阅读障碍变小后,看论文就是常态了。”

  何所长默默的挑选起了自己之前因为时间有限没能认真看完的期刊,这时候的他就像是进了宝库的寻宝鼠,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打包带回宿舍。

  他再度感知到了早上忽然出现在了脑袋的那个字——

  “新”。

  这是宁知星实验室带给他最大的感受,从上到下,一同前进,没有人停留在“过去”。

  ……

  宁知星并不知道何所长在实验室内感受到的震撼,她一出实验室,脚步就不自觉地加快了,她下楼的速度比上楼时要快至少一倍。

  做实验很快乐,但回家更快乐。

  有句话说得对,工作能让人更好地体会到放假的快乐,宁知星感觉这句话很对。

  才出实验大楼的门,宁知星便瞧见了熟悉的车。

  这辆黑色的红旗小轿车是学校特地给她安排的,听说是陈博学教授和学校领导特地去省政府那以新换旧置换来的款式。

  之所以会拿新车去换,主要是因为这辆生产于十年前的小车是做的防弹改装,外表看似平平无奇的它重点就突出一个安全,而这样的车最合适宁知星使用。

  只是学校换到了这辆车还不满意,他们认为这辆车使用的年限有些久,担心因为用久了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这就和工厂那边重新定制了一辆,不过目前还在更换内外的硬件,没有送来。

  宁知星对此是没有发言权的,否则她是真想说一句大可不必。

  从学校到他们家,走路也就二十分钟不到三十分钟的距离,开车不能抄近路,再加上学校人多,可即便如此开过去也就十分钟出头,说实话,就是眼下的这辆车,那都能说一句绰绰有余了……而且这辆车实际使用次数并不多,加上保养得很好,完全看不出已经出厂了十年。

  负责给宁知星开车的是安全人员叫郑婧婧,她是国内最顶尖的那批安全人员之一,之所以委派她来,一是因为她能力卓绝,表现一骑绝尘,二是因为国家考虑到她和宁知星同性,能够更好的了解宁知星的需求。

  “下午好,今天你看上去心情很好。”郑婧婧发动了汽车,她驾驶水平很高,开车的时候很平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8页  当前第1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2/22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