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_分节阅读_第191节
小说作者:三花夕拾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35 KB   上传时间:2021-10-04 21:07:38

  他侃侃而谈,宁知星和肖烨不抢话,只是静静听着,可没曾想,这位教授又停在了一个他们俩再熟悉不过的品牌前面。

  宁知星和肖烨看着彼此,忍俊不禁。

  这就应了那句诗“人生何处不相逢”。

  “好食记这个品牌你们听过吧?是咱们国内最出名的品牌,我知道你们那肯定也有卖,但是他们牌子和星辉合作,出了好些限定产品。”教授将好食记专区的产品挑了几样向宁知星和肖烨展示。

  “当初星辉还打过广告,他们可是高价买的合作,因为两家合作,现在每间星辉里好食记都有自己的区域。”

  “这几款是星辉专供,还有这几款是我们K市专供,是参考了我们当地才有的特色点心和熟食推出的产品,比起我们本地小店产的,味道是差一点,不过好在便宜、不用排队,而且口味稳定,我们自己也吃的。”

  宁知星看着包装上占据位置不小的“好食记”三个大字便想到了当年小叔才刚开这家工厂时的事情。

  那时候还想着怎么能走出国门的小叔,现在就已经生产起了联名和当地限定、季节限定产品,这比她可都要时髦得多。

  这些产品家里还真有,不过是去包装的,宁知星之前吃过,并不知道这是限定产品。

  好食记的工厂给了当地的居民和自家的员工不少优惠,直接在工厂门口开了个小店,在那你只消自己带上袋子和饭盒,便能进来选购,称重贩售,虽然限量但物美价廉。

  宁知星总算明白,后世那种国人跑到国外结果漂洋过海带回了华夏制造是什么感觉。

  她不喜欢浪费食物,想了想便也坦诚交代:“教授……”

  “怎么了?您二叔带给您吃过呀?”

  “不是,是我小叔带给我吃过,我小叔是好食记的厂长。”

  教授一愣,这便反应过来:“我这脑袋,你现在这么一说,我就立刻反应过来了,宁振强、宁振涛,这两位可都是名人!”

  “教授,您带点回家吧?”宁知星和肖烨一道选了满满一车的好食记产品,“这回谢谢您和其他教授照顾,就当我们请客,您放心,这卡里有钱,是我二叔给的……”

  这回出神,便一直到了出门为止,看着一后备箱的大包小包,教授都恍惚了。

  那些个叫他要让宁知星宾至如归的教授们搞错了!

  以某种角度来看,他才是那个“宾”呢!

  ……

  游玩的时间并不算长,宁知星和肖烨的“授课”便又在K市大学开班了。

  之前参会的教授们来得很齐,缺勤的只有铁道部门的铁局长。

  教授们听着宁知星和肖烨的授课受益匪浅,感悟良多,虽然还没付诸实践,可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已经足够让他们判断可行性。

  教授们越听这心里便越是难受。

  宁知星的思路太完善了,她几乎把每个他们在未开工前可以预见的问题、需要的技术都想过了,而这也意味着他们之前给自己找的那些借口、遮羞布现在全被宁知星解决,他们不得不直面真正的问题。

  他们有技术、有想法……可却偏偏没钱。

  铁局长没来参加这场授课实在太能说明问题了,说到底他们根本说服不了铁道部门掏钱投入。

  教授们自嘲着,可看到宁知星和肖烨的投入却又心有不甘。

  眼看这授课马上要到尾声,终于有教授按捺不住了。

  “宁同志,我有话想说。”趁着宁知星讲完一个关键,有教授便直接站了起来,现在的教室比之前小了不少,不需要麦克风,“你愿意……不对,应该说我们可以请求你来主持这个铁路升级及新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吗?”

  他问得郑重,哪怕身边有教授扯着他的袖子也没有退缩。

  宁知星:“……我当然愿意。”

  “哪怕……”那教授像是憋着什么想法,可却又被自己吞了回去,“没有哪怕,宁同志,只要你想,我不代表别人,我代表自己和我带的诸多学生,支持你到底!”

  刚刚还想阻拦他的教授们听到这番话也忙做出了表态:“我们也支持你!”

  “那么在确定了以你为核心之后,我们只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钱!二是材料!”教授眼神发亮。

  宁知星:“……钱为什么会是问题?”

  她不明白。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新掉落红包√

  明天没有双更我发双倍红包←呜呜呜这个人太没志气,只能这样被督促了可恶!

  =

  宁知星:一个平平无奇的有钱崽罢了。

  肖烨:我看了亿点书。

  教授:宁知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宾至如归。

  宁振强(眯眯眼):不管怎么样,我都赚了。

  宁振涛:一不小心就赚钱了。

  =

第148章

  K市大学是K市最有名的大学。

  K市很重视K市大学的发展,几乎每年都会投入不少钱于学校建设之中,这便使得整个学校都透露着“财大气粗”这四个大字。

  宁知星站在讲台,她身前的桌上便有着固定好位置的桌面立式麦克。

  教室并不大,按说并不用麦克风出场,但因为宁知星连着讲了那么多天课,教授们担心她喉咙不舒服,便主动地把这些装置都给准备好了。

  她的话音落下,可教授们却纹丝不动,愣愣地看着讲台一副魂飞九天的模样。

  这一教室的人里也就是宁知星和肖烨看着没有走神了。

  宁知星瞥了肖烨一眼,确定自己刚刚不是只比口型没发声。

  她疑惑地又问了一遍:“钱为什么会是问题呢?”

  这一回台下的教授们便终于变了,好几个教授都像是被呛到一样咳嗽个没完,剩下的教授们互相看着彼此,这就打起了眉眼官司。

  “宁同志,你们实验的项目可能需要的经费并不算多……”

  说话的教授被旁边的教授扯了扯袖子,迅速反应过来的他脸这便立刻僵了!

  他们对宁知星的了解都是来自于书面的介绍和老友的电话,书面上宁知星写得很简单,只是随意列举了自己的几项成果,这个不论,可和他们对话的那几位老友所投入研究的项目可不是一点钱就能解决的小项目。

  宁知星:“我们实验室参与的项目其实并不算多。”

  “其中国家重点核心项目有两项,一是机床二是光刻机相关项目。”她掰着指头细数,“省级的项目倒有点多,算起来有十一个,市级的项目二十余个,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目前尚未对外公开的军方保密项目。”

  她的记忆很好,之所以没能明确这些数字是因为这些申请的流程大多是许教授在做。

  他们实验室的项目随便拿一个出去都能对标现在的省级项目,而且他们还不像是有的实验室申请了就没有回音,申请市级的某种程度上都算是给市里添政绩。

  每回到了申报阶段,许教授就得犯愁,要挑哪些去申请,人家是精挑细选,他们是鱼塘捞鱼,一网下去有什么抓什么。

  宁知星的态度很明确,她一是不太愿意占用国家的资金,二是不太愿意占用太多的项目名额,这要不是按照按照学校的规章和项目组师生对于荣誉的需求,宁知星压根就没打算申请。

  台下的教授们感觉身上中了N箭,他们可有不少人一直饱受项目申报之苦。

  这么多项目能出多少成果、能养活多少人、能出多少篇论文啊!这能叫少吗?

  “我们实验室至今,除却早期刚成立外,经费一直都是自给自足的。”至于他们还往外吐钱这点就不必说了。

  宁知星轻巧地报了两个数字,是机床和光刻机目前为止投入的资金:“虽然我对钱没有太多的概念,但我想这样的投入应该不算……很少吧?”

  说到最后,宁知星便也有些迟疑。

  他们项目组较其他项目组在研究同一个项目的情况下,所花费的资金总是比较少的。

  宁知星把握着整体的方向,项目组上下都是行业精英,本身出现错误,绕弯路、走思路的几率就比其他低。

  再者就是宁知星这还背靠着科技大学和自家二叔,科技大学本身就有一定的科技力量储备。

  学校里的学生平时也帮忙做了不少重复性工作。

  在对于不少项目组来说压力最大的仪器上,宁振强总有办法帮忙解决,他现在虽然回国了,可国外的关系还在,他以前的合作伙伴可帮忙做了不少事。

  最后便是随着这些年的建设,宁知星的项目组已经和不少工厂达成了良好的合作,一方面他们源源不断地供给技术,让工厂可以利用技术赚钱;另一方面在宁知星需要的时候,工厂们也总会将他们项目组列于首位,优先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不是耗费甚大的,他们有时候都直接当做是日常损耗,连算钱都不算。

  可宁知星没想到的是,这两个项目本犹如吞金兽,要不是宁知星项目组一直在往外掏项目,且前者结束得早,项目组一直维持着有进有出的状态外,项目组的资金库都没准会被掏空,这总的加起来的数目,哪是一般的惊人。

  台下的教授们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单单宁知星报出来的这两个数字就足够要他们惊叹。

  相比较之下,他们研究的项目所花费的资金能有百分之一吗?恐怕都不到!

  之前看宁知星,他们感觉像是在看什么学术高峰,可现在看着吧,就像是在看会走路的金山银山,这何止是知识搭建起来的,这是用钱堆出来的!

  他们开始酸了。

  他们甚至想化身咆哮帝,抓着宁知星摇一摇,好让她说一说这哪里少了!

  “不过……”教授们中,能在这等金钱冲击下保持理智的并不多,“这相比于铁路的需求,可能还是不太足。”

  宁知星皱了皱眉:“我们这几天不正是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吗?”

  她敲了敲黑板,颇为恨铁不成钢:“像是这样的基础建设项目当然需要国家、地方政府两方面的投入,你们怎么会觉得我们要自己解决?”

  “我们讲了什么?我们讲的是如何用经济模型来得出结论,证明我们对于交通的建设会在其他的地方收到回报,这并非亏损的买卖。”她眯着眼,这就差没说教授们没认真听了,“再者我们也一直在构思,如何提升铁路未来的收入,在最完美的情况下,我们的铁路是会达到一个大概的收支平衡的,届时繁华的区域,收入是正的,落后的区域,收入是负的,但他们可以互补。”

  她一个讲技术的,居然开始讲起了这些,宁知星无奈地看了眼肖烨,还好他们来之前把这些都整理得很详细。

  “同时呢,我的设计方案关于铁路的部分,本身就是分步的,这是个长期的计划,罗马又不是一天建成的,难道你们会觉得今天我们讨论完,后年全国就都安上了高速铁路?我们的设计本身就是在减缓财政压力的同时做到交通升级!”

  宁知星说了一通,这便忽地有了种感觉。

  她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当年念书的时候,好像遇到过的每一个老师都会说一句“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她这会也有想说这话的冲动。

  对着宁知星那叹息的眼神,教授们都低下了头。

  他们有点羞愧,一直纠结着钱的问题,是因为他们习惯了领导导向型决策。

  他们永远是闷头做着研究,等铁路部门喊他们开会,把该说的说了,铁路部门自然会根据预算予以采纳。

  可宁知星的风格是主动出击。

  有问题是吧?好,那我先把问题解决了再看你怎么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8页  当前第1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1/22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