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_分节阅读_第121节
小说作者:冷香忆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 MB   上传时间:2021-12-13 18:08:53

  这时,王七从外村打听回来,直接在王家的堂屋跟族里的长辈及几个堂兄弟说二百亩的分配方案。

  哪知他刚说出第一种分配方案,众人就纷纷提意见。

  “不能按人口分。我不同意。这个分法不公平。我觉得应该按户分,我们家族共三十几户,二百亩平摊,每户六亩左右。”

  “老七,你家人口最多,要是这么分,你家分到的地最多。年年祭祖你家出的供品少,当兵你有三个儿子不派人参加,现在要分免租田,你又想着你自己家?你私心太重!”

  “七哥,你跟风氏和离,王和三兄弟又分了家,你们是算一个大家,还是算四个小家?”

  “上次族里买水牛,王照、王求没有出钱,这回算上他们两家吗?”

  “糊涂,王照、王求以前老欺负王浩的哥哥王志,王浩跟王志兄弟情深,这回我们是沾了王浩的光,依我看,这回族里免农税的好事就不要算上王照、王求!”

  王月去给堂屋的长辈倒茶水时,听了几耳朵,回到厨房就跟刘氏、李青青、张氏道:“伯爷爷、叔爷爷、八叔骂七叔自私,只想着自己家。”

  张氏心里想着王志还没跟王浩说免掉张家田地农税的事,要是说晚了,王浩能同意吗,王浩不会再多给王族二十亩地免掉农税吧?

  李青青道:“娘,我昨晚跟王浩决定买二十亩地。”

  “好。太好了。那样我们家就一共有三十二亩地啦。”刘氏走至,俯在李青青耳边低声问道:“青青,我手里有点钱,你说要不我也买几亩地?”

  “买吧。我们这边雨水足,田地比北方的肥沃,田地一年要么种两季稻,要么种一季稻一季菜,粮食、菜的产量比较高,有钱在官道两旁买地比较合适。”李青青又笑道:“日后,浩哥要是官职提为从七品下,就能免三百亩地的农税,比现在又多出五十亩。”

  南方的土地比北方产量高,土地值钱。

  和县一带山林少,平原多,土地就多,有钱人有钱就买地,可以雇人种,也可以租出去。

  李青青打算买了地租出去,不用操心,每年坐收租子。地契当然是写李青青本人的名字。

  闻言,张氏心里一算,现在王家、李家、郑家合起来已有四十二亩地,留给张家的免农税亩数只有八亩。

  张家正好有八亩地!

  若是刘氏再买地,刘氏手里至少有一百两银子,怎么也得买十亩地,那样张家的地就得靠边站,张家的地就享受不了免农税的好事。

  “哎哟。”张氏叫了一声,她心里想着事,注意力不集中,菜刀切掉手指上一小块皮,鲜血从伤口湛出。

第220章 照顾烈属

  “来,我看看,流血了。大嫂,你跟我去涂药膏止血。”李青青一脸关切。

  张氏跟着李青青去了卧房,忍不住道:“青青,我有件事想求你,我娘家有八亩地,你能不能让浩弟给我娘家的地免了农税?”

  李青青心里算了一下,便道:“刚才娘说她还要买地,要是这么数下来,怕是浩哥留给我们家的五十亩地不够,这样吧,给你娘家免掉四亩地,你看行吗?”

  张氏连忙答道:“行。太行了。能免一亩是一亩。一亩地一年要交二、三十斤稻谷呢。”

  李青青开玩笑道:“你给大哥生了四个女儿,正好一人免一亩地的农税。你要是生了儿子,我可不给你娘家的田地免农税。我不稀罕男孩子,我稀罕女孩子。以后,你可得对盼弟姐妹好点。”

  门口站着的王盼弟朝李青青感激道:“谢谢婶婶。”

  王盼弟听说张氏的手被菜刀割破,担心的赶紧来瞧看,正好听到李青青说的这番话。

  别看王盼弟年龄小,可是身为长姐,心理年龄比同龄人成熟,她深深知道,自从李青青当了她的婶婶,她们全家的生活翻天覆地。

  她感受最深的是,张氏重男轻女的思想轻了些,最明显的是没有把赔钱货挂在嘴边。

  突然,从堂屋传来几个男子的吵闹声,声音最高的就是王七。

  王桔去听了几耳朵,然后快步回到厨房,有些激动的跟几人道:“八叔跟七叔吵起来,八叔骂七叔自私不让自己儿子去参军,让他的儿子王雷参军。八叔还说七叔不配当族长,八叔推举我爹当族长!”

  刘氏瞪眼问道:“你八叔真这么说了?”

  王桔点头道:“真说了。八叔说族里能有二百亩免税田就是沾我们家的光,还说我们家出了人当兵,我们家教全族的人做剁辣椒,给全族的人看病不收银钱。”

  刘氏问道:“那别人什么反应?”

  “那我再去听听。”王桔再次去了堂屋。她人小端茶倒水,没有人注意她。

  张氏望着刘氏道:“娘,要是爹能当族长,那是好事。”

  刘氏想了想,微笑道:“你爹能当族长是沾了王浩、青青的光。”

  张氏想着要是王老头能当上族长,就能当上里正,日后,王老头要是年岁大了,可以把族长、里正的位置传给王志,哪怕不传给王志,传给王亮,那也是自家人,对自家有很多的好处。

  李青青也觉得王老头能当族长是好事,不过,王老头的性格保守还小气,不喜欢管别人家的事,他能当好族长吗?

  很快,王桔返回跟几人道:“我爹一口拒绝当族长,我三哥着急要去衙门,长辈们再没议我爹当族长的事。”

  张氏一脸失望。

  刘氏面色有些复杂,轻叹一声。

  李青青想到王老头祭祖时那个扣门劲,估计王老头怕当上族长,家族若是有事,王家就更得冲在前面,便不愿意当族长。轻声道:“八叔应该没想到我爹没有当族长、里正的想法。八叔应该事先问下我爹。”

  被几人议论的王老头满脸通红的坐在堂屋的长腿板凳上,望向王七的目光有些愧疚。

  王老头压根没想到平时不吭不响的王老八突然间当众给王七难堪,还要让他当族长换掉王七。

  在他心里,王七这个族长当的挺好,大事上面买水牛,王七一个人出了三两多银子,小事上关心族人,二十几年前,在他最孤独最困难的时候,王七安慰帮助他。

  王浩见众人商量半天也定不下来,还闹出王老八不想要王七当族长的事,便道:“诸位长辈,我说几句,当年村里我、郑元、王林、王雷参军,我们是一批兵,我立下军功当了军官,得帮扶另外三人。

  郑元的地已经挂在我的名下免了农税。王林是六叔的儿子,王雷是八叔的儿子,我看六叔、八叔家的地都免农税。

  族里的二百亩地除去六叔、八叔家的地,剩下的地按户分配。”

  王老六、王老八两家的地合起来有十七亩。

  二百亩减去十七亩,还有一百八十三亩,再平摊到王族的每户,一户约六亩。

  众人见王浩开口,便不再争论。

  王七的几个方案当中有一个跟王浩说的一样,只是在场这些人根本不让他说完话。

  王老八感激的抹泪道:“浩侄子想着我的雷儿,想着我这个叔叔。”

  王浩安慰道:“八叔莫难过。这次田免了农税,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当年四人一起参兵,王浩与郑元分到同一片军营,王雷、王林分到同一片军营。

  王浩已经六年没有见过王雷、王林,没想到今日竟是听到王雷的死讯,且不但是王雷,还有王雷的媳妇陈氏也殉情。感慨人生难测。

  王七被王老八当众骂了一顿,也没有生王老八的气,这就按着王浩的建议当场宣布二百亩的分配。

  族人赶紧将自家的地契拿来让王浩一一记下地理位置。

  王浩光明磊落,怕族人不安心,又写下字据,注明名下二百亩的地实则是族人的地,将字据交给王七保管。

  春暖花开的上午,艳阳高照,轻风拂面,官道两旁遍地绿草野花。

  王浩一袭军服,足踏黑色短靴,由于双腿两侧还有伤,没有骑马,在官道上租了一辆骡车,带着王老头、王志直奔和县衙门。

  途中,王老头跟王浩说了族里的一些事,包括王七和离、王族买牛。

  王浩刚才已经从众人的言语中听出王七家里发生变故,不过,没想到是王七夫妻和离,在农村这样的年龄和离真是极少见。

  “难怪八叔推举你当族长时,伯爷爷、叔爷爷都点头表示赞同。原来七叔跟七婶和离。伯爷爷、叔爷爷最是保守,看不得族人和离,七叔身为族长、里正,带头跟结发妻子和离,外村的人不定怎么编排我们家族。”

  骡车里面光线很暗,王志看不清王老头的表情,缓缓道:“是。我们家族去年王照、王求和离,今年正月七叔和离。外村的人说我们家族的话很难听。”

  王浩问道:“什么话?”

第221章 和县县丞

  王志低声道:“有了银子就换媳妇。”

  王浩冷笑一声,道:“只是和离,又没娶新妇。”

  突然间,王老头拍了王志的肩膀一下,道:“王志,你不许有换媳妇的念头。”

  “啊。”王志一愣,打死他都不会有这种心思,老天爷啊,他是担心王老头有这样的心思。他害怕王老头跟刘氏和离。他不想再次没爹。

  王老头提高声音,道:“听到没有!”

  王志连忙道:“听到了。我不会。”

  三人进了县城来到衙门。

  不巧的是县令大人被湘城长史叫到湘城问话,不在和县,出来见王浩的是县丞洪明。

  和县是中等县城。

  洪明这个县丞只是中县丞,官职从八品下,比王浩的正八品上低两个级别。

  不过,县丞只在县令之下,在县城里面的权力很大。和县人口近七千,县丞管的人可比王浩管的人多的多。

  洪明今年三十八岁,身材矮瘦,有些驼背,人就显得更矮了。

  他青年时考中秀才功名,经过家族的人推荐,到县城给当时的县令当了师爷。

  后来县令提了官职去北方的城府当长史,洪明不想去北方,长史就通过关系把洪明提为县丞,派到和县任职。

  洪明见王浩仪表堂堂,目光有神,像是武功高手,觉得王浩日后还能升职,作揖道:“下官见过大人。”

  “洪县丞免礼。我曾经听里正族叔提起你,说你公正正直。”王浩客气两句便直奔主题,微笑道:“今日我来衙门,除了拜访县令大人,还想登记军官文书,办理名下田地免农税。”

  和县衙门登记在册本地户籍的官员不过十几人,这其中还包括没有实职在家闲赋的文散官、武散官。

  王浩虽是八品小官,却是有实职的武散官。

  洪明不敢怠慢,这就接过王浩提过来的军官文书及田地地址,然后安排下属去办理。

  不过一刻钟就办好了。

  李青青娘家的田在小泉村,属于外县,和县衙门会给外县发公文,从今年起外县就不再收李家田地的农税。

  王浩道:“我家从去年起做包子买卖。我内人略通医术,去年秋湘王爷赐我内人妙手回春金匾。”

  洪明双眼圆瞪,惊呼道:“原来王大人就是李神医的夫君!王大人可真是好福气,娶了李神医为妻!”

  哪怕湘城的几位太医都不曾得到过湘王赐匾,这和县王村的李青青,一介女流,芳龄二八,竟是得到了湘王赐匾“妙手回春”。

  此事湘王府发了公文、告示。

  那日赐匾时,洪明跟随湘王府二总管、湘城官员、和县县令去了王家,亲眼见了李青青。

  事后洪明还对娶了李青青的农家子王浩十分羡慕,没想到今日便见到了王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65页  当前第1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3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媳妇:富贵临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