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_分节阅读_第174节
小说作者:冷香忆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 MB   上传时间:2021-12-13 18:08:53

  五品官职以上的文官、武官,往上升一级难,特别是武官,在没有战争,没有立下军功的情况下升一级极难。

  叶有灵一下子升了两级,并且是有实职实权的守军主官,这在武官官场极少见。

  株城跟湘城一样,属于鱼米之乡,富饶之地。株城守军主官那可是好差事!

  叶有灵从吴应海的会客厅里出来时,感觉像在做梦,大嘴笑得能塞进两个馒头!

  再说王浩见了吴应海后,被告知今后不许跟任何人提起“黑粉”二字。

  然后,吴应海对王浩褒奖了两句,就宣布湘王赵安的决定,王浩官职提为正七品上致果校尉,被调入湘王府亲兵队任亲兵。

  湘王赵安能给湘军五品以下的军官任职,只需给朝廷兵部报备。至于亲兵队的名册就不需要向朝廷报备。

  王浩原来的职位是正八品上宣节校尉,这次竟连升四级,直接成为正七品上致果校尉。

  正七品上致果校尉是武散官,没有实职。王浩在亲兵队只是个兵,不是官,需要听官指挥。

  不过,湘王府亲兵队可不是一般的军队,这支队伍当中像王浩这样的武散官很多。

  吴应海见王浩跪下表示忠诚,难得和颜悦色的道:“你家在和县,你这就回家,十日后回到湘王府找典军,让典军安置你。”

  “是!”王浩心情激荡,再次磕头感激道:“吴先生的提携之恩,下官铭记于心。”

  “你曾立誓除掉邓三?”

  “是。”

  “邓三已死,其头颅悬挂于县城城头,以儆效尤。你无需再回二十三营。”

  王浩连声称是。银子、药一身随身携带,二十三营只有不值钱的被褥等物。心道:吴先生不让我回去,那我就不再回去。

  吴应海将亲笔写好已盖上湘军帅印的军官文书交给王浩,鼓励几句,又赏了一张面额五十两的银票,就让王浩退下。

  叶有灵就在小院的大厅等王浩。刚才吴应海已告知叶有灵,他把王浩也调出了二十三营。

  王浩快步进了大厅,见叶有灵红光满面,想必也有大喜事,高声道:“师父!”

  “王浩,这回是老子沾了你的光,托了你的福,哎呀,老子没想到你这般睿智。哈哈。老子当了株城守军的头!你小子也不错,入了吴先生的眼,直接进了亲兵队,以后时常能见到王爷,前途无量!”

  闻言,王浩无比惊喜,道:“师父,你竟是当上了株城守军折冲都尉,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叶有灵狂喜道:“嗯。代。老子现在只是代职。哈哈,老子在二十三营也是代大队长,现在去株城又是代折冲都尉。”

  “恭喜师父、贺喜师父!”

  “老子也恭喜你小子。”叶有灵欣慰的拍了拍王浩,夸赞道:“老子是看出来了,你小子擅长跟人打交道,这才在王府几天,就跟白家、郑家的嫡系子弟打成一片。你以后在亲兵队的日子不会差。”

  “若没有师父手把手的传授武功,徒儿拿什么跟他们打成一片?”王浩语气十分感激,又有深深的不舍,道:“日后师父去了株城,株城离湘王府来回几百里路,以后徒儿见师父的机会少了。”

  叶有灵一开始怕王浩输了丢了二十三营的名声,这才随便教王浩几招,后来见王浩学得很刻苦,骨子里不服输,天赋不错,又拜他为师,就认真传授武功。

  王浩是真心舍不得离开叶有灵这个武功十分高强的好师父。

  叶有灵是真心觉得王浩是个福星,也想好好栽培王浩,点头道:“朝廷的任命没有下来,我不会马上离开湘城。”

  “师父能在湘城呆多久?”

  “一个月。”这是吴应海给叶有灵的答复。

  朝廷要把株城守军的折冲都尉调走,才能空出职位让叶有灵上任。

  现在株城守军的折冲都尉是皇帝的人。吴应海让湘王赵安把银矿献给皇帝,以此交换几个条件,把叶有灵安排在株城当折冲都尉,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皇帝与赵安之间的交易。

  皇帝要是同意,还得说服国都的军队高官、世家。这样就需要时间。

  如果快的话,就得一个月。

  闻言,王浩心里琢磨了一下,便问道:“师父,吴先生给了徒儿十日假,可曾给你假?”

  “吴先生让我这就出府回家,从明日起开始参加湘王府的议事会,等一个月后朝廷的调令到了就上任。”

  王浩惊喜道:“师父,王爷、吴先生很重用你。”

  叶有灵见王浩真心替他高兴,道:“你小子快回家报喜。”

  王浩原是想跟着叶有灵去叶府拜见师母,现在听到叶有灵这么安排,便顺从的点头,道:“师父,那我先回家,十日后回来,到时只要有空闲,就去找你?”

  叶有灵自是一口应下,还打趣道:“你小子不是想媳妇想的睡不着觉吗,现在怎么变得如此婆妈,赶快滚回家看你媳妇去吧!”

  当下,二人离开小院,去马厩取了存放多日的军马,然后从侧门出了湘王府,分道扬镳各自回家。

  且说吴应海待王浩走后,又见了几名低级军官,这些人是吴应海在此次围剿苗寨时在湘军里面发现可以培养的人材。

  不过,这几名低级军官没有一人留在湘王府。吴应海把他们安排进了湘城守军。

  人走屋空。吴应海起身站至挂在墙上的大唐国舆图(地图),目光在湘城周边的十几个城府流转。

  去年年底,昌城刺史联手昌城守军折冲都尉谋反失败。今年开春,朝廷派至昌城守军的折冲都尉,是吴应海几年前在兵部安排的武将。

  如果朝廷同意湘王赵安推荐的叶有灵担任株城守军代折冲都尉,那么湘城方圆四百里的军队首领皆是湘王赵安的人……

  下午,湘城去往和县的官道上一个穿着军服满头大汗英俊青年骑着一匹黑马奔驰而过。

第311章 变化很大

  这个青年正是归心如箭的王浩。此时的他通过李青青的信得知家已经从王村迁到了和县县城外,但是不知道具体地址。

  就当他进入和县地界的官道时,突然间对面的有男子朝他大叫:“王老弟!王浩!”

  王浩在二十三营的几个月,苦练骑术,伸手一拉缰绳,待马停下来,回头一看,见是三个骑马的男子,为首的有些驼背的中年男子满脸笑容朝他招手。

  这不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和县县丞洪明吗?

  “洪大哥!”

  洪明热络的骑马行至,跟两个穿着衙役服的青年介绍王浩。

  两个青年是和县衙役,见王浩仪表堂堂佩带军刀,威风凛凛,比和县守军的军官精神的多,想必前途无量,连忙恭敬的抱拳道:“小人见过王将军。”

  洪明问道:“你这是从军营回家探亲?”

  “是。此次我回家探亲十日。改天我去县城请洪大哥吃酒。”王浩想着过明天去衙门登记军官文书。

  大唐国的文武官员,每升一级增加五十亩免税田。

  王浩连升四级官职,免税农田从二百五十亩增加至四百五十亩田。

  这下子王浩又有二百亩地可以免税。

  洪明上下打量王浩,笑道:“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自是我这个当哥哥的请你吃酒。哦,对了,你家的新宅子盖的不错。”

  王浩目光疑惑。

  洪明哪有不知的道理,指着前面的村子,“看,过了红石村快到县城,官道西边有片大宅子,离县城很近,那就是你的新家。”

  闻言,王浩惊喜无比,这才几个月,小媳妇如此能干的在县城旁边建了座大宅子,道:“若非哥哥相告,等会我过了自家家门都不知晓。”

  洪明见王浩着急归家,正好他也是公务在身,这就跟王浩告别。

  两个衙役目光羡慕道:“原来他就是李神医的夫君。”

  “他可真是有福气。”

  原来,前几天,县城出了一起凶杀案,唯一的目击证人被凶手推倒昏厥,迟迟不醒,县城药铺的郎中束手无策,宋县令让儿媳林氏去把李青青请至衙门救醒目击证人,有了目击证人指证,捕头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凶手捉拿归案。

  当时,这两个衙役负责保护目击证人,便见过李青青。

  洪明笑道:“王老弟与李神医是男才女貌。”

  且说王浩心情激荡,骑马过了红石村,便放慢速度,记得原来这官道两旁都是树林。

  不一会儿,快要到和县县城时,官道西边的树林里隐约看到一大片宅子。

  路边有一个穿着打满布丁半臂短衫、黑色长裤的中年男子,挑着两筐满满的青菜往和县赶路。

  王浩拉马缰绳,让马停下来,手指官道西侧的大宅子,向中年男子问道:“大哥,麻烦问下,那座大宅子可是王家?”

  中年男子是附近村子里的村民,着急赶去集市里卖青菜,今天家里有事,耽误时间,已经去晚了,可是抬头见是骑马的军官,立即面带敬畏,停下脚步答道:“军爷说的可是开包子作坊的王家?”

  王浩惊喜不已。他没想到小媳妇不但把家迁到了县城城外,还把包子作坊开起来了。

  中年男子放下担子,试探的问道:“可是有李神医的那个王家?”

  “是。”

  “对。就是那家。”

  “谢了。”王浩打马奔驰,心已经飞向那座大宅子。

  中年男子挑起担子,望着王浩的背影,嘀咕道:“军爷是找李神医瞧病吧?”

  很快,王浩骑马来到了王家大门,那守门的奴仆陈树见来了位面生的军官,恭敬的问道:“请问将军到此有何事?”

  王浩心里还纳闷这黄脸矮瘦青年是谁,高声道:“我是王浩。”

  陈树在心里默念的几遍“王浩”,再上下打量王浩,仍是不敢相信,怕认错人。

  王浩哈哈大笑,道:“我大哥王志、小弟王亮,我娘子李神医。你问我有何事?我回家!”

  陈树福至心灵的叫道:“老爷。”然后赶紧上前来给王浩牵马,还朝大门里面喊道:“老爷回来了!快来人迎接老爷!”

  这下,在院子里面聊天的王月、王桔连忙提着裙子跑了出来,见到王浩均是十分惊喜。

  “三弟!”

  “三哥!”

  王浩见到气色很好的王月及个子长高变漂亮些的王桔,心里很高兴,唤道:“姐姐、妹妹!”

  王桔喜的抢在奴仆前面跑去正院的大厅,道:“爹、娘、三嫂,我三哥回来了。”

  王老头、刘氏、李青青惊喜无比,赶紧的出去迎王浩。

  王浩一路走,一路环视新家,耳边听着王月说这几个月家里的变化。

  不。应该是大变化。

  大唐国的人大都不愿意远离祖居。

  可如今,王老头、刘氏离开了王村王族,跟着李青青搬到和县县城外定居,王月、王桔、王亮沾了王老头、刘氏的光跟着来了,还有王志一家也搬到了红石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65页  当前第1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4/3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媳妇:富贵临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