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冷香忆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 MB   上传时间:2021-12-13 18:08:53

  李蓝蓝急道:“你还真不回小泉村?”

  “真不回。”李青青说的斩钉截铁,又道:“你别劝我。你要想回,我不拦你。”

  “唉,那可是你娘家。”

  李青青微笑道:“我娘家就是你跟二姐。”

  “算你这丫头有良心。”李蓝蓝心里有点堵。

  当年,她没有嫁妆嫁到冯家,被冯家亲戚看不起,后来每回亲戚说起嫁妆,就把她拿出来说事。

  李青青比她长的漂亮,嫁的王家比冯家条件好,王家又有那么多的族人,李青青没有嫁妆,一开始王族人不定怎么看不起李青青。

  李蓝蓝竟是有些理解李青青不愿意回小泉村。

  冯四喜舍不得李青青、王桔走,竟是哭了一鼻子,弄得李蓝蓝、冯金也跟着哭了。

  大唐国交通很不便利,有的人一辈子的活动范围就在家的方圆十几里。

  王亮、王桔要不是李青青带着,不可能到这么远的地方走亲戚。

  这些天,兄妹俩离开家七十里路,去了明成县、太镇、九曲镇、冬村,长了一些见识,还吃到了美食,收获不少。

  王亮的脑袋瓜子更灵活了。王桔性格又开朗了些。

  秋雨绵绵,一辆驴车从太镇出发,前往九曲镇,李青青三人就坐在这辆驴车上面。

  坐牛车当然要花钱,每人一个铜钱。

  等到了目的地,李青青三人又换了一辆前往青鱼镇的驴车。

  官道的路坑坑洼洼,坐在驴车上面颠簸的很,不过比步行要快多了。

  黄昏前,李青青的骨头架子快要颠散了,终于抵达王村。

  这一趟走亲戚是她成亲后第一次离开王家,前后竟是用了九天。

  说起来,她竟然有些想念王家。

  李红红、李蓝蓝对她很好,但是两个姐姐的家到底不是她的家。如今她的家就是王家。

  连着三日大晴的王村,村路的地都是干的,没有泥泞,走在上面不会弄脏草鞋。

  家家户户趁着大晴天,把被褥拿出来晒。这个时辰正好收回去。

  有几个王族人站在自家院子收被褥时看到李青青、王亮、王桔,均是高声打招呼。

  “王亮,你们这是从哪里回来?”

  王亮笑呵呵道:“我和我妹跟着我三嫂去我三嫂娘家了。”

  “你们走了好些天。你三嫂娘家远不?”

  王亮大声答道:“跟去湘城差不多远。”

  “你家的砖屋盖好一排了,你家人都住上砖房了!”

  王亮一下子激动起来,跟李青青、王桔道:“我们家的砖房盖好了。”

  李红红、李蓝蓝两家都是茅草房。现在只有王家是砖房。

  “倒是盖得挺快。”李青青走之前,地基打好了,地底下也铺了一层厚厚的防潮的石灰,还有几层油布。以为光是第一排房子就得盖半个月。

  前世住过高楼大厦的她,现在竟是对平房的砖房有所期待。

  很快,三人就在王家原来的第一排茅草房的位置上看到了一排四间崭新的砖房。

  红砖、黑瓦、木头门的砖房,看上去就比茅草房高大坚固气派的多。

  这可是村里唯一的砖房!

  此时,盖房的人已收工,正围在厨房门口领晚饭。

  众人看到李青青三人,均是热情的上前来打招呼。

  “王亮,王桔,你们这一走就是好多天,你家的砖屋都快盖好了。”

  “王亮胖了。这小子跟着他三嫂回娘家吃香喝辣!”

  “五妹!”李二林声音最大。他身上脸上都是灰,手里拿着空空的大海碗,看样子还没领到饭菜。

  李青青看到娘家人,十分惊诧,“三哥?”

  李青青没想到李二林走七十几里路到王村看她。这七十几里路还包括了十几里崎岖难走的山路。

第40章 兄妹相见

  李家六兄妹,李大林是长子,李红红是二女儿,李二林是三儿子,李蓝蓝是四女儿,李青青是五女儿,李三林是最小的儿子。

  李二林不是长子,也不是最小的儿子,在李老头夫妻心里的地位仅仅比李红红三姐妹高一点。

  一般李家有好事肯定没有他,有坏事,类似出力跑腿的活他跑不掉。

  李青青心里以为小泉村的李家出事了,李老头夫妻让李二林给她带信。

  李二林上下打量李青青,见她穿戴比在李家时强很多,气色也是好很多,可见她在王家的日子过得好,这下心里彻底踏实,笑眯眯道:“我来你家五天了。我是想到和县做工,你家离和县近,我就来你家看看你。”

  李老头夫妻像卖李青青一样把她嫁到王家,让李青青心生厌恶,可毕竟是原身的亲生爹娘,要是出什么事,不能袖手旁观。

  闻言,李青青放下心来,道:“抱歉,让三哥久等。”

  “没事。我在你家好吃好住,挺好。”李二林空着的手摸了摸脑袋,没想到李青青会道歉,要知道李青青会识字,清高的很,以前从来不低头。

  李青青的原身跟李二林的关系很一般,甚至看不上李二林。李青青不知跟李二林说什么好,目光望到李二林手里的空碗,随口问道:“今天吃什么?”

  李二林不经意露出满足的笑容,道:“米饭。黄瓜炒鸡蛋。”

  米饭是五成精米、五成糙米。黄瓜炒鸡蛋自然是黄瓜多鸡蛋少。

  这样的饭菜比李家强太多,并且能让李二林吃饱肚子。

  以前李二林在湘河给渔民打工,半夜就得起来上船,一直忙到上午,给了饭食也没有王家的好。

  这些天,王家的饭食太好,让他和王族人不下力气干活都没脸吃。

  主母刘氏得知三人回来,也不分饭菜了,拿着木制的饭勺从厨房门口冲出来,嗓门又高又亮,很是激动的道:“青青,你回来了,太好了,我们家的砖屋都快全部盖好了。这排砖房,我们都住了两晚了。”

  第一排的砖房盖好有四天了,只是为了去湿气和去味道,放了两天,王老头夫妻、王志一家人才搬进去住。

  如果李青青三人再晚回来几天,所有房子盖好了。

  李青青迎上前,微笑道:“娘,这些天,我不在,你跟大嫂做饭干杂活辛苦。”

  “做饭才不辛苦。”刘氏瞧着王亮、王桔神采奕奕,看样子这一趟玩的很高兴,一般妇人头一次回娘家不会带小叔子、小姑子呢,不由得心里暗暗感激李青青,又道:“青青,前几天你哥哥就来了,见我们家盖砖房,你哥哥就一直帮我们家干活。”

  “三哥辛苦。”李青青目光再次望向李二林。

  李青青初到大唐国时,李二林不在小泉村,而是去他媳妇

  明氏的娘家干活,直到李青青成亲头一天的夜里才回来,紧接着就是送亲。

  短短的两天时间,李青青跟李二林说的话没几句。原身留下来的记忆,认为李二林眼睛破相丑陋,性格自私,还挺愚蠢。

  可现在李二林主动帮李青青的婆家王家干活,说明挺会办事也不自私,至于眼睛破相,一个农村的大男人,只要个子高大,容貌过得去就行了。

  看来原身对李二林有误解。

  李二林摆了摆手,道:“不辛苦。我干不了精细的活,也就有把子力气,搬个砖头和个泥巴。”至于王家的饭菜好的很,这样的话就不当众说了。

  刘氏语速很快,恨不得把这些天发生的事全部告诉李青青,“青青,你哥哥拿了好些鲢鱼过来,你哥哥的手巧的很,用草做的虫子、篮子,做什么像什么。”

  “我没那么好。”李二林得到亲家的夸奖,微笑不语。通过这几天干活,他不但了解王家人,还知道王族的人。

  王家人纯朴、善良,没有那么多的事。王族的人团结互助。

  如果妹夫王浩再对李青青好的话,李青青能嫁到王家来,真是很有福气。

  他觉得爹娘虽然没有给李青青嫁妆,但是给李青青寻了一门好亲事,这就比许多爹娘强多了。

  “哥哥太客气。下次不用破费买东西。”李青青对于李二林带礼物来给她做面子,心里挺意外。

  要知道她的嫁妆,李二林那是一个铜钱都没出。

  李二林一直不动生色的观察李青青。

  李青青出嫁之前,心气高、穷讲究。

  曾经李二林在湘河做工,带了鲢鱼回家,李青青嫌弃鲢鱼是死鱼刺多,一口不吃还说他傻,应该向渔民要铜钱。

  今天李青青竟是没有嫌弃,也没有说他。看样子,李青青成亲后性格变了。

  “鲢鱼不值几个钱,就是我的一片心意。”李二林见李青青笑容真诚,道:“对了,大哥让我代问你好。”

  李家就只有李大林问李青青好,别人都没有问过。李二林是实话实说。

  “哦。”李青青脑袋闪出大哥李大林的模样。

  这位长兄在李青青原身留下的记忆当中,就是愚蠢、没本事。

  在李青青的的记忆里,她初到大唐国在小泉村那几天,每天李大林都会跟邓氏因为各种鸡毛碎皮的小事吵架……甚至差点动手打起来。

  李大林的脾气不好。邓氏嘴碎的很爱唠叨。这对夫妻被贫困逼迫的变成了一对怨偶。

  李大林对李青青,没有给一个铜钱,也没说一句关心的话。

  这回李大林让李二林给李青青代好。李青青猜测是李二林自己的意思,还是李大林真的这样说了。

  王亮将背篓放下来,激动的俯在刘氏耳边小声道:“我三嫂的姐姐送给我三嫂好多包子。”

  刘氏眼睛一亮,之前听李青青说过包子,说有多么的好吃。刘氏一直没吃过呢,这回竟是李青青的姐姐送了包子。李家又是送鱼又是送包子的,真是大方。

  “你们回来就好。”王老头见亲生的儿女、儿媳妇,高兴的连饭都不吃,过来道:“青青,你娘给你和你妹妹留了一间房,你们凑合住几日。”

  “好,我听娘的安排。”

第41章 家人心思各异

  王志一家人过来跟李青青说话。王盼弟三姐妹跟李青青亲热的恨不得抱她的大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65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3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媳妇:富贵临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