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_分节阅读_第234节
小说作者:冷香忆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 MB   上传时间:2021-12-13 18:08:53

  宋家感激李青青,忙乱之中还特意派管家过来打声招呼。

  李青青道:“济县在湘城的北边,路途遥远,我备了一些小药,你带回去给夫人。”

  这个夫人指的是宋城山的妻子,也就是林氏的婆婆。

  王家跟宋家的关系交好。

  李老头去世,宋家还派管家跑到小泉村吊唁。

  管家连忙感激道:“多谢您。”

  济县离湘城远着呢,那个地方没有太医,更没有神医。

  宋城山夫妻都上了年纪,最怕生病。他们能得到李青青制的药,心里都能踏实些。

  李青青问道:“你跟着你们老爷夫人去济县?”

  管家答道:“老爷夫人让小人跟着大少爷去丰阳县。”

  丰阳县在青鱼镇与小泉村之间,面积比和县略小,是个下县。

  小泉村就属于丰阳县管辖。

  王老头跟管家道:“你跟着宋飞去丰阳县,能帮他的忙,让他省很多心。”

  刘氏听管家说宋城山把几个武功最好的奴仆给了宋飞,感慨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管家得了药,再次道谢后便走了。

  王老头笑眯眯的道:“新上任的洪县令也是我们家认识的人。”

  和县的县丞洪明升了官,当了和县县令。

  王亮从外面进来,有些担忧的问道:“三嫂,县学几位师长都说几百个官员官职变动,我三哥有没有变动?”

第407章 不能涨价

  李青青惊诧道:“这么多官员官职变动?”

  王亮点头,然后报了一串官员的名字及他们的职务有什么变化。

  李青青喃喃道:“动静好大。”心里纳闷湘王赵安快过年调整这么多官员?

  王亮问道:“我三哥会不会是调离亲兵队?”又道:“白家、郑家、马家人在的时候,我听他们说湘军内部大调整。我三哥会不会从亲兵队又调回湘军?”

  刘氏惊诧道:“啊,我浩儿才在亲兵队呆了几个月,就又回湘军?”

  王老头问道:“青青,我什么都不懂,你懂的多,你说亲兵队好,还是湘军好?”

  李青青答道:“浩哥是低级军官,目前看来在亲兵队好。他要是回了湘军,在下面的军队里呆着,就不能像在湘王府天天能见到湘王爷及众位高官。”

  这不是她信口开河,而是上次王浩探亲时跟她讲的。

  王浩没有任何背景,想要当上五品官职的将军,就必须得到湘王赵安的信任,以及军队众位高官的认可。

  王亮道:“我三嫂说的对。湘王府的亲兵队可不是一般的军队,那是湘王爷最信任最器重的军队。”

  王老头很想念亲生的长子,问道:“王浩能不能回家过年?”

  李青青没想过王浩能回家过年,要知道王浩今年一年提了好几级官职,不能什么好事都让王浩得了,便摇了摇头。

  刘氏嗔怪道:“老头子,你别尽想美事。你也不要拖我浩儿的后腿,

  一个劲的让他回家过年什么的。”

  王老头便道:“他就在湘城。到时,正月一日一大早,我骑马去湘城看他。”

  刘氏没好气的道:“王浩是在湘王府,你以为他在大街上,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李青青道:“爹,我娘也想浩哥,我们大家也想浩哥。可这湘王府真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

  林河凡早就悄悄告诉李青青,王浩去了千里之外执行任务。

  李青青心里担心王浩的安危,还不能把此事告诉家人,怕家人也跟着担心。

  作为军人的家眷,担惊受怕是常事。

  这时,李春梅进来禀报道:“夫人,湘城粮铺的丁掌柜有事想见您。李三老爷请丁掌柜在偏厅等您。”

  刘氏等李青青出了大厅,立即朝王亮嗔怪道:“你三嫂怀着身孕,要管着作坊,要管着家里的事,她累着呢,你别再一惊一惊一乍的吓唬她,让她担心你三哥。以后你沉稳些。”

  王亮喃喃道:“我三嫂说的,让我在县学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就告诉他。”

  王老头却道:“老婆子,你还是让王亮跟青青说外面的事。青青比我们都懂的多。王亮跟我们说了,我们也听不出什么,青青就不同,她能从中听出一些事。”

  王亮给刘氏锤背,道:“我三嫂自从怀孕后,没去过湘城,什么也打听不到。”

  刘氏一听也有道理。

  唉,没办法,谁叫这个家里没有一个懂的多,还能拿主意的,一有

  什么事就只能让李青青这个孕妇上了。

  王老头自语道:“我儿王浩怎么不给家里写封信呢?”

  他最喜欢听家人念王浩写的信了。

  一墙之隔的偏厅。

  湘城粮铺的丁掌柜站着说话,先是送上年礼,而后一脸歉意的道:“北边的面粉价钱涨的很高,粮铺从北边买的面粉进价跟着高,给作坊的价钱就提了。东家请您千万莫生气莫怪罪。”

  南方不产面粉。北方产面粉。

  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就是面粉。

  这不是北方打仗,晋军、豫军把两地的粮铺都征用了,导致面粉的价钱暴涨。

  不但是面粉,连着大米、小米等粮食都涨价。

  湘城粮铺的东家怕大主顾包子作坊的东家李青青心生怨恨,到时李青青叫王浩收拾他,他背后虽有势力,可是王浩是湘王府亲兵队的小队长,是湘王赵安身边的人,说不定王浩找到时机只需几句话,就能让赵安把湘城粮铺的粮食全部征用。

  东家怕的是王浩,便派丁掌柜拿了年礼来给李青青赔礼。

  李青青淡然道:“好。晓得了。”

  丁掌柜见李青青没有发怒还收了礼,心里仍有些忐忑不安,跪下磕了个头才退下。

  李二林等丁掌柜走后,蹙着眉头道:“妹妹,面粉的价钱足足涨了一倍,今年的价钱比去年贵太多。”

  李青青问道:“大米多少钱一斤?”

  前些天,李青青便从林河凡的嘴里听说了北方打仗,还知道朝廷换天。

  那时

  ,李青青就预料到面粉会涨价。

  李二林面色更加不好,道:“早稻米两斤六个铜钱,比以前涨了半个铜钱。晚稻米十斤涨了四个铜钱。”

  作坊还做着米粉、米豆腐的买卖,米粉、米豆腐就是用大米做的。

  湘城主要的农作物粮食就是大米。

  作坊没从湘城粮铺买大米,就从周边的村子收购大米。

  李二林刚才报的是批发价。

  李青青轻叹一声,道:“米也涨价了。”

  李二林担忧的道:“油也涨了。听说米、面、油的价钱还要涨。妹妹,要不,我们作坊卖的吃食也涨价?”

  李青青低头思索,片刻,摇了摇头,道:“不能涨价。”又道:“我们的作坊还挣着钱。”

  李青青一直没跟王家人说朝廷的大事及北方打仗。

  原因是湘王赵安一直没有对封地百姓宣布晋王当了皇帝、北方打仗。

  就像去年年底的叛乱,在大唐国的中部几万军队与几万叛军大战,这么大的事,赵安没有发布公文告知百姓,直到过了年,湘城的百姓才听说。

  赵安这么做的目的显而易见--湘城安稳。

  王浩是湘王府的军官,必须服从赵安的命令,落实赵安的指示。

  李青青作为王浩的妻子,夫唱妇随,自是要支持赵安的决定,只要包子作坊还赚着钱,就不能随意抬高包子作坊的价格,不能造成百姓恐慌。

  李二林说出心中的顾虑,问道:“妹妹,那要是面粉的价钱再涨一倍、

  两倍呢?”

  李青青缓缓道:“若有那天,作坊就不卖面食,不能做赔本买卖。”

  闻言,李二林面色惊慌。

第408章 失去身份

  “妹妹,包子作坊开了还不到一年,就不卖包子了?那作坊卖什么?”

  李青青知道李二林把心思全部放在作坊上面,甚至把家都搬到了红石村,李二林肯定是担心作坊做不了买卖,他一家人何去何从,道:“三哥,你别着急。我敢开作坊,就有的是法子把作坊开下去。作坊不卖面食,可以卖别的!”

  李二林失声道:“卖干米粉?哦,我倒是忘了这个。干米粉的买卖一直挺好。”

  李青青道:“干米粉赚的不多。回头作坊真不卖包子了,就卖别的吃食,不是干米粉。”

  李二林有些恍惚的走出院子。

  他心情十分不好,这个时候不能出现在作坊,不能让那些商贩看到他这幅模样。

  他在院子门口站了一会儿,仔细回想李青青说过的话,再想一想李青青这一年来弄出来的吃食方子。

  他拍了拍脑袋,自语道:“妹妹那般聪明,肯定能想出法子。”

  他又有了信心,从李青青的院子走到作坊的门口,脸上的惆怅消失不见。

  李大林都被商贩们问的耳朵起茧子了,见到李二林,像见到救星,连忙问道:“二林,妹妹怎么说?”

  作坊里的众位奴仆均是望向李二林。

  李二林则望着李大林,哈哈笑道:“不就是要增加量吗。妹妹准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65页  当前第2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4/3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媳妇:富贵临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