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冷香忆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 MB   上传时间:2021-12-13 18:08:53

  “恭喜弟妹!”

  “那可是湘王爷题的匾!”

  “这么多年了,我们家族从没出过大人物,今日出了个青青,竟是得到湘王爷的赏赐!”

  “青青是仙医下凡,连湘王爷都器重青青呢。”

  “这样的好事,应该记入族谱。”

  “青青,好样的,你为我们王族争光。”

  村民羡慕、震惊、恭喜的话不要钱似的猛说。王七身为里正,更是激动的脸膛通红。

  李青青特意把木匾放在大厅的桌上供村民参观。家里得热闹一阵子。

  她觉得自己真是运气好,来到大唐国没半年,就得了坐在江山第二把交椅的人的肯定。

  又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四人回来了。

  “我一进村就听说湘王府、湘城官府派人我们家,还有和县县令也来我们家赏赐青青。”刘氏的大嗓门在院子里响起,“我的天,我们王家真是祖坟冒烟,王浩娶了青青这么好的媳妇!”

  王老头哈哈大笑,一路小跑,抢在刘氏前面来到大堂,看到了红面金字的木匾,再听到众人的道贺,惊喜的差点昏厥。

  王志惊赞道:“王爷的字写的真好。”

  王亮脑海闪出一个词语,大声道:“苍劲有力。”

  李青青再次望向木匾,湘王的字是写的很好,但不是苍劲有力,而是庄严大气。

  她来到大唐国几个月,听到关于湘王的传闻很少。

  前些日子,王浩在家时跟她说过,湘王赵安治军严格,有一回巡察军队时,王浩站在人群当中远远的见过湘王,都没有看清楚湘王的五观。

  她心里暗道:正月探亲,若王浩得知湘王赠匾,肯定会很高兴。

  湘王赐的黄金、白银是不能花掉,需要珍藏起来。李青青把黄金、白银收藏在王浩送给她的小木箱。

  湘城、和县赏赐的银子,李青青决定兑换成银票。回头正月探亲时随身带着,应急使用。

  连着几天,王家的人都沉浸在欢喜之中,这一日,马清夫妻竟是一同来了,还带上了长女马云容、小儿子马枫烈。

  马清穿着蓝袄黑裤,神采奕奕,两撇小胡子,很自然的跟王家人介绍自己的儿女。

  王老头夫妻、王志、王亮都见过马清。马清可是李青青、王家致富的关键人物。之前,王亮给马清起了个绰号:小胡子。

  今日,王家人再次见到马清,看到马清的两撇小胡子,竟是有些亲切。

第126章 姐妹相称

  风氏身穿铁绣红色高领长裙,梳着双髻,戴着一对珍珠钗,朱唇微点胭脂,满面春光,见到李青青便露出真诚的笑容,道:“我沾了青青的光,得到湘王府、湘城府的赏赐。今日我发上戴的珍珠钗就是湘王府赐的珍珠。湘王府赐的绸缎我就留着给云容当嫁妆。”

  官府的公文只是说赏赐李青青及风氏,并没说赏赐的什么东西。

  闻言,众人方知风氏得的是湘王府的珍珠、绸缎。

  李青青暗觉湘王府挺会看人赏赐,知道风氏不缺金银,就赏赐的是珍珠、绸缎,而她是个民妇,缺少的是金银。

  马清打量王家,砖屋是新盖的,水井也是新打的,听说这个家以前很贫穷,自从有了李青青,生活才慢慢变好。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他倒觉得男人也怕娶错妻。男人娶一个好妻子,能好三代。

  他就是个例子,王家的王浩也是个例子。这王浩一年到头都在军队,若不是娶了李青青这样的好妻子,王家哪有这样的好日子。

  马云容是马家嫡系嫡女,今日穿着红色绣有银线云朵的长裙,梳着三丫鬟,发上系着绣有银线云朵的红色飘带,脖颈上戴着黄金锁的项圈,小脸红扑扑,眼睛眉毛随了风氏,看上去温柔恬静,可是说话语速有些快,还爱笑,性格是随了马清。

  上次风氏带马枫烈到王家时,马云容事先跟好友约好逛菊园就没来,后来听马枫烈说王家的饭菜很好吃,李青青生得很好看,马云容记在心里,这不是李青青得到了湘王爷赐匾,马云容心里有些仰慕,今日就跟着来了。

  马云容今年十岁,比李青青小六岁,比王桔大两岁。马云容自幼跟着奴婢练过武功,也跟着族人上过学堂,还会弹琴,容貌生得好看,性格活泼,招人喜欢,在湘城同龄的小姐里算是比较出色。

  出身将门之家,生父有着秀才功名又做大买卖,马云容的见识自是比农村生长的王桔多。

  王桔用羡慕的目光望着马云容。原来这就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

  风氏心情很好,语气真诚的跟李青青道:“青青,我觉得我和你很有缘分。我比你年长十五岁,日后你就叫我姐姐。”

  风氏第一次见李青青,早不见晚不见,竟是在胡子村民集体中毒那天见,这样才有了她协助李青青救助胡子村民的事,才会一起得到湘王府、湘城府的奖赏。

  李青青心里暗喜,从善入流,起身向风氏、马清行礼,道:“妹妹见过姐姐、姐夫。”

  王家人均是为李青青有了风氏这样的姐姐感到高兴。

  马清望着李青青笑道:“哈哈,你这个年龄做我们女儿都够了,不过,妹夫王浩今年二十岁,你大伯子今年二十几岁,我们两家相处起来还是以平辈相称比较好。”

  马清与风氏的第一个孩子流掉了,不然活到现在也有十四岁。

  马枫烈仰着小脑袋问道:“李姨,能让我瞧瞧湘王爷写的匾吗?”

  “我去把匾拿出来。”李青青亲自去取匾。木匾就存放在她的卧房了。她本想把木匾挂在大堂,但王老头想的比较多,怕夜里有坏人潜入把木匾毁了。

  马家人参观了木匾之后,马清说明来意,“过几日我要北上国都。今日我们夫妻来,一是为了向妹妹道谢,没有妹妹,你姐姐得不到湘王府、湘城府的奖赏,二是我在国都开一个酒楼,主卖以剁辣椒为配料的菜,不知妹妹意下如何?”

  “姐夫说的太谦虚了。那日,姐姐是主动开口相助,姐姐得到湘王府、湘城府的奖赏是应得的。”李青青望了风氏两眼,现在回想起来,风氏所作所为敢于担当。

  风氏自豪的笑道:“青青,我们俩若是男子,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马清哭笑不得的道:“你要是男子,我还不敢娶你了呢。”

  刘氏惊叹问道:“马老爷竟是要在国都开酒楼?”

  国都是大唐国最繁华最大的城府,那里有巍峨庄严的皇宫,天下最有权力、最富有的人都在那里,那里可是刘氏想都不敢想的地方,更何况开酒楼。

  马清目光自信,坦然道:“我已经在国都开了一间湘月斋分铺,我打算再开一家马家酒楼分酒楼。”

  风氏望向李青青柔声道:“上次,他去国都开的湘月斋分铺,卖的最好的就是你弄出来的金玉满堂。这次,他觉得你弄的剁辣椒菜系在湘城卖的很好,就要把剁辣椒菜系拿到国都去卖。你觉得如何?”

  马清道:“金玉满堂,你特意提到的双黄鸭蛋,我让人找了几百个双黄鸭蛋做成金玉满堂,一部分献至宫里,一部分送了跟几个我们家族交好的官员。宫里赏赐我,那几个官员在给我家长辈写信还提了一笔。”

  就是因为上次得了李青青的提点,马清收获很大,所以这回他特意上门来请教李青青。

  李青青目光在马清与风氏之间流转,缓缓道:“我听说国都在北方,气候干燥是吗?”

  马清便道:“何止干燥,是很干燥。我在国都的那些天,每天早晨起床,嗓子干的有些疼,嗓子冒烟!”何止如此,他还干燥干到便秘。

  风氏问道:“气候干燥会怎样?”

  “辣椒多吃易上火,哪怕在阴湿的湘城,食客若是天天吃辣椒,也会上火。剁辣椒用辣椒制成,自是同理。国都在北方,气候干燥,食客若是天天吃辣椒,必定上火生病。”李青青望向马清,道:“我听马向南掌柜说湘月斋在国都分铺的干果卖的很一般。当时我就想到原因一是国都卖干果的店铺多,二是国都干燥易上火。”

  马清感慨道:“是。干果多食易上火,人上火了,发热、嗓子疼各种病就跟着来了。我的湘月斋国都分铺干果卖的不如点心,点心不如金玉满堂。”

  李青青缓缓说出心想,“姐夫,我建议你在国都开的酒楼,剁辣椒菜系只用一道菜。”

  马清眉头轻蹙,这可跟他想的不一样,问道:“哪道菜?”

第127章 荷叶糯米鸡

  李青青道:“剁辣椒鱼头,就是被你改名为年年有余的这道菜。”

  “独木难成林,只有一道菜,可开不了酒楼。国都的酒楼菜系很多,用的厨子的厨艺都是顶尖,我开的酒楼若是没有特色,那赚不到钱。”

  “你别急,听我接着说。”

  “洗耳恭听。”马清神情认真。

  风氏等人也觉得好奇,纷纷竖起耳朵。

  李青青张口就道:“再加上不辣的粉蒸肉、粉蒸排骨、荷叶糯米鸡、炒时令青菜,还有微辣带酸的泡菜菜系,泡椒鸡杂、酸豆角炒肉沫等,最后弄上几个味道清淡解辣的汤,银耳莲子汤、青菜豆腐汤等。

  剁辣椒鱼头就是招牌菜,主打此菜。你别小看了剁辣椒鱼头,这道菜是可以撑起一座酒楼的大菜。

  对了,国都人可是喜欢吃面食?”

  马清频频点头,听到泡菜菜系时,两眼放光,他竟是忘记了新出的泡菜菜系,“是。国都方圆千里的地只能种麦子,那里的人吃面食,跟我们湘城吃米食截然不同。”

  李青青道:“每盘剁辣椒鱼头送两碗面条。这样这道菜的汤汁会被面条吸收,面条也变得微微咸辣,鲜美无比。”

  马清环视四周,像找东西,“不行,我岁数大了,脑子不好使,可有笔墨,我得把妹妹说的话都写下来。”

  王亮赶紧来回小跑取来文房四宝。

  马清一笔一划的把李青青刚才说的菜都记下来。排在第一的自然是年年有余,他还在年年有余的旁边写下五个字(两碗熟面条)。

  风氏凑过来边看边道:“这么一数,菜还真不少。咦,没有凉菜?”

  马清摆了摆手,“国都那边一年四季,除了夏季天气微热,其余三季天气冷,特别是冬天、春天,风那个大,食客从外面进酒楼吃饭,都是先喝半碗热水或热汤。吃凉菜会闹肚子。”

  风氏微笑道:“我没去过国都,那边这么冷呢?”

  李青青道:“凉菜可以弄点卤的荤菜,卤猪肘、猪耳朵、羊头肉、炒花生米什么的。”

  马清也一并记下了。

  李青青问道:“国都能否买到大的鳙鱼?”

  马清答道:“能。国都周边有河,河里有大鱼。不过,国都的人对鱼很一般。听说有的国都人一辈子都不吃鱼。”

  马枫烈问道:“鱼那么好吃,国都人怎么不吃呢?”

  马清不知道如何回答。

  李青青道:“怕刺吧,祖辈做的少,后辈就吃的少,最后干脆不吃。”

  前世,物流流通不畅的年代,北方缺水少鱼,很多老百姓都不吃鱼,更不会做鱼。

  马云容感慨道:“国都人真是没有口福。”她跟小姐妹一直向往国都的繁华,谁知,国都人竟然不爱吃鱼,这种生活习惯可跟她们截然不同。

  李青青想了想,道:“招牌菜年年有余,再加上粉蒸排骨、荷叶糯米鸡。”

  马清就在纸上粉蒸排骨、荷叶糯米鸡的下面划了一道横线。

  风氏问道:“上次我们吃了粉蒸排骨,味道甚好,这道荷叶糯米鸡可是你想出来的新菜?”

  李青青莞尔,“是新菜,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我从杂书里看到的。今日正好做给你们吃。”

  荷叶糯米鸡是广东的一道名小吃。用的荷叶可以是干荷叶。干荷叶、糯米、鸡都是寻常食材,用简单的做法,将三样合在一起,上蒸笼蒸熟,就是老少皆宜、营养价值高的荷叶糯米鸡。

  马枫烈开心的跟马云容道:“大姐,今天我又能吃到新菜了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65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3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媳妇:富贵临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