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男二的科举之路_分节阅读_第160节
小说作者:一七令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67 KB   上传时间:2021-12-18 20:46:40

  皇上却道:“她留在京城也是守活寡,去了之后他们一家好歹还能团圆。”

  守活寡跟一家团聚,想来也是后者更好,虽说守皇陵清苦,但一家人好歹整整齐齐的呀,总好过在京城顶着一个犯妇的名头过活吧。

  皇上觉得自己这么安排还挺贴心的。

  太后叹息:“皇帝你可真是太想当然了。”

  那一家人除了皇子妃,另外两个不知道有多能折腾。将他们三个关在一起,还不知道是福是祸呢。

  假死守陵,这便是圣上苦思冥想之后定下来的结果。

  他对外夺走沈元灏的一切身份,道他已经死在了宫斗中。不过皇上却也没能下重手,只是将沈元灏妻妾三人幽禁在皇陵,终身不许其踏出皇陵半步。

  往后不论如何,沈元灏都已经“死”了,他的皇家的玉碟也被撤走了,抹去了一切痕迹,只当没有他这个人。这一妻一妾,对外也只说是畏罪自杀。如今幽禁在皇陵里头的一家三口,被安上了另一个名头。

  不过这三人,永远不会被外人所知就是了。

  沈元灏跟王素娘新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两人对着偌大的皇陵,半晌回不过来神。

  似乎是好奇自己没死,又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会到了这种地方。

  还是宁三娘走过来的动静惊醒了他们。

  沈元灏回过头,发现妻子不知何时已经卸下了妆面跟珠玉,一身素净,粗衣麻布。

  未曾看到她的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等看到了对方的穿着,沈元灏他陡然发现自己的衣服穿着不适,他低头一看发现自己身上也是一身麻衣。

  瞧着丈夫在麻布上面摩挲,宁三娘缓缓道:“夫君,往后所有的日子都必须要穿麻布了。终身茹素,不得外出。”

  “凭什么?”王素娘不服。

  宁三娘垂眸:“凭圣上没杀咱们一家人,这理由可够?”

  沈元灏呆愣住了,良久良久,他伸手捂住了头。沈元灏明白过来自己为何被打晕了,他如今已经是个“死”人了。别说他如今出不去了,就算有朝一日他真的出去也跟个死人没什么两样,不会有人承认他的身份,更不会有人会帮他。

  父皇,您可真是好狠的心啊。

第192章 句号 苏墨言离开京城

  沈元灏自己的事暂且结束了, 不过追责却刚刚开始。顾准从宫里出来那一日,就已经听闻不少大臣上书,要求圣上严惩这些谋反的逆贼。

  要他们说, 株连九族也不为过, 但是这件事情对皇上来说难度稍大。最后他也只把那些确定参与其中的砍了脑袋, 这些还都只是确定参与谋划的, 至于那些疑似谋反的, 只是被流放了,这里头都怎么牵连到各家的人。

  最惨的还要数李家跟兵部的许多官宦人家。因为直接参与谋反,家中被砍了不少人, 一应家产全部没官,不过老弱妇孺一概没管, 妇道人家的嫁妆也没有没收,也算是留给他们一条生路了。

  这般处置自然不和某些人的心意,但是对圣上来说,他也就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实在没办法狠心将他们一棍子打死。说他心软也好,说他无能也罢, 这么多年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不被人理解, 皇上私底下也十分郁足,这两日他过得很是不顺心,便时常召见顾准。跟他聊聊天说说话,排解心中的苦闷,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回心软放了那么多人。

  他自己觉得没错,可无奈旁人都觉得他错了。

  顾准坚定不移地站在皇上这边:“圣上仁善,这才是大梁百姓的福气。并不是每一个喜好杀伐的君王都能成为明君, 但每一位以仁善治天下的君主,却都会留下美名。”

  这话说的可就太符合皇上的心意了,他瞬间觉得这世上只有顾准一个人懂他,再三感慨:“满朝文武,竟都找不来一个似允之一般的人物,实在是可惜可叹!”

  “圣上若是觉得他们说的话不中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既没有什么对错,又何必强行趋同呢?”

  “说的极是!”皇上抚掌感叹。

  他立马坚信觉得自己做的就是没错。是啊,为什么一定要赶尽杀绝才是明君呢,似他这般做事留一线的,难道就一定是昏聩无能吗?

  皇上这儿因为朝中官员的说辞黯然伤神的许久,又在顾准的安抚之下稍稍好转了起来。可是在那些大臣口中的心软之举,在苏家的人看来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任谁从高高在上的豪门大族跌落到寻常市井人家,都会难以忍受。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苏家比其他家的人受的惩罚更重,皇上铁了心认为苏秉故意带坏自家儿子,更笃定苏家大多不是什么好人,所以下手也格外狠。其他人都被判了秋后处斩,如今还留着一条命,在大牢里头苟延残喘,但是苏秉是直接被刺了一杯毒酒。

  沈元灏有他这个当皇帝的父皇兜底,虽然“死”了,但却还留着一条命。苏秉就没有这么好的运道了,他是真死,尸体还被抛到了乱葬岗,苏家人想找都找不回来。苏家的长子也被赐死了,苏家一时间失了主心骨,闹了一通之后,只能无法,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苏墨言身上。

  这是他们苏家唯一能够全身而退的人。

  圣上似乎格外喜欢他,又或者是太子殿下在旁边求了情,总之,苏墨言不仅没有太受到影响,连功名都被留下来了,他还是榜眼,只是不能在翰林院里头做官,皇上找了一个不毛之地,让他去那儿当县令去。

  毕竟这也算是个从小看到大的孩子,又是个实心眼儿,心地并不坏,此次的事情也与他无关,皇上便放了他一马。他是个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因为苏墨言同太子跟顾准都交好,皇上对他便格外容忍几分。

  让他离开京城也是为了苏墨言着想,留下的话说不定要忍受千夫所指的局面,还不如去外闯荡一番,若往后真有本事,挣得一番功绩,也未尝不能回来。

  这些,苏家人理解不了,苏墨言却由衷的感激。

  圣上已经对他们网开一面了。连那位二皇子都已经没了,他们苏家人没有满门抄斩便已经要谢天谢地了,哪里还能容得下那么多的要求呢?

  苏家倒了,苏墨言早先定下来的未婚妻一家也同他们家断的干干净净,退了当日定亲的礼物,连婚事也一道推了。为此,苏家这些天几乎是天天都能听到骂声,埋怨对方狗眼看人低,退了这婚事,往后也未必能谈到好的。

  苏墨言却是心平气和。未婚妻一家前来取消婚约的时候他也没有拒绝,在他看来,未婚妻一家做出这样的事是乃人之常情,也没有什么好心生怨怼的。无论是解除婚约还是离开京城,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以忍受的事,苏墨言甚至劝说母亲同他一道赴任。

  只可惜,苏夫人没有这个心思。她一辈子都住在京城,如今丈夫跟老大虽然去了,但是老大留下来的儿子却还不过三岁稚童,她得留在京城好好教养孙子,让他养大成才,方才对得起老大的在天之灵。

  其实仔细想来,苏家在京城的靠山也不是一个没有,宫里的苏嫔娘娘多少还算是个靠山。家中遭逢大难,也是多亏她接济,才能衣食无忧。虽说娘娘如今降了份位,但是情分尚在,只要她还待在宫里头,便还有让皇上回心转移的可能。

  如今家里头的人心心念念的都是苏嫔复宠,也不问没了儿子的苏嫔愿不愿意同圣上冰释前嫌。

  苏墨言劝不了已经陷入魔怔的苏家人,他默默地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年后就启程离开。

  临走之前,苏墨言特意去见了一下他的旧友们。世事难料,如今苏家倒了,苏墨言的朋友也所剩无几了。谁是真心谁是假意,不用猜他也知道。所以苏墨言这回找的人并不多。

  不过顾准那儿,却是少不得的。

  苏墨言挑了一个日子,特意叫来顾准跟沈元彻来酒楼,算是喝了一杯饯行酒。

  苏墨言坦言:“我这一走,也不知何年何月还能再见,顾兄同世子爷好生保重。我也没有别的请求,往后若是得空,不妨多给我写几封书信。”

  沈元彻被他说的挺难受的,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转头就给他满上了酒:“瞧你说的是什么话?咱们也算是这么久的交情了,难不成还会吝啬写给你的几封书信?你只管过去当官儿好了,什么时候把你那小县城治理好了,回头我们再相聚。”

  顾准默契地举起了酒杯。

  三个人碰了一下,像之前的离愁别绪都撞碎在这酒水之中。

  除了这点舍不得,苏墨言也并未觉得此番安排有何不妥。他从前就想离开苏家独自出门闯荡,如今苏家的结局虽然惨烈了一些,但还留着微末的希望。只要他好生当官,以后未尝没有起复的可能。

  唯有离开京城,才能实现他的抱负。

  三个人聚在一块儿,便是什么都不做也叫人高兴。沈元彻最是能说的,高谈阔论了一番,将苏墨言最后那点伤感都冲散了。喝了好一会儿的酒,分开时,独独留下顾准一个人是清醒的。

  “还真是……”顾准看了一眼倒下的两人,“不能喝酒还喝那么多做什么?”

  这两人喝起酒来好似自己有多海量,没成想几壶下去就倒了。

  顾准将这两个不省人事的都搬上马车,各自送回了各自的府上。苏家那头对他没个好脸色,顾准也不是个会拿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将人放下去之后便离开了。

  去了秦.王府却从前一般被殷切招待,秦王跟秦王妃每每见到他,都恨不得把他当亲儿子看待。这回送了沈元彻过去,顾准也没推脱掉王妃的好意,去府里小坐了片刻。

  不过出来的时候却碰到了一个生面孔,顾准离开许久之后才恍然记起来,那位好像是沈元彻的庶妹,不知叫什么。按理说应该不会碰到她,怎么偏偏又那么巧?

  不过终究是个无关紧要的人,顾准也没放在心上。这两日他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回府之后便安心给苏墨言准备践行之礼,准备这些的时候陈姑姑也帮着参考了不少。

  顾准本来也不打算多送,但是想到苏墨言这一去还不知是多少年,不知不觉便准备的多了一些。

  于是待苏墨言启程的时候,便不得不多雇一辆马车来装这些践行礼。

  从前门庭若市的苏家,已经已经是人走茶凉。苏墨言走得悄无声息,除了苏夫人,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在意。

  他走的那一日,又刚好是初春。

  春寒料峭,寒意中却又能感受到万物即将复苏的蓬勃生机。

  顾准与沈元彻都推了别的事儿,特意赶过来送了一程。

  遥遥地望见马车渐行渐远,沈元彻忽得有些伤感,叹了又叹,最后看向顾准的时候目光都带着庆幸:“幸好你会一直留在京城。”

  顾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的一定?即便是他,也不知往后会不会因为什么事情而离开。

  苏墨言的离开,也似乎为沈元灏造反一事画上的句号。被牵连的人家,死的死伤的伤,流放的流放,衰亡的衰亡,如今又过了些时日,已经并没有多少人在提起往日这些辉煌的大家族了。

  京城本就是一个兴衰不定的地方,凭它有多显赫,只要一招不慎,照样满盘皆输。

  那几户人家听说如今也还过得去,那便不是最惨的。

  皇上也渐渐走出了沈元灏带给他的悲伤中,他很快就有了别的事儿做,譬如太后忽然给他找的事。

  “您说什么,要给允之说亲?”

第193章 答应 赐婚也需过问对方意见

  太后这么神来一笔, 叫皇上连伤心都顾不得了。

  本来么,儿子虽然没了,但又没死, 这伤心的程度本就不深, 远没有太后说的这么一句话给他来的震撼大。但是回头仔细一想, 顾准也的确是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 寻常人家这么大的长子, 说不定连小孩儿都有了。独他一个没有父母照看,更无媒人上门说和,到现在都还是孤家寡人呢。

  该定下一门亲事了。

  听说顾家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妹俩, 等顾准成亲之后,家里有了女主人, 那兄妹俩也有了长嫂。长兄如父,长嫂苏母,往后孩子大了也不会因为没有母亲教养被人取笑拿捏。这般一思量,皇上又觉得此事迫在眉睫,竟一刻也耽误不得了。

  “还是母后想的细致!自打上回那位北元小公主语出惊人,将朕给吓到了, 朕便没有再想着给允之赐婚。如今看来, 也的确是难为他了,到现在都还没个未婚妻,也没一个知冷知热的人,倒是怪可怜的。”

  太后心里一喜,这事儿皇帝既然同意了,那就好办了:“哀家这儿有一个极好的姑娘。”

  皇上一听也来了精神:“是哪个?”

  太后神神秘密地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瞧见太后那一脸得意的模样,皇上忽然福至心灵, 恍然顿悟过来:“母后说的该不会是明嘉吧?”

  “正是!”太后拍了一下掌:“皇帝你也觉得他们俩极合适,对不对?哀家老早之前就已经有了这个念头了,只是当时你说不着急给他赐婚,哀家便没有再提。可是眼瞧着那事儿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再拖下去,岂不是耽误了两个孩子的前程?”

  太后话落,皇上便细细地思索了起来。

  不一会儿,眉间便浮现出淡淡的纠结。

  太后一看便没了笑意,嘴角拉了下去,质问道:“皇帝这意思是觉得此事不可了?”

  皇上笑了笑,道:“也不是不可,只是从未想过将这两人凑在一块儿。您也知道,明嘉的性子……有些独。”

  “好啊。”太后拍案而起,“你这是嫌弃哀家养的孙女儿了?令仪才貌双全,知书达理,京城里头的女儿家有谁能比得过她?便是跟太子妃比,那也是伯仲之间。哀家这样好的孙女儿白白送给那位顾大人做媳妇儿,他还有什么好挑剔的?还有皇帝你,令仪可是你的亲侄女,你不帮着她也就算了,怎么还挑剔上了,你这么说怎么对得住她?”

  “是朕错了,是朕的错。”皇上听到了这些,便一个头两个大。

  太后对几个孙子倒是一视同仁,唯独对沈令仪格外偏疼。不得不说,这从小养到大的就是不一样,处处维护不算,还看中了允之做孙女婿。

  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8页  当前第1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0/1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男二的科举之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