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男二的科举之路_分节阅读_第91节
小说作者:一七令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67 KB   上传时间:2021-12-18 20:46:40

  于是乎, 一个人变成了四个人, 衙役将他们一行四个人连同小厮车夫一道都请到了府城衙门里头。只是到了地儿之后,那几个小厮车夫却被拦在了外头。

  这回沈元彻却也没有再说什么了。他刚才之所以咄咄逼人,无非是因为这个衙役不知道打哪儿冒出来, 怕他借着段知府名头将顾准骗过去。如今竟然都已经来了衙门,估摸着也是他想多了。

  沈元彻撩开袍子潇洒地下了马车, 大摇大摆地进了衙门,姿态熟稔到像是自家的府邸。

  衙役在后面敢怒不敢言。

  他也不认得沈元彻,但也能猜出这是个来头不小的,一般人可不敢在这地儿放肆。

  果不其然,等见了他们家知府大人,听他们大人口中称世子爷, 衙役才知道沈元彻的身份。他不禁庆幸起来方才没有出言顶撞什么, 如若不然这位爷怕是记恨上了他。

  人带到了自然就没有他的事儿了,衙役回了段知府一句便退下去了。

  段知府没成想自己只请了一个人却来了四个。只是这多余的三个人并非等闲人,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三人即便来了,他也不能赶走。

  段知府好脾气地给两边人引荐。

  其实除了顾准,场中余下的人对彼此多多少少都是认识的。就连许久不在京城中的韩斯年,对面即便第一眼没认出来,在段知府点出名字之后也是立马就想了起来。去年张家莫名其妙出了事儿, 张家的几个老爷直接被夺了官职,任凭苏家与苏贵妃再求情也没用,圣上像是铁了心似的就要把张家治罪一般。

  不少人暗暗猜测,圣上是不是在盐官县碰到了什么。后来又有人传,此事是因之前受张家所害、被逼离京的韩斯年所起。韩斯年他们都知道,早年间可是骁勇善战,连鞑靼人都闻风丧胆的少将军,只可惜最后落得的那般下场。如今张家落难,说是因为韩大将军他们也是信的。因此韩斯年的名声在京城里头便又响亮了不少。他虽不在京城,可京城好一段时间却哪儿哪儿都有他的事儿。

  言归正传,韩斯年虽来了,今日的主角却不是他。

  顾准进来的时候便发现这屋里面还有几个生面孔。打头那人段知府待他客套得很,隐隐有以他为尊的态度。顾准猜测此人恐怕就是此次乡试的主考官,翰林院的那位赵学士了。

  段知府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顾准的猜测。

  彼此一番见礼之后,顾准四人才终于坐下。顾准在思量的同时,赵学士也在暗暗打量他。初见顾准,赵学士便不由得心生赞许,并不是为了别的,单单是为了他这副好相貌。

  这长相,若是圣上看到必定会器重几分。

  晃了晃神,赵学士才扫过堂下几人开了口:“原本该是在鹿鸣宴上请诸位说话的,只是赵某心急了一些,今日一放榜便将您几位叫过来了,多有失礼,还请诸位见谅。”

  苏墨言也对他拱了拱手:“岂敢岂敢?我等不请自来,才是真正的失礼。”

  赵学士自然不会计较这些小事儿,寒暄过后,他又转向顾准,问道:“顾举人,不知你家师父近来可好?”

  顾准心里一定,看来这位赵学士同他师父关系十分友好。有了这么一句话,顾准同这位赵学士关系不由地亲近了几分:“师父一切都好,只是时常惦记着京城里头的友人,惋惜不能与诸位大人把酒言欢,诗文唱和。”

  赵学士心道,李叔寒才不惋惜呢。

  虽不能把酒言欢,可那诗文也是从来没停过。他京城书房里头的柜子上就摆着一首诗呢。说来也好笑,那诗不是李叔寒作的,而是眼前这位顾举人作的。李叔寒那厮见自己徒弟诗作的好,便不要脸地誊抄了好几份,不嫌麻烦地挨个送到了他们府上,美其名曰请他们指点。其实指点是假,炫耀才是真。

  不过赵学士跟李况关系不错,为了维护这家伙的名声,他也不能在对方徒弟面前揭了他的短,遂略过这句话不提,道:“你师父人缘好,到哪儿都不缺朋友,他大抵是真想教一个贴心徒弟,竟将你教的这么好,如今已然成了解元。你可知,我今日请你这位解元郎过来究竟是为何?”

  顾准跟苏墨言心里都有数。

  他道:“大人是为了那篇时务策吧?”

  赵学士矜持地点头:“那篇时务策虽写得好,但毕竟篇幅有限,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顾准早在路上便猜测可能会有这一幕,不过那时务策确实是他想的,也确实是他写的,有些念头已经在他脑中过了千百遍了,如今说来也不过水到渠成。

  “这几年,大梁与北元摩擦不断。鞑靼人出尔反尔,几次订立盟约却主动撕毁,在边境挑衅掠抢,惹得边境民不聊生。朝廷为了威慑鞑靼人,断了边境的互市,叫鞑靼人叫苦不迭。只是学生看来,堵不如疏,这互市还是开着好。”

  赵学士微微颔首。

  其实他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圣上不愿同鞑靼人交易,那些顽固迂腐之人也觉得他们中原地大物博,无需跟鞑靼人通商。

  顾准继续道:“这通商只是一项,重开互市并不在于经商,只是为了安抚,让他们短时间内不再生乱。鞑靼人缺盐越茶,此两样必得通过互市从中原获取,我们不妨利用这一点,与北元朝廷直接进行贸易,初时以高价将盐茶大肆售卖给北元朝廷,辅之以丝绸瓷器。贸易不以金银作结,而是直接拿他们的宝钞。”

  沈元彻又听不懂了:“他们的纸钞有什么用,咱们大梁又不给用此物。”

  顾准瞥了瞥他。

  这不是还没说完吗,打断他做甚?

  “鞑靼人只用宝钞,不用金银铜钱。我听闻北元朝廷几番变法,改得就是其钞法。钞法通行之初,制度完备,印造一两的宝钞便要存入一两的银子。可北元朝廷酷爱封赏,动辄赐银几千两,那些存起来的金银其实早就被挥霍一空了。如今印造多少的钞,其实也不过就是国君一句话的事儿,并不存金银过北元朝廷似乎并未意识到其中风险,每年仍然大量的印制宝钞,民间也早已怨言不断。这时候,我们再通过官方通商,用他们喜欢的盐茶丝绸换去他们手中不值钱的宝钞,你猜北元君主会不会因此大肆营造宝钞,用来换取我们的货物?”

  沈元彻听着觉得怪有道理的,又问:“然后呢?”

  说的再好听,可他们拿那些纸钞确实没啥用啊。

  “我们从他们那儿赚取了宝钞,再用这些钱从鞑靼人手中购买大量的牛羊牲口。一年半载或许没有什么变化,但如果大梁每个月都要购入成千上万的牛和羊,便能进而改变北元百姓饲养牲畜的种类。只要他们想赚钱,想将自己手里的东西卖出去,便会作出改变,这点毋庸置疑。”

  到这个时候,其实主动权就已经在他们手上了。

  顾准又道:“北元战马颇多,但若是有朝一日,从官府到百姓手里养的全是羊跟牛,只怕鞑靼人对咱们的威胁也会小上不少。不过,这并非最终的目的,我们通商交易,重要的是想让北元朝廷不断地印造宝钞。宝钞是北元唯一通行的钱,只要这个体系崩溃了,北元自然也就再无威胁。”

  有时候,摧毁他们的货币体系,比摧毁他们的军队来得有用。

  完毕,堂中忽然静了下来。

  段知府眼中闪了又闪,他并不曾看过顾准的考卷,所以这做法在他听起来新奇的很。

  是新奇,并非是荒谬。段知府觉得,这法子有些像齐鲁两国的典故,那“家家纺机响,户户织缟忙”,大抵就是鞑靼人往后的写照了。

  段知府不得不承认个中高明之处,但他也得提醒顾准:“咱们大梁亦有饲养牛羊的,骤然购入这么多的牛羊,怕也吃不了这么多。”

  不想赵学士却打断了他:“大梁上下百姓这么多,如何吃不完?”

  “可原先还有那么多人饲养牛羊呢,届时他们的牛羊又该怎么卖?”

  赵学士点了点桌子。

  这是他之前也想过,法子是好法子,不足也是有的,只是缺点虽有,却未尝不可一试:“总不能因为有风险便全然否定。”

  段知府默了默,已然知晓的赵学士的态度。

  只怕顾准今日的这一番话以及他的那份答卷,不久之后便能呈到御前。即便不在京城,段知府也能想象朝中会就此事吵成何等模样。

  事已说清楚,为防段知府私下召见举子落人口舌,赵学士跟段知府都没有留他们四人用饭。

  从官衙里面走出来,沈元彻还在消化顾准的那些话。他脑袋不是很聪明,只是在这种正经事上向来慢人不少。如今想清楚之后,他才知道顾准的法子有多损。

  一路上他都在夸顾准,顺便又想起了今天的一些事,便道:“段知府好歹也是一方知府,怎么对着赵学士的时候客套成那样?”

  顾准停下,点拨道:“程相在当上宰相之前做过是什么位置?”

  “户部尚书跟翰林学士啊。”沈元彻脱口就道。

  顾准笑了笑。

  沈元彻忽然悟了,怪不得呢!

第106章 李周 “去请世子爷过来。”

  此番顾准回去后, 廉府里头热闹了一整天。

  顾准发现今儿开始,府上不少人对的态度都殷切了许多。到也不是说之前对他不好,府上每个人对他都挺不错的, 只是今日格外不同一些。

  顾准思来想去大概也就一种可能:“府里莫不是也有人去赌坊了?”

  韩斯年平静道:“去的人可多了去了。”

  怪不得。原来是因为赢了钱啊。

  找到了原因, 顾准也就没多管这些了。这次赌坊之所以弄得这么大, 完全是因为临安府有这个传统。其实不止是临安府, 各地都有这般习惯, 在府试乡试甚至会试的时候,提前押注,看看到底谁才能拿到头名。一般的赌注如果开得这么大, 官府早就过来干预了,但因为这些跟科举有关, 不少人也不过就是图个彩头,想沾点热闹,官府才放任不管。

  顾准想着他们韩将军也不是一个好赌的人,估计这回过后也不会再沾这件事情,便也没说他。

  韩斯年也确实没打算靠着这个吃饭,毕竟他的赌钱根本一点兴趣也没有, 甚至还有些不屑。

  但要说以后碰都不碰……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还有会试跟殿试, 什么时候顾准不用考科举了,他什么时候才真的收手,彻底不掺合这些。

  今日难得高兴,顾准还亲自下厨整了一桌的菜,可把廉老将军给乐坏了。

  他望着这一桌菜,食指大动:“分明是你中解元,如今弄得好像是老夫或生辰一般,好处竟被我给占了。”

  顾准坐了下来, 替他斟满了一杯酒:“将军要是高兴的话,我就在这儿多留两天。”

  “你师父也肯?”廉江州反问。

  顾准道:“我师父忙,不管这些事情。”

  廉江州瞬间转喜:“那就留下!反正我的府里空的很,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顾准笑着收下他的好意。

  他多留些日子,也是因为以后见将军的机会并不多了。待他回去之后,若无意外应该不会来府城。他日启程的时候便是去京城考会试的时候。待考完会试,往后更不大可能回临安府了。顾准念着对方教他骑射,又替韩将军解了心头之患,所以才想留下来多陪他两天。

  这一顿廉江州不仅吃的有些多,还喝多了。

  喝到一半便有些微醺,顾准劝他酒他也不听,最后饭吃完的时候,人已经在桌上趴着了。

  醉得不省人事。

  德叔心疼的把他们的老爷扶上了榻。

  想想他们老爷就是高兴的样子,德叔就觉得心酸,嘴里的话也不自觉的多了不少:

  “公子勿怪,我们家老爷真是太高兴了,所以才多喝了两杯。咱们家两位少将军一直在边境守卫疆土,就算回去了也是待在京城,等闲来不了临安府。

  老爷虽然也不是非得要子孙陪在身边,但是总这么一个人,还是觉得孤单得慌。”

  德叔说这话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让顾准再多留两天。他也知道,顾准这次回去之后只怕没什么机会再见面。

  顾准听着这些话心里沉甸甸的,晚上回去躺在床上也久未入眠。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冷心冷情的人,对旁的事情都不大在乎,可是今天看来又仿佛不是这样。若他是要考科举的话,有些分别便是不可避免的。临安府与京城实在太远,一旦留在京城里头,这边很多人跟事便要放手。廉将军,吴婶子一家,他的张先生,还有邓季文这些同窗旧友……

  往后若是有机会兴许还能看到,若是没有机会,这辈子兴许再也见不到。

  一想到邓季文,顾准便又翻了个身。之前他一直没有注意,等他意识到之后,自己早已经与邓季文渐行渐远。

  邓季文不喜沈元彻,后来来了苏墨言,他便更少同他有什么交集。不知不觉间,两个人已经隔了好久没有再说话了。

  曾经亲密无间,如今却变成这样。如今想来,也只有一声叹息。

  系统不曾想顾准竟然还有这么感性的时候,颇为稀罕地安慰了他们一句:“有的人有凌云志,有的人却只想安稳度日。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但凡你要往前走,就不可避免的要抛下一些东西。”

  顾准没说话,他其实也不需要安慰。只是突然想起来这些,不可避免的有些伤感,仅此而已。

  他是个放得下的人。

  很快,顾准便又睡下了。

  临安府的红榜今儿出来,不过一日功夫便传到了京城。

  鉴于沈元彻中了举,又有不少人白白赚了好大一笔钱,心里已经对沈元彻感恩戴德,恨不得把他当成再生父母了。尤其是他旧日里交的那些狐朋狗友们,之前押沈元彻能中举,完全就是因为平时玩的好,再加上自己也不缺钱,所以便投了些银子。谁会知道沈元彻这家伙竟然真的运气这么好,看来以后还得跟着世子爷混才有前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8页  当前第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1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男二的科举之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