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_分节阅读_第210节
小说作者:闫桔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15 KB   上传时间:2022-01-02 22:41:16

  段珍娘则要晚一些过来,带来不少桔子,还给两家小娃娃几颗糖。看到秦宛如也在地里亲自上阵,段珍娘笑道:“三妹,你这是来给白叠子开光呐。”

  秦宛如:“你过来,我也给你开个光!”

  段珍娘幽默道:“我还是算了,等会儿拿回去了我剥籽开光。”

  秦宛如叮嘱道:“让他们把手弄干净了再剥籽,别给我弄脏了啊。”

  段珍娘:“你只管放心。”

  目前地里有十人采摘,不少棉花都成熟了,刚开始不熟练速度要慢些,渐渐的动作便快了起来。

  待到天色彻底亮开时,他们已经装了五六个大箩筐了。

  那麻袋做得较大,箩筐装满后再把它拉起来,还能继续装一箩筐。直到袋子胀满后收紧封口绳扎好,董世远将其抱上推车,“哟”了一声,叫道:“还挺沉!”

  董大郎过来帮了一把。

  扎好三麻袋后,庄子里的仆人先送回去晾晒剥籽。

  这两天的太阳好,段珍娘早就命庄子里的仆人把竹凉板搬到院子里,会用干净的麻袋垫到下面,尽量不要弄杂质进去。

  在晾晒之前她特地称重记了数,但凡新收摘回来的棉花都会记重量,以后总会用上这些数据。

  庄子里把能晾晒的东西统统都弄出来摆放着,等候棉花的到来。

  仆人先把两袋棉花弄去摊开晾晒,其余那袋则试试剥籽。

  秦宛如目前没有权限解锁轧棉机图纸,今年只能手工剥籽应付。

  别说,剥棉花籽老费劲儿了!

  段珍娘坐在凳子上剥了数十个就开始不耐烦,发牢骚道:“四十亩白叠子,得剥到什么时候才到头?”

  柳婆子道:“还是得想个巧劲儿才行。”

  屋里的仆人们七嘴八舌,就剥棉花籽展开了讨论。

  之后两天都在采收最早成熟的那批棉花,先前对弹棉花有兴趣的村民也过来看情形。

  秦宛如命人把剥了籽晾晒过的棉花摊到之前布好线网的木架上,耐心跟村民讲解弹棉花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因为这个东西是新鲜玩意儿,人们都没干过,无不好奇,有的甚至觉得它太金贵,不敢下手。

  秦宛如哭笑不得,鼓励大家一个个去尝试。

  有个人壮着胆子背着弹弓尝试了一下,木棰击打到牛筋弦上发出震颤声,绞起不少棉花来。

  他觉得有趣,对着木架里的棉花一阵乱棰,不少棉絮都飞了起来。

  众人看着觉得好笑,秦宛如也觉得好笑,气氛比之前要松快多了。

  有人开了头,人们个个都亲自上阵试了试。

  别说,架子里的棉花经过他们瞎弄一通,确实比之前要蓬松不少。

  有人眼睛巧,开始悟出点名堂来,说道:“把这般松软的东西拿来御寒,冬日里一定暖和极了。”

  秦宛如笑道:“以后你们也会用上它。”

  那人连连摆手,“一贯钱一床被褥子,我们可不敢用。”

  秦宛如:“以后它们会便宜得值几斗米的价。”

  众人全都惊了,纷纷问真的假的。

  秦宛如耐心的跟他们唠了会儿,今日来了五人,次日暂用两人让他们先熟练怎么去操作,于是两副弹棉工具被正式使用上了。

  木棰击打到牛筋弦上的震颤声开始在屋里此起彼伏。

  五十文一天的工钱对于村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财,并且中午还有一顿饭食。

  一斗米十五文,五十文够买三斗多米了,这对他们来说极具诱惑力,都愿意来挣这笔钱。

  把棉花弹制蓬松是一件枯燥又乏味的事情,所幸没什么技术含量,需要的只是重复和不断重复。

  原本小小的一堆棉花经过反复震颤后,变得如云朵般膨大。那些洁白的丝絮绵绵软软,叫人看着整个人都觉得温暖起来。

  中秋时庄子里忙碌,也没怎么过节,人们采摘的采摘,剥籽的剥籽。现在把棉花弹制蓬松后需要纺车绞成纱线用,村里的妇人带着各自的纺车先进来了一批。

  段珍娘对纱线的要求极高,要求均匀细小,妇人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一一试过,最后留了六人下来。

  纺纱的工钱是按计重算,做多得多,中午是没有饭食招待的,随来随走。

  这一块秦宛如没管,是段珍娘在盯。

  不过她对做出来的纱线是非常满意的,很细,拿来做被褥子刚好合适。其中还有一些纱线则要粗大些,是要送到染坊染色,用于做“棉匠”标识用。

  现在人们各司其职,都井井有条,就是剥棉籽是个头疼活儿。

  秦宛如进系统里溜达了一圈,最后悻悻然出来,目前她非常穷,并且还是个新手,只能把今年忍过去。

  二十卷粗线绞出来后,段珍娘亲自把它们送去之前找好的小作坊染色,这中间窦氏来过一趟。

  秦宛如把绞好的棉线拿给她看,她用力扯了扯,说道:“还挺牢实。”

  秦宛如:“用这种线布网,跟白叠子服帖,是最好的了。”顿了顿,“以后还要用它们来织布。”

  窦氏:“挺好。”

  她去看过弹制棉絮的过程,目前主要是用于做棉线,只需把棉絮弹制蓬松就好了。

  村民用帕子把口鼻遮掩,能防止棉絮钻入鼻腔,他们有钱挣干劲儿也大。有时候秦宛如也觉得遗憾,场子太小了,要知道弹棉匠这门传统手艺可流传了好些年。

  下午段珍娘从城里回来,窦氏对她们两个的安排是赞赏的,别看年岁不大,做起事来像模像样,没有手忙脚乱。

  木箱里的线滚越堆越多,秦宛如让其中一人试做一床被褥,教他布纱网。

  用牵纱篾勾线倒是容易,就是需要耐心,横向纵向交错编织,要一道道一条条去牵,也颇费时。

  牵制好纱网,接下来是弹棉工序。

  把三斤棉花弹制蓬松花了好几个时辰,待秦宛如过来看过觉得可以后,两人才把飞絮弄进木架里,再一次牵纱网覆盖。

  蓬松的棉花被包裹进细密的纱网里,再也跑不出来。

  段珍娘过来帮忙锁边,她动作快,干活比秦宛如利索多了。

  锁好边,三人仔细将被褥子取下,拿到预先准备好的木板上。

  这个时候棉花还很蓬松,需要用磨盘压平实。

  秦宛如拿磨盘到棉被上转压,没一会儿就压塌不少,段珍娘道:“压平了。”

  村民刘大郎问道:“两边都要压平整吧?”

  秦宛如点头,“对,要平整,这样看起来才好看。”

  待一床被褥大功告成后天都已经黑了,庄子里的所有人都来围观,跟观猴似的没见过这把戏。

  那床没有标识的棉被做得还是挺工整的,颜色洁白,选用的是最好的棉花,没有任何杂质。

  上面布的线网也工整,细密的格子纵横交错将棉花锁在中间,压得也平实,不会乱走。

  人们好奇摸它,手感软软的。

  秦宛如命人找来一块布搭到上面,让众人体验一下。

  有人直接躺到木板上,笑道:“软和!”

  也有人坐到上面,还有人跪到上面,都觉得软和,很舒服。

  段珍娘高兴道:“看来大伙儿都喜欢这东西。”

  一仆人道:“就是太贵了,要不然我给阿娘也备一床御寒,她一定会喜欢!”

  秦宛如:“那就再等等,今年我们只是试种,以后会种很多,过不了两三年大伙儿都能用上它。”

  “秦小娘子,你可要说话算话!”

  “当然算!以后你们还可以穿大棉袄,棉衣棉袜棉鞋,都是用白叠子做的,跟那些贵人一样,他们能用,你们也能用!”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觉得这东西不可思议。

  秦宛如叫彩英把那床被褥子折叠起来,明儿送到贺府给窦氏,让她看看东西做得怎么样。

  次日秦宛如亲自走了一趟,窦氏看到成品时只觉得其貌不扬,命人铺到床上躺试才满意道:“软和。”

  秦大娘也过来看稀奇,到床上坐了会儿,说道:“这东西好,软软绵绵的,用来做蒲团也不错。”

  窦氏:“大体上来说是满意的。”

  秦宛如:“这床没有标识,以后我们会在正中央做一个‘棉匠’的标识。”

  窦氏点头,“一贯钱买这个,值。”

  得到她的赞许,秦宛如很高兴,感觉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待染坊的红线拿到手后,她并不急于把全部弹棉工具都使用上,而是着重把愿意来做事的五位村民指导熟练,教他们怎么布纱网,怎么磨平,怎么把标识做得漂亮。

  实际上段珍娘的手艺比她好看多了,对此秦宛如是服气的,她只有动嘴皮子厉害。

第121章 我听你吹 感谢支持晋江正版的小可爱!……

  刚开始人们对这项工艺不太熟练, 秦宛如手把手督促。

  五人中有的眼睛巧,上手快,有的则要慢不少, 领悟力也要差点。

  好在是他们的态度都很认真, 知道做出来的东西是要送到达官显贵府上的, 不敢马虎应付。

  数日折腾下来, 有三人已经能独立操作了, 虽然速度慢一点, 但做出来的东西却是极好的。

  秦宛如很满意他们的劳动成果, 也尊重他们的劳动价值。

  那三人得到她的鼓励, 人也变得自信不少,每回看到她都会称赞她心地良善。

  当初大长公主是第一批预定的,她订了六床三斤重的棉被。

  待成品出来后,秦宛如把两床叠在一起, 用红色棉线挽成一个花结捆扎,洁白与正红相交, 热烈而温暖。

  把第一家要的货送走后, 接着赶做第二家的货。

  随着时间的延长, 那五人操作愈发熟练, 已经完全不需要秦宛如在一旁指点了。但做出来的东西是需要她亲自把关检验的,每一床都如此, 并且还会称重,只会稍稍超一些,不会短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01页  当前第2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0/30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