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卫家女_分节阅读_第70节
小说作者:三水小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 MB   上传时间:2022-02-08 10:50:11

  “抬头见陆秋风执灯浅笑,实在美不胜收。”

  陆明音挑了下眉头,道:“薛助教又知道了什么稀罕事?”

  陆明音当了这秋部风队的队长,就被人唤作陆秋风,郑兰娘当了春部的部长,也被人叫郑春部,薛洗月做了助教,现在亦成了薛助教。

  这般男子似的以衔相称对这些姑娘们来说甚是新奇,彼此称呼起来也乐此不疲。

  薛洗月让了自己的座给陆明音,陆明音已坐了半夜,连忙推辞,座位又让给了一年纪略小的姑娘。

  见众人静了下来,薛洗月接着说起刚刚在说之事:“元帅杀了卫铭就被皇后派人带进了宫里,不多时便回来,竟然一点申斥也未受,圣人还赏了东西下来,可崔教授面上并无喜色。我实在不懂,既然元帅已经是定远公,为何不能将卫氏原本的爵位给了她呢?圣人看似对国公百般维护,为何却在此事上如此怪异?”

  郑兰娘坐在一旁,身上盖着一件薄衣,却仿佛还有些冷,缩了下肩膀,她说道:“也许是因皇后?圣人素来爱重皇后,卫氏也是皇后的母家,如今皇后与国公不睦,若是让国公连卫家一并占了,皇后又如何自处?”

  她身边一小娘子拎着一盏自制的小灯笼撅了噘嘴,道:“可圣人……圣人是圣人,会不知道这卫氏的爵位不给元帅,元帅便不算卫氏正统?”

  “卫氏本来就做着戍卫北疆之事,如今元帅也做着,虽有先皇、圣人连连赐爵,可我从前听家中父兄说起来,也不觉元帅就是卫氏正统。”

  “圣人就是不想元帅做卫氏正统。”说话的一直静听着的陆明音。

  她说了这一句,几乎所有人都看向了她。

  一旁一个十二三的小姑娘是春部之人,今日春部沐浴,她顶着长长的湿发来找自己阿姊替自己梳头,此时,她晃了晃脑袋,脑后那只手却还是停在她的发上。

  她阿姊已然呆住了。

  陆明音看着手中的油灯,低声道:“薛助教,你也算是出身武将之家,可知道定远公卫氏对大梁来说,到底是什么?”

  薛洗月想起了自己的大伯和堂哥,他们二人都是武将,偶尔说起先定远公卫泫,都极为敬重。

  “应是……大梁第一将门。”

  陆明音又问:“那这第一将门,又到底是何物?”

  如春花般的陆秋风笑着环顾所有人:“所谓第一将门并非虚名,大梁武将半数出自卫氏麾下,薛大将军曾做先定远公副将,如今被圣人重用、与各家争夺禁军之权的赵氏兄弟细算起来也是得了先定远公青眼,才得重振自家门楣,如今房州守将也是从北疆杀出来的,辅国将军镇守淮水,他父为元帅之祖父牵过马……这才是大梁第一将门。”

  无数次,陆明音听过自己的祖母为自己讲曾经的保宁郡公府是如何的功勋荣耀,那些旧事里,也总有着卫氏,先定远公卫泫性情坚毅、心胸宽广,又一心忠于先帝。

  ——若非如此实在找不出错处,申荣又怎会铤而走险假传圣旨将他一门男丁骗出来杀了?

  ——若非惧卫氏之声威,先皇为何要找一平庸猥琐之辈来继承卫氏?不过是希冀卫氏能就此湮灭于尘埃罢了。

  “我曾听祖母说过一句话,叫:‘禁军入宫不解刀,禁军见卫不带刀’,薛助教若有闲暇,不如问问旁人,今日来请国公的那位将军可曾带了刀进府。如今元帅据有北疆十三州之地,十几万兵马,已然是大梁最强之兵,被称为‘天下第一凶刀’,若是这样的人在接掌了‘大梁第一将门’,怕是有人会夜难安寝……”

  晚风轻动,看着陆明音的笑,有人突觉周身遍生冷意。

  原来圣人也是一直在提防元帅的。

  郑兰娘身后,一小娘子“嘶”了一声,摸了摸自己的臂膀,怯声道:“这事与我们这些闺阁女子也不相干,我们还是别、别聊了吧。”

  “不相干?”陆明音冷笑,她实在想不到,世上竟有人能自遮耳目到如此地步。

  那小娘子有些怕陆明音,可还是说道:“圣人对国公如何,那轮得到我等置喙?再说……国公是臣,圣人是君,哪有为君者要令臣下事事满意的道理?”

  “你说得对。”

  陆明音点点头。

  她手中油灯轻晃,映得她的脸也明灭斑驳。

  “你父为国为民,祖传的爵位不给也就不给了,反正你父是臣,圣人是君,哪有为君者要令臣下事事满意的道理?那让你在上阳宫中为圣人祈福,你怎么还一日日哭丧着脸不成样子?离了上阳宫的时候你就该嚎啕大哭不肯离开才对啊,还能让圣人知了你的一颗忠心。慷他人之慨,还是替手握十万兵的元帅慷慨,你就不怕口气太大撑破了你的脸皮?”

  痛骂了一串,陆明音看向其他人,冷声道:“不管怎么说,那卫氏的爵位本就该是元帅的,那是元帅曾祖一辈打下来的爵位,是三代卫氏子弟换来的赫赫声威,是卫氏受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将门’,绝没有这般被人应付了事的道理,哪怕应付之人是圣人,道理总是要讲的。再说,我们现在能每日受教,每日读书,而不是在上阳宫中那般苦捱,亦被许了往北疆寻前程,这是元帅仁善,我受了元帅的恩,自然替元帅说话,若是看不惯,就自寻个能看惯了你的去处,也不看看天下之大,爷娘都不容你了,除了这儿还有哪能容你?至于我,能容我之地,自然千好万好,容不下我的……哼。”

  那小娘子还不服气,还要说什么,却被郑兰娘叫住了。

  “心娘,我们这般讨论事情,要论的是理,若这等时候都事事将圣人挂在嘴边,连公理都不谈了,那我们也不必再听再论了。”

  郑心娘看向自己的堂姐,涨红的脸淡了下来:“大姊,难道忠君之言也是错的吗?”

  “忠君自然无错。”郑兰娘抬头看了眼月亮,缓声道,“就如你夸明月高悬,夸一万遍都不会有人说你是错的,可我们说冬雨凄冷,你说明月高悬,我们说桃花正好,你说明月高悬……无趣,亦于理无益。”

  坐在胡凳上的郑春部看向执灯的陆秋风。

  两人竟相视一笑。

  薛洗月看了这一幕,心底一叹,默默记了下来。

  陆明音锋锐更胜,郑兰娘脱胎换骨,其余姑娘亦有所变……接下这助教一职她本有些不甘愿,如今却生出了几分好奇之心。

  待来日,她们真到了那闻名而未见面的北疆,又会变成如何模样?

  同一轮明月之下,身在云州的裴道真正在奋笔疾书,将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今日他去看了云州的棉织厂,见上百女子以织机织布,实在是一奇景。

  一边记,他口中也念念有词:“童学将教人到十三岁,若能进学,便进县学、州学,就算不得进学,也认了千余字在心,能写会算,往商行里做个跑腿,也能做得口齿清明,也可入这等棉织厂……女子进了棉织厂,工钱可存在官府所开的钱庄之中,还给利息,非本人持印鉴亲签不可支取,有趣,有趣,进了厂中各人所得便归了各人,田亩亦是官府所分,有了铁犁,十七八岁女子也可每日犁地数亩,再加上织棉、织毛、铸铁、城中修葺诸多营生……北疆这是拆小家而成大家,正和了孔圣‘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般天下大同之理,只不过并非‘男有分,女有归,而是男女皆得其分’,妙哉妙哉。”

  写得尽兴,说得也尽兴,裴道真放下笔,伸了个懒腰道:“阿七,为父我可还有何疏漏?待你阿娘来了北疆,按我所写一一看过去,定觉得极有意思。”

  裴道真身后却并无人应答。

  他愣了一下,转身看去,之间空空客舍内只有他一人。

  “阿七?阿七!”

  突然,他猛拍了一下额头:“我今日入从棉织厂后门直接去了县学,接着又骑马去看了筑城,阿七他莫不是没跟来吧?”

  县学内,裴从越躺在床上,一侧躺了一穿着白布中衣的少年,那少年背了好一会儿的书文,转身看向他:

  “裴兄,你阿父居然真没来找你。”

  “无妨,我正好跟着你们蔺夫子再听听算学。”

  口中这般说着,裴从越竟仿佛毫不在意。

  那少年觉得有趣,道:“裴兄,你竟然毫不生气?”

  “生气?”裴从越看着县学屋舍的横梁,面色平静,徐徐道,“自来了北疆,我阿父这已是第三回 将我丢了,哪里气得过来。”

第72章 喜乐 “毁了的,是她自己最后那点安稳……

  真说起来,卫蔷杀卫铭一事对定远公府也非毫无影响,因着皇后对姜尚书令那一番发作,又说疑心他与定远公勾结,姜尚书令自然要派人来找秦绪回家。

  秦绪当然不愿意,在定远公府虽然每日要抄写公文,替阿姊写信,可每日里也过得热热闹闹,比回尚书令府要好太多了。

  尚书令府上人来人往,寒门子弟无论官阶都可在那竹林中高谈阔论,从小听到大,秦小公子只觉得乏味至极,什么折世家之锋芒,什么向圣人表衷肠……一番下来,不过“媚上”二字罢了。可在定远公府,不说阿姊与他讲北疆诸事,连崔姨讲些府中度支琐事他都觉得甚为有趣,伍显文在尚书令府中是个硬着脸暴脾气的难看模样,到了定远公府中却变得精干务实起来,所言所谈亦同样变得有趣了许多,着实令秦小公子大为惊诧。

  这才明白,他自己所厌憎的并非“谈事”,而是如何谈,像定远公府里这样所言皆是实事,有因有果,那自然有趣得很。

  更不用说定远公府于他写话本着实是一块风水宝地,虽然卫行歌、卫燕歌都走了,可陈重远还在,天气愈热,他每日赤膊练枪数个时辰,狼背蜂腰,汗水挥洒,越发合秦小公子的眼,看上片刻,秦绪就能挥洒出几篇“猛郎君被缚不得脱,女匪首谈笑入洞房”,又或者“少年郎立志破贼,女飞贼辣手摧花”……

  新来的卫瑾瑜也很有趣,一口一声唤他叫“小表叔”,知道他好写风月之事,竟然也兴致勃勃与他探讨起来。

  不过说了几句话,秦绪已感相见恨晚。

  知道自己得回家的时候,他正趁着早食后的空余闲暇跟卫瑾瑜讨论到底能不能在马上拜周公。

  卫瑾瑜还在敲核桃,说道:“若是不将男子双手绑在身后,许是可行,不过小表叔,你为何总将男子绑起来呀。”

  卫蔷路过,看向他们二人,问:“什么绑起来?”

  卫瑾瑜笑着说:“姑母,小表叔好有意思,还……”

  “没什么!”反倒是秦绪扭捏起来,强行说道,“阿姊今日实在风采夺目!”

  卫蔷在他肩上拍了拍,道:“你祖父让你回家。”

  一张羊脂玉似的脸盘子上眉眼都垮了下来。

  虽然千不愿万不愿,秦绪也知道此事非自己想或者不想就能左右的,拖拖拉拉收拾行李,又拉着卫瑾瑜东拉西扯,又去跟卫蔷说千万别把自己忘了,再去看了两眼陈重远练枪……这般一直拖到了宵禁之前,才骑马回了尚书令府门前。

  将缰绳扔给下人,他拍了拍自己马上两边挂着的箱子,交给了一管事。

  “小郎君,这……”

  “这是我这两三月间写的书。明日一早就去南市交给那书坊管事,早些做版,早些印出来,书做出来,若我回了定远公府也不必送过去,只收我房里,我自己回来拿,至于赚得钱,就算我没会定远公府,你也给我送过去。”

  那管事一向与秦绪玩笑惯了,打开一看是满满两小箱子写好的书,不禁“嘶”了一声:

  “小郎君,您这些日子可真是殚精竭虑。”

  秦绪又摇了摇扇子,说:“别与我玩笑,祖父还等着我呢,前次错了版,差点坏了我‘望江生’的名号,你与那书房的人说清楚,再出了错,我自己开一家书坊,挤得他再没生意。”

  “是,小郎君。”

  扇子晃啊晃,晃到一个偏院前面,秦绪停了下来让下人替自己看看穿着。

  姜清玄身为尚书令,所住之宅是先帝御赐的慈惠坊申家旧宅,申氏一族对外自称清廉,其实极为豪奢,这宅院雕梁画栋处处透着奢靡之气,姜清玄清了几处奢靡不堪之地,将一处竹林扩了出来,他自己便住在竹林之内的偏院之中,院门上没有门匾,只在一旁立了块石头,上书“待人来”三字。

  “哎呀呀,尚书令大人公务繁忙,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孙子,就特意让人传话叫回来看看?”

  衣着一应妥当,秦绪便拖腔拿调地说着话,抬脚走了进去。

  嘴里说着话,他看见自家祖父,眼睛已经直了。

  “祖——父?”

  “怎么?养了你十几年,如今连祖父也认不得了?”

  秦绪还是呆眉呆眼傻愣愣走到了姜清玄的面前。

  “祖父……你突然剃了胡子莫不是要装个青年文士再给我找个十五岁的小奶奶吧?嗷!”

  在定远公府忙得像个小陀螺的秦小少爷刚回家就挨了打。

  收回手,姜清玄又是没了胡子的世上神仙,说道:“这是阿蔷给我剃的,你先在家里呆上些日子,有人来找就说我不让你出门。”

  揉着头,秦绪左右看看祖父的脸,笑着说:“阿姊眼光着实不错,祖父你就不该留那胡子,要是再将眉发染黑,看着也不过而立之年。”

  姜清玄垂下眼道:“还以为阿蔷能教了你乖巧些,没想到你那乖巧都留在了国公府,回了我这仍是这般浪荡样子。”

  秦绪晃晃扇子:“我在阿姊处乖巧,那是阿姊性子也好,满府里人也好。”

  “性子好?她从前可是打遍西京的卫二郎,不说她爹娘,光我替她给人赔罪一年也有个三五次。”

  秦绪听着,想想如今的自家阿姊,还笑呢:“一年三五次那也不多。”

  姜清玄的指间仍是不离黑白子,一子落下,他叹了一口气:“她一年也至多在西京呆一两个月。”

  秦绪手中的扇子顿了一下,又连连扇动起来。

  “祖父,阿姊她剃了你胡子,那帮酸儒定然又要聒噪,你可拦住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4页  当前第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2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卫家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