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_分节阅读_第144节
小说作者:辣椒终结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88 KB   上传时间:2022-04-27 20:01:18

  翰林院说是储相之所, 实际上能得帝王信任的也就那么几个。

  对于余下不得重用的人而言, 可不就是个养老衙门。

  穆空青一直觉得, 翰林院被叫成是清贵衙门, 这“清”不止是“清高”之意,只怕还含了清闲的意思。

  穆空青虽算不上是不得重用之人, 但以他目前的官职资历,永兴帝就是想重用他,也没地方可以用。

  所以自穆空青结束了户部的差事,回到翰林院点卯以来, 每日都称得上是无所事事。

  而这大把的空余时间,则统统都被他用到了折腾玻璃这件事上。

  无论是穆空青还是秦以宁,他们都很明白, 一旦玻璃真的被制造出来了, 那便是巨利。

  为此,秦以宁还特意回了趟秦家, 向秦老大人说明了此事, 希望祖父给拿个主意。

  而穆空青则是干脆得多。

  他直接将张华阳给拉入股了。

  不仅如此,他还准备让几位好友统统掺上一份子。

  同样的建议他也给了秦以宁。

  秦以宁能称作好友的人,如今具已嫁为人妇,手上都管着陪嫁产业。

  她们自己做主入上一小股, 也不是什么难事。

  穆空青的这打算,倒是与秦老大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毕竟,玻璃在日后,很有可能要用在诸如望远镜这等军事利器上。

  若是这玻璃全部都被他和秦以宁二人捏在手里, 只怕永兴帝处理完海贸的事,下一个要收拾的,就得是他穆空青了。

  而穆空青最先拉张华阳入股的起因,还是在琉璃匠人上。

  琉璃匠人这个行当,同铁匠有些相似。不仅匠人本身要登记在册,就连他们收的收徒,也要经由官府登记在册的。

  只不过铁匠还能在民间私开铁匠铺,琉璃匠人却只能在官府掌控的琉璃工坊供职。

  毕竟琉璃这东西,也没有平民能买得起不是?

  所以,穆空青想要私下里寻到懂得琉璃制造的人,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秦以宁那边查探琉璃匠人的消息,查到了数年前有一位琉璃匠人,因意外损毁了一批贡品,以致全家获罪,贬为奴籍。

  而如今,那家人正在平远侯府中做活。

  张华阳得知此事之后犹豫了片刻,便应承下了。

  琉璃如今多是贡品,但穆空青口中的玻璃却不是。

  私造琉璃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大不敬的帽子,研究玻璃却没个什么说法。

  那烧瓷的窑还分官窑和私窑不是?

  于是这事儿经由张华阳之口,又从平远侯他老人家眼前过了一遭。

  在张华阳将那家人的身契交给穆空青时,穆空青便可以肯定了,他私造玻璃的想法,确实是可行的。

  于此同时,周秀才那里也传回了消息。

  周家确实有一队商队,是常年同西域诸国往来的。

  只是这玻璃制造的法子,谈不上刻意保密,但知晓的人也不多。

  尤其商队中人都是外来者,短期内想要打探玻璃的制造方法,就更是千难万难。

  不过,这制造玻璃所需要的原料,倒是被他们查探了个八九不离十。

  原料不算难得,大体上便是石灰石、石英,以及碱。

  那头消息传回,秦以宁立刻就腾出了一个郊外的庄子。

  那庄子□□建了两个炉窖。

  一是烧瓷用的,二则是在那位琉璃匠人的指点下,建造出的烧制琉璃的炉窖。

  秦以宁的陪嫁中就有烧瓷的匠人,也并那琉璃匠人一家一起,被送去了郊外的庄子上。

  穆空青将已经打探到的原料交给了那几名匠人,而后又将自己好容易从记忆深处挖出来的,那么一星半点的关于玻璃制造的知识,全部整理了出来。

  至于剩下的,就要看这些经验丰富的匠人们,能不能带给他们惊喜了。

  穆空青的玻璃制造已经开了个头,他这段时间便可以稍松快些了。

  而秦以宁那边,却是愈发忙碌了。

  船引开售了。

  朝廷此次共放出了二百张船引。

  每张船引定价一万两白银,只允一艘千料船只。

  秦以宁手下的船只,共有四千五百料的一艘,两千料的三艘,一千五百料的四艘,其余小船数十。

  但若是要远航至大洋彼岸,那么出海的船只少说也得有一千五百料。

  所以,仅秦以宁一人,就至少需要得到十五张船引,才能让手下的大船尽数出海。

  秦以宁都是如此,更别说其余专注海贸的商队了。

  有那由南洋海贸发家的巨贾,手下最大的商船甚至已近五千料。

  这些常年以海贸牟利的巨贾们,他们手中船队加起来,其规模堪比大炎水师。

  这还是在大炎对商贾们持打压态度的情况下,对方皆尽所能控制了船队规模的结果。

  可想而知,这二百张船引放出去,会引起什么样的争抢。

  不过,这第一批出海的商船上,可是要装配火器的。

  想要拿到船引,首要条件就是须得和朝廷关系密切。

  这么一层层筛下去之后,最终脱颖而出的最大赢家,便是皇商范家。

  范家原便是出身两广,由海贸发家。

  后又看准机会,送了女儿入宫。

  那范家女儿也是争气,前些年太子刚去那会儿,各宫嫔妃都插了一手,唯独她一路不争不抢,悄没声儿地诞了个公主。

  后头太子的事情过去了,宫中手脚不干净的嫔妃也去了不少,她便异军突起,从一介商家女,成了永兴帝的淑妃。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在,范家自然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了皇商。

  这回朝廷组织商队出海,独范家一家,便直接拿下了八十张船引,占了近半数的量。

  秦以宁借着她的姓氏,以及和穆空青的关系,也成功跟上喝了口汤。

  原本秦以宁能拿到五张船引,让她手下最大的那艘商船跟上船队,便已经算是幸运了。

  但耐不住她嫁的人是穆空青。

  而穆空青又恰好因着船引定价一事,在大小两位谢大人那儿赚了个小小的人情。

  所以在文、钱两位大人的默许下,穆空青硬是又从中活动出了五张船引的份额。

  这样一来,秦以宁手上便握了十张船引。

  船引售出,得到船引的几家也纷纷收到了“关系”们的暗示,开始在东南沿海走动,谋得一些能为自己的商船增添保障的违/禁物品。

  而此时的秦以宁,却有些面带犹豫地找上了穆空青。

  “你是说,想要亲自南下?”穆空青有些讶异。

  眼下看着出海之事确实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等到各家船队统统装配好火器,准备好物资,这中间没几个月也是下不来的。

  况且,就算是一切都备好了之后,也还须得等到风向合适之时,方能扬帆出海。

  秦以宁此时便要南下,未免也太早了些。

  秦以宁却也有些无奈:“秦家的势力本也不在沿海一带,我手上的船队,还是母亲这些年自个儿经营起来的。”

  这回她南下,可不是平日里出去几天那种。

  说不好,秦以宁就得在南边,一直待到船队出海为止。

  所以,秦以宁要离开京城这么久,作为穆家明面上的主母,哪怕他们并非真正的夫妻,她也该问问穆空青的意见才是。

  秦以宁叹道:“朝廷虽有暗示,但……也没那么容易。若我亲自过去,说不准还能叫人卖我三分薄面。可若只是手下人出面,那必定是不够的。”

  也是。

  此事涉及火器,且所需数额还不小。

  即便沿海官员都心知肚明,也不可能手松到将这么大一批火器,交给别家下人处置。

  怎么也得有个正经管事的主子出面才是。

  可惜,秦以宁母女俩在秦家的人缘儿可不算好,根本找不到信任的人替她们出面。

  穆空青却误会了秦以宁的意思。

  穆空青想了想,道:“我有一同窗好友,如今正在东南沿海一代为官。你若是要南下,可以对外说是去探望故友。到时我给他修书一封,让他为你遮掩一二便是。”

  穆空青说的这人,自然就是赵仟了。

  赵仟当初考了同进士,自知前途有限,也不准备在翰林院里熬着,连朝考都没参加,便直接收拾包袱赴任了。

  赵仟为人风流,二十多岁也不肯娶妻,成日里沉迷给花娘们写词作曲。

  好容易他如今成了正经的朝廷命官,那青楼楚馆也去不得了,他娘亲便直接追去了东南,势必要盯着他到成亲为止。

  赵仟被逼得没辙了,索性便娶了当地地主家一位名声不好的女儿。

  婚后赵仟送走了自己亲娘,又开始了自由自在的日子。

  而他娶的那位小姐,也在赵母走后照旧在外行商,只拿赵仟那儿当个客栈使。

  说起来,赵仟和他妻子的相处方式,还当真同秦以宁和穆空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秦以宁也没想到。

  她只是来询问穆空青是否同意她远行。

  可穆空青却直接将她南下的借口都寻好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7页  当前第1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4/1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