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穿之咸鱼三阿哥_分节阅读_第40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59 KB   上传时间:2022-05-24 20:39:28

  “方院使的医术最是高明,吴太医最擅长调理身体,他们二人和儿臣一同前去,靳辅大人的病情或许能控制得住。”

  总不能一听人家病重了,就眼巴巴跑过去见靳辅大人最后一面吧,又不是没有抢救的可能。

  康熙就知道,每次吩咐老三办点什么事儿,这小子都得跟他讨价还价。

  吴太医也就算了,方院使作为太医院医术最高明之人,从来就没离开过他,无论他去哪儿都是要带上方院使的。

  老三可真是会挑,他不就是让梁九功带着这两个人去给老三诊过几次脉嘛。

  不过一想到那人是靳辅,方院使去就去吧。

  “走之前,让梁九功领方太医去朕的私库取药,备足了药材再启程,一定要尽全力医治靳辅。”

  那感情好,不用他往里垫银子了。

  胤祉出行不喜欢带太多行李,此次的差事就更不需要带太多行李了,半马车就够了,太监和侍女也不用带,他又不是不能照顾自己,侍卫却是要带足的,这世道的治安他可不放心,万一阴沟里翻了船,额娘和福晋可怎么办。

  一路疾驰,白天几乎不休息,尽可能的往前赶,到了晚上很少有恰巧遇到驿站的情况,路过城池就打尖住店,路过村落便向村民借宿,若是在荒郊野外,那就直接睡马车上好了。

  两位太医,虽然骨头都快颠得散架了,可也没说什么,毕竟他们也都习惯了,尤其是方院使,这样赶路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曾经不止一次被人一路扛在肩上往前跑,胆汁都快吐出来了,也没被放下。

  好在,一行人到达荥泽县时,总算是没来晚,两位太医给病榻上的靳辅大人把过脉后,并未说自己无能为力,反而积极的开药方。

  果然,第二日靳辅大人便能吃得进饭去了,也有力气同诚亲王讲话了。

  “老臣谢过万岁爷隆恩,也多谢诚亲王千里迢迢赶过来看望臣。”

  胤祉压下在床榻上准备起身行礼的靳辅大人:“不用谢,是朝廷该感谢大人。”

  “臣有一事相求,运往山西的救灾粮如今还滞留在河南,臣如今实在是力不从心,也无他人可托,不知诚亲王可否代臣跑这一趟?”

第64章 一更

  若不是看靳辅大人此时的脸色和状态实在不像是装出来的,胤祉都要怀疑这是皇阿玛故意安排的催兵了。

  就算是不想干活,胤祉也不敢耽搁运送救灾粮,这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而且牵扯的还不只是一两条人命。

  不就是沿黄河运送救灾粮吗,他送就是了。

  “大人在此地好好养病,千万别心急,本王一定尽快把救灾粮运到。”

  靳辅被诚亲王压着不能起身行礼,但还是诚恳的道:“臣自然相信王爷。”

  折子交上去后,他便一直担心万岁爷派来的人是明珠,虽然明珠曾经在官场上庇护过他,而且与他交情不浅,但正是因为如此,他了解明珠,这可不是个手软的人,单看明珠早些年从河务上捞的那些银子就知道,这人下手有多狠。

  他也没想到万岁爷会派诚亲王过来看望他,这不只是给他的天大的体面,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旁的皇阿哥他不敢信,诚亲王却是能信的。

  无论是京城那边的传言,还是明珠和其他友人过往写过的信里,提到诚亲王,或褒或贬,但有一样是一致的——诚亲王眼里不揉沙子,将户部的风气焕然一新,且严以律己,刑部和宗人府的人反复调查,却只查出了这位爷往里添银子,查不出一个铜板的赃款来。

  得了诚亲王这句话,他便能在荥泽县好好养病,争取再为万岁爷干上几年,把河工上的重难点一一拿下,也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

  靳辅是放心了,还将身边的手下和幕僚交给诚亲王,彻底把手中的差事交付了出去。

  但于胤祉而言,出京办差都是头一次,运送救灾粮食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一想到这粮食关系着那么多的灾民,便深感责任重大。

  胤祉对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也是有了解的,每次有款项拨下,除非户部一直派人监督,除非遇上几个难得的清官,否则层层盘剥是避免不了的。

  靳辅大人虽然是治水能臣,但是不是清官,还有待商榷,毕竟当年这可是和明珠一起把持河务的人,河务喂肥了明珠等人,靳辅大人在其中未必清白。

  靳辅大人手底下的这些人,他不敢全信,他亲自盯着既不够妥当,也很难顾周全,跟随他前来的十几名侍卫,从不曾参与过这些事情,经验欠缺,很容易被人糊弄过去,也容易弄出乌龙事来。

  好在,他不只有侍卫可以用,在河南这地界上,有他一些铺子,虽然大部分都是租赁的,但有铺子在,便有账房在,商队的人也会来这里。

  这些人要么出身皇庄,在皇庄的小学里拿到了毕业证,要么参加过户部招收小吏的考试,虽然没考上,但排名一定是靠前的,所以才会被他们招收进来。

  在正式上岗之前,这些人还都经历了两次培训。

  一次是在麻尔图老先生手下,麻尔图在致仕后兼了两份差事,一份是户部的,一份是他这里的,都是负责培训新人。

  另一次是在接受商业司统筹管理的那些商队中,算是实习吧。

  参加过培训,实习过,正式上岗也差不多一年了,抽调一部分出来盯着救灾粮,应该问题不大。

  胤祉并非是个急性子的人,但事关救灾粮,自然是越快越好,上辈子的时候他虽然没有参与过救灾,可也是关注过的,哪一次出现灾情,物资和救援人员不是争分夺秒的赶过去。

  靳辅托付此事时是中午,胤祉下午通知人连夜赶过来,清早到不了的便不用再往这边赶了,因为第二天清晨运送救灾粮的船只便要启程出发,昼夜不停北上山西。

  此次山西旱灾,范围波及大半个省,皇阿玛已经免去了山西今明两年的岁俸,胤祉运送的这些救灾粮已经是朝廷下拨的第二批了。

  如今的山西巡抚便是颇有清名的彭鹏,虽未曾见过面,但胤祉对这位大人好感十足,救灾粮食送到这样一位大人手中,他也能安心。

  因为粮食在河南滞留多日,虽然胤祉已经尽可能往这边赶了,但还是比预定救灾粮到达的时间晚了三日。

  彭巡抚听闻河道总督靳辅病重的消息,急的都快火烧眉毛了,既担心救灾粮不能及时送过来,又担心中途接手之人是个手狠心大的,霍霍掉太多的救灾粮,在那些人手中救灾粮食银子,可是在灾情蔓延的山西,这些可都是人命。

  好在,救灾粮只比预定时间晚了三日,而且送来的量比他预计的最好情况还要多。

  既然从两广送来的救灾粮中间没有折损太多,希望由他下发到各个州县的灾民手中时,救灾粮也不会有很多折损。

  彭巡抚看向诚亲王,他手中能用的人有限,此次受灾面积颇广,救灾粮下发的过程中,很难全都顾及到,诚亲王在运送救灾粮时的做法,他已经听说了。

  既然诚亲王手中有这么多可用之人,放置不用,岂不可惜了。

  彭巡抚道明自己的难处,恳求道:“臣在山西便听闻王爷宽廉平正,如今一见果不其然,臣有一事相求。”

  这熟悉的话语,胤祉不久之前便听过,靳辅大人病倒在床,若非有两位太医医治,连开口跟他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彭巡抚可是好端端站在这儿,虽然人瞧着很是清瘦憔悴,但可不像是个生了病的人。

  “可否请王爷带手下人帮忙监督救灾粮食的下放,免得有人中饱私囊,误了灾民性命。”

  合着这还是个连环任务,皇阿玛就算是想让他办差事,应该也不至于在京城远程遥控朝廷的两位大员吧,更不要说靳辅大人又不是专业的演员,何来那么好的演技。

  皇阿玛如果想让他跑到这边来赈济灾民,大可以发一道圣旨,他又没胆子抗旨不遵。

  故意设套的可能性极小,几乎可以忽略掉这种可能性,那总不能是老天爷都见不得他清闲吧,马不停蹄的从京城赶到河南,又火急火燎的从河南赶到山西,任务环环相扣。

  事关救灾粮,他当时没法拒绝靳辅,如今也开不了口拒绝彭巡抚。

  领着手底下的人来都来了,那便好事做到底呗。

  胤祉又要给京城去折子了,前半部分告知皇阿玛他为何留在山西,后半部分是用来诉苦请功的,表明他是迫于无奈才留下的,可不是为了收揽人心。

  皇阿玛若是对他不放心,大可以再冷落他一年半载,或是换别人来,只要不是在京城比赛的大哥过来,其他哪个兄弟都好。

第65章 二更

  胤祉还是不够了解帝王之心,帝王防备子嗣,害怕士子归心,害怕兵将归心,却并不害怕黔首归心,尤其这些黔首还远在江西,若是民间有人得黔首归心,或许还能造个反,皇阿哥赈济灾民得到的民心,那也是为皇室和朝廷增光添彩,没什么威胁,毕竟老三能在那里待多久。

  康熙收到老三的折子后,高兴到午膳多用了一碗饭,锻炼儿子的目的达到了,使唤儿子的方式也学到了。

  还真别说,虽是误打误撞,但靳辅和彭鹏还真是摸准了老三的脉,老三不差银子,上进心不强,却是个怜悯弱小的,长这么大就没对宫人动过刑,若非老三能压得住底下人,没出过什么乱子,他早就去提点荣妃了,不会放任不管。

  康熙大笔一挥,批复了老三和彭巡抚的折子,非但允许老三在山西帮着发放第二批赈济粮,还让老三多待些日子,后续那几批赈灾粮也帮着发一发。

  想来有老三的名声在,后续几批的赈灾粮,应当没几个人敢插手。

  原本半个月就能完成的差事,经过靳辅大人和彭巡抚两位出手,两三个月才完成。

  皇阿玛一道旨意下来,得嘞,他恐怕年前都很难赶回去了。

  不只错过了球星的诞生,连除夕夜怕是都要在山西过了,早知道……早知道他也不可能把福晋带来,更不可能拒绝靳辅大人和彭巡抚。

  他年都不能在家过了,这几批救灾粮要是有人敢动手,他非得把人逮起来就地正法了不可。

  钱帛虽动人心,但诚亲王的过往事迹,大清没几个官员是不知道的,他在山西发放救灾粮一事,也早已被山西巡抚彭鹏宣扬了出去。

  大老虎没捉着,在山西发放救灾粮时,倒是逮着了几只苍蝇,其中品级最高的是一位正六品通判。

  这不抓还好,抓起来一审就是一群,上到知府,下到知府辖下的几个知县,竟没有一个清白的。

  这人并非青口白牙的冤枉人,而是留有确凿的证据,胤祉和彭巡抚也亲自安排人做了调查,刘通判咬出来的这一群人这次没有动手,罪证都是以前的,这些人不止一次动过救灾粮,也不只是救灾粮。

  胤祉能抓一个通判,但不能把这一群人都抓了,否则这整个宁武府的朝廷机构都要停摆了。

  往年的贪官先不动,今年敢在救灾粮上动手的,有一个算一个,绝不姑息。

  往年那些被揪出来的,胤祉写折子给朝廷,而并不是直接上呈皇阿玛,这折子按照流程会先交到内阁,等内阁的大学士们看过了,才会依据重要程度转给皇阿玛。

  皇阿玛不是让他办差吗,他就这脾气,见不得这些蝇营狗苟。

  不能当下便把所有的贪官都惩处了,胤祉一肚子的气,他不好过,这些人也别想好过。

  根据查出来的贪污数额,但凡是贪污过救灾粮的,胤祉挨个上门,当初吃进去多少,如今就再吐出来多少。

  “有粮食拿粮食,没粮食掏银子,按照如今山西的粮价计算就成。”

  不拿,那就逮起来好了,能做贪官的,骨头能有多硬,他不能把人全抓了,还不能抓两个杀鸡儆猴吗。

  要出来的粮食充做救灾粮,银子并未换成粮食,而是作为资金,雇佣灾民修建水利。

  直到三月份,胤祉才办完差事,风尘仆仆赶回京城时,迎接的不是赏赐,而是多封弹劾他的折子。

  什么专权跋扈、恣意妄为、有辱国体……

  胤祉直接在大朝会上请辞:“儿臣能力不足、性格莽撞,不过是出了一趟京城,便犯下这么多的罪行,儿臣有负皇恩,自请闭门思过,卸去在户部的差事,日后也不来这大朝会上碍诸位大人的眼了。”

  秦桧尚且都有三个好友,胤祉在朝堂上也并非孤家寡人,有人弹劾他,也有人为他说话。

  五阿哥是最先站出来的:“皇阿玛,三哥此次惩处的皆是贪官污吏,且有确凿的证据在手,也向朝廷上了折子,而且三哥既没将这些人抄家,也没让这些人吃牢饭打板子,不过是让这些人把吃进去的又吐出来,何罪之有!这些弹劾三哥的大臣们,该不会是自己心虚吧,儿臣奏请皇阿玛好好查查这些人,是不是和山西的那些贪官污吏有关系,又或者他们自己的手便不干净。”

  上朝参政至今,这是五阿哥在朝堂上说过最长的一段话。

  他一个没什么大追求的皇阿哥,不怕得罪朝堂上的哪位官员,必是要护着三哥的。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位站出来为胤祉说话的,不再是皇阿哥,也并非户部官员,而是大学士马齐。

  “诚亲王嫉恶如仇,处理的方式或许有些不当,但意在为朝廷清除蛀虫,为山西百姓谋福祉,臣认为诚亲王不当罚,当赏。”

  第三位是勇勤公,第四位是户部左侍郎,第五位是四阿哥,第六位是户部右侍郎,第七位是户部去年新上任的尚书。

  至此,再无人出面求情。

  大朝会上的户部官员,唯有明珠不曾开口。

  上首坐在龙椅上的康熙,差不多心中有数了,弹劾老三的这些人很是杂乱,有太子的人,有老大的人,也有保持中立的人,出面为老三求情的人,除了老三福晋的阿玛勇勤公,剩下的都来自于户部。

  康熙驳回了那些对老三的弹劾,在赏庄子和赏字画之间,选择了后者,老三不缺庄子,也不缺银钱,打个马球都弄出来那么大的阵仗,搞得半个大清的人都跟着议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3页  当前第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穿之咸鱼三阿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