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354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赵含章见他一脸震惊,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

  正和赵二郎凑在一起的赵宽不由的回过头来看俩人,就见阳光照耀下,赵含章笑的肆意,傅庭涵则是一脸温柔(无奈)的看着她。

  傅庭涵收起自己的无奈,失笑着摇了摇头,他卷了卷袖子道:“那我来做一道菜吧。”

  “汲先生知道你要亲自下厨后便放出大话,晚上要是知道只有一道汤是你做的,他面子怕是挂不住。”

  赵含章为汤抱屈,“汤也很难做的,一道汤要做得美味可不简单。”

  只不过这汤的料都是厨娘准备好的,她只负责往里扔而已。

  这么一想,是有些心虚,赵含章轻咳一声,问道:“你要做什么菜?”

  “用羊肉焖个豆角?”他道:“我会用土豆焖牛肉,羊肉焖豆角也差不多一样的做法吧?”

  赵含章点头,“应该差不多,那你做吧,我给你打下手。”

  做出来,这道菜也有她的功劳了。

  傅庭涵笑着应下。

  赵宽就见傅庭涵竟然真的去厨房做菜了。

  他也是第一次在这个时代下厨,火也就算了,赵含章控火勉强可以,要大就添木柴,要小就减木柴,勉强算及格。

  但其他调料傅庭涵也都是一次用。

  这里的酱料分好几种,除肉酱外,其余多为豆类制作,都是豆瓣酱,也比较贵重。

  好的豆瓣酱工序繁杂,所以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起,赵宅的厨子很喜欢在菜品中加入豆瓣酱。

  傅庭涵吃习惯了,也觉得加豆瓣酱不错,但这次由他亲手来加,他就有点抓马。

  因为是给赵含章做面子,所以他很小心,先自己尝了一颗,尝出大致的味道后就斟酌着往焖得差不多的羊肉和豆角里加一些。

  然后是盐。

  他以为盐的味道都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打开盐盖子,看到有些泛黄的盐巴,傅庭涵就不太确定了。

  他捏起几粒盐尝了尝,顿时皱眉。

  赵含章见了就站起来,凑过来看了一眼,也伸手捏了一把盐丢进嘴里,她立即瞪大了眼睛,一脸的痛苦,“这盐怎么这么苦啊。”

  “这是涩,”傅庭涵道:“里面的杂质没有析干净。”

  不过这样一来,他就不知道该加多少盐了。

  本来这么大一锅羊肉焖豆角,他应该加二十克左右的盐合适的,但……

  赵含章就简单多了,直接叫厨子上来放盐。

  厨子也干脆,上来扫了一眼大锅里的羊肉和豆角,以及被放下去的豆瓣酱,她直接往里撒了两勺子盐,然后接过锅铲,大力的翻炒起来。

  最后这道菜还是三人共同完成的,因为傅庭涵和赵含章付出的时间最多,所以勉强算是他们做的吧。

  赵宽见状放心了,大家都一样嘛,使君还是记忆中的那个三妹妹。

  前面陆续有客人上门来。

  赵含章宴客,没人敢迟到,最先过来的是陈午,他是凌晨从谷城出发,午时左右到的洛阳,先在新开的驿站里睡了一觉,然后才过来的。

  他带上了冯龙,本来想带李头的,但谷城不能没人守,所以就只能把他留在谷城了。

  他特意留着肚子,中午都没吃东西呢,所以一到赵宅,目光就不由定在盘子里的点心上。

  陈午虽然是乞活军首领,但出身并不差,家里从前也是个小地主,嗯,只是个小地主,还够不上士那个阶层,但从小也是不缺吃穿的。

  盘子里的点心他就没见过,于是在下人上了茶水后他就捏起一块尝了尝,发现还不错,就问道:“这黄橙橙的点心叫什么?”

第596章 身份

  “油炸糕,”赵含章带着傅庭涵和赵宽赵二郎走进来,笑吟吟的道:“是用糯米条油炸的,陈将军吃得怎么样?”

  陈午连忙起身行礼,表示很好吃。

  “好吃也要少吃些,一会儿晚宴就要开了,陈将军可要留着肚子吃饭,”赵含章扭头和听荷道:“去让厨房再炸一盆油炸糕,回头给陈将军包上。”

  她和陈午道:“带回去给家中的孩子尝尝,要是好吃,回头问厨房要个方子。”

  陈午回味了一下刚刚吃到嘴里的点心,带着点甜味,而且油滋滋的,还酥酥脆脆的,家里孩子一定喜欢,于是立即点头,“多谢使君。”

  赵含章和陈午介绍了一下赵宽,话音才落,北宫纯也携属下和家人到了。

  陈午立即起身,对这位西凉将军,他可是久仰大名,甚至带着些崇敬。

  赵含章也起身迎了出去,今天可是北宫老夫人第一次来呢。

  北宫纯看到赵含章竟亲自迎出来,连忙扶着老夫人加快了脚步。

  双方在院子里碰面,赵含章眼疾手快的伸手扶住屈膝行礼的老夫人,笑容满面:“老夫人快快请起,该是我与老夫人行礼才是。”

  她看了北宫纯一眼后笑道:“老夫人贤德,教养出北宫将军这样忠义两全的大将军,他两次救洛阳于危难,又救过我们豫州,我豫州军民应该和老夫人行一礼才是。”

  说罢真的郑重朝着北宫老夫人拜下。

  她身后的赵宽等人也真心诚意的拜下,北宫老夫人眼眶含泪,连呼不敢当。

  她欣慰地看了一眼儿子,和赵含章道:“他是晋臣,又是武将,忠君报国本就是他的分内之事,如何当得赵使君这样夸奖呢?”

  “当得当得,”赵含章又去看北宫夫人,见她只比她年长几岁的模样,周身透着一股温柔的气质,不由和老夫人夸道:“老夫人不仅有个好儿子,还有个好儿媳呀。”

  北宫老夫人更加高兴,连连笑着点头道:“将军夸我儿,我不敢应和,但我这儿媳却是真的好,大郎在外征战多年,我身边全靠她打点照顾,这孩子极孝顺。”

  孝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最难能可贵的品德。所谓举孝廉,孝还在廉之前呢。

  所以北宫老夫人肯在众人面前说北宫夫人极孝顺,可见她是真的很满意这个儿媳妇了。

  自古婆媳之间便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难得他们之间没有。

  赵含章笑眯眯地看向北宫纯,“北宫将军真有福气。”

  这个时代,基本上没有人会因为妻子好而说丈夫有福气,赵含章这么说,让北宫老夫人惊喜连连,她热情的握住赵含章的手,连连点头道:“是极,是极,大郎能娶到蕙娘,是他的福气的。”

  可惜了,历史上,这份福气北宫纯没能给予回报,他最后死在了中州,没能回到西凉与家人团聚。

  赵含章脸上的笑意更胜,然后侧身请他们入内。

  剩下的人就用不着赵含章去接了,范颖领着刺史府的官吏们在门口将人迎进来。

  王惠风因为身份特殊,她虽是范颖的下属,但依旧被当做贵客请进赵宅。

  王四娘一身素服跟在王惠风身边,小声道:“阿姐,我这还是沾了您的光呢,这次与宴的八品小主簿就我一个。”

  王惠风:“别乱说话,你与使君关系好,就是没有我,她也会请你的。”

  “那可不一定,”王四娘道:“她现在公私可分明了,之前有好几家的子弟招贤考不过,因为和赵公有些关系,就想求她的恩典,但都没有同意,还有人准备两个月的时间扬孝名,想走举孝廉的路子,结果她也没同意。”

  王四娘叹息道:“她如此的铁面无私,我还以为她念着往日的情分只会在生活上对我们照顾,没想到她会请我们出仕。”

  在此之前,王四娘从没想过自己会出仕当官。

  王蕙娘站在大厅入口处沉默不语,这八九年的时间里她自然不会想这些,但更早的时候,她有想过自己会参与政事的。

  不过不是以这种身份和方法,而是以太子妃的身份,以建议的方式参与着。

  不似现在,她直接便出仕为官,直接参与政事。

  看着里面三三两两坐着交谈的官员,而最上位坐着的是和她们一样的女子,她从容自信,姿容并不弱于父亲,而她身上更有一股父亲没有的生机和活泼。

  正侧头和汲渊说话的赵含章察觉到视线,扭头看过来,看到王氏姐妹,不由露出灿烂的笑容,冲她们就招手,“我的记事和主簿来了,快快过来。”

  王惠风露出笑容,和王四娘上前,先与赵含章行了一礼,“参见使君。”

  两边坐着的人,包括北宫纯都连忙起身,等她行过礼后就与她行礼,一时有些为难,不知该叫她什么好。

  王惠风的贤惠是举国皆知的,这里面也有王衍的手笔在。

  虽然他女儿名声越好,他的名声就越坏,但他依旧乐此不疲的为女儿扬名,哪怕他女儿每被人提起一次,他就要被一些忠义之士暗暗唾弃一番。

  只不过王惠风这几年心中郁愤,不是很领父亲的情义罢了。

  这会儿她却感受到了这层身份带来的便利和不便之处,一时心中复杂。

  当年,先太子被贾后诬告造反,当时他就立即将证据交给了妻子王惠风,希望她能请王衍为自己平反。

  结果王衍害怕得罪贾后,直接撕掉证据,进宫求皇帝判先太子和王惠风和离。

  皇帝答应了,还出具了和离书。

  只不过王惠风不认这封和离书,依旧为先太子奔波。

  虽然最后没能救下先太子,但她的贤德之名就伴着王衍的臭名一起远扬,也是因此,哪怕在皇室的度牒上,王惠风和先太子已经和离,但在世间百姓,甚至大晋的世家贵族及官员眼中,王惠风还是先太子妃。

  认是认,但以前王惠风基本上不出门,他们这些人更不会和王惠风有交集,所以没有称呼上的烦恼。

  现在她又在赵含章手底下做事,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记事,这可怎么称呼呢?

  赵含章却从容,请姐妹两个在右手边的下首就坐,俩人之下的一个位置是憨憨的赵二郎。

第597章 培养感情

  众人一看就明白了,赵含章嘴上叫着记事和主簿,心里却还是尊重王惠风身份的,以世交之礼待之,

  不然她们两个也不会坐在赵二郎的上首。

  人都到齐了,听荷让人上菜。

  大晋的饮食还是以分食制为主,尤其是宴席,基本上是一案一席,或一案双席,各吃各的。

  赵含章炖的羊蝎子和她与傅庭涵合作出来的豆角焖羊肉都被分成一碗、一盘,和其他的菜一起送上来。

  瓷碗和瓷盘都很精美,和赵含章的穷酸一点儿也不相配,这自然不是赵含章买的,而是赵家留下来的。

  感谢她的祖父,为家里买了这么多的精美瓷器,感谢叔祖父能够在战乱中保下这些瓷器。

  反正,今晚有这些成套成套的瓷器盛饭菜,显得她的宴席也不是那么寒酸了。

  两只羊看着多,但因为来的人多,其中还有不少胃口奇大的武将,这肉便显得少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3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