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627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傅庭涵垂下眼眸沉默了一下,还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反抗,“这俩人就留在府中看守院子吧,今后若无我的认可,谁也不许随意进来。”

  任慧愣了一下,心中无奈一叹,看向那两个下人。

  他们都低头应了一声。

  任慧看出傅庭涵心情不太好,但等下人们退下,还是劝解道:“郎君,这些年公主很想念你,多亏有郎主时不时的来信,这才知道您在中原安全无虞。”

  虽然母子俩观念冲突,但傅庭涵也觉得弘农公主是爱孩子的,因此有些心虚,沉默了一下后问道:“你们刚回洛阳,可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

  任慧忍不住笑起来,她就知道,郎君和公主一样,都是嘴硬心软之人,她忙细细地说起弘农公主的艰难来,“殿下离京多年,这一回来,发现从前知道的熟人都不在了,周围尽是陌生人,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郎君再忙也该回家用饭,也陪殿下说说话;”

  又道:“殿下的私产大多补贴了军队,五月和七月为了给郎主凑军粮,将先皇后留下的金钗都变卖了,如今……”

  傅庭涵一听,忙看向傅安,“我这里还有多少钱?”

  傅安:“还,还有一些。”

  “明天去取来,交给母亲,”傅庭涵想了想,觉得傅宣夫妇都没工作,连产业都没了,他的确得养家,于是道:“以后我的俸禄都取回来交给母亲,还有以前家中的田宅铺子,都单取出来交还给母亲。”

  赵含章进洛阳后,像手底下有人家中曾在洛阳有产的,她基本都不会收归国有,皆好好的把房契地契归还。

  所以傅家当年在京城的产业都在傅庭涵手中,他也有叫人打理。

  至于他的私产,就没有单独的,全是和赵含章以及赵氏的人混在一起,他想要给父母也难拿出一份完整的。

  傅庭涵想给他们买两个铺子,这样手上会更宽裕,但想到自己手中无余财,似乎买不到,只能垮下肩膀,“傅安,把家中产业的账目都理出来,年底了,各个管事也要来回话吧,让他们以后向母亲上禀。”

  傅安应下。

第1075章 和睦

  傅庭涵就看人任慧:“还有什么困难吗?”

  任慧想了想,目前弘农公主的困境也就是人际关系和金钱而已,至于和驸马吵架之类的家庭矛盾不一直存在吗?

  郎君作为儿子也很难判别对错,算了,就这样吧,于是任慧笑着摇头,表示没有了。

  傅庭涵就让傅安送任慧出门。

  等傅安回来时,傅庭涵正提笔罗列自己每个月的收入。

  虽然他的俸禄也不少,但有相当一部分是看职田收益的,而现在,职田都才下种,哪有什么收益?

  他又要成亲了,傅家的那些产业目前也不怎么赚钱,以弘农公主的性格,肯定看不得家中落魄,所以这点钱是肯定不够她花的。

  他把每一笔收入都按照一定比例拆分,算了算,觉得应该够了,于是把纸交给傅安,“以后各作坊再把收益给你,你就按照这个比例取出来送回给公主。”

  傅安仔细看过后应下,小声问道:“那剩下的还是送到三娘那里吗?”

  傅庭涵点头,点到一半觉得自己也得留点以防万一,于是道:“你从七叔祖那边给的收益里取出一吊钱来做花销,有多余的存起来。”

  傅安认真想了想,高兴道:“郎君花的少,一吊钱一个月最少也能存下八百钱,聚少成多,一年下来也不少了。”

  傅庭涵也觉得。

  因为他真的没什么额外的花销,吃的,不是在衙门,就是在赵宅,就是在外面,也是傅安从听荷那里领钱结算;

  穿的,基本上是王氏和听荷操心完了;

  人情往来,也是听荷一并安排了;

  他偶尔在外面买东西也都是记在赵家的账上,由赵家公中结算。

  弘农公主并不知道从很久以前开始,她儿子的账就和赵含章的混在一起了,收入一起,花销也一起,根本就分不清了。

  所以第二天一早拿到傅庭涵的钱盒,弘农公主还是很开心的,觉得这个儿子不算白养,比驸马强多了,果然,男人就是比不上儿子。

  她把盒子一合,看向任慧:“赵家回信了吗?”

  “是,赵家约殿下和驸马今日午时共用午食。”

  弘农公主满意,“去告诉驸马,收拾一下出门吧,大郎呢?”

  任慧:“郎君一早出门了,说是工部有事。”

  弘农公主皱眉,“他们尚书省怎么这么忙?自我回来就没一个停歇的时候。罢了,派人去告诉他,今日午时,无论如何他都要去一趟赵宅,这是谈他的婚礼,谁缺了他都不能缺。”

  “是。”

  傅庭涵是真的在忙,赵含章也是,俩人请李骧和李班看他们晒出来的盐。

  李骧搓了搓手中的细盐,又放进嘴里尝了尝,发现涩味比他们市面上的井盐少一些,但比他们的细盐差一点儿,于是问道:“不知这盐作价几何?”

  赵含章道:“一石一千钱。”

  李骧目光微闪,看向李班。

  李班很惊喜,连忙躬身行礼,“还请将军为蜀地赐盐!”

  思绪还停留在买这一阶段的李骧惊讶的看着李班,没想到他纯良的太子殿下能想到这一点,也立即转身朝赵含章弯腰,“请将军为蜀地赐盐。”

  赵含章哈哈大笑起来,伸手将俩人扶起来,“我知道,蜀地现在吃盐困难,我既带你们来看,自然是想解蜀地之困。”

  赵含章很大方的送他们两百石盐,然后还带他们出城去看水磨坊。

  快要过年了,水磨坊很热闹,到处是排队等着舂米磨面的百姓。

  水磨坊便宜,速度快,舂米干净,磨面也细腻,就是需要走很长一段路,但这对吃苦耐劳的百姓们说不值一提。

  附近村子的人也都结伴来磨粉舂米。

  看到傅庭涵,他们先热情的和他打招呼,待看到骑马走在他身边的赵含章,眼睛大亮,立即丢下自己的箩筐,快步往这边跑了几步,然后跪下哐哐的磕头,大声喊道:“祝女郎小年安康,平安喜乐!”

  赵含章一愣,先回头问曾越,“今日是小年?”

  得到回答后,她立即下马将人扶起来,对呼啦啦跪下的人大手一挥:“大家都小年欢悦,快快起来!”

  她低头看他脚上穿着草鞋,脚趾冻得红肿,不由心痛,再一摸他的肩膀,只觉得衣服单薄,心疼道:“没有钱买布制衣和鞋袜吗?”

  他脸色冻得通红,但满目生机,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回女郎,今年没有,明年就有了。”

  他指着他带来的箩筐,道:“我今年能磨一筐豆子,一筐的麦子呢,能吃到明年三月。”

  赵含章大赞,“不错,看来今年你为朝廷服役许多,自家的地可种了?”

  “种了,衙门发下来的麦种全种下去了。”

  赵含章笑容更深,问道:“种了多少亩?地好吗?”

  赵含章问得很细,然后道:“现在中原缺布,你们明年要多种一些桑麻,可有适宜的旱地吗?”

  他苦恼起来,道:“衙门分给我的地都好,拿来种麻实在浪费,现在豆子也能磨成粉,军爷们也说要用豆子喂马,我想多种一些豆子,到时候卖了钱去买布。”

  他不好意思的憨憨一笑,“女郎,我今年没娶着媳妇,家里没有织布的人,种桑麻也无用。”

  “怎会无用?”赵含章笑呵呵的道:“到时候你收了桑麻,就拿去卖给你喜欢的姑娘家,一来二回熟了,说不定人家就看上你了呢?”

  “你就只知道种小麦,种水稻和豆子,明年跟女郎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还怎么娶到媳妇?”

  青年恍然大悟,发现大将军说的有理啊,于是纠结起来,“那,那我要种多少?”

  赵含章笑道:“田埂有吧?不舍得拿一整块旱地来种,那就种在田埂边,靠近你家地的那一条田埂,你留出三寸来栽种桑麻,等到夏天还能坐在下面乘凉呢。”

  青年一想,发现还真是,连连点头,“我回去就问谁家有种子。”

  桑树的种子可能少,麻的种子应该不少,赵含章扭头和赵云欣道:“将此事记下,回头要各郡县把桑麻的种子也给添上。”

  赵云欣应下。

第1076章 开诚布公

  赵含章扫过大家的脚和身上的衣服,发现穿得上鞋袜的就没几个,不由心疼,叮嘱他们道:“回去以后要注意保暖,保重身体啊,明年多种桑麻,争取明年都穿上新衣裳,新的鞋袜。”

  大家都高声应下。

  赵含章请李骧和李班去看水磨坊的运作,俩人看到豆子倒进磨盘里,磨盘无人自动,竟然就磨出了细细的豆粉,大为震惊。

  “这是……”

  “这就是水力,也是水利,”赵含章道:“我知道,蜀地亦多水,百姓沿水而居,既如此,何不也建造水磨坊,让百姓省力呢?”

  李班立即跪下道:“请大将军赏赐蜀地工匠。”

  赵含章单手将人扶住,笑道:“此事不急,待我们回头商量,这水力除了能利民,也能利军。”

  赵含章带他转出这一个水磨坊,到另一个去,那边就没什么百姓了,反而还守着士兵,里面丁零当啷响个不停。

  走到里面去,铺面的热浪涌来,李班就看到他们竟然在借着刚才看到的杠子带动锤子在打铁……

  李骧眼睛大亮,恨不得冲上去细细地看,“早就听闻赵家军武器精良,其中的赵氏的枪头,大刀和长剑,举世难见。”

  赵含章笑道:“就是这么打出来的。”

  李骧就去扯李班的袖子,示意他再跪一跪。

  李班就纠结出来,这要是民生,他跪一跪赵含章可能会答应,但这事关军政要事,她能答应?

  但李班还是一咬牙,转身又朝赵含章跪下,正要说话,赵含章依旧伸手抓住他,硬是将人给拉起来,笑道:“我知道殿下的意思,我们回去细谈。”

  她既然带他们来看了,自然不是白看的。

  其实,蜀地对于现在的大晋来说也是边关。

  他们归顺之后也要承担边防任务,他们往西的原西藏和川西一带,目前属于羌族,

  羌族内部并不统一,各部落现在各自为政,但以她的目光看,将来他们肯定会往东侵蚀的,所以得提前做好准备。

  而且,李雄一族也是羌族。

  有这样有利的条件,赵含章岂能不想着让他们往东收回那块大土地?

  所以赵含章想要和他们深度合作。

  这水磨坊和炼铁的方子就是她的诚意。

  炼钢的方子是不必想了,想完全复制他们的铁器也不可能,但给出一张新方子,让他们的铁器更进一步发展,不仅有利于军事,也有利于农业。

  李骧沉默了一下,知道重头戏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6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7/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