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728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第1252章 日蚀

  因为早有预告,今天很多人都心不在焉,时不时的抬头看一下天空。

  赵瑚和赵淞亦如此。

  临近午时,见太阳还入场,等得不耐烦的赵瑚便回屋里去,心头不由抱怨,“这种事为何要登报?猜中了没甚好处,猜错了却是后患无穷。”

  他刚进屋坐下还没喝一口茶,外面便一声惊呼,五银跌跌撞撞地跑进来,大叫道:“太爷,太爷,天狗真的食日了!”

  赵瑚手一颤,丢下才捧起来的茶杯就往外跑,训斥道:“乱叫嚷什么,报纸上都说了,这不叫天狗食日,是因为月亮挡住了太阳……”

  奔出门,门外还有阳光呢,只是阳光被阴影快速地替代,他抬头看向天空,只见本来闪耀圆润的太阳缺了一角,然后缺的那一角快速扩大,慢慢遮住了太阳全貌……

  一片阴影落下,因为忍不住直视太阳,赵瑚眼里淌出泪水,但此时他心中的惶恐盖过了眼睛的酸涩,手都颤抖起来。

  果真日食了,难道是上天在警告赵含章和赵氏吗?

  果然是心中有鬼便心虚,和赵瑚不一样,洛阳大街上观看日食的百姓一开始是惶恐,但在人喊了一嗓子“郭神仙果然算准了,真的有日食!”后,大家心里就不是那么害怕了。

  然后众人便一起抬头看着天上渐渐黑暗的太阳,嘴上不停的兴奋的讨论,“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因而有日食的吗?”

  “不是天狗食日,那我们还要不要敲锣惊走天狗?”

  “或许可以惊走月亮。”

  锣都准备了,不敲一敲,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啊,且心还是有些慌张,总想敲点什么东西。

  其他人也觉得,尤其是太阳渐渐消失,一片阴影遮住他们,虽不至黑暗不能视物,但这片阴影不仅遮住了他们的头顶,也遮住了他们的心。

  不知道是谁开始的,第一声锣响起,大街上的人便开始跟着鼓噪起来,有锣的敲锣,没有锣的,身边有啥敲啥,实在没的敲,就冲着天上大声的“嚯嚯”,就如同驱赶狗一样。

  看来,哪怕听了科普,也依然改不了天狗食日的认识。

  大街小巷的声音汇聚在一处,似乎不仅传到了皇宫里,也传到了天上。

  在某一瞬间,太阳被完全遮住,然后似是被他们的鼓噪和驱赶震慑,阴影开始褪去,露出月牙一般的太阳。

  万民得见,更加的兴奋,越发努力的敲击起来。

  酒楼里的伙计死命的敲打手中的盆,见太阳开始一点一点显露,兴奋的拍打身旁的人说,“我惊走的,我惊走的……”

  待阴影渐渐褪去,太阳重新显露出来,众人欢呼雀跃的又抱又跳,伙计这才发现他身旁站着的是掌柜。

  掌柜被他拍得人都凌乱了,但他并没有怪他,见他惴惴不安,便夸道:“做得不错,惊走天狗,当有你的一份功劳。”

  伙计这才高兴起来,与众人欢呼。

  洛阳城中的百姓似乎打了一场胜仗一般庆祝起来,掌柜也很高兴,当即道:“今日凡入店吃饭的,皆送一盘暴揍天狗!”

  附近的人一听,连忙问道:“暴揍天狗怎么做?”

  “天狗用猪肉代替,想知道它怎么做,进来吃便知了。”

  大家还真好奇起来,于是纷纷挤进酒楼,不一会儿酒楼上下就坐满了人。

  众人刚刚同心协力做战,此时感情正好,谈兴正浓,也不介意拼桌,不多会儿,酒楼差点连下脚的地方都没了。

  年前置办年货最热闹时都没这么多人。

  掌柜的已经跑到后厨,让厨房紧急想一道“暴揍天狗”的菜,然后他就靠着门看外面,恨铁不成钢,“那几家怎么搞的,生意到了都不会挣,不会想,倒是学呀,我这里都坐不下了。”

  大厨不答理掌柜,此时后厨忙得不行,哪有空扯闲篇?

  掌柜见没人应声,只能惋惜的去前面招呼客人去了。

  其他家的掌柜也快速反应过来,陆续跟着推出“天狗食日”套餐,或送菜,或送酒或点心,反正就是把大街上的人都给拉进店里消费了。

  洛阳城一片繁荣景象,因为提前有预告,又有这么多人一同面对,百姓心中并不觉惶恐。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普通百姓的这份乐观和随性,京城之中,很多士人才慢慢收回目光,心中犹如狂风席卷海浪,久久不能平静。

  赵瑚是害怕居多,赵淞则是怅然,喃喃道:“这到底是坏事,还是幸事?”

  江南会馆中,顾荣收回视线,长出一口气,看向贺循,“你怎么看?”

  贺循眨去眼中的不适,眼角流下泪来道:“这是天命,郭景纯说的不错,天命在赵氏。”

  天象示警,多半是老天爷也看不过司马家窃居帝位,将这天下搅得四分五裂。

  不过,赵含章要想成事,不留后患,不让礼仪道德继续崩坏,就还得造势,这二十多天的报纸就是为造势准备吧?

  贺循希望赵含章可以善待小皇帝,这天下的道德因为司马氏已经崩坏成渣,不能再坏了。

  所以他希望她能把渣渣捡起来。

  有此天象,她取而代之名正言顺,希望不要把场面弄得太血腥,再坏人心。

  顾荣也扭头看向皇宫的方向,喃喃道:“不知那小皇帝能不能活到成年,琅琊王一家……”

  贺循叹息道:“能活三年,这天下之德便可养起一些了,我等岂能奢望一个杀伐果决的武将的良心呢?”

  距离洛阳百里之远的地方,日蚀之象才进程到一半,光又缓慢的回落在傅庭涵身上,一直到最后一点阴影褪去,他这才收回目光,看了一眼掐得都是指印的手指,喃喃道:“三百二十五下,大略是五分二十五秒,日环食,这里是日环食,那在洛阳看到的是全食吗?那在陈县一带看到的应该是偏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看到的,彼此相差多少……”

  四周寂静,傅庭涵回头,这才发现傅安和亲卫们都跪了一地,正脸色发白的看着他。

  傅庭涵笑了笑,冲他们挥了挥手道:“跪着做什么,走吧,我们继续赶路,今天是赶不回京城了……”

第1253章 示警

  每个地方看到日食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地方是看不见的。

  而陈县距离洛阳不远,亦能看到,不过他们看到的是偏食,太阳未曾被完全遮住。

  即便如此,赵铭也是第一次看见日食,给人心灵的震撼是难以描绘的。

  城中一片鼓噪,赵铭早派了士兵防卫,就是怕生起民乱,但百姓没乱,他们和洛阳的百姓们一样,惶恐之后还是忍不住敲击东西,敲击东西将他们心中的恐惧都发泄了出来,赶走了天狗,大家都欢快起来。

  赵铭站在城楼上低头看着欢呼雀跃的百姓,再次忍不住抬头看向天空,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赵铭转身走下城楼,开始整军等待京城的消息。

  皇宫内一片肃穆。

  日食消失许久,观星台依旧沉寂,无人敢说话。

  文武百官皆低着头,惴惴不安的等着台上的人发话。

  小皇帝咽了咽口水,几次张嘴想要说话,却都发不出声音来。

  所有人都想,就是今天吧?

  赵含章目光扫过下面已由坐改为跪着的百官,幽幽的问道:“怎么不言语?对这日食,尔等就没什么可说的吗?”

  元立目光闪动,很想出列请求赵含章废皇帝,直接登基,以消弭天祸,但他想起赵含章的吩咐,没敢出列。

  他不出来,没得到特别关照的赵申出,他道:“日者,人君之象,此时出现日食,可见君王昏聩,上天极为不满,还请陛下下罪己诏,以顺天意。”

  只下罪己诏就可以安抚上天了吗?

  不得杀了他以祭天吗?

  小皇帝嘴唇发白的看向赵含章,目露祈求。

  赵含章不动如山,沉声问道:“还有吗?”

  她这话一出,赞同赵申的朝臣陆续站出来,差不多占了朝堂一半,都认为需要有个人来认罪。

  荀藩着急,连忙道:“大将军,此非陛下之过,他自登基便勤勉好学,此时上天降罪,怕是前人之过。”

  真有罪,那也是前面造成八王之乱的长辈们的过错,跟小皇帝有什么关系?

  祖逖冷笑道:“既承先祖余荫,自要担祖先遗祸,此为权责。”

  荀组怒道:“未必就是陛下之祸,或许是世道昏暗,故上天才以日蚀示警,只要铲除小人便可免祸。”

  “哦?”赵含章似笑非笑的问他,“但不知小人是谁?”

  荀组特别想说“赵含章”三个字,但在她的注视下,到底不敢说出口,目光一滑,便落到了静静跪在一旁的琅琊王身上。

  众人循着他的视线看去,猛然惊醒,这个人选……倒也不是不可以。

  琅琊王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越来越凌冽,也越来越多,冷汗从额头析出滴落,身体微微发抖起来。

  这个发展是赵含章自己都没想到的。

  她的目光跟着落在琅琊王身上,见他大冷的天吓得冷汗淋漓,身边的小皇帝脸色也不好,便不再由着他们自由发挥。

  赵含章冷淡地道:“你们都认为这是人祸,我却觉得这是上天警示灾厄,灾劫降临,上天不忍见百姓再次流离失所,天下再陷混乱之中,故以日蚀示警。”

  百官一愣,显然没想过赵含章会放弃如此大好的机会,但……现在有什么灾厄?

  众人心头一惊,然后一悚,不会真有灾厄吧?

  一直沉默的汲渊终于开口,“不知是何灾厄?”

  赵含章就看向郭璞。

  郭璞沉吟,内心拉扯了一下,还是依照赵含章的吩咐,“今春多雨,黄河沿岸恐有洪灾。”

  汲渊:“黄河疏通才结束,各地民工和士兵已陆续返乡,傅尚书不日也将归京,洪灾当可控。”

  郭璞摇头,“只是减少灾祸而已,诸位还是早做应灾准备吧。”

  郭璞这样说,所有人都惴惴不安起来。

  对于他的本事,在经日蚀一事后已无人质疑,所以这场洪灾是有多大啊。

  去年秋收才结束赵含章就不顾反对征调大量民役和士兵疏通黄河,当时是不是就算出了这场日蚀和之后的洪灾?

  众人正在心里复盘时,逃过一劫的琅琊王小心翼翼地擦去额头上的汗,赵含章道:“春耕在即,麦不经洪涝,故今年应当劝说靠近黄河两岸的百姓多种植耐涝的高粱、粟等,并同时注意疏通沟渠河道,修缮房屋,以免天灾变人祸,此事需要一个总理之人,谁愿往?”

  一直沉默的明预道:“臣愿往。”

  祖逖也道:“臣亦愿往。”

  陆续有朝臣站出来请愿。

  赵含章思考片刻便点了明预的名,“此事便由明中书总领,祖逖、赵申、荀藩,你们三人协理明预,务必稳住局势,不得使民再次流离。”

  四人躬身应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7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8/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