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派长媳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云东曼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64 KB   上传时间:2024-03-25 15:57:40

  老太太看着小孙女天真可爱的小模样心里一软,却也一酸,以前别说养猪了,恐怕连猪都没见过,现在小小年纪却已经开始操心家里的生计,还知道猪养大了能卖银子。

  虞怜笑着说:“祖母,今天开会我忘了说,到了镇上看到人家在卖小鸡小鸭才想起来,咱家不但得种田,还得养一些鸡鸭猪,我问了麻婶,村里家家户户都这样,什么都自给自足,这样一年下来花费的银两少,就能省些钱下来,养家压力也小些,尤其像我们家这样,什么都不会,更需要养一些家禽,不管是卖了还是自己吃都是好的。”

  以往虞怜说什么老太太是无有不应的,说啥就是啥,这回却看着那些小鸡小鹅三只小猪发愁,脸色为难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怜儿你有你的道理,只是咱家……谁会养鸡养鹅喂猪?”

  三小孩抱着小猪异口同声说他们会,他们喂!

  老太太摆摆手让他们一边玩去,“小孩子家姑且不说会不会喂养,哪怕真能学会,但这喂鸡养猪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没有几月半年一年的喂养能长得大?这期间吃的不说,就是哪怕照顾不周到,生个病什么的怎么办?言儿行儿估摸着新鲜两日就过去了。”

  虞怜挽着老太太的手,笑道:“所以这事儿得看您呀。您是咱家的老祖宗,是咱家的定海神针,这些小东西交到您手上肯定没问题,今年咱家是赶不上春种这一波粮食了,秋天没粮食吃,照样得买,可等到了秋天,咱家的小鸡长大了,能下蛋了,再到冬天的时候,这猪也肥了,年底时自家留一头,卖两头,不还有银子进账?”

  老太太听得一愣一愣的,“我?”

  “……怜儿不是祖母偷懒不愿意学不愿意出力,只是祖母这身子骨,说来不怕你笑话,以前富贵日子过习惯,老了也落下一身富贵毛病,能撑着走到这边就不容易,祖母想着好好养着身体,多撑些时日,看着你们把日子过顺了,安稳下来,祖母就能放心走了。”

  “祖母这身子骨,一身毛病,也使不上劲儿来,怕伤筋动骨的再生个病什么的,又要看大夫花银子,还累得你们担心劳累……祖母是真的不愿意再出点意外拖累你们。”

  老太太低着头,一头花白的头发,侧脸也满是褶子,一副迟暮老人的模样,虞怜知道她这把年纪在这时代已经算高龄了,身体也确实不好,精神头不足,一身老骨头,容易生病。

  也因此更怕自己身体出些毛病,连累这个家。

  她晃了晃老太太的手,笑眯眯说:“祖母,我从前在闺房里的时候,也看过一些杂书,其中有本游医写的,上面说人老了更该动动,身体越差的人越需要运动。要多动动身体才好呢,您想想,种田您肯定不行,在家坐着没事干也无聊得慌,时日一久,您心情也好不了,干脆给自个儿找点事做,吃好喝好没事在家喂鸡喂猪,有些事打发时间,您不但身体能养好了,心情也能好。”

  老太太犹豫说:“真的能好?”

  “可……祖母不会啊,这、这怎么喂?”

  老太太当了一辈子的高门夫人老封君,真没想过有一天会在乡下喂鸡喂猪,她这把年纪了,倒是不嫌弃这种境遇差别,只是一时看着这两筐小鸡小鹅和孩子们抱着的三只小猪,还是很不习惯,相当不习惯。

  她也是真没想到,孙媳去一趟镇上,买来这么多小畜生是给她安排事儿来的。

  “您不会没事儿,二爷奶是养猪养鸡的一把好手呢,回头我把她请到咱家来,让她给您教教,这个任务就交给您了,您学会了教给三个孩子,以后咱家的家禽就您带着三个孩子喂养,我和爹娘梅姨娘另有任务忙。”

  老太太当着孙媳的面点点头,回头一瞅两筐小畜生,再看看三个孙子怀里的猪,头疼地扶了扶额头。

  她……真能行?

  这把年纪了,喂猪???

  孙媳怕不是高看她了。

  虞怜这具身体虽生得白净美艳,但她做事却不是娇气磨叽的,她雷厉风行把祖母安排明白了,等公爹那边东西都搬进来了之后,就使唤双胞胎往二大爷家跑一趟,问问二爷奶什么时候有时间过来一趟。

  双胞胎抱着小猪不想撒手,虞怜拿出一把子的糖葫芦,里头有好几根,在双胞胎面前晃悠,把俩小子晃得口水都要掉下来了。

  央求说:“嫂,嫂……给我们吃糖葫芦!”

  虞怜一人给他们分了一串,也给边上的小果儿一串,最后又数出五串儿,然后说:“把几串也带过去,给二大爷家那几个孩子吃。”

  双胞胎:“嫂,小看我们了吧!我们一人吃两串三串不成问题!用不着麻烦别人来吃!”

  “不是给你们吃的,是给二大爷家的孩子吃的,他们家帮咱家这么多,这回又要麻烦二爷奶,咱家送别的他们肯定不收,送给他们家孩子却不算什么,你们老老实实送过去,做人要知恩图报,礼尚往来,求人办事也得有章法,这是礼数,懂了不?”

  双胞胎老实摇头,“不懂!”

  小果儿:“懂了懂了我懂了,嫂嫂果儿去,果儿愿意去,小豆子肯定很高兴!”

  “把你们秋收叔也喊来,让他教教咱爹怎么搭猪圈。”

  华詹捧着一碗水喝,听完人往屋里走。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22 12:34:26~2022-05-23 22:36: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真好真好 36瓶;闻芽 15瓶;熊、手可摘星辰 10瓶;墨如沉水 5瓶;一叶韶华、我叫安红豆 3瓶;37426075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话本 ◇

  ◎是觉得他赶走了你的心上人?◎

  就这个下午, 整个华家都忙活开了,老太太和华詹母子俩就一个学着搭猪圈,一个跟着二爷奶学喂鸡喂猪喂鹅, 忙得团团转。

  虞怜趁着空儿,把婆婆陈氏和梅姨娘拉到一边, 给她俩安排活儿。

  “梅姨娘,你手脚利索, 以后家里这些细碎的家务活儿就交给你

  梅姨娘低着头好一会儿说:“好……”

  本来没打算说什么,看见虞怜要转身了,忽然又喊住了她,问:“那夫人……?”

  陈氏也看了过来, 虞怜拉着婆婆的手往屋里走,一边解释:“我买了些布料, 娘,你绣工好, 帮忙做成成衣, 大人小孩各做两套,一套细棉布一套粗布的, 里衣用细棉做的,多做一套。”

  陈氏忙说好。她家里家外看了一圈儿, 感觉整个家都没适合她做的事,婆婆和相公都在忙自己的事, 三个孩子也跟着一块学怎么喂鸡喂猪, 梅姨娘也安排了事儿, 就她没事干, 感觉什么都没法上手。

  那些农家事她全然不懂, 也不知怎么跟这些村民打交道, 虞怜给她安排的活儿,是她擅长的,正好还不用出门跟人打交道,极大的缓解了她心理上的不适应。

  虞怜笑着说:“您也不要整天做,一天做个一两个时辰便够了,否则做多伤眼睛,衣服不着急穿。”

  陈氏:“怜儿你放心,做衣裳我做惯了的,从前在京城的时候,我也时常给他们父子做衣裳,华儿尤其喜爱娘做的衣袍……”说到这里,陈氏又红了眼睛。

  虞怜眉眼微垂,静默数秒,拉着婆婆的手进了屋,把那些布料找出来给她。

  陈氏上手摸了摸布料,蹙着眉,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差的料子,哪怕是细棉布的料子摸上去也糙手得很,和京城最大的布庄特供的料子相差甚远,更别提底下那些粗布料子,用来做窗帘都嫌糙。

  就这样的做好了能穿?

  想着一家人要委委屈屈穿这样料子做成的衣裳,她本就红极了的眼睛更红了。

  少顷,轻轻开口问:“那怜儿要做成什么样的款式?我观这些料子不太精细,很多花样子都做不出来,即便做了也不雅观。”

  虞怜:“娘,我对女红一块不甚精通,娘自己个儿掂量着做,只一点要求,务必要简单舒适为主,方便活动。您看看村里人怎么穿的,就照着他们的款式做。”

  陈氏回忆了下村里那些人穿的样子,沉默无言。

  即便是从前东元侯府里最下等的下人穿的都比他们体面得多!

  这一天忙到天黑,一家人才停下来。

  虞怜带着梅姨娘去张罗晚饭,小果儿恋恋不舍看了眼已经在爹搭好的猪圈里喝水的小猪仔,也转身跟过去,想帮忙烧火。

  晚饭做的是冷面,白面是昨日从二大爷家买来的,中午二爷奶来教喂猪事也顺带教了下怎么揉面,怎么做馒头怎么擀面条儿,梅姨娘小时候出身不好,也学过些家务事,学着学着就想起来了些,上手还挺快。

  这一顿饭基本是梅姨娘做成的,把擀好的面条下了锅煮熟再捞上来晾着,跟着把切好的黄瓜丝儿萝卜丝儿加上酱料和面拌一拌,一碗凉面便做好了。

  虞怜想了想,今天都挺辛苦的,于是又打了几个鸡蛋做了份蛋羹。

  上桌时,因为今天有干活儿,都饿得厉害,不提大人,三个小孩儿嗷嗷叫着饿,眼巴巴看着,看到蛋羹时眼睛更是亮了亮。

  但双胞胎还是嘟囔说:“想吃肉,好久没吃肉了,我想吃京城里那家一品楼做的酱肘子,那才叫好吃呢。”

  说这话的是华行,被祖母瞪了一眼,还是撅着嘴巴说:“不止呢,还有春凤楼的烧鹅,咱府里王厨子做的醉鸡,醉排骨,还有爹从宫里带回来的御膳房的点心……”这一说就停不下来,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长串。

  说着说着就委屈得眼睛都红了。

  华言也哭了出来,兄弟俩委屈哽咽齐齐出声:“这过得什么日子啊!”

  还不等他们爹收拾,两人抹抹眼睛,捧着碗嗷嗷吃了起来,还挖了一大勺蛋羹,吃饱后下了桌儿,跑向院子。

  陈氏在后面喊他们:“干什么去?”

  双胞胎:“我们去喂小猪,等把猪养大了卖银子,我们就能回京城了!”

  小果儿也赶紧吃完最后一口,跟着往外跑,她也要努力喂猪,卖了银子回京城,就能找回姨娘了。

  三个孩子都跑出去,桌上就剩几个大人,面面相觑,无言对望。

  老太太长叹一声,“吃吧吃吧,小孩子家家懂什么。”

  ……

  虞怜低头吃饭,心里也存着事儿,她本来以为只要能安稳活着,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也挺美,但一家人兴许只有她是这么想的,其他人哪怕是三个孩子这样不懂事的年纪,也还没完全从以前的日子里走出来,要想让他们适应农家生活,任重而道远。

  华詹率先放下筷子,去院子里走了走,沉默地背着手望天。

  屋子里几个女人家吃完洗了碗,再准备水让三个孩子洗了澡就各自回屋。

  虞怜自己烧了水,抬到屋里慢慢擦着身子,明儿个得问问二大爷找个木工帮忙做些家具,再做个浴桶好泡澡。

  华家这边逐渐在上邑村安定下来,另一边京城却处处少不了他们的传说。

  哪怕东元侯府已经被官府用封条封了起来,还时常有百姓揣着手往那走过去瞧一瞧看一看。

  每回看到东元侯府的大门和门口的石狮子总要长吁短叹,道一声造化弄人,是真的弄人,昔日多威风的东元侯府啊,父子俩转眼间一死一拖家带口狼狈回乡,整个偌大的东元侯府就这样空了下来。

  更多的人还是感慨国公府六小姐和故去的东元侯府世子凄美的爱情故事,之前在虞怜收拾东西进了东元侯府时还有人说要不了多久这国公府六小姐就要后悔,但到了现在,人家带着婆家一家老小离开京城,去乡下受苦,千金小姐的好日子都不过了,打从那天开始就没有人再这样说过。

  关于东元侯世子华极和六小姐虞怜的话本子也出了更多的新版本,一版比一版凄美痴情,叫人听之泪流满面,甚至叫戏园子的人编成了戏曲唱了起来。

  近日还有一档子热闹事,常从东元侯府门前经过的百姓都能发现,最近东元侯府隔壁住着那个什么郡王家每日叮叮当当地响着动静。

  有人一打听才知道,这郡王府遭了大罪,汝阳侯府嫡幼子李襄消失了一段日子,归来以后不知发了什么疯,骑着马带着人冲进郡王府,把人家府里闹得人仰马翻的。

  “听说挨着东元侯府的那一面墙都被拆了,现在人家正忙着修缮呢。”

  “这老郡王平时和汝阳侯府没交集啊,干什么惹着这小霸王了?”

  “况且人家是有郡王爵位在身的,还是皇亲国戚,李公子怎的如此大胆,敢上他家找麻烦去了?”

  因为东元侯府门前最近太热闹,来往看热闹或听了故事来怀念一下的百姓实在多,有商贩瞧着这好时机,干脆往这摆了摊个茶摊子,还供应小吃点心,一来一去就真热闹起来。

  老郡王家的不爱让人瞧热闹要赶人,都赶不走,人就说我摆东元侯府门前,不摆你家门前,碍着你什么事儿?

  这日茶摊子照旧坐了不少人,磕着瓜子喝着茶,聊着老郡王家的八卦。

  郡王府里叮叮当当的声音倒成了配乐,听一下让人乐一下。

  有个头戴纶巾的书生笑着说:“皇亲国戚又如何?李公子也是皇亲国戚,都是皇亲国戚,这年头可不论爵位大小,只论皇恩几何。贵妃正当宠,汝阳侯受到重用,听说都要当上首辅大臣了,此时的汝阳侯府比之昔日的东元侯又只差几分?况且那老郡王除了个皇室宗亲的身份,连点实权都没有,听说皇帝还怜他年老,让他不必上朝了。”

  说完书生哈哈大笑。“别说拆了他一道墙,只要不睡了他小妾,他屁都不敢放!”

  整个茶摊子的人都笑了起来。笑完有人说:“我听说老郡王的孙子也让李公子提着揍了一顿,就那个小胖子,我那日从这路过,听得叫得惨烈,难不成是那孩子招惹了李公子?”

  “嗐,管那些作甚?今日有关于六小姐的新话本子没有?快拿出来看看?”

  “话本子是有……只是这次比较不同,以前写的都是六小姐和东元世子的事,这回稀罕,话本里把东元世子说成了骗人的负心汉,六小姐被骗心骗情,走投无路之际遇到了个正直的书生,这书生救下了六小姐,和六小姐结成一段佳话。”

  “我把话本子带过来了,六月书局今天早上刚出的,卖得可火了,我这是最后一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反派长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