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绝对权力_分节阅读_第105节
小说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25 MB   上传时间:2013-11-04 12:21:01

  不过瞬息之间,他和这座四合院的距离就拉近了,原本略略有点紧张的心情,也很快就平静下来。

  葆夫人这种亲和力,应该也是与生俱来,却不知从事的是何种工作。但不管她做哪个工作,能够和她共事,绝对是一种幸运。

  “来来,进来吧。外边还有点凉……”

  “是,谢谢阿姨。”

  范鸿宇依旧保持着恭谨,随在葆夫人身后,亦步亦趋,进了四合院的正厅。

  “老爷子,鸿宇到了。”

  一进门,葆夫人便微笑说道,声音并不如何响亮,料必老爷子依旧耳聪目明,无需大声讲话沟通。

  “哈哈,好,好,快请进!”

  门内随即传来一阵略显苍老的爽朗笑声。

  只见古老的厅堂之中,摆放着半圈布制沙发,看上去已经很陈旧了,和枫林镇的办公用品一样,应该是五六十年代遗留下来的,由此亦可窥见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品德。

  正中长沙发上,端坐着一位白发老者,面容清癯,却是满脸红光,拄着手杖,腰板挺得笔直,目光炯炯,显得十分的精神矍铄。

  这位,自然就是名震九州的开国元勋葆老爷子了。

  葆老爷子身边,坐着一位七十几岁,同样鬓发斑白的老太太,身材富态,面容慈祥,应该是葆老爷子的革命伴侣,这座四合院的女主人。

  一侧的沙发里,则端坐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戎装男子,面相和老太太十分神似,一样的腰身笔挺,威风凛凛,该当是葆兴的老子,总部某部首长葆平安将军。

  葆兴的长相,倒是与老爷子更加相似,爷俩出门,不用任何介绍,别人也能一眼就看得出来,他们是祖孙。

  范鸿宇疾步上前,深深给葆老爷子老太太鞠躬,恭恭敬敬的请安问好:“葆爷爷好!奶奶好!”

  “好,好孩子!”

  葆老爷子丝毫也不掩饰自己对范鸿宇的喜爱之情,连声赞叹。

  老太太则微笑着,不住打量范鸿宇,就是这个年轻人,勇猛无敌,直透重围,从“千军万马”之中,将她的孙子孙媳给救了出来。今日得见,果然是好一个威武壮实的后生,和老太太平日里猜测的形象,完全吻合。

  给老爷子老太太请过安,范鸿宇便即转向葆平安,同样恭恭敬敬地鞠躬,朗声说道:“葆将军好!”

  葆平安看上去,倒并不十分的严肃,脸露微笑,略带调侃地说道:“鸿宇,你叫了爷爷奶奶,现在却叫我葆将军,是不是有点厚此薄彼啊?”

  范鸿宇脸色微微一红,马上说道:“是,葆伯伯好。”

  “嗯,这才公平嘛。以后啊,这里也是你的家,你随时都能过来,可不要跟我们见外。来,坐吧坐吧,不要拘谨。”

  葆平安笑着点头,招呼道。

  “是,谢谢葆伯伯。”

  范鸿宇虽然改了称呼,但这规矩,却丝毫不乱,再次微微鞠躬,这才在葆平安对面的沙发里坐了下来,腰杆挺得笔直,双手抚膝,昂首挺胸,坐姿一丝不苟。

  葆平安便微微颔首,说道:“鸿宇,听说你以前读的是公安学校,学刑侦的?”

  “是的,葆伯伯。我在洪州公安学校学习过三年。”

  “哈哈,难怪身上带着这么明显的军人气息。公安学校的学员,也是军事化管理的。好好,你很不错。”

  葆夫人亲自为范鸿宇奉上茶水。

  范鸿宇又连声致谢。

  葆夫人这才过去,在葆平安身边坐下,葆兴就和范鸿宇坐在一起,将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地搁在一边的茶几上。

  古老的四合院内,处处透出部队的严谨作风。

  军伍世家,数十年风雨不败,自有其值得坚守的传承。

  第133章 想当兵吗?

  “鸿宇,你那个事,我已经听他们反映过了,当机立断,有勇有谋,嘿嘿,还有点心狠手辣……倒是个当兵的料子。当年,战争年代,像你这样的兵,可是每个部队首长都抢着要的,好苗子。怎么样,想不想到部队去发展?你现在年轻,好好锻炼一下,不愁将来不成器。”

  葆老爷子果然是军人性格,十分直爽,刚一见面,马上就“旧话重提”,望着范鸿宇,目光烁烁,带着鼓励和希冀的神情。

  葆老爷子这种老军头,一辈子讲究的就是个恩怨分明,范鸿宇甘冒奇险,勇救葆兴和佟雨,老爷子不愿意欠这么大个人情。而且他也确实爱惜范鸿宇人才难得,如他所言,这样的年轻后生,进了部队,肯定能出人头地,加上有他老人家关照,可以说是前程似锦。将来就算做统兵大将,也未必不可能。

  打从昨天,葆兴说要请他来见老爷子,范鸿宇就一直在思考着见面之后的诸般情形,葆老爷子“旧话重提”的可能性很大,自然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倒是想好了应答之词。

  “谢谢葆爷爷对我的关心爱护……”

  范鸿宇微微欠身致谢。

  “这个问题,上次葆兴和我谈过之后,我就一直都在思考。葆爷爷,我对部队生活是很喜欢的,在宇阳部队的那两三个月,我过得很开心,也交了一大批朋友。部队生活,让人激情洋溢。不过,葆爷爷,就目前全国的大环境而论,我还是想要留在地方。”

  范鸿宇直言不讳地答道。

  眼见葆老爷子性格豪爽,范鸿宇也就不拐弯抹角。在老将军面前扭扭捏捏的,可不见得是个好主意。

  范鸿宇的答复,似乎并不出乎老爷子的意料之外,微微颔首,说道:“那你说说看,你为什么想要留在地方?”

  实话说,葆老爷子一直想要见范鸿宇一面,主要是为了“了却”一桩心事。对范鸿宇本人,老爷子此前谈不上有多少印象,都没见过面嘛。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也不大可能太引起老爷子的看重。但见面之后,范鸿宇不亢不卑,举止得体,进退有据,倒是引起了老爷子的兴趣,有意和他深谈一番。

  “是。目前整个世界局势,和平还是主基调。最高首长也已经做出了论述,短时间内,大的战争打不起来。全国工作的重心,都要向经济建设领域转移。我个人认为,最高首长的眼光是非常准确的。今后的几十年内,应该是我们和平发展经济的最佳时期。现代战争,主要是国力的较量。就算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经济建设也是必须要搞的,而且更加要紧。国力不强,科技生产力不提升,我们的国防建设,就很难实现现代化。单纯的准备打仗,恐怕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防建设差距,会越拉越远。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障。所以,我希望能留在地方,为地方经济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葆爷爷,您以前在彦华生活过,战斗过,彦华确实太穷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还很不富裕。当年,彦华地区的群众为革命战争付出了那么多,解放这么多年了,他们理应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范鸿宇将心中所想,一口气全都说了出来。

  葆老爷子雪白的寿眉微微一扬,颇感诧异,没想到范鸿宇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原以为他会找一些诸如父母兄妹都在地方,“忠孝不能两全”之类的借口,不料却是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听他言下之意,是“嫌”和平时期,部队没仗打,不够“刺激”,不如留在地方上,更能建功立业。

  这年轻人,倒是很有志向,自视不低。

  葆平安笑了笑,插口问道:“鸿宇,你现在在哪里上班,还在宇阳农机厂吗?”

  “一七大案”发生之时,范鸿宇的正式职务是宇阳县农机厂三车间主任,这一点,葆平安是熟知的,为了确保范鸿宇和夏言不留下“案底”,不进公安局拘留所,葆平安花费的力气可不小。

  “葆伯伯,我现在已经调回了彦华地区行署办公室,目前在彦华市枫林镇挂职锻炼。”

  葆兴笑着答道:“爸,枫林镇的镇长叫高洁,是小雨的大学同学。这一回,高洁和鸿宇一块来首都出差的,跑项目呢。小雨陪着她逛街去了。”

  葆平安恍然,说道:“跑项目?”

  范鸿宇说道:“是的,葆伯伯,枫林镇的基础太差,必须要想办法引进一些项目,才能尽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葆老爷子颔首说道:“嗯,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彦华的群众,以前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现在改革开放了,确实要带领他们,尽快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年轻人,愿意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工作,很好,我支持!”

  既然范鸿宇明白表示,愿意留在地方,不愿意进军队发展,老爷子自也不勉强。

  “谢谢葆爷爷。”

  葆兴似乎有些失望,笑着说道:“鸿宇,再考虑考虑呗?我是真希望你能来部队,咱哥俩一块干,肯定能搞出名堂来。你那几天跟我聊的,未来三十年,世界军事发展的新动向,当真给我启发很大,我正琢磨着,要好好写点什么东西呢。”

  范鸿宇在军营住了那么久,确实和葆兴龙晨瑜等人探讨过未来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向。这些东西,原本就藏在他的脑海之中,只要不谈到太具体的军事科技,一些大方向上的问题,确实是能够谈出个子丑寅卯来,让人耳目一新。

  范鸿宇笑道:“葆兴,这都是随口聊聊的,兴之所至。不过你是搞军事的,多思考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挺不错。”

  葆平安顿时来了兴趣,问道:“鸿宇对未来三十年世界军事发展的新动向有研究?都谈了些什么,说来听听。”

  这口气可是不小。

  未来三十年啊!

  而世界军事新动向的研究,正是葆平安该管的。

  范鸿宇忙即说道:“葆伯伯,都是随口瞎聊的,当不得真。”

  “哎,鸿宇,你可别谦虚。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你给说说呗。”

  葆老爷子微笑说道:“谈谈吧,不要有什么压力,就当是在自己家里。”

  老爷子发了话,范鸿宇就不好推辞了,连忙欠了欠身子,说道:“葆爷爷,葆伯伯,我对军事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就是自己胡乱想的,肯定有很多地方不对……”

  老爷子摆了摆手,说道:“无妨,你尽管说。”

  “是。我以前跟葆兴聊过,有关部队信息化发展的道路。我认为,在未来,部队信息化建设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单兵作战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将成为未来主要军事大国的发展方向。理论上来说,战场投放兵力越少,损失就越低,后勤压力也越小。当然,前提是要保证获取战争的胜利。如果单兵作战能力能够大幅度提升,比如说全数字化部队,将是传统型的步兵完全无法比拟的。理论上,最高指挥机关可以直接指挥前线的每一个战士。呵呵,有点……有点类似玩游戏的意思了。”

  这一点,范鸿宇倒是没有开玩笑,美国已经在全力发展数字化部队,他们的战争理念,就是要想玩游戏一样,指挥实际的战斗。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每一个单兵在战场上发现的情况及时反馈回指挥中心,以便做出最迅捷的反应。

  葆老爷子和葆平安的眉头,都微微蹙了起来。

  范鸿宇也知道,这种在二十一世纪之后才逐渐在理论上发展成熟的技术,现在对于国内的军方人士而言,确实有点超前了。但该提醒的,还得要提醒。

  “葆爷爷,葆伯伯,在冷兵器时代,所谓名将,就是能够有效的统御自己的部队。简言之,能够让五百人在作战的时候,始终朝向一个正面,就已经是合格的军官了。李世民对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要算是经典战例。当时李世民手下,只有三千五百人,而窦建德一方,则有十万大军。单纯比较数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之上。但战争结果,是李世民大获全胜,窦建德兵败如山倒。对于这场战斗,后世史学家和军事家,都做过详尽的分析。不过很多分析,都关注于李世民和窦建德两人之间的差距,认为是双方统帅相差甚远。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而且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范鸿宇缓缓说道。

  葆兴马上问道:“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

  葆老爷子和葆平安也都很认真地望着范鸿宇,显然被他的阐述吸引住了。没想到这个小年轻,谈起历史掌故来,也条条是道。

  李窦虎牢关之战,葆平安也是熟知的,但他的分析,也主要是倾向于双方统帅“智慧”的差距,现在范鸿宇却并不认同,倒要看看他有何种高论。

  第134章 统帅的素质

  “仔细研究一下,就能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双方基层指挥员的素质相差甚远。”

  范鸿宇十分肯定地说道。

  他从小就喜欢历史知识,尤其喜欢历史上的著名君主,名臣大将,虽然谈不上博览群书,但七七八八的正史野史,也确实看了不少。而且范鸿宇有个习惯,看书“求甚解”,总是喜欢问个为什么。

  李世民围洛阳,虎牢关击破夏王窦建德,乃是其一生征战之中极为精彩的篇章,将他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统御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权谋智计,无不出类拔萃。范鸿宇就反复研究过虎牢关之战。

  葆平安笑了,说道:“这倒是个比较新颖的提法。”

  身为总部首长,葆平安对历史上最有名的战役,自然也都有所涉猎。

  李世民窦建德虎牢关大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一战而擒二王,威震天下,正是许多军事专家反复研究的对象。不过诚如范鸿宇所言,史学家和军事研究专家,基本上都集中在对李世民高超智谋的研究之上,很少有人像范鸿宇一样,提出“基层指挥员素质决胜论”。

  葆老爷子轻轻靠在沙发里,双目直视范鸿宇,似乎对此也颇为关注。

  范鸿宇说道:“窦建德虽然号称十万大军,但多是乌合之众,很多都是临时征集来的农民,完全没有上过战场,部队的整体素质极其低下。李世民尽管只有三千五百人,却全都是精兵,尤其要紧的是,他的部队里,有一大批名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都在军中。战场上,这些人对自己的部队非常熟悉,训练有素,阵型转换极快,指哪打哪。整个战斗过程中,一直是唐军压着窦军在打,自始至终,窦建德都没有发动过像样的进攻,连防守都办不到。究其原因,就在于指挥不灵。他的指挥层级太多了。一道命令,从他的中军帐内发到前线,前线的情况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一方面是如臂使指,一方面是调动不灵。窦建德有再多的军队,都没用。军队越多,他败得越惨。从这个战例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管多高明的统帅,不管多高明的战略,最终必须要依赖第一流的战士和第一流的前线指挥员去贯彻落实。没有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这么一大批当时的名将在领军,李世民谋略再精,也不敢以三千兵马,逆袭窦建德十万大军。不要说十万兵,就算是十万头猪,放在二三十里的战场上,三千人一天也抓不完。”

  葆兴笑着说道:“十万个人比十万头猪好抓。”

  范鸿宇也是一笑,说道:“是这样。人会投降,一投降就是一大群,让他们待那不动,那就一动不敢动。猪不会投降。”

  葆老爷子微微点头,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我们以前打仗的时候,指挥员总是一再靠近前线,为的就是要第一时间掌握前线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定。指挥机关离前线越近,指挥就越顺畅。中间省了很多传令的环节。”

  范鸿宇就笑:“葆爷爷也有很多经典战例,我专门研究过的。”

  葆老爷子哈哈大笑,随即一摆手,说道:“我的事就不说了,你继续谈你的虎牢关大战。”

  话虽如此,看得出来,老爷子心情甚好,脸上略带傲然之色。

  战争年代,葆老爷子是著名的常胜将军,顽敌闻风丧胆,乃是真真正正的身经百战,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大英雄大豪杰。

  “是。其实虎牢关之战,折现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战场上,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前线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达正确的命令,谁就能最终获得胜利。随着现代高科技在战争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传统名将时代,必将终结。冷兵器时代,靠一个优秀将领打赢一场战争的情形,今后基本上看不到了。今后的战争,天上飞的有卫星,侦察机,地面上有战场微波监视系统,指挥部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处理中心,可以瞬间将前线拉近到最高指挥员的眼前。战争的模式,因此而改变。打个比方说,两军对垒,一方是数字化部队,另一方则是传统部队,那么在兵力火力基本相当或者一比二甚至一比三的情形之下,数字化部队获胜的机率要大得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传统部队发现敌情,需要一级一级往上报,连营团师,一级级报上去,指挥员根据情报再做出决断,然后又一级一级传达命令,最快也需要二三十分钟。数字化部队就完全不同,尖兵发现敌情,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几秒钟之内就能反馈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做出决定,也只需要几秒钟就能传达到最前线。两下一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等传统部队做出反应,说不定仗都快打完了。”

  范鸿宇一口气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3页  当前第1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5/6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绝对权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